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521|回复: 15

马来西亚“天津村”生活很悠闲 常年夏季1日6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7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http://www.enorth.com.cn  2010-01-27 13:38

  内容提要: 找到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天津人后裔,自然最关注他们的生活。经过几天的走访,记者发现,尽管马来西亚及沙巴州首府亚庇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津村”的后代一部分还留在距离亚庇市百里外的山区过着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更多的人都已在亚庇市区生活。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他们都已融入了当地闲适、缓慢的生活当中。

“天津村”里的一个大家庭。

  找到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天津人后裔,自然最关注他们的生活。经过几天的走访,记者发现,尽管马来西亚及沙巴州首府亚庇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津村”的后代一部分还留在距离亚庇市百里外的山区过着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更多的人都已在亚庇市区生活。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他们都已融入了当地闲适、缓慢的生活当中。
  马来西亚靠近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常年蓝天白云,年均气温23至35摄氏度,没有季节变换常年夏季,人们通常买一件衣服可以穿上一年,从来不用添置厚衣裤。沙巴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的北端,西临南中国海,地处台风地带之下,不受任何气候剧变的干扰,故有“风下之乡”美誉。人们亲昵地将身边永远平静的大海称为“睡着了的大海”。或许是这里的气候宁静、闲适,让人们紧张不起来。亚庇人依然保持着自己优哉游哉的生活节奏。常来这里的天津商人孙力形容:“到了吉隆坡你会觉得生活节奏立刻减慢,再到沙巴就更慢了。”
  一日六餐是这里最大的特色。遍布全城的茶餐室培养了人们爱喝茶的习惯,这里说的喝茶其实包括了各种风味的小吃和美食,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家庭妇女,男女老幼都喜欢在一日三餐之间再加上早茶和下午茶,喝茶聊天成为居民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天津人开的茶餐室,最出名当属祖传的水饺、捞面,后来发展到一些外乡人也打出“天津水饺”的招牌揽客,而正宗的天津水饺往往因为回头客多,连招牌也懒得挂了。不过,这里的水饺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与真正的天津水饺在形状和馅料上已经大不一样了。也许大家传承的,更是一种乡情。
  天津村的后代们每个人至少都会三种语言。华语是他们的生活最主要用语,主要用于华人间的交流,但马来语也是他们生活中自然掌握的,是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另外他们还说英语。
  一年当中假日颇多。沙巴州这个有着几十个种群、80多种语言的多元化地区,民族众多但颇为融合,一个民族过新年,其他民族都会跟着一起放假互相祝福,一个人一年中往往要过四五个不同的年。华人的农历新年是放假最久的,其他民族的人也会跟着一起放炮、贴春联、互相拜年、派发红包,热闹极了。探访天津村的一路,记者已感到浓浓的节日气氛。这里的华人家家户户子孙成群。无论是城里人还是生活在香蕉林中的农村人,6个孩子在这里非常平常,想找到4个以下孩子的家庭都困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相关帖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1-27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天津村仍流行家乡话 难舍乡音百年不改http://www.enorth.com.cn  2010-02-04 15:09  内容提要:在马来西亚探访天津村人,感觉十分亲切,因为这些马来西亚籍的天津人百年来乡音未改。  在马来西亚探访天津村人,感觉十分亲切,因为这些马来西亚籍的天津人百年来乡音未改。

  马来西亚天津人日常会不时地变换着英语、马来语和汉语普通话,还有客家话、潮州话,但他们一遇到天津村人马上就会改说天津话,还大声把记者介绍过去:“这也是咱们人!”原来“咱们人”就是天津人的意思。这些生长在马来西亚的天津人不时地蹦出“夜儿个”、“干嘛去”、“饿(音沃)了”、“自个儿”等只有天津人听得懂的土话俚语。每当此时记者都会发出感叹:“和马来西亚的天津人说话太轻松了,一点也不累!”

