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998|回复: 23

[神州大地] 落日余霞——大宋帝国的兴衰荣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序 言

  提起赵宋,一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我们看够了“花花美景汴梁城”。每当此时此刻,我的耳边便会时常萦绕陈寅恪先生对赵宋的评论,“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亦为之感叹道,“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我们知道:《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典籍都诞于斯时,科学技术上的活字印刷术,农学上的《菊谱》、《桔录》、《荔枝谱》,天文学上的《统天历》,数学上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医学上的《政和本草》、《太平圣惠方》、《和济局方》,法医学上的《洗冤集录》,兵学上的《武经总要》也都竞相出现在这个伟大时代里。

  对于今天的小资们来说,州桥夜市煎茶斗浆,相国寺内品果博鱼,金明池畔填词吟诗,白矾楼头宴饮听琴,一座汴梁城中,处处皆是“情调”。当然,高坐于东京樊楼之上,与那心仪的小娘子,焚上一钵兽香,相对坐调笙,看伊轻持了如水并刀,在一盏钧瓷的莲花盘里,纤纤玉指破新橙,则是每一个罗曼蒂克少年的不二选择了。宋代几无宵禁,娱乐场所众多,据说还不杀读书人,崇尚“自由”的小资们大概最喜欢。就连来到这里的犹太人,也不觉化身而为中华子民。今天环顾全球,大概只有他们这批犹太人真正融入了本地的人堆儿里面,再也挑不出来了。

  心下不禁笑小资们的措大气!《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说,宋朝有五大名窑,“官汝哥定,器皆单色,而钧窑则众色参互,五彩缤纷”,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实为五大名瓷之首。这钧瓷独出于河南禹州神垕,手头恰有几件,你看它们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古朴典雅,艳丽绝伦。尤以多种窑变为其他窑口所不及,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色彩纷呈,争奇斗艳。每每赏玩之余便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的慨叹。而这钧瓷,我想正像赵宋。你看它美丽无比,外表坚实,可是你用衣袖轻轻一拂,随着“哗啦”一声响,摔得粉身碎骨,满地都是它的碎片.....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有个臭名昭著、不得人心的政策“攘外必先安内”。其实说这话的本是那读不通《论语》的赵普,宋代那就是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绝佳典范。我们看宋代的军事,他们有当时世界上有最好的装备、最多的士兵、最时髦的兵役制度、最全面的军事教育,可是“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耳!”后来不幸遇到了金,“近闻索虏日相残,秋风抚剑泪丸澜。洛阳八陵那忍说,玉座尘昏松柏寒。”真是不幸,从辽到金,再到蒙元,如果再加上那个西夏的话,宋朝打胜仗真的很少,有时甚至连早先的手下败将南汉王国的属地交趾也搞不定。近日看《大河报》整天吹老范,我就不屑的紧。范仲淹刚作延州的市委书记,到职只一个月,就自己宣称,西夏已警告他们国人,“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范雍)可欺。”明年,宋军大败于六盘山下好水川,全军覆没。可不出数月,就又有人宣称,边区人民到处歌唱“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当然是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问题是,对内宣传只是一种拿肉麻当有趣的小动作,并不能解决任何现实的实际问题。又明年,双方再度会战于镇戎军,宋军再度大败,又是全军覆没。这便是这一时代军事上的缩影,杨业和岳飞的悲剧只能给京剧再找一些张本了。宋朝的辈份渐低,从称“臣”,到称“侄”,再到“侄孙”,“压岁钱”日涨,可这“岁供”,却是小辈敬献与长辈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让我这唯物主义者也暗自揣测胡适之所言“历史里面有鬼”,据说此言是胡适之打麻将得出来的顿悟。我们家的门风是绝不许打麻将雀牌,但每每被女菩萨欺凌,一百零一次遁入空门的境遇使我多少还是有些神秀“渐悟”遗风的。历史似乎喜欢捉弄人,我们看赵宋,似乎就是如此,“历史”,这个野蛮女友就狠狠捉弄了赵宋。不过车太贤被全智贤捉弄,屡屡掴耳光,结果终是迎得美人归,赵宋的代价却是亡国灭种。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宋朝和他先前的王朝一样,是武夫开国,但黄仁宇先生把宋太祖赵匡胤看作是“职业军人”,说“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以军功起家,即创立朝代之日,仍是现役的高级将领。”其实赵匡胤的前辈,远的不说了,后周太祖郭威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翻回头去说宋太祖,在他的本纪中可以看到看到匡胤幸造船务、观制造战舰、观水矶、阅炮车、视察练习水战、亲授医官黜其艺之不精者,前后不绝。他自己也武艺高强,骑马射箭均是第一流能手,今日的“三十二势太祖长拳”便是他的杰作,故而宋人称之为“艺祖”。宋人有一块心头病,这便是“燕云十六州”了,终宋一代,自太祖始,深引为恨。

