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享受人生

《离魂衣》--西岭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看了?"张之也莫名其妙。

小宛低下头,自己也觉得抱歉:"我有点不舒服,想回家……要不,我自己回去,你在这里看完吧。"

"不,我送你回去。"张之也果然是个君子,一句都不多话,立刻站起来陪小宛走出去。

一步踏出影院,重新站在阳光下,小宛立刻呼吸顺畅起来,刚才的头晕发寒等等症状也都消失无踪。她抱歉地看着张之也:"真对不起,连累你也没看完。"

"不必道歉,如果你现在好点了的话,让我请你吃晚饭算补偿吧。"张之也笑着,立即抓住机会再进一步。

小宛不好意思:"那也应该我请你。"

"那么,我要吃全聚德烤鸭。"

年轻人的友谊总是建立得很快,只是一顿饭工夫,小宛和张之也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哦不,无话不谈的只是张之也,水小宛,却是有所保留的--死玫瑰的回忆是她心底处永远的伤,轻易不愿意向人揭开。而且,电影院惊魂也无法向人诉说,免得交浅言深,被人疑为发神经。

张之也讲起自己的初恋女友,一个标准的小资女郎:穿衣服要穿克里斯汀娜,喝咖啡要喝卡布淇诺,抽烟要抽520,连名字都改成洋名叫薇薇恩。

"最要命的,是她特别喜欢泡吧!"他一边比划着一边说:"几乎所有的夜晚都贡献给了三里屯,而且只泡南街,因为她说南街的品味比北街高。可是说她有个性吧,又不肯独沽一味地钟情哪家酒吧,每次都要换一家,一心喝遍南街的架势,而且还有理论,说是'有比较才有结论嘛'。其实啊,我猜她泡吧根本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为了增加谈资,向同伴炫耀。"

小宛点头:"这就叫小资吧?我也有好多这样的女朋友,小资现在很流行呢。"

张之也捶胸顿足地叹气:"就是'小资'这个词儿害惨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虚荣女子!要么富要么穷,都还好办,最怕就是这种明明穷却偏要装阔弄得两头不着调儿的半拉资本主义,活活把人给急死。所以,后来我再也不肯陪薇薇恩泡吧,怕她交男朋友也像逛酒吧,'有比较才有结论',保不定什么时候我也沦为她的谈资之一。"

小宛爆笑起来:"别夸张了你!"

"这叫夸张?我告诉你吧,薇薇恩喜欢泡吧的真正缘故,其实我也早猜出来了,就因为南街的老外特别多。"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钓凯子'的意思呗。三里屯靠近使馆区,薇薇恩是想在这里遇到一位温莎伯爵呢--可惜温莎没等到,却遇到一茬又一茬的美国醉汉。他们比她还穷。"

小宛又一次大笑。

张之也受了鼓励,更加夸张地感叹:"不过这倒有个好处,就是培养了薇薇恩的爱国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她呀,是那种不见兔子不撒鹰型的,从来不会轻易对老外假以颜色。而且可以一眼分辨出他们的贫富。"

"这么厉害?"

"那是。就凭这一点,无论怎么说都比她那些一听洋文就犯晕的女伴儿强。"

小宛笑得腰都直不起来,搡张之也一把:"哪有这么糟蹋自己前任女朋友的?"

"其实严格来说,她也不能算我女朋友。"张之也搔搔头,"我们是青梅竹马,从来没认真谈过恋爱,可是从小儿就知道是一对儿,后来越大发现性格越不合,就早早分了手,不过到现在也还是朋友。我可不是背后说坏话,当着面我也这么寒碜她,说得比这狠多了。她才不生气,还以为我夸她呢。"

"她真潇洒。"

"那是。要说薇薇恩,还真是比一般女孩多姿多彩,可惜不是我喜欢的那一型。"

"你喜欢哪种型的?"小宛话一出口,已经后悔了,脸一层层地红上来,恨不得把问句收回。

果然,张之也很勇敢地盯着她,眼也不眨地借坡下驴:"是你这种,又古典,又现代,又活泼,又文静,又大方,又羞涩,又……"

"好了好了,别说了,把我说得像怪物,四不像。"

"我就是喜欢四不像。"张之也伸出手,轻轻握住小宛的手,"无论你像什么,我都喜欢。你喜欢我吗?"

小宛的头低得更低了,脸上热热地渗出红来,红得要涨破面皮了,声音比蚊子还小:"我不知道。"

"不知道就是喜欢。"

"你说了算啊?"小宛咯咯地笑起来,浑身不自在,干脆假装潇洒,用开玩笑的方式混过去再说,"喂,你说过要给我讲会计嬷嬷的故事的,怎么讲起你自己来了?"

"赵嬷嬷呀。"张之也深深看了小宛一眼,知道这是个羞怯保守的女孩,不可以强求速成。便不勉强,振作一下另起话题,"要说赵自和,还真是个传奇--我和她谈了一个下午,发现她的经历很坎坷,搞过武斗,当过小将,下过乡,后来保送读的大学,毕了业分配到剧团来,上班前不知为什么特意回趟观音堂,剃度当了自梳女--我猜,这里准有故事。所以,我想去趟广东,也去趟她下放的农村,好好做篇专访,看看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做自梳女?看着吧,准是一篇挺煽情的好纪实。"

"那你没问过赵嬷嬷自己吗?"

"问了,她含含糊糊地不肯说。反来覆去就一句话,不想结婚,不相信男人,不想生孩子。又说她自己是弃婴,证明结婚生孩子不是什么好事儿,不如做自梳女干净利落……我才不信,都是托词。"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做记者的,就是愿意挖人家隐私。"小宛皱眉,"会计嬷嬷不愿说,肯定是有难言之隐,干嘛一定要逼她说呢?"

张之也羞窘,被噎得一时无话。

小宛反而不过意起来,忙换了话题:"哎,我问你件事儿:你知不知道若梅英?"

"若梅英?"张之也想一想,"好像有印象,是个戏子吧?"

"京剧名角儿。"小宛说,"你能不能用你的渠道帮我查查,她是怎么死的?"