  据了解,津侨村一带,至今仍然以天津侨民为主,很少有闽、粤侨民定居,这有利于天津侨民沿袭故乡的风俗礼仪,语言的交流也自然以家乡话为主。

  天津村的第四代后裔、亚庇市超级假期旅行社总经理张文清介绍:“我们就是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家乡话长大的,我们在家里全部都是说家乡话,与同乡见面也会立刻用家乡话交谈,觉得这很正常……我是做旅游的,这里的热带雨林、椰树、海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沙巴旅游,每当我和国内游客交流时他们都以为我是地道的中国人,尤其当我回到了天津,根本没有人会问我是哪里人。”(记者张淑梅刘筝)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天津村仍保留传统婚俗 也讲妈妈例儿
http://www.enorth.com.cn  2010-02-06 14:21

  内容提要:在走访天津村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是互不相识的两位天津村后裔,一经交谈也总能攀上亲戚。原来,这和天津村最初的婚娶习俗有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天津村人结婚时与家人合影。

  在走访天津村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是互不相识的两位天津村后裔,一经交谈也总能攀上亲戚。原来,这和天津村最初的婚娶习俗有关。
  天津村第一代的108户移民,大多是三四十岁的壮年带着妻子和几个月到十来岁大的子女。当孩子们到了婚嫁年龄时,老人们则严格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婚事由父母做主。为了保证天津村“血统纯正”,老人们规定天津村的青年必须与同乡成亲,不可以娶嫁外乡人,这使得天津村慢慢连成了一张“血亲大网”。这一规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被打破。
  虽然身在马来西亚,但直到如今,天津村人在婚娶方式上仍在沿袭着中国北方的风俗,保留着许多天津的“妈妈例儿”。如订婚当天,由媒人背着一个红包裹,内包聘金、首饰、布匹、喜饼去女方家提亲;四彩礼、八份嫁妆在结婚那天由女方分挑八名童男送到男方家,嫁妆包括油灯、缝纫机、金首饰、镜子、雨伞、红水盆、化妆品等;媒公、媒婆会得到男女双方送的红包,并特别招待为上宾;结婚三天后“回门儿”,姑爷和新娘一大早就起程回娘家,饭后就得尽早回家等等。
  如今,天津村人办喜事时虽然在婚宴、礼服等方面已经越来越西化,但仍然保留了许多天津的传统婚俗文化。(记者张淑梅刘筝)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史料揭秘马来西亚天津村成因http://www.enorth.com.cn  2010-02-06 14:24  内容提要:探访马来西亚天津村的过程中,一份影印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国际条约大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仔细阅读了这份珍贵的史料,找到了“英属北婆罗洲招殖华民条款”。条款详细记录了当年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邀聘天津人赴马来西亚沙巴州开发建设的有关事项。  探访马来西亚天津村的过程中,一份影印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国际条约大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仔细阅读了这份珍贵的史料,找到了“英属北婆罗洲招殖华民条款”。条款详细记录了当年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邀聘天津人赴马来西亚沙巴州开发建设的有关事项。

  协议共有十三条条款,详细规定说明了将给予前来应聘者的待遇,如:每户应给地十英亩,倘该租地人表明尚能多种,自应再行添给,至添给之时情形与初给无异;给地情形每年一英亩纳租钱五毛,初一、二年并不收租;若该民每年照此等所纳微末之租,即可作为该地之主,准其转售妥当之华人;该民往婆罗洲时,川资由政府筹备。每日男丁给日费三毛五分,亦由政府颁发,俟有收成即行停止;若男丁携有眷口,川资由政府筹备,日费一项亦由政府添发,以便安然过度。协议对移民途中及抵达后的一切事宜也做了详尽的规定和阐述。如:该民如不服水土,或有情形不合者,政府可资遣仍归故土;倘华民遇有死亡,灵柩如愿回籍者,由政府发给川资送回天津……协议最后一条还明确规定:初次华民登船赴婆罗洲时,应由中国政府派员同往,以便将所有情形回报政府。