  这“燕云十六州”,元人郝经有《白沟行》,诗云“石郎作帝从珂败,便割燕云十六州。世宗恰得关南死,点检陈桥作天子。汉儿不复见中原,当日祸基元在此。”(郝经后来做了灭宋的药引子,后面自会提及,此人有大学问。)这十六州的幽、蓟等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东南,称为“山前”,其余九州在太行西北,称为“山后”。今长城自居庸关以东向西南分出一支,绵亘于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复与长城相合,这就是内长城。中原失“山后”,犹有内长城的雁门关寨可守,失“山前”则河北藩篱尽撤,契丹骑兵就可沿着幽蓟以南的坦荡平原直冲河朔。后晋的石敬瑭为了自己做皇帝,借契丹兵灭了后唐,这燕云十六州就作了“利息”给了契丹。十六州之地是一个极其先进的农业区,它的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文化活动都远较契丹本部地区发达。在军事上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契丹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重要性有着足够的重视,他们把幽州升为南京,在此南京建立了南面官,视为腹地,俨然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宋朝对峙的北方。自这一时期开始,时人是看作“南北朝”的。

  当年周世宗柴荣实在是辽朝的克星。在他手里收复了被辽朝占据的瀛、莫、易三州及益津、瓦桥、淤口三关,所谓“取瀛、莫、定三关,兵不血刃”。北宋初期,太宗曾两伐辽人,一次是在太平兴国四年间(西历979年),太宗挟灭北汉之余威,乘胜北伐辽国,企图一举收复幽云失地。其实宋军以伐汉之疲弱身躯再北上千里,粮储不继,且太宗前言之赏赐皆未到手,人人有厌战之心,却都不敢说出。最初也曾势如破竹,易、涿、顺、蓟等四州皆为宋军克复。在幽州城南,太宗亲率大军大败辽军,四面围攻幽州。可是紧要关头,人家的援军及时赶到,在高梁河大败宋军。第二次在雍熙三年(西历986年),太宗再度北伐,以图收复十六州。这次宋军兵分三路,名将云集,开始时又是进展神速,屡屡获胜。不到一个月西路军收复了云、应、寰、朔四州,中路军攻下了飞狐、灵丘、蔚州。可辽军在涿州西南四十里的歧沟关大败宋军主力东路军。曹彬部下死伤惨重,沙河为之阻隔。太宗得悉东路主力惨败,急令全线撤军。在撤退过程中,宋军又惨败于飞狐口和狼牙村,先前收复之地得而复失。“雍熙北伐”又以宋军的溃败而告终。大名鼎鼎的“杨无敌”杨业殁于此役 。《辽史 耶律斜珍》中更了我们一个另类的记载,“业为流矢所中,被擒。斜轸责曰:“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继业但称死罪而已。”据说,杨业没有守住晚节,是乞降的。辽朝境内也未此修了一座“杨无敌庙”,用来纪念。你想想赵宋君臣对待杨家的真实态度,这也未必是辽人的心理宣传战术。

  从此,宋朝君臣再也不敢发动对辽的进攻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两次伐辽失败,产生了严重的恐辽情绪,接踵而来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李继迁联辽反宋,迫使宋太宗重新考虑其内外政策的调整。淳化二年太宗向大臣讲了这样一段话,“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是边事,都可以预先防备,只是奸邪难以觉察。若为内思,深为可怕,帝王合当用心于此”,这无疑标志着北宋王朝军政方面的一个重大转折,宋朝开始确立了“专守防卫”的政策。(哈哈!日本的“和平宪法”的张本?)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北宋对辽由攻到守,放弃以武力收复燕云,只在河北平原上疏浚沟通沿边河道,使西起沉运泊、东达泥沽海口的屈曲之地,遍布塘泊、筑堤贮水,沉远泊以西则依靠种植榆柳林,设置寨铺,派兵戍守,以与辽朝相对峙。在宋取守势后,辽朝对宋却展开攻势,可是辽朝也没有得到太多的便宜。大概最实惠的就是一个《澶渊之盟》了。

