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09|回复: 3

失去了游戏的中国教育 ZT (一个老掉牙的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8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对于游戏,中国人向来都有一种鄙视心理,特别是教育中的游戏,认为它是一种非正常的、不严肃的活动,是玩物丧志,是 “奇技淫巧”,是一种不正经。
这就造成了在教育领域,游戏精神的不断枯萎,游戏形式的极端贫乏。
本文着重考察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怎样失去了游戏这种教育形式,失去了游戏的中国教育,又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教育,已经一步一步的丧失了游戏。不论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形式,还是作为一种教育精神,游戏都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在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
首先,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上把游戏赶出了学校。
西汉时期,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统一思想这一愿望,提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毅然采纳了他的建议,儒家思想之外的其它各派学说,都被废除,将儒家思想提到了空前的地位。
儒家思想中,把人看作是带有浓厚伦理色彩的人,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西方那种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在这种人伦关系中,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伦关系,个体的人,只不过是那个巨大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扭结。
这种以尊卑、等级为特征的人际关系,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强调的是绝对的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尊卑关系。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最好的注脚,师生之间就象父子。在教师面前,学生必须绝对服从,绝对听从。教师呢?则具有绝对的权威,是个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容不得学生在他们面前活泼泼进行游戏式的学习活动。因为那是不严肃的,是不尊、不敬的。绝对排斥游戏。
另一方面,在儒家思想、观念的熏陶下,中国人养成了一种“老成温厚”的性格,讲究做人方面的“温、良、恭、俭、让”,读书人必须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样,受教育者就基本上成了小大人。一个个老成持重,缺乏天真活泼的少年特性,游戏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教育教学形式,就很难觅到它的踪影了。
其次,科举考试,则从制度上将游戏拒于校门之外。
在古代,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文经勤向窗前读。”最好地表达了古代读书人的愿望。因此,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们,为了功名利禄,耗尽了自己的心血。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了一点:绝对地排斥游戏,排斥愉快!
最后,实用理性观念的深入人心,更让中国教育拒绝了游戏。
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如果说,血缘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根基方面的本源,那么,实用理性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所谓的实用理性,是以实用为最根本的目的的理性。就是说,对于任何对象,我们中国人都以是否实用的眼光来看的。换句话说,一切以实用为标准,为目的。
“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读书戴顶”以及“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都带着明确的功利目的,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发奋求学的根本目标。实用理性与游戏根本无缘。因为游戏的无直接目的的特性,使得它根本就无缘渗入教育。
没有游戏的中国教育,给教育、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让一代代的中国青少年,享受不到教育带来的快乐。其实,自古以来,让教育成为快乐,是很多人的愿望。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乐之”,指的就是教育所带来的快乐。可是,失却了游戏的中国教育,给那些莘莘学子们带来了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板凳须坐十年冷。”等等,都是对那些在漫漫求学路上攀登者的鼓励与描述。为了能“金榜题名”,他们宁愿忍受那许许多多的学习中的痛苦。在民间,还流传着“哭文章”的说法。那意思无非就是说:文章是哭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学习的过程,除了痛苦,还剩下什么?
西方学者李维在其所著《中日两国现代化因素比较研究》一书中也指出:“中国人的文人学子,宁愿熬受‘十年寒窗’的苦楚,埋头研读索然无味的经书,学做机械式的八股文章,而一次复一次地去参加在未来是成功与失败甚难预料或把握不定的赌注,以图获取功名,光耀门楣,使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过着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的生活。‘科举、做官、发财’变成这个社会中上进的三步曲和不可动摇、不可怀疑的公式。其结果致使许多迂腐的儒生,将一生的生命整个投入无止境上午考试准备中,而一无所获。”可怜的学子们,为了功名利禄,耗尽了自己的心血。
在今天,随着应试教育在社会中越来越吃香,也已经找不到游戏的影子了。为考试而教,为分数而学,成了当今很多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目的。
有人把今天的学校形容为“考试地狱”,非常可怕。有人这样描述;
“学校是整形医院”,“神圣的地狱”,“学校又是监视器;体验‘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地方”,“学校是比监狱稍好一点的地方,学校是未成年人的集中营;学校是老师最神气的地方”,“学校是教师与学生思想冲突最激烈的地方”,“优胜劣汰的地方”……
今天,尽管我们也时常在提倡“寓教于乐”。但我们的“寓教于乐”,早已被庸俗化了。因为我们的所有的“乐”,都先有一个“教”的目的;看一场电影后,一定要写一篇作文;一场元旦晚会后,也非得来个作文布置不可。“乐”仅仅成了“教”的手段,“乐”仅仅是为“教”而存在的,根本没有独立的价值。
这样的教育,孩子们能享受到多少快乐吗?