  《马来西亚华北同乡会族谱》里有文章特别注明,天津侨民在马来西亚沙巴州以种植橡胶、割胶为生之时,也是当时的北婆罗洲成为世界橡胶业中心的繁荣时期。 (记者张淑梅刘筝)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村后裔重视华文学习:华文是根 永远不能丢
http://www.enorth.com.cn  2010-02-01 14:41

  内容提要:在马来西亚探访天津村人的过程中,最令人动容的是这些移民沙巴的天津人对于中华文化的捍卫和传承。这些天津移民在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就积极向当时的英属婆罗洲政府提出要求,创办了东马的第一所华文学校——津侨小学即今天的中英小学。目前它是全马来西亚所有小学中唯一一所享受政府全津贴的小学校。

1920年津侨小学旧校舍。
今日中英小学校园一角。
今日中英小学教室均贴有春联,迎接春节的到来。

  在马来西亚探访天津村人的过程中,最令人动容的是这些移民沙巴的天津人对于中华文化的捍卫和传承。这些天津移民在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就积极向当时的英属婆罗洲政府提出要求,创办了东马的第一所华文学校——津侨小学即今天的中英小学。目前它是全马来西亚所有小学中唯一一所享受政府全津贴的小学校。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1913年移民来马的108户天津人,多为农民,识字率不高,然而当他们在生存稍有余力时便开始安排下一代的教育计划。这也是当年中国与英政府签订合约的内容之一。1915年,政府出全资,渣打公司负责建造校舍,当时随船移民来的天津人臧秉忠出任第一任校长,校名为津侨小学,学生全部为天津村移民的后代。如今学校已更名为中英小学,也早已不只接收华裔学生。目前已收归为马政府全津贴的学校,全马的中文学校其它都是半津贴学校,只有津侨小学是唯一的全津贴学校,校舍及学校各种费用甚至学生用书等全部由政府提供,学生在此读书只需花些笔、本等必需用钱,再加上其三种语言即华文、英文及马来文兼容并蓄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质量,在当地很有名气。现在学校有学生近千人。
  记者到访时看到学校内有大型建筑工程在进行,学校几位负责人欣喜地告诉记者:这是政府新近拨款2000多万(马币)用于扩建新校区。
  在探访天津移民的过程中,被采访的天津村人对于华文学习的态度几乎是异口同声:“华文是中国文化,是根!永远也不能丢!” (记者张淑梅刘筝)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97年前108户下南洋 马来西亚天津村人四代生根
http://www.enorth.com.cn  2010-02-03 13:14

  内容提要:97年前,108户天津人在海上航行了42天,抵达了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岛,开始了艰难的创业生存之路。天津移民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整整打拼了两代人,终于在沙巴扎根。如今第一代、第二代天津移民已基本谢世,但接近万人的天津村第四代,正以不同的方式活跃在沙巴州乃至全马来西亚的文化、旅游、经济、政治等领域中。