  “澶渊之盟”其实是一个双赢模式。“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不管宋朝的经济如何发达,辽朝的军队如何善战(宋军数量的十分之一),双方谁也没有力量完全消灭对方,打破事实上的“南北朝”状态。如此互相折磨,还不如做个了断!“我们结婚吧?”辽朝开出的两个条件,一是宋每年要给银10万两、绢20万匹,为“岁币”;二是宋人要归还“侵占”的瀛莫二州(辽称“关南”之地)。前者,宋真宗真没想到。当日宋朝的年财政收入折算成银绢,在7000万两/匹之上。故最初真宗鉴于辽入侵对北方的破坏,准备承担“岁币”是百万之数。而现在的数字大大低于原先的估计,不到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五,“花钱买平安”,此条件宋接受了;后者,谈判中被宋严辞拒绝,辽人也是强弩之末了,求和心切,也未坚持。可事实上瀛莫二州当时已被辽军完全控制。最后达成的条约为,宋年送辽“岁币”,契丹退出已占领的华北数十州之地,并在事实上承认瀛莫二州为宋朝领土。对宋而言,已是够本了。然后双方共同申明,永结同盟,由“大宋皇帝”赵桓和“大契丹皇帝”耶律隆绪签约。此后,宋辽120年未开战事。和平养万物,平等也好不平等也罢,双方边境和平稳定,关南关北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契丹人民大量吸收汉族文化,为契丹民族最终融入汉族奠定了基础。其实很多时候,文化与和平的力量,反而大于军事力量。契丹在军事上没有被汉族征服,但却被汉文化所同化,并最终大多融入汉族。

  这一把,寇老西儿赌对了!如果按了王钦若之流的主张,北宋在此时就会变成“南宋”、“蜀宋”了,但中国官场的“功狗定律”使然,他的下场很惨。弭兵息烽、边事的结束导致了内部的变化,这就是党争的开始,王钦若、曹利用和丁谓也纷纷鸣锣开戏。至于传统意义上的君子,富弼、范仲淹们也开始反思历史和现实.......

  再有一个我就怀疑是《四郎探母》中“杨延辉”的张本了。咸平六年四月,辽军入侵定州望都,宋将知定州王继忠与王超、桑赞领兵前去迎敌,在望都附近的康村同辽军遭遇。王超、桑赞临阵畏缩,率师先退。王继忠虽与部下赴敌力战,但被俘后也向辽投降,娶了萧太后所赐的妻子,做了辽朝的官,改名耶律显忠,表示要“为辽尽力”。继忠本是真宗潜邸的旧人,真宗还以为他战死了,下诏赠官褒奖,令人啼笑皆非。

  但是这是一块永远的疮疤,宋人不会忘记!不会忘记太宗的耻辱、太宗的惨败、太宗的驴车、太宗的箭伤,还有太宗的死,当然还有太祖的梦想。约在一百年之后,神宗在御库题自制诗,“五季失图,俨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大约是1997年春天的样子,我第一次回到濮阳老家。“濮阳”作为地理名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40年的秦代。到了那个宋辽争胜的年代,我们家也刚从唐末播迁的仓皇中缓过一口气,在这安定下来。而此时,濮阳已经从濮州割给了澶州。这一段历史留给濮阳的是,依旧巍峨的土城墙、没有水的真宗御井和寇准书丹的《契丹出境碑》,还有说不完的历史传说。

  我居住的城市里也有一座土城墙,几千年的风雨冲刷、人事沧桑也没有使它湮灭。那是座商代的都城城墙,其规模不但大于汉代,甚至远大于明清时期。但几千年间,这座城市的发展却没有走出商人的圈子。如果不是那个主持修路的盛宣怀独具慧眼的话,也许它还会是一座小小的县城。但眼前的这座古濮阳城给我的冲击力远大于商城,虽然它的始建年代只是五代。茫茫冀南大平原上,背后就是黄河古道,你登临城墙,似乎一眼就能洞穿冀中、冀北,直望到平原的尽头。景德元年的人们感触大概也是如此,茫茫大平原上的一座孤零零的小城,成了大宋国脉所在,是它拯救了大宋!不过真正拯救大宋的,还是寇准!