那些享受不到教育快乐的孩子们,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有快乐的人生。因为,教育中,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
没有快乐人生的人,老气横秋,什么创造力呀,生命的活力呀,从哪来呢?
原创能力的缺失,使国人在科技方面的创新,与世界新科技的发展,距离越来越大了。
中国人的诺贝尔情节,已经是越来越强烈了。我们反思,我们找寻。我们反思多年来,中国人一次次错失诺贝尔奖良机的各种原因;我们找寻,找寻我们曾经失落了的东西。找来找去,我们却始终没有发现,教育中游戏的缺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们还在思考,思考我们的科学技术国家奖一等奖老是空缺的根源。可是,我们却始终没有把我们的眼光放在那些曾经被我们所鄙视过,所贱视过的游戏,或者说教育游戏。
今天,当我们已经跨入了新的世纪的时候,我们可千万千万不要再用传统的老眼光来看待那些“奇技淫巧”呀。
我们知道,游戏具有多种功能,但有一种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奥地利教育学家茨达齐在他的名著《教育人类学原理》中指出:“游戏状态是有意识活动的创造”。尽管,在游戏者在游戏当中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富于幻想的。但儿童的幻想世界并不都是他们对所看到、所听到的事情或事物的简单再现或者再创造。在很多程度上,儿童的幻想世界是他们对世界的创造性想象。
幻想和想象,正是创造力的核心。
在儿童的游戏中,幻想和想象,是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儿童,哪怕是一把小板凳,他们都可能玩得有兹有味。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一把小板凳,就是一列火车,一架飞机,一架宇宙飞船,甚至更多。一句话,只要他看到过,或者听到过的任何事物,他们都可以通过那一条板凳在大脑中进行想象,进行创造。
很可惜,这一些,早就被我们的老师和家长给剥夺了,只能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才偶尔可以看到。国人原创能力的缺失,也就不足为怪了。
游戏精神的缺失,给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在我们当前的经济生活中,严重违背市场规则的现象,在有些领域已经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从虚开发票到假冒伪劣产品,从合同造假到严重经济走私。这些,都是不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表现。在我们一些人的头脑中,还真的把重要的经济活动,看得跟玩游戏一样轻松,他们决没有看到:游戏,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玩;任何作弊行为,都会导致游戏的中断,或者作弊者被淘汰出局。
这些违背最起码的市场规则现象的存在,也与教育中失去了游戏有关。
所谓的游戏精神,在这里主要指平等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市场是最讲究平等的,是天然的平等派。竞争的双方,只要有一方处在不平等的地位,竞争就是不正常的。比如行业中的竞争,只要有一家利用市场之外的手段,比如权力、关系等,不按规则行事,其它各家,可能明显“吃亏”,导致行业的非法垄断。公平竞争,主要提的是规则意识:谁来制订规则?怎样遵守?谁来监督?这也是我们当前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国人游戏精神的缺乏,目前存在一些混乱现象。象股票市场上的暗中操纵,一些地方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等,都是不遵守游戏规则所造成的后果。
所以,失去了游戏的中国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应该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5-3-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名声也不如以前了。不是因为前人的成绩不好,而是出的成果少,创造力不足,咳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咳什么,“成绩好”跟“出成果”两码事
抓教育先端正教育的心态,这个我拭目以待~~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8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这篇文章说的还不透,看起来一锅粥,估计作者是有意为之,有些地方明显是春秋笔法。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2 15:34 , Processed in 0.0882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