张之也眨眨眼,似笑非笑地不说话。

小宛明白了,瞪他一眼:"我知道,你想说我这也算是挖人隐私对不对?那不一样,我问的是死人的故事,是历史,不是隐私。"

"干嘛那么敏感?我又没说什么。帮你查就是了。"张之也笑了,想起另一件事来,"哎对了,前几天我去你们剧团采访的时候,遇到一个瞎子师傅……"

"是琴师胡伯。"

"大概是吧,手里拎着把二胡,坐在门口调弦,我向他打听赵嬷嬷,他不答,却很神秘地对我说:'她回来了。'我问他,'谁回来了?赵嬷嬷吗?'他摇摇头,还是说'她回来了',说完就挟着二胡慌慌张张地走了,差点撞了墙,我走过去想帮他,他用二胡隔着我,一脸紧张,仍然说'她回来了'。哎,他是不是脑筋有毛病?"

"胡伯?"小宛忽然想起那天开箱的时候,胡伯紧着问大家"看见了什么"的情形,霍然而起,"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张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站起来,"你们剧团的人怎么都这么怪?你要去哪儿?"

"回剧团,找胡伯。"小宛看着张之也,忽然有点心虚,"你跟不跟我一起去?"

"那……就去吧。"

他们晚了一步。

赶到剧团的时候,看到救护车停在那里,围着一群人,有医护人员,也有剧团的领导,小宛的爸爸水溶也在,他告诉女儿:胡伯死了。

死于心脏病。

那颗跳动了整整六十年的老心,在阴历七月二十一的下午突然罢工,停止了跳动。死状极其恐怖。

小宛掩住脸。隐隐地,她觉得瞎子胡伯的死与若梅英有关系,也与自己有关。在她身边,有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而且,还在继续发展着,胡伯死了,还有更多的人会因此而死去。她已经感觉到事情的可怖,却不能阻止。那是个秘密,埋在自己心底里,自己本该知道谜底的,可是埋得太深了,难得看清楚。她多想像《月光宝盒》里的紫霞那样,变一只钻心的虫看看清楚,只不过,她想看的并不是至尊宝的心,而是自己的。

张之也的职业病发作,向水溶做了自我介绍后,就开始询问事发经过。水溶说,接到电话的时候,自己正在写作,听门房说胡伯晕倒了,一边吩咐叫打120,一边匆匆赶过来,医院的人也已经到了,可是一检查,发现已经没有再抢救的必要。现在,正等殡仪馆的车呢。然后,他奇怪地问女儿:"你们是怎么知道消息的?来得这么巧。"

小宛支吾着,不知该如何回答。张之也又去询问门房。门房惊魂未定,前言不搭后语地说:"没有呀,聊天啊,跟我说若梅英的事儿来着,那天不是开了衣箱吗,团里这几天每个人都在议论若梅英,我问胡伯那天为什么问我们看见什么了,他哆哆嗦嗦地,一个劲儿说'她回来了',就晕倒了。"

"她回来了?"张之也一惊,追问:"他有没有说谁回来了?"

"没有呀。我也这么问来着,可是他已经开始抽风,抽着抽着就倒下了,我吓得赶紧给领导们打电话……"

水溶也被这段对白吸引过来了,自言自语地问:"她回来了。什么意思呢?谁回来了?"

"若梅英。"小宛忽然清清楚楚地答。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05第六感

一只迷茫的鬼,在七月十四的晚上,因为尘缘未了游至人间,六神无主,随风飘荡,追着一阵熟悉的故衣气息盘旋而来,将缥缈精魂寄托在一件戏衣上--这样的故事,是现实生活中会发生的吗?

可是她真实地发生了,发生在水小宛平淡如碗中水的生活里,不只是风吹皱一池涟漪那么简单,而是真真正正的一只水碗里也会翻起滔天巨浪。

是人生如戏,亦或戏弄人生?

小宛摊开手,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掌纹。都说人一生的命运都写在手心里了,可是,谁能明白,纵横的掌纹里,到底写着怎样的玄机?

至此,她已经清楚地知道,一切都不是偶然,不是臆想。七月十四离魂衣,《游园惊梦》的旧唱片,电影院惊魂,胡伯之死,这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的,是个圈套,等着自己往里钻。

总是无法摆脱那样一种想法--如果不是自己在七月十四那天打开了那口箱子,就不会发生这一系列的事情,那么,便不会使胡伯枉死。如此说,自己岂非做了若梅英的帮凶?

那天,在剧团,她脱口说出若梅英的名字,惹来大家一阵追问。父亲水溶更是大惑不解:"小宛,你在说什么?"

这使她猛地惊醒过来,虽然,她清楚地知道,胡伯的死不是意外是谋杀,凶手便是若梅英的鬼魂。可是,这些话是不能乱说的,否则,会被大家视为疯子,中邪,胡言乱语。而且,爸爸是团里的领导,自己这样到处散播恐怖言论,会让老爸很难堪。

她唯有缄口不言。

不言,却不代表不知。她独自困锁在秘密的网里,被恐惧和内疚纠缠得疲惫不堪而又孤助无援。

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下一步还会再发生些别的什么事?而自己,有没有能力阻止悲剧的继续?

她开始变得忧郁,变得沉默,变得恍惚不安。仿佛走在一个看不见的网里,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东西阻挡她,可是那种被捆绑被纠缠的感觉是如此强烈,令人窒息。

奶奶不只一次地用手试着她的额头,烦恼地说:"宛儿,你这到底是怎么了?也不烧也不烫的,可脸色儿这么难看。是不是遇着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小宛苦恼地望着奶奶,抱着一线希望问:"您知不知道,胡伯和若梅英有什么恩怨没有?"

"胡伯?"奶奶诧异,"胡伯认识若小姐吗?没印象。"

"您再想想看,当年,胡伯有没有去看过若梅英的戏?有没有献过花什么的?"

奶奶嗔怨:"你这孩子,胡瞎子比我还小着十来岁,若小姐红的那当儿,他大概还在娘胎里呢。"

这条线儿这么快就断了,小宛有些不死心:"胡伯是从小就瞎的吗?"