  有人说寇准是“孤注一掷”,但搞军事也罢、搞政治也好,哪有不冒险的?但“冒险”又是一种表面的迹象,冒险者手里并不是连一张牌也没有。寇准其实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如果君臣仓促南撤,不但中原大好河山立刻沦陷,朝廷是否能安抵战略后方,重建半壁江山,也是个未知数。这一撤,谁又能保证能收得住脚?其次,宋军精锐部队尚在河北定州一带,同时大名府和镇、瀛、沧、冀、贝诸州等战略要点依然固守,他们无疑是辽军南下部队的钉子,时刻威胁到辽军绵长的补给线。其三,山西、河南诸路援军相继赶到,此时如果真宗亲临澶州前线,军心民心必然大振;如果此时朝廷仓皇南遁,则必然导致前方将士和勤王军士气沦丧、军心瓦解,立刻就会溃散掉。倘真如此,这几十万宋军未必不会阵前倒戈,成为辽军南下的先锋,一如日后满清入关的事态。由是观之,寇准的做法,其实是唯一保全赵宋的办法了。至于辽朝,长期战争亦使得国力为之匮乏。而辽军苦战的结果,一不能全歼华北宋军主力,取得战略主动;二不可扫荡军州,囊括子女金帛以战养战,不得不从速决战转入相持战,被迫拼消耗。这次南下未必没有全力逼和的意思。

  孙子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下面我们不妨对宋朝的皇帝和辽朝的孤儿寡妇、宋军和辽军、宋将和辽将,做个对比,看看到底谁厉害?也许看过之后,你会痛恨儿童时代从《杨家将》里面得到所谓“宋史”,但历史是无情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宋辽战争的双方,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层面,赵宋方为太宗炅和真宗恒,辽方为承天皇太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绪。作为中原人,我还是奉正朔,先表一表咱大宋天子。太宗赵炅,本名匡义,说老实话,我对他没甚么好印象,简单说就是“刻薄寡恩”。宋初,据说太祖、太宗的老妈杜太后借鉴前朝倾覆之鉴,搞出了个“金匮之盟”,老妈妈本着国赖长君的道理,遗命定下大位继承的顺序,兄弟叔侄,依次嬗进。匡胤而匡义,再传位魏王廷美,传位燕王德昭,天下复归于太祖的子孙。站且不说这是真是假,谁知赵匡义本盟,先是在开宝九年冬夜把老哥给“做”了,接着“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至于他的军事才能,这里只提对辽方面。我最崇敬的后周世宗早年真对南北局势提出过一个“先契丹后北汉”对辽军事斗争方略,盖辽朝当时的君主是大名鼎鼎的“睡王”穆宗耶律璟,基本就是“主昏于上,民怨于下”的态势。太宗避重就轻,颠倒主次,失掉了伐辽复地的极好良机。在消灭北汉再伐契丹,辽朝内部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景宗和萧后的改革,辽朝逐渐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此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严密的军事部署是很难达到收复失地的目的的。消灭北汉后,太宗不顾诸将异议,仓卒发动对辽战争,结果是惨败而逃。我说他“刻薄寡恩”,还有一点就是太宗在伐辽之役前,没有实践自己对将士们赏太原之功的承诺。这也算是失败的一个原因吧?

  再说赵宋真宗恒,我们说他简直就是一典型之阿Q式的皇帝。澶渊之盟之后他是完全丧失了对辽军事斗争的信心,“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试图通过造神活动掩盖澶渊之盟的耻辱,为粉饰太平,进而大搞迷信浪费活动提供有力的借口。在这个欺骗天下的活动中,宋真宗本人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天书迷信活动的一手创造者。再看他用的人,“(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这样的结果,导致了非常恶劣的后果,在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消极影响所及,一直延续到南宋甚至后世。对比伯父、老爸的勤俭,他不珍视民力的举措,开创北宋历史上不良先例。佞道造神,消磨了君臣意志,使进取精神化为乌有,更以自身撒谎而作《大中祥符》,迷信天下愚弄百姓,为极端坏榜样!