  97年前,108户天津人下南洋,靠勤劳和智慧打拼生存,赢得了重视和尊敬。如今,他们的第四代人活跃在马来西亚各个领域——
  天津村人四代生根
  97年前,108户天津人在海上航行了42天,抵达了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岛,开始了艰难的创业生存之路。他们学习种植橡胶树、椰子树、咖啡树、花椒树等,所有树籽树苗都由英政府免费供给。艰苦的生活以及种植业比较漫长的收成周期,令留下来的天津人试着转入工商、建筑、交通等行业,但无论在哪个领域,中国人靠勤劳和成绩很快就会成为行业的优秀者。
  天津移民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整整打拼了两代人,终于在沙巴扎根。到了第三代后期,生活出现好转,人们开始适应并融入这个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也正是这个时期,亚庇市开始大踏步地建设和发展,不少天津村人卖掉自己祖先留下来的土地,或走向城市,或转向远一些的山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第二天津村即是这时迁移而成。
  如今第一代、第二代天津移民已基本谢世,但接近万人的天津村第四代,正以不同的方式活跃在沙巴州乃至全马来西亚的文化、旅游、经济、政治等领域中。(记者张淑梅刘筝)
  李家在马来西亚已有六代人,漂泊海外让他们更珍惜亲情,每年春节都要举行家族聚会——
  全家200多人一起过年
十米长卷记录着李家家谱。 本报记者 刘 筝摄
  昨天,本报记者来到天津村后裔李永祥的家中,看到了李家十米长的家谱,还听他讲述了全家200多口人年年一起过春节的故事。
  李家从第一代移民李桐文来到马来西亚至今已有六代人。李家各支系原本疏于交往,然而家族中发生了一件事,促使家庭所有成员密切了联系。原来,李永祥表哥的女儿在加拿大长大,学业有成后回马工作,与一同事情投意合。在家族扫墓时相遇,才发现两人是堂兄妹。自此大家一致决定:每年举办全家族的大聚会,海外的族人都要回马,每年春节举办本地亲属大聚会。李永祥也开始着手搜集信息,制作家谱。
  2001年8月10日,李家举办第一次大聚会,215人从世界各地回到亚庇,从第三代到第六代,坐满了饭店大厅。这些同一祖先的骨肉,很多人根本就互不相识。为了便于相认,李永祥按照辈分给每个人编号,贴在胸前,编号就永久地固定在家谱中。“或许因为我们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所以更珍惜家族亲情,每次大聚会都到得很齐,每一个人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聚。”李永祥指着李家第一次大聚会时的照片告诉记者,尽管组织聚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李家人乐此不疲,每次到场的人数都在增加,家族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凝聚。
  再有十几天时间虎年春节就要到了,李家的新年聚会又要开始了,他们已经分配了任务,或蒸馒头、或蒸米饭、或烧菜。“今年要在我三娘家过年,她是我们现在辈分最高的老人了,我们都来祝福她,三娘贴的卷子特别好吃,我们都盼着呢!”李永祥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这么多人聚会几百平方米的房子也不够用,他们必须搭棚子,今年的棚子正搭着呢。吃年饭、聊天、放炮、看舞狮表演是每年必须的内容。饭后,还要按照辈分坐好,长辈接受晚辈的拜年,长辈要为每一个晚辈派发红包,一辈接一辈,一个也不能少。(记者张淑梅刘筝)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2-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天津村“活字典”话当年:一下船就哭了
http://www.enorth.com.cn  2010-02-01 14:39

  内容提要:探访马来西亚生活的天津村人,必须要找到被天津村后裔尊称为“活字典”的胡占成。本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位78岁的老先生,听他讲述了当年108户天津移民下南洋的历史。