"那倒不是。听说是'文革'中搞武斗弄瞎的。这个,你问赵自和会更清楚些,听说她当年也是红卫兵小将。"奶奶说着,又上来摸孙女儿额头,"不烫啊,怎么脸色这么白?昨晚我听到你屋里整宿铃铛响,是不是晚上没睡好?"

"奶奶耳朵倒好。"小宛强笑,笑到一半,忽然僵住,铃铛?什么铃铛?那只铃铛,她不是已经还给老爸了吗?

急奔回自己的房间,蚊帐顶,绿锈斑斓的,不正是那只洇血的铃铛?

铃?还是灵?!

小宛猛地将铃铛一把拉下,强忍住尖叫的冲动,冷汗一层层地渗出来。若梅英,她就在这屋子里,就在自己身旁。她在哪儿?

隔壁的留声机忽然无人自动,依依呀呀地唱起来:

"自执手临岐,空留下这场憔悴,想人生最苦别离。说话处少精神,睡卧处无颠倒,茶饭上不知滋味。似这般废寝忘食,折挫得一日瘦如一日……"

又是《倩女离魂》。小宛浑身寒毛竖起,对着空中喊起来:"你在哪儿?你出来!为什么跟着我?"

没有人回答她。

难怪《游园惊梦》的唱片会自动跑出来,难怪连小狗东东见了自己都不敢理,难怪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原来,那只鬼始终跟着自己,甚至睡卧都在一处。

小宛揪着自己的头发,简直要被这看不见的恐惧纠缠得疯了。为什么?为什么那女鬼要如此贴紧她,难为她?难道就为了她误开了她的衣箱?还是,自从披上那套离魂衣,她便上了她的身?

铃铛在手里攥得汗津津的,小宛坐下来,努力对自己说:镇定,镇定,这一切都是幻觉,都是幻觉。我不怕她,我什么也不怕。

抬起头,她对着空中说:"我知道了,你是想念你生前的时光,那些风光的日子,唱戏,开堂会,穿绫插翠,对不对?你想着你的戏装,你的戏台,你要我帮你,对不对?但是,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为什么不出来同我讲清楚,一味装神弄鬼?"

唱戏声"咔"地停了。四下沉寂。小宛就像同谁打了一架似,坐倒下来,衬衫已经被汗湿得透了,贴在身上,风一吹,凉凉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上班时,总觉得四周有什么不一样了。

打开服装间的门,满架彩衣都失了色,仿佛蒙着一层灰气。

小宛主动穿上那身离魂衣,尝试作法。

"若梅英,你出来!你出来!"

没人理她。也没鬼理她。服装间安静得像座坟墓。

她觉得泄气。鬼想找她,躲都躲不掉;她想找鬼,却一没地址二没电话三没EMAIL信箱。可不可以上网找找?又不知道QQ是多少。

这样想着,倒也宽心不少。其实电脑背后那些没有面孔的网友还不是一样来无影去无踪,与鬼何异?

正自我宽慰,门上忽然"哔剥"一响。

小宛立刻又紧张起来,颤声叫:"谁?"

门开处,站着黑衣长辫的会计嬷嬷赵自和,一脸阴云,像不开晴的雨夜。

小宛吁出一口气:"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是……"

"以为是谁?"会计嬷嬷走进来,在椅子上忧心忡忡地坐下。

小宛笑一笑,反问:"您找我有事儿?"

"那天,你提到若梅英。"赵嬷嬷紧盯着她,"胡伯死前,一直在喊'她回来了'。"

小宛顿时警惕起来,不说话,暗自猜测赵嬷嬷的来意。

嬷嬷仿佛禁不住那样晶光灿烂的一双眸子的直视,别过头去,轻轻说:"我们能看见的,瞎子看不见;瞎子看到的东西,我们也看不到。"她长长叹息,"其实,我也看见了她。"

小宛大惊:"你是说若梅英?"

"说不准。开箱那天,我也在场的,你忘了?我没看见什么,可是,我感觉得到,她是回来了,回来报仇。"

"什么仇?"

"她死在'文革',死之前,我批斗过她,胡伯也有份儿。"赵嬷嬷蒙住脸,眼泪从指缝间流下来,"那个时候,我才16岁,什么也不懂,人家造反闹革命,我也跟着造反,我开过若梅英的批斗会,亲手打过她,她看着我,她那双眼睛,真美,看得我心里发颤,手发软,抡不下鞭子。我只打了三鞭,就下台了,也只打过她一个人,可是,我心里一直愧,仿佛那鞭子打在我自己身上,不是,是心里。那个疼呀,治不好的……后来号召上山下乡,我第一个报了名,远远地离开北京,就是为了躲开那一切。后来,后来出了那么多的事儿,我觉得是报应,是因为我打了若梅英,该着报应。那么美的人,那么无辜,我打她,天理不容。"

"您在乡下……出了什么事儿?"小宛想起张之也的话,"您后来为什么自愿做自梳女?"

"我不想说,我不想说……"赵嬷嬷哭得浑身发抖。"是报应,都是报应。小宛,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也是报应,就像胡伯一样,是我自作孽,和谁都没关系,没关系。"

她哭得是如此凄厉,让小宛不寒而栗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位看着自己长大的年过半百的老嬷嬷。许久,她又小心翼翼地开口:"那么,胡伯,他打过若梅英吗?"

"我不知道。后来闹武斗,分成两派,互相开火,乱成一团,什么都弄不清了。我听说若梅英被胡伯那一伙抢了去,再后来,就出事儿了,我没亲见,只听说,死得很惨……"

赵嬷嬷又哭起来。小宛再也不忍心问下去了。她觉得故事越来越复杂。胡伯同若梅英,究竟有什么样的恩怨?若梅英到底死于自杀还是他杀?赵嬷嬷为什么会去做了自梳女?这一切,都只有慢慢地追根寻底了。

三天后是胡伯追悼会,剧团放假半日,集体往殡仪馆吊唁。

小宛躲在人群后东张西望,每走一步路都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若梅英的鬼魂会忽然跑出来闹场。她望着胡伯的遗像,忽然间又有了幻像,好像清楚地看到胡伯死前的一幕。正自胆寒,忽然远远地看到张之也背着相机也凑热闹来了,倒有些高兴,自觉胆壮许多,忙向他招手。

张之也见小宛对自己如此热情,喜出望外,忙一路挤过来,也不拍照了,只跑前跑后地照顾小宛,又防着人撞到她,又怕她累了渴了,浑然以护花使者自居。水溶看在眼里,暗暗留心,只苦于身为领导,要主持大局,没时间细问女儿。

小宛低低问:"你怎么也来了?"