  而辽方,萧燕燕“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燕燕十七岁为贵妃,寻册皇后,辅佐景宗十三年,辅佐圣宗廿七年,共计四十年。其间,以韩德让、耶律斜轸协理朝政,耶律休哥负责对外军事,妥善处理契丹、汉族臣僚关系,使文武听命,令行禁止。她能在母寡子弱和边防未靖的危难之中挺身而出,率领圣宗皇帝与文武百官亲历战阵,屡败宋朝君臣名将。大抵不愧是文治武功的女中豪杰了。我们翻检《辽史》之XX有20位后妃,除了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和世宗妃甄氏,剩下18个都姓萧,这也与这位“铁娘子”的影响不无关系。忘了介绍了,这位美女姓萧名绰,小字燕燕,乃辽国宰相萧思温之女。好像记得在那本书上看过,耶律阿保机曾自比刘邦,要他的大臣效法萧和而姓“萧”。不过这萧家,原是回鹘人的。

  对于圣宗隆绪,脱脱的《辽史》中是这样评价的,“圣宗幼冲嗣位,政出慈闱。及宋人二道来攻,新御甲胄,一举而复燕、云,破信、彬,再举而躏河、朔,不亦伟欤!.....其践阼四十九年,理冤滞,举才行,察贪残,抑奢僭,录死事之子孙,振诸部之急乏,责迎合不忠之罪,却高丽文乐之归。辽之诸帝,在位长久,今名无穷,其唯圣宗乎!”出了“宋人二道来攻”不实外,基本公允。当是时也,东路曹彬、崔彦进,中路田重进,西路潘美、杨业,名将云集,三路大军会师幽州。而战场双方实力悬殊,结果我们都看到了。

  孙子曰:“主孰有道?”高下贤愚,立判也,“吾以此知胜负矣。”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5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馀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柮儿,杂剧。温大头、小曹,嵇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蚁。杨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馀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辞出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礬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中曰“都门道”,左右曰“左右禁卫之门”,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馀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内设乐棚,差衙前乐人作乐杂戏,并左右军百戏,在其中驾坐一时呈拽。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馀,内燃椽烛,帘内亦作乐。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彩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面此乐棚。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更互杂剧。近门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不知不觉,就到了正月十五,这年也就过得差不多了。今年正月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元宵节和情人节挨着过,虽说每年正月都会有中国传统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的一番比拼,但如此近距离的比试下来,不免发觉如今的人们却是厚待“情人”,慢待“元宵”了。

  那年的元宵节,我被一位表哥领着相亲,认识了她。难忘的女孩儿,难忘的一段情,难忘的元宵节。时下,我仍然是孑然一身,对于我来说,元宵节和情人节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只是前者明显之与我亲切罢了,就像我的那些小学时代的老同学 ,二十年的感情了,这感情深入骨髓。

  不说不高兴的事了,既然到了元宵节,自然要说些应景儿的话。

  北宋的元宵节叫做“上元节”,这个说法本是来自道教的,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的诞辰。元宵节照例是是要放灯的。汉时放灯,仅为一晚。风流天子唐玄宗时代延长为三个晚上。北本朝太祖皇帝又把三个晚上延长到五个晚上。六一居士有阙《生查子》为证,“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6


这两年,台军的“国防部长”汤曜明一直嚷嚷着要搞“募兵制”,据说好处多多,可以“强化战力”,并建立“捍卫家园”的“地域”观念云云。大概除了他的美国老子,就属他高明了!其实早在唐季五代以后,募兵制就开始取代征兵制,为兵制之一大变革。

  我们看宋朝,无论是禁兵,还是厢兵,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禁军是国军精锐,任务就是打仗,“厢军”则从事诸如修建、运输、邮传、治理河工等各种劳役。两者都是国家正规军。朝廷对各级军士每年或不定期地实行拣选。壮健骁勇的军士可由厢兵升禁兵,禁兵中的下、中、上等兵直至皇帝近卫班直亦可依次升迁。不合格的军士则须降低军种和军级。工资标准也随之不同,不但有官兵差别,官与兵又各有等差,因各地币制、物价等差异,又形成地区差。枢密院是最高军事部门。负责军令、调动和高级军官的任免;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三衙”统率禁军,负责平时对禁军的管理、训练,无权调遣;六部之中的兵部,则负责后勤事务和管理地方的厢军;而武官的铨选,则由吏部负责。几个部门又相互制约,分权而治,防止集中专权。各级军事正印官,一律由文官兼任,武人只能充当副职。最高军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今日世界不少国家以文官掌军,各级军官对部队只有训练权,军队的司令官军师旅团长没有军队的调防权、人事权,更没有决策权,亦是这样的态势。不过叫作“国防部”、“参谋本部”、“军委会”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幕僚长联席会议”而已。