   本报记者送给胡占成一张天津地图,老人身后的中国地图挂了15年。 本报记者 刘 筝摄

  探访马来西亚生活的天津村人,必须要找到被天津村后裔尊称为“活字典”的胡占成。本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位78岁的老先生,听他讲述了当年108户天津移民下南洋的历史。
  胡老先生如今仍居住在老天津村旧地附近。当记者在天津村第四代后裔莫尼卡小姐的引领下见到胡老先生时颇感意外:老人身患脑中风已经20年了,左半身行动受限,需每天躺在长期放在门口的藤制躺椅上。但听说记者是从天津远道而来时,老人坚持自己起来并拄着金属拐棍颤抖着一点点挪到两米以外的沙发上。老人很激动,天虽很热,但他坚持让小孙女拿来花衬衣吃力地自己穿好。他的口齿已不太清楚,但历史的记忆却似乎已经镌刻在了脑海里,无论问到天津村移民的哪一户、哪一家、哪一人,老人都能操着时隐时现的天津口音准确无误地给予回答。
  胡占成老人为记者揭开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当年英政府在马来西亚大力发展橡胶业,因外运困难需要修建铁路,而当地的土著人无人能干,于是英政府欲在中国华北一带聘人。为此中英政府当时签订协议,详细规定了每户被聘来马开发者的权益:需携带家眷,赠10英亩土地及房屋、农机具等,南下路费也由英政府出资。于是才有了当时天津及周边的108户人家,于1913年9月20日在天津新港上船,在海上漂了九天抵达香港,在香港转乘较大的货轮,又经过28天的漂洋过海,于同年11月1日来到英国属地的北婆罗洲,即现在的沙巴州首府亚庇上岸。当时的亚庇一片原始森林,说起当时的情景,一种说法是“咱们的人一下船就哭了,这是个什么地方?热啊!与北方完全不一样”;也有一种说法“咱们的人一下船就笑了,这里森林丰富,有的是柴烧啊”。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当时随船来的女眷全都是“三寸金莲”,再加上这里非常原始,于是大伙只能暂住在码头的大货舱里,后被安排到了离亚庇一公里外的地方,当时的英政府为108户人家在兵南邦路一带搭建分配茅屋。然后抽签,从1号到108号分配土地及茅屋……此后村民们以种菜、种地谋生,后来英属北婆罗洲政府教导种植橡胶树,开始了以后的以割胶为生的生活。
  当年的108户、439口人,如今已经繁衍到近万人。当年以农业为主的天津村人后裔如今除一少部分外,大多已不再如当年那样聚居,而散居在东马来西亚的许多城镇甚至海外,但仍以工作和生活在沙巴州首府亚庇市的居多。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30位马来西亚天津人后裔代表畅叙乡情
http://www.enorth.com.cn  2010-01-30 13:23

  内容提要:29人哦晚,在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府亚庇市“虾中虾”饭店,上演了一出感人至深的乡情大戏:近30位马来西亚天津人后裔的代表与记者团聚,畅叙乡情。

  天津村老村长张景程唱到动情处,现场所有人为之深深感染。 本报记者 刘 筝摄
  本报马来西亚哥打京那巴鲁上午专电 29人哦晚,在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府亚庇市“虾中虾”饭店,上演了一出感人至深的乡情大戏:近30位马来西亚天津人后裔的代表与本报记者团聚,畅叙乡情。
  19时刚过,一拨拨操着天津乡音的男女老少开始在市中心的“虾中虾”饭店聚集。当记者拿出在家乡精心制作的20米长的红色布标“家乡人民想念你们——天津《今晚报》”时,现场乡亲的热情被点燃了!他们有的忙着悬挂,有的仰望沉思,更有的热泪盈眶……当记者拿出从家乡带来的天津麻花时,这些在马来西亚出生、绝大部分根本没有回过中国的天津村人纷纷认真地品尝起来。“嗯,好吃!好吃!”他们和记者聊中国、聊家乡,津津有味、滔滔不绝,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
  对于本报派出记者专程来到沙巴州采访看望,他们尤其透出激动和兴奋。第二天津村坐落在吧巴县,不仅离亚庇市最远而且是弯弯的百余里山路,可是村里来的人最多最早。“老蔫”王奎强在记者到达村中采访的整个下午,没有说过一句话,此时却大声告诉记者:“我代表在马来西亚的天津人欢迎你们的到来,这里的天津人也想念家乡人民!”被天津村人亲切地称为“大主席”的村长张景程更是激动:“从祖爷爷到现在快100年了,谁都没有想到老家的人来看我们这些来此打拼的天津人……我们所有侨居这里的天津人只有更加团结一致,把华北同乡会做大做强才是对家乡和祖先的最好报答。”
  时间很快就接近23时了,大家仍然不忍散去,60岁的老村长张景程动情高唱《我们是中国人》、《中华民族》、《团结就是力量》、《汪洋中的一条船》、《龙的传人》……一曲又一曲,一遍又一遍,最后大家相拥合唱。地道的乡音和浓厚的乡情,在这一刻都变成了幸福的泪水,这一刻也将永久地定格在感动与回忆当中。(记者张淑梅刘筝)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9 20:36 , Processed in 0.063577 second(s), 2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