"好奇嘛。都说梨园出殡的规矩很多,想开开眼。"张之也嘻嘻笑,把送葬当看戏。

小宛低声警告:"严肃点,小心家属不高兴。"

很明显,胡伯家人丁不旺,到会的"家属"只有三位--儿子儿媳用轮椅推着一位百岁老人,司仪介绍说这位是胡伯的父亲,已近天年,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呜呼哀哉,伤心何极,等等等等。

小宛看到那老人,如同见鬼,有种莫名的怕。

那人实在已经很老很老了,老得不能再老,老得辨不清男女,老得像一具标本而多过像一个人。

他的脸完全遮没在皱纹里,看不出准确的模样,眼睛半阖,而嘴唇半张,五官紧紧地蹙在一起,没有表情也没有内容。

对着那样的一张脸,除了"老"字外你得不出任何其他结论。

这已经不能用美丽或者丑陋这些形容词来定义,因为衰老混淆了所有的判断标准,而只留下无可回避的岁月沧桑。

但是这些都还不可怕,最令小宛心惊的,是他的一双腿--那么明显的长短脚,即使坐在轮椅上,都不能遮掩那天生的缺陷。

小宛心里一动。姓胡,跛腿,好像在哪里听说过。她心底那个秘密的芽又窜了一窜,隐约地觉得,秘密的根就在这老人身上。他是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葬礼安静而热闹地进行着,已经到了尾声,人群渐渐散去。张之也有些无趣:"还以为会唱戏呢,闹了半天,还是老一套。咱们也走吧?"

小宛答应着,脚下只是延捱。

忽然间,那轮椅上的老人睁开眼来,很准确地指向水小宛,对孙子耳语了一句什么。那做孙子的惊异地看了小宛一眼,便径直走过来。

小宛心中栗栗,站定了等待。

--果然是邀请她相见。

连水溶也觉得惊讶,远远地将女儿看了一眼又一眼。小宛只做看不见,迎着老人走过去,问:"您找我?"

老人看着她。

可是,那能算看吗?那样老的脸老的表情,把什么都给嘲弄了,连同人的目光。当他看你的时候,你弄不清他是不是真正看到了;而当他闭上眼睛,你反而会怀疑他仍在眼皮子底下偷偷地窥视着你。

"你像一个人。"老人嘶哑地说,声音仿佛不是从口腔里传出,而是通过肺叶摩擦产生。随着问话,一股东西腐烂的气味自他口中传出。

小宛打个寒噤,却仍勇敢地问:"谁?"

一个人老到一定程度,大概严格地说已经不能算个真正的人。要么半鬼,要么半神。她不敢怠慢。

"若梅英。"老人一字一句地答,近乎咬牙切齿。

小宛大惊,忍不住抓住轮椅的柄:"您认识若梅英?"

"我认识她?"老人忽然桀桀地笑了,像夜枭,"我认识她吗?"笑声像开始的那么诡异一样,又诡异地戛然而止,纵横的皱纹藏着邪恶与欲望,是陷人的阱。"我当然认识她!"

"胡伯在死前看见了她。"小宛忍着恶心和恐惧,冷静地说。本能地,她对这老人有种抗拒。

"我也看见她了。我知道她回来了。"老人又在笑,又是那样忽然开始又忽然停止,"我知道她要找我,我等着她。"

"她为什么要找您?"

"你不知道吗?"老人翻翻白眼,忽然说,"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小宛噎住。她从来没有同这么老的老人打过交道。在她心目中,奶奶就是最老的古董了,比奶奶更老的人,干脆就是历史教科书,应该没有情绪或者性格这种正常的人的反应的。

不等她想明白该怎样回话,老人已经向孙子孙媳打个手势,两人立刻上前推起他便走。小宛急了:"请等等。"

那做孙子的显然已经很不耐烦:"小姐,我还要去给我父亲捡骨,可没时间在这里陪你聊天。"

"捡骨"这个充满寒意的词儿吓住了小宛,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眼看轮椅已经去得远了,老人却忽然很麻利地在轮椅上回过头来,问:"你为什么不去问问张朝天?"他的态度又轻佻又邪恶,有种说不出的怪异,似乎还眨了眨眼,使那一脸皱纹扭曲得更诡秘了。

张朝天?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小宛正努力回忆,忽然眼见一个少女哭泣着从对面跑过来,眼看要撞到张之也,忙叫一声"小心。"顺手将张之也一推。

张之也打个趔趄,莫名其妙:"干嘛推我?"

"你差点撞了人。"小宛回身一指,蓦地呆住,哪里还有少女的影子?

门口处,胡伯的亲属还未退尽,另一队候着大厅开追悼会的家属已经等不及往里走,一个手捧遗像的白发苍苍的母亲被人群簇拥着走在最前面,边走边哭:"女儿啊,你死得惨哪!叫那个司机断子绝孙啊!那么宽的街,那么多的人,他为什么单单要撞你啊。女儿啊……"

"是车祸。"张之也叹息,"死者还很年轻……"回头看一眼小宛,"咦,你又怎么了?"

小宛目瞪口呆,直勾勾地望着那张遗像,脸色灰白,浑身发抖。那像上的人,不正是刚才从身边跑过的少女吗?她又一次见了鬼?!

"小宛!"张之也跨前一步,握住她的手:"你有事瞒着我?"他一直望到她的眼睛里去,脸上少见的认真,"我感觉得到,你被一件很大的事困扰,是什么事,能告诉我吗?我能不能帮你分担?"

小宛犹豫了又犹豫,终于开口问:"之乎者也,你信不信有鬼?"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06旧时风月

一只迷茫的鬼,在七月十四的晚上,因为尘缘未了游至人间,六神无主,随风飘荡,追着一阵熟悉的故衣气息盘旋而来,将缥缈精魂寄托在一件戏衣上--这样的故事,是现实生活中会发生的吗?