  小时候除了偷听“光华之声”,便属《水浒传》了(家风如此,怕读了此书便学做贼。曾文正公曰,“一部《水浒》,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觉得最威风的官职便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那时没想到有个PLMM做老婆,其实是件极其不爽的事情。只觉得在八十万禁军中,做个“枪棒教头”,估计怎么也得是个八面威风的角儿。其实真有“八十万禁军”:太祖时选练禁军时,全国有禁军十九万三千。太宗时,增加到三十五万。真宗时增到四十三万二千。仁宗时,对西夏用兵,各路郡县招募兵士补充禁军,更激增到八十二万六千人。全此外,各地的厢军,到仁宗时也增加到四十三万多人。国军队总计一百二十五万九千!募兵以外,还有强迫抽丁的乡兵。宋初,在沿边各地农民中征雇,粮饷器械都由本乡自备,不隶国家兵籍。应征者在手背刺上义勇、弓箭、穹手、土丁等名号。真宗以后,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因对外作战,乡兵不断增加。仁宗、英宗时三路共达四十二万人。来源是在民间强迫抽丁,一般是三丁抽一。今日,美俄也没这么多兵马!

  我们不妨把眼界在回到开国。宋朝开国不久,平定了李筠及李重进的叛乱以后,太祖就急匆匆地召见赵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民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道:“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难怪老赵担心的紧,当日他老兄在陈桥驿“黄袍加身”的把戏,不过是对老主公郭威的“明星模仿秀”,算不得是有创意。金庸的老祖宗查慎行有首咏史诗,“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禅代事何轻;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 通篇议论史事,颇见史识。赵匡胤的担心绝非多余,谁能担保老兄弟慕容延钊、韩令坤和石守信们抑或他们的子孙不会再来个“超级模仿秀”?我跟读者老爷太太公子小姐赌上一毛钱无妨,老赵需要赌上的确是整个天下!

  老赵没读过太多的书,却是个厚道人。没有搬演一出儿“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旧戏,却善使巧劲儿。他“杯酒释兵权”,还对老伙计们“约婚以示无间”,把老妹燕国长公主,自己的闺女延庆公主、昭庆公主,下嫁给了高怀德和石守信、王审琦的儿子。老军头们下去了,剩下的就是制度化的问题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7


 宋朝初期军事制度的定型,基本是在借鉴唐末五代藩镇之祸的基础上进行的军事制度改革。原因我们上文已经提及,改革的主要办法就是分权和集权。这个制度现在看来够超前的,但也不是无懈可击。譬如统御过严,机构层叠,造成有关部门之间,有关部门与统兵将帅,将帅之间,主将与副将之间,各部队之间,军队与地方之间权责不明,令出多门,各自为政,不能很好的相互协调,缺乏统筹安排,其结果我们在战争结果中是看到了。真宗时代的名臣贾昌朝根据陕西四路的实际指出,“总管而下,钤辖、都监、巡检之属,悉参军政,谋之未成,事已先漏,甲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将不专号令,故动则必败。”(《宋史·贾昌朝传》)日后陕西宋军屡败于西夏,这个是有原因的。

  每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都想革除前一个王朝的弊病,希望寻求一个完善的,能够使本朝长治久安的制度。每一个王朝都会在克服前朝弊政之后,产生自身难以克服的致命问题。没有一个王朝能达到目的。所以黄炎培先生才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如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圆周率的支配。”这就很像理想主义者的爱情,因为没有完美,所以最后只有失望。如果不想失望,只有继续这个恶性循环。 王尔德(OSCAR·WILDE)说过一段话,我很欣赏,

  “In this world 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one isn\'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就像本朝的太祖赵匡胤,我看他就像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完美主义者。他想建立一个崇文尚武的国家,并尽其可能地收用所有可用之人。让所有读书人去应试做官,让剩余劳动力和有剩余精力的男人去当兵,二者都由国家养着。所以宋代官老爷多得惊人,兵大爷多得惊人,所需费用也是惊人的。但是效率低下,弊病丛生。如果说宋初,这些问题还不显的过于明显的话,到了真宗时代,就开始严重起来了。我们看真宗统治的短短二十多年,其实就是宋朝的最大变局,宋朝由盛到衰,这个出发点就在此了。《宋史·食货志》对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经济的评价如下,