可是她真实地发生了,发生在水小宛平淡如碗中水的生活里,不只是风吹皱一池涟漪那么简单,而是真真正正的一只水碗里也会翻起滔天巨浪。

是人生如戏,亦或戏弄人生?

小宛摊开手,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掌纹。都说人一生的命运都写在手心里了,可是,谁能明白,纵横的掌纹里,到底写着怎样的玄机?

张之也将她的肩搂了一搂,柔声问:"还在害怕?"

"有一点。"小宛低声答,将头靠在张之也臂弯里,满足地叹一口气,"现在不怕了。"

他们现在正一起坐在地铁站口的栏杆上,就像当初她和吉他少年所做的那样,并肩看人流不息。

隐忍得太久,恐惧得太久,孤独得太久,她终于向他缴械,将所有的心事合盘托出。

多么感激,他没有怀疑她胡言乱语,而是认真地帮她做出分析。"你太敏感,很容易受暗示。尤其阴气重的地方,像戏院故衣堆里,电影院,火葬场之类,就会同冥界沟通。"

他将她带出殡仪馆,走在马路上人群最拥挤的地方,鼓励她:"通灵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能证明你比常人多出一个接收信息的频道来,也算是特异功能的一种啊。如果这样想,不是很好吗?"

有了之乎者也这样一位盟军,小宛的感觉好多了,天知道,如果再这样继续独自挣扎在鬼域里,她会不会在某一天早晨突然精神崩溃而发疯。

他们并肩走在人群里,走在大太阳底下,说着笑着,上车下车,不知怎么,就又来到了这熟悉的地铁口。

也许,是天意注定她的每一次爱情都要从这里开始?

当一个女孩肯对一个男人交托心事的时候,往往同时交托的,还有自己的感情。

爱情是在那样不经意间诞生的。

然而,两张阳光灿烂的笑脸,谈论的却是关于死亡的事情。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忽然具有了这种第六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看见鬼。我真恨死了这种能力,又不敢对人说,怕大家笑我发神经。"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躲不掉,就只有迎上去,设法揭开秘密的真相。因为通常来说,冤魂不散多半是因为有什么心事,如果你可以同鬼正面交流,帮她了结心事,她就不会再缠你了。"

"到底是做记者的,分析什么都井井有条。"小宛掰着张之也的手指,满心里都被温柔和喜悦涨满了,这会儿,她倒真是有些感谢那只鬼了。

"对了,你调查会计嬷嬷的事调查得怎么样了?我还急着听故事呢。"

"你不是讨厌挖人隐私吗?怎么也这么八卦了?"

小宛嘟起嘴:"这件事同若梅英有关嘛。"她将那天与赵嬷嬷的谈话告诉了张之也,问,"你猜,赵嬷嬷到底为什么会去做自梳女?"

"你考我啊?"张之也笑,"这宗个案,咱们缓一步再查。现在当务之急,是要请你带我去拜见一下你奶奶。"

"我奶奶?"

"当然了。要问梅英的事儿,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去问你奶奶。而且啊,我也很想拜见一位真正的戏行前辈,做个采访呢。"

小宛忍不住又说一遍:"到底是记者,什么都想到'采访'两个字。"

和张之也一同回到家,小宛妈显得颇为紧张,这还是女儿第一次带男朋友上门呢,不禁跑前跑后地忙碌,借着送茶送水果,闲闲地问起人家祖宗八代。

张之也规规矩矩地坐着,恭敬地一一做答:"我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教书,都已经退休了……他们四十多岁才生的我,但是并不娇惯,我什么活都会干的……毕业刚一年,不过上大学时我就在外面兼职了,现在做记者,主要是采访,偶尔也拉广告,收入还可以……"

小宛渐渐有些坐不住,撒娇地:"妈,您这是干什么呀?"

"啊,你们谈你们谈,我不打扰你们。"妈妈也有些不好意思,收拾了毛线竹针要回避。

张之也忙有礼貌地站起来:"我来,是想拜访一下奶奶,做个采访。"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去你去,我不打扰。"妈妈笑眯眯地走开,很显然,她对这个"大好青年"十分满意。

小宛皱眉:"我妈平时没这么八卦的。"

张之也笑嘻嘻:"看来我这伯母路线走得挺成功。"

小宛假装听不见,一手拉起他便往奶奶房里走。

比起妈妈来,奶奶反而显得落落大方,处变不惊的样子,很庄严地坐着,由着张之也鞠躬问好,只抬抬眼皮,说声"坐吧",一幅慈禧接待李莲英的架势。

张之也对他眨眨眼,意思是说:你家老祖母恁好派头。

小宛暗暗好笑,对他皱皱鼻子做答。

于是采访开始。

张之也的提问开门见山:"若梅英是哪一年来的北京?"

"那可说不准。若小姐是名角儿,有一年唱北京,有一年唱上海,哪里请就去哪里,两地跑着,没定准儿的。老北京、上海人,没有不知道咱若小姐的。"

"那些戏迷中,是不是有位姓胡的?"

"那谁记得?"奶奶颇自矜地答,"赵钱孙李,周武郑王,那么多戏迷,谁知道谁姓胡?"

小宛暗笑,奶奶答记者问时远不像回答自己孙女儿那样爽利,讲究个迂回宛转,拿腔拿调地颇有几分作秀的味道。她忍不住帮着张之也提醒:"他是胡伯的爹。"

奶奶一翻眼皮,不屑地答:"胡伯的爹又是哪个?"

"他今年约九十岁,长短腿,是个瘸子。"小宛提醒着,一边想,也不知道胡老头的瘸是先天还是后天,如果也是在"文革"中打瘸的,那与胡伯可堪称"父子英雄"了。

"胡瘸子?"奶奶愣了一愣,"不知道是不是那个胡瘸子。"

"哪个胡瘸子?"得到答案,反而让小宛不敢相信了,"您真认识一个胡瘸子?"

"是啊,就是我跟你说起过的,那个给小姐做衣裳的裁缝店老板。有一次小姐开菊宴……"

"菊宴?"

"是啊。那时候的伶人多半喜欢侍弄花草,好像荀慧生爱玉簪,金少山爱腊梅……"奶奶一说起这些繁华旧事就来精神,眯起眼睛,又望回那遥远的四十年代,"我们小姐,最喜欢的是菊花。因为喜欢那两句话:'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她养的菊花,品种又多又稀罕,在整个京都也很有名的,'醉贵妃'也有,'罗裳舞'也有,'柳浪闻莺'也有,'淡扫蛾眉'也有,还有什么'柳线'、'大笑'、'念奴娇'、'武陵春色'、'霜里婵娟'、'明月照积雪'……一百多种呢,每到秋天,摆得满园子都是,用白玉盆盛着,装点些假石山水,打点得要多别致有多别致。仲秋节的时候在园子里设赏菊宴唱堂会,达官贵人都以能参加咱们小姐的菊宴为荣呢。"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小宛细细玩味着这两句诗,诗里有傲气,却也有无奈。也许,这便是梅英的心声?"

张之也却不会跟着跑题,只追准一条线儿问到底:"奶奶还记得胡瘸子开的店叫什么名字吗?"

"记得呢,叫'胭脂坊'。"

店招牌叫做"胭脂坊"。

胭脂坊不卖胭脂,却卖布。

暗花,织锦,平纹,斜纹,纺绸,绉缎,烫绒,丝棉……卷在尺板上,平整地排列在一起,汇成色彩的河流。既华丽,又谦恭,像待嫁的秀女,等待客人挑选。

一旦经了刀尺,丝线,捆边,刺绣,变成一件件衣裳,就有了独立的生命,固定的前程。

胭脂坊的老板站在那色彩的河前,手里的拐像是撑船的桨,唇角噙着买卖人特有的谄媚的笑,眼睛里却含着恨意,他的舌头底下,久久地压着一个名字:"若梅英!"压得牙酸。

若梅英昨天又给他吃了个软钉子,这已经不知是第几百几十回了。他为了捧若梅英的场,从上海跟到北京来,大银钱白花花地扔出去,成篮的花往台上送,可是,她连个笑脸儿也没给过。

送去的礼物都给扔出门来,口里犹不饶人,冷言戏弄:"就这些冠戴也好送给我梅若英?赏人都嫌寒酸。真是看一眼都觉得污辱呢,青儿去哪里了?还不打水来给我洗脸。"

不过是个戏子,凭什么这么糟贱人?在戏台上扮久了公主皇妃,就真当自己是公主了!

胡瘸子恨哪,恨得牙龈痒痒,他好歹也算是有头有脸有家底儿的人物儿,在上海滩说句话也落地有声的,受到这样一番奚落,如何忍得下?

那一日,探准了若梅英府上开赏菊宴,便千里迢迢地,托个伙计辗转将只锦盒送过去,假托某高官厚礼,嘱咐面呈若小姐。门房不知有诈,兴头头送到厅里,报说送礼人在门外立等回信儿呢。若梅英当众打开,见用锦袱裹着,触手绵软,不知何物,随手一抖,满堂人都尖叫起来,乱成一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包袱里滚落出来的,竟是一只被敲碎脑壳剖腹挖心的死猫!

"这人太龌龉了!"小宛愤愤。她终于明白,不是胡伯,而是胡伯的爹与若梅英有过一段渊源,祸及子孙。那,到底是怎样的恩怨?

"后来呢?若梅英有没有报复胡瘸子?"

"没有。这些闲人多不胜数,个个计较起来,哪里还有得闲?"奶奶叹口气,余怒未息,"要说胡瘸子巴结小姐,也不是一年两年了,真没少费心思,那花篮衣料送得海里去了。烦他做衣裳,他每次都巴巴儿地亲自捧了送上门来,说是送小姐的礼物,不收钱的。小姐怎么看得上呢?反而多给一倍手工,让我打发了他去。出了那件事儿后,就再不去他店里了。"

"若梅英这么骄傲,不是会得罪很多人?"

"那也难免。达官贵人们开堂会叫局,多半不规矩,普通的伶人,总是要稍微兜揽些,可是若小姐竟是天生的傲性儿,从不肯假以辞色的。那时候有个营长,三天两头来送礼,还不是被小姐连摔带骂地撵出去……"

"若梅英最后嫁给了一个什么人呢?"

"一个司令。大军阀来着。当时,属他追小姐追得最凶,天天来捧场,每次来带着十几个勤务兵,拿刀拿枪的,看完戏就往后台闯,不管收不收,金银头面就往台子上撂,嚷着说是给小姐的聘礼,要娶小姐回家做五姨太,小姐当然不答应,可是怎么犟得过呢?后来逼得紧了,还私下里跟我说过想逃跑。可是有一晚,不知怎么着,忽然就应了。"

"应了?"小宛意外,"她自己答应的?不是人家逼的?"

奶奶摇摇头,一脸困惑,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至今想起,还让她纳闷儿:"那晚是小姐最后一次登台,那嗓子亮得呀,全场打雷似的一阵阵喊好,可是后来就都喊不出来了,你看我我看你的,小姐的声音拔得太高了,从没有戏子那样唱戏的,往死里唱。结果,没到终场,小姐的嗓子就破了,等于再也没法吃戏饭……"

"她是存心的?"

"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前一晚小姐没回戏院来睡,大家都以为她真的跑了,还紧着盘问我。我吓得光知道哭。可到了晚上,小姐自个儿穿戴好回来了,戏院老板那个乐呀。谁知道竟会是小姐最后一次登台呢……"

那是若梅英最后一次登台。

艳妆,盛服,美得惊人。眼睛里像有一团火,一直在烧,烧得人干涸。仍是唱《倩女离魂》,声音比往时高出一倍不止,连锣鼓声都压不住。

足本《倩女离魂》唱罢,自动鞠躬报幕,说为答谢戏迷,愿再献一曲《游园惊梦》,接着是全本《窦娥冤》,《李慧娘》,接着是《沉江》……

观众们起初还叫好闹怪,后来便嘘声四起,再后来便都哑了。琴师们早已停了弦,青儿上来劝姑娘休息,班头也催了五六次,戏院的老板已经开始往外撵观众,可是梅英只是恁谁不理,仍然声嘶力竭地唱、作、念、打,毫不欺场。

记者们被惊动了,连夜赶来拍照采访,梅英对着镁光灯妖娆作态,脸上却冷冷地没一丝表情,对记者们的诸多提问更是置之不理。班头对着老板嘀嘀咕咕:"她是不是疯了?又不像啊。"……

最后是吴司令派人上台硬把她拉下来。

下了戏,嗓子已经哑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知道摇头和点头。

司令便问:"要你嫁给我,到底答不答应?"