  “初,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蓄藏,守以恭俭简易。天下生齿尚寡,而养兵未甚蕃,任官未甚冗,佛老之徒未甚炽;外无金缯之遗,百姓亦各安其生,不为巧伪放侈,故上下给足,府库羡溢。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外国耗蠹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我们看宋朝的军事,基本可以看出“三冗”的端倪。宋代募兵,每遇饥荒,便征募大量的士兵。且不说大多数缺乏训练,水准相当低落,关键还在于朝廷没有真正的退役制度,造成了“冗兵”问题,军费除了日常工资的常项开支外,还常有恩赐、杂赐等各类名目的慰问金等。以致军费耗费掉财政开支的十之七八,大约四千多万的人口养了二百多万的军队,富弼是说了实话的,“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另一方面,朝廷还施行“恩荫”,“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则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赵翼《廿二史札记》)。凡达官显贵、其子孙及异姓亲属门客等,皆可任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历朝莫若!再加上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每次录取达百人。这造成了“冗官”人数日益增多,且薪俸优厚,因而行政费用占掉大量的财政开支。我们看本朝《食货志》里面的赤字,大概就明白凤姐儿所谓“家大有家大的难处”,是不假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风雨骤之李继迁篇 1


家大有家大的难处,偏偏碰上一些个心怀歹意、不三不四的邻居,这家就更难当了。赵宋的倾覆,有人说是被与蕞尔西夏的百年战争拖垮的。

  说真的,我对西夏的感觉也不好,感觉这个党项人的国家很神秘,神秘的近似诡秘,就像那大漠戈壁上的孤魂野鬼,它们在沙丘之间盘旋舞蹈,那带着哨声的风儿就像他们在作祟。这个印象泰半来自那部所谓中日合拍,却极是张扬日本风格的《敦煌》。为了找寻文章的灵感,几日来,我重新阅读了井上靖先生的原著,带着我的感觉,带着我的戚愁,带着我梦中的伊人。书中写到赵行德最后一次想起回鹘公主,“回鹘王族的姑娘如同一个黑点从甘州城上坠落的情景鲜明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姑娘的脸色比生前更白皙,头发略带茶色而发亮,身体显得消瘦。岁月的流逝在行德的心中使回鹘姑娘产生如此的变化。”我想此时的行德,脸颊上已是挂满了珠泪;这岁月过了一千年,读书的人也已经是两腮挂泪了。

  说党项人像大漠中的孤魂野鬼,首先是说他们的身世的奇异。党项人本是古羌人的一支,最早他们居住在今青海东南部的黄河九曲之地,在南北朝末期进入我们的眼帘。进入中国历史的却是姓“拓跋”的,这就让人总疑心他们跟鲜卑人的关系了。我高祖文皇帝开皇年间,一个叫拓跋宁丛的党项酋长,率领着千余家正式走进了中原王朝的历史;接着又是一个“托跋”,大约在贞观之初,党项拓跋部的酋长拓跋赤辞归附了唐朝,太宗任命他作西戎州都督,并赐姓“李”;然后又是一个“托跋”,唐朝末年,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参与镇压黄巢义军,为酬其功乃以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封爵夏国公,再赐李姓。自此党项人便有了银、夏、绥、宥、静这五州作为根据地。爷爷治河多年,总挂在嘴边一句“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一套”就是那时的定难五州。有了这五州的资本,改姓“李”了的托跋家族,保持着相对的独立,还利用一切时机,不断增强实力,参于抗衡。后唐长兴四年,李彝超甚至让大名鼎鼎的后唐明宗李嗣源也被迫妥协,不能染指他的定难五州。定难军的党项人成为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圣经》怎么说的,“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党项人也想做那根稻草。到了北宋初建,节度使李彝殷避太祖父讳改名叫了“彝兴”,并且接连出兵助宋讨伐北汉。继彝兴子光睿、孙继筠之后,历史第一次开始垂青大宋了。李继筠死后,党项内部因承袭问题发生内讧。新任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被迫向宋朝献出经营了三百年的定难五州之地,率领了族人迁居京师居住。太宗炅赐他国姓,名“保忠”,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党项李氏世代盘踞的根据地。似乎此时又是一个五代十国归附的完美例子了。太庙里的赵玄朗、赵弘殷们也在奔走相告,又有冷猪肉吃了!酒当然是西西里的苏格兰威士忌,除了加冰、加水,还特别放了马耳他的鸡蛋。绝对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当然还有美女艳舞!

  你听单田芳老先生的书,大概记得这么一句“名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没想到哇,没想到啊!”大概正是赵宋天子率文武百官在大庆殿饮宴,廊庑之下,百官云集,朱紫满朝,环佩叮当的时候。李继捧的族弟继迁却召集弟继冲和亲信张浦等人商议对策,逃到了党项聚居的地斤泽,图谋聚族起事。在族人面前,他拿出了远祖拓跋思忠的画像来号召党项族人,抗宋自立。“Live Free or Die ”!