谁也没想到,若梅英会点头。

她亲自带着司令去酒店开房,说是订好的,被褥摆设都准备下了,很新,很漂亮。

那以后,若梅英的名字就从戏行里消失了。

梅英唱腔已成绝响,只留在老北京戏迷的记忆里,留在青儿的伤心处。

青儿并没有随梅英进吴府,她仍然留在戏院洒扫打杂,不久迎来解放,翻身做主人,成了政府职工。

"她就这么走了?"

"就这么走了。一顶轿子抬着,离了戏院,跟谁也不告别,也不哭,也不嘱咐我几句,就那么走了。我追在轿子后面哭着跑,想让她带我走,她也不说话,光是摇头,平时那么疼我的,那天看也不看一眼……"

事隔半个多世纪,奶奶回忆起当年的分别,仍然又是委屈又是伤心,流下两行老泪。

小宛也觉恻然,忍不住陪着流泪。张之也却不会感情用事,低头写了几行什么,忽然问:"《倩女离魂》、《游园惊梦》、《窦娥冤》、《李慧娘》……怎么这么巧,那天唱的全是鬼戏?"

"这很简单,因为那天是七月十四嘛。"

"七月十四?"小宛蓦地一惊,不禁暗暗佩服张之也的细心。

"对,那天是七月十四,剧团里按规矩要演鬼戏,所以有这些固定节目,我到现在,还记得小姐一身素服扮李慧娘喊冤的样子,套句老话儿,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哪。"

张之也点点头,又问:"奶奶知道张朝天吗?"

"张朝天?就是那个记者喽。给小姐写过好多吹捧文章的。"

小宛了然了,难怪觉得耳熟,上次奶奶也提过的。"他和若梅英之间有过什么故事吗?"

"故事?"奶奶又犯难了,"没有吧?他虽然天天来捧小姐的场,可是从不到后台来,很斯文守礼的。小姐倒是提过他几次,好像还同他出去吃过饭,但也没听说有什么事儿呀,而且那人后来也失踪了,从小姐嫁人后,他就再没在戏院里出现过……"

小宛有些明白了,奶奶说的,绝不是故事的真相,至少,不是全部真相。六十年前,奶奶还只是小孩子,虽然是梅英的心腹,也只是贴身伏侍,小姐的私密心事,她还是无缘参与的。在这故事的后面,一定隐藏着更多的秘密,那些,究竟是什么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07我要问他一句话

名伶的行头本身已是一出精彩绝伦的折子戏。

当那些衣箱打开,旧时代的色彩便水一样从衣服的褶层里,从水袖底下,从绣线的缝隙流泄而出,像无声电影,在没有月光的暗夜里独自妖娆。

阅读衣裳,就是阅读若梅英。

阳光斜斜地照进剧团的服装间。

小宛倾箱倒箧,按照封条开启所有的梅英衣箱。

《牡丹亭》、《西厢记》、《风筝误》……箱子足有五六口之多,收藏颇丰。小宛一一打开,将绫罗绸缎挂了满架,徘徊其间,仿佛走在一座没有日照的花园里。

这是戏衣的世界,灵魂的园林,充满着若梅英的气息。

小宛是学服装设计的,深深知道嗜衣的人多半都有强烈的自恋倾向。

对衣之于若梅英,就像月光之于月亮,花香之于花朵,蝉壳之于蝉,鱼鳞之于鱼。

即使隔着六十年的风霜烟尘,依然可以从这些沉香迷艳里揣想梅英的风致。

那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她一直活到四十岁,可是在小宛的心目中,却只看见二十岁的她,在北京城,在上海滩,她的眼风笑痕纠缠在风花雪月里,千丝万缕地缠绵着,不可分割。

一个唱京戏的女子,与唱流行歌曲的周璇阮玲玉之流大概是没有什么相似的吧?她们的共通之处,只是生活在一个时代,并且,都是名伶。

而在那时的人的眼中,伶人与歌星的地位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十伶九妓,歌星,却是有手腕的交际花,是《日出》里的陈白露,戏子,最多是陈白露搭救的小东西,任人玩弄,而没有游戏命运的资本。

梅英,是被命运所戏,还是戏弄了命运?

而且,认真地讲,她并不只属于三四十年代,她一直活到了"文革",生命远比旧上海的金嗓子们真实得多也风尘得多。

小宛想象着若梅英扭扭捏捏地穿着荷叶边的改良旗袍的样子,大概远不如上海歌星的潇洒惬意,而多半是有些局促的。

老北京的戏子是从小被班头打骂惯了的,规矩严得多,难得出门,就好像林黛玉进荣国府,不敢多行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生怕被人耻笑了去"。

要是换作上海歌星,怕人笑?她不笑人就敢情好了。

小宛将一件明黄色双缎绒绣团凤的女皇帔披在身上,触摸着绣线绵软的质感,心绪温柔。

鬼魂是虚无缥缈而使人心生恐惧的,故衣却亲切真实,是具象的历史,有生命的文字。那层叠的皱褶里,长帔的裙摆里,处处藏着性情的音符,怀旧的色彩,一种可触摸的温存,仿佛故人气息犹在,留恋依依。

戏衣连接了幽明两界,沟通了她和若梅英。

蓦然间,手上触到了什么,硬硬的--原来,是帔的夹层里藏着一枚绒花,一封拜帖。

帖子绢纸洒金,龙飞凤舞地写着"英妹笑簪:愿如此花,长相厮伴。张朝天。"

张朝天!