  靠!欺负我不懂党项话?“香蕉你个芭蜡,萝卜你个葱花!”

  (楼上的施主,非至情之人,其可做至情文章?你可到原文刊载处,看我当日的心路历程。这里有一首当日写的《有所思口号》:

      “楼空人去暑渐收,新秋读《易》倍清幽;
       沽酒浔阳醉初醒,逃禅买取五湖舟。
       维摩诘事实堪笑,挥麈三千且遮羞;
       天女已成骷髅梦,鸡鸣店呼高粱熟!”)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1-20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2


 说到李继迁,我倒猛然想到一个地名和一个人名。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的李自成。党项民族最终化作了大漠黄沙中的孤魂野鬼,据说自成便是继迁的后人,继迁也是出生在这个小小山寨里。

  李继迁起兵抗宋,在最初的时候着实不易。曾文正作文字游戏,“屡败屡战”用来说继迁也是不假。从太平兴国七年到雍熙三年,李继迁打了无数的败仗,连亲娘老子和自己的婆姨都被俘了,最后又在浊轮川被宋军杀得大败,银州老营也丢了。除了他的老弟继冲和亲信张浦等人,地斤泽的兄弟几乎损失殆尽了。到了这步田地,李继迁自然想到了宋人的劲敌——辽朝皇帝耶律隆绪。李继捧能仰仗宋人,李继迁自然也能依靠辽人。他的亲信张浦被派去向辽朝求好,并要求结成婚娅关系。圣宗隆绪把宗室的年轻MM义成公主嫁给了他,并授他作“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

  朋友们,我们看世界历史大都有这个“政治婚姻”。古今中外,这都是桩好买卖,基本是一本万利的。外国的不说了,单看蒋宋联姻便是如此。这一结成裤裆里的关系,那就能当官、能掌权、能分肥、可发财、能长袖善舞、能得风得雨,说不胜说,并且也不必说,因为人人都知道。就是人在倒霉之时,因有裤裆里面的这层关系,纵使倒霉,也另授优待.我们看我们的李继迁先生,一作了辽朝的驸马,得了PLMM不说,还开掘了政治资源,人气顿生。当然好处的获得,就要看裤裆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了,无法强求的。所以,我等没结婚的同志,定要努力,守得住贞洁,耐得住寂寞,要把你的处子之身敬献给一个好姑娘!

  这下好了,夏州二李各自成了宋辽的活宝。当哥哥的得有当哥哥的样子,这点儿老大就是老大。已然归附宋朝的继捧,谋招继迁归宋。又赐以金银财物。向太宗皇帝撒谎,上书谎称继迁已“悔过归诚”,请赐官职。太宗乃赐国姓赵,改名保忠,即授继迁为银州刺史、充洛苑使。继迁也遣使向辽朝上表,表示要与继捧和好。宋朝的商州团练使翟守素于是凑了个趣儿,假冒党项人的名义,代奉表向本朝谢罪,表示悔过。于是又基本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了,李家的三兄弟都被赐了国姓,李继捧成了“赵保吉”,李继迁成了“赵保忠”,李继冲成了“赵保宁”。中国政治最多阿Q式的人物,搞政治有时是需要自我满足的。其实,在此后的数年中,夏周二李兄弟,在宋辽两国对立的漩涡中,明争暗斗,或好或恶。宋朝和辽朝玩弄他们,他们也在玩弄宋辽,不知道谁更爽一些?

  可是李继迁不想闲着,他一心想的是尽快从宋朝手中收回夏州,收回定难五州之地,成为河西的霸主,再不受宋人和辽人的鸟气!至于亲情,屁话!那有民族情大吗?能有自己的利益大吗?于是继迁耍了继捧。在得知大宋的马军都指挥李继隆进讨的消息后,继捧派牙将李光祚通知继迁。继迁却捆了李光祚,轻骑夜袭李继捧,搞的继捧很狼狈地单骑逃回夏州,被州将赵光嗣押送汴京问罪。李继迁也没好果子吃,得知继捧被拿问进京后,迫于宋军锋芒放弃银州逃入大漠。宋太宗下诏削夺李继迁所赐姓名,并把夏州城毁灭掉,李继迁的老娘罔氏也最终病死在了大宋的延州。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5 11:02 , Processed in 0.062135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