这个张朝天果然不简单,他绝不仅仅是个吹捧若梅英的小报记者,而更应是她的心上人。否则,以梅英的清高自许,是绝不会随便把男人的赠品收藏在自己最珍爱的戏装衣箱里的。只是,她与张朝天之间,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又为何劳燕分飞,钗折镜碎了呢?

那一枚精致的绒花让小宛觉得亲切,仿佛忽然间按准了时间的脉搏,瞬间飞回遥远的四十年代。

要这样实在的物事才让人感动,要这样细微的关怀才最沁人肺腑。透过古镜初磨,她仿佛清楚地看见戏台的后台,那风光无限的所在,张朝天将一枚绒花轻轻簪在梅英的发际,两人在镜中相视而笑,镜子记下了曾经的温柔,可是岁月把它们抹煞了,男婚女嫁,各行天涯,一点痕迹都不留下。

不,有留下的,总有一些记忆是会留下的,就好比这枚绒花。

小宛对着镜子把它插在自己的发角,对着镜子端详着。忽然,她愣愣地望着镜子,只觉身子僵硬,一动也不敢动。那镜子里,自己的身后,还有一个人,一个女人!

她穿着一套自己刚刚挂到架上的"通身绣"立领大襟的清代旗装,梳偏凤头,插着金步摇,是《四郎探母》里铁镜公主的打扮,气度高华,而身形怯弱,正忧伤而专注地看着自己,似乎不知道该不该上前招呼。

小宛屏住呼吸,半晌轻轻说:"你来了?"

女子在镜中点头,欲语还休。

小宛缓缓转过身来,便同她正面相对了。看清楚了,反而松下一口气,不觉得那么可怕--只为,那女子真是美,美得可以让人忘记她不是人,而是一只屈死的鬼。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女鬼依恋地望着小宛身上的皇帔,幽幽地说:"我刚出道不久,唱过一段时间青衣,那次唱《长坂坡》,扮糜夫人,戏里有'抓帔'一场,就是这件帔。"

抓帔?小宛只觉头皮一紧,大惊失色。

"抓帔"是戏行术语。《长坂坡》里,糜夫人路遇赵云,将怀中阿斗托孤后,投井自尽,赵云赶上一抓,人没救下来,只抓到一件衣裳--戏里戏外,这件帔的意义竟然都是"死"。

"对不起,对不起。"小宛将花帔急急扯下:"我不是存心要穿你的衣裳。"

女鬼恍若未闻,又走向另一件云肩小立领的满绣宫装,低声回忆:"这一件,是1939年,我已经成了名角儿,在北京大戏院,唱《贵妃醉酒》……"

一件件,一宗宗,都是故事。

随着若梅英的没有重量的行走,两架的衣裳都一齐微微摇摆,无风自动,似乎欢迎旧主人。

小宛忽然想,"依依不舍"的"依"字是一个"人"加上一件"衣"服,是不是说,所谓"依恋"的感觉,就好比一个"人"对于一件"衣"的温存。

旧衣裳就像老房子,是有记忆的,曾经与它们的主人肌肤相亲,荣辱与共,一同在舞台上扮演某个角色,经历某个春天。衣服上,洒满那么多或倾慕或艳羡或妒恨或贪婪的目光,承接过那么响亮热情的掌声,这一些,人没有忘,衣服又怎会忘?

"这一件,是43年,唱《游园惊梦》……"梅英在一件"枝子花"兰草蝴蝶的对称纹样女花帔前停住,轻轻说,"那天在电影院里,我唱《游园惊梦》,想把你带到那个时代去聊一聊,但是你很怕。"

小宛有些害羞,勉强笑笑:"现在不太怕了。"

若梅英抚摸着花帔上的绣样,神情怅惘:"《游园惊梦》的故事真好,那个翠花,也唱戏,也抽鸦片,也做人家五姨太,真像我……可是她有荣兰做伴,还有二管家……比我好命多了。"她忽然又抬起头来,专注地望住小宛:"我是鬼,你真的不怕?"

"你会不会害我?"小宛反问。

"不会。"若梅英肯定地回答,"我在人间,只有你一个朋友。"

"那就是了。你不会害我,我当然就不怕你了。"小宛这次是真地微笑了,"不过,你为什么会找上我呢?"

"我也不知道……"若梅英沉吟,忽然问,"你生日是几月几号?"

"12月18。"

"今年19岁?"

"是。你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梅英苦笑,"如果我活着,今年该是79岁。"

"大我60年。"

"刚好一个甲子。从佛历上讲,也就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你和我,八字完全相合,所以容易沟通。"

"可是,和我同生日的人多着呢。全世界同一天同一分出生的人不知几千几百,你为什么不找他们?"

"他们又没有穿我的衣裳。"梅英轻叹,"那天是七月十四,鬼节,我们放假七天,可以到阳间走一走,我不知道该去哪里,忽然你开了衣箱,我糊里糊涂地,就上来了,第一个碰到的人就是你……"

小宛苦笑。果然是衣箱惹的祸。这到底是缘是孽?

若梅英有些抱歉地望着她:"除了你,我并不认识别的人。这么些年来,我一直在找他,可是找不到,我是个鬼,没什么能力,只得托付你……"

"谁?你要找谁?"

"他姓张,是个记者。"

"啊?谁?"小宛心一阵狂跳,"之乎者也"的名字已经跳到嘴边来。

然而若梅英说:"他叫张朝天。"

"哦是。"小宛定下神来,脸上犹自羞红难褪。当然是张朝天,自己想到哪里去了?

只听梅英幽幽地道:"我找他,只想他问他一句话。"

"什么话?"

"我要问他一句话。"梅英凄苦地望着满架花衣,自言自语,"我为他跳楼,为他变成游魂野鬼,就是想问他一句话。三十年了,我每年鬼节都会上来找他,可是一直找不到。为了他,我怎么都不肯去投胎,不肯喝孟婆汤过奈何桥。我不想忘。我要记着,要问他一句话。"

"他,和你到底有什么恩怨?"小宛怯怯地问,一边害怕,一边忍不住好奇。是什么样的情仇冤孽,可以使一个人坠楼自尽,又可以使一只鬼拒绝投胎,三十年如一日地寻找纠缠,誓要问他一句话。

我要问他一句话。什么话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7 23:31 , Processed in 0.057030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