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17|回复: 0

[国际新闻] 日本疯了!赌上国运,同中国正面硬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9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霂霖清看世界
日本很喜欢赌国运,仅这一百多年,他们就赌过三次。第一次是甲午海战,明治各种节衣缩食再加上数十万艺伎下南洋卖身兑回来的外汇发展海军,帮助日本打赢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第二次是日俄战争,东乡平八郎从旅顺港到对马岛全程大破俄国海军;第三次是珍珠港,这次运气赌完了,被美军从中途岛一路平推到家门口,要不是裕仁带着一帮文臣怂得快,估计老巢都得被炸个底儿朝天。


现在他们又打算第四次赌上国运!


最近这段时间,日本在对岸问题上非常作死,先是首相菅义伟和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公开将其称之为国家,再是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挑衅一个中国政策,最后连副首相麻生太郎也站出来说日本可能会行使集体自卫权与美军一同协防。


如果说前两个还能用“口误”和个人看法不代表政府立场搪塞过去,那么麻生的表态怎么洗也洗不干净。





麻生太郎,左四



首先,协防对岸的言论,是他在自民党众议院议员集会上抛出的,而自民党又是日本的执政党。


再则,两年前戎评就给大家提到过,麻生太郎的背景很不简单,他的祖父吉田茂曾五度出任内阁总理大臣,门生故吏遍布日本朝野各部与地方市县,并且麻生的妹妹还是三笠宫宽仁亲王的夫人,因此整个麻生家族在日本政坛和皇室有着超然的影响力。


作为安倍卷土重来的重要推手,麻生太郎在政界的地位也很高,所以他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以安倍晋三为首的影子内阁的态度。换言之,自从联合公报发表后,日本是铁了心要赌上国运在对岸问题上和中国死磕到底了!






那么为何日本非要在这个涉华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一条道走到黑呢?


除了对岸本身的地缘价值和日本政治生态的顽疾外,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从跳板到国运之锁


对岸的地缘条件非常优越,不论对中国还是日本。
东向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东北向是星罗密布在东海和太平洋之间,扼守日本南下的琉球群岛,南向越过巴士海峡是菲律宾群岛,再越过印菲群岛向西走就是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





照片超过10M就会糊,大家将就着看吧



我们都知道,日本一直想重新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但在瞬时打击军事高度发达的今天,小人口、小国土、小资源的三小国家,其影响力很难与大资源、大人口、大国土的三大国家同日而语。


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经济孱弱但国际影响力仅次于美中的真正原因。


抗性也是大国重要指标嘛!


不过,解决办法还是有,那就是扩张。通过地缘势力扩张,三小国家可以把战略防线推移到远离本土的区域,这样在关键时期不仅拥有广阔的战略缓冲空间,还能依托绝对的军事力量辐射,对区域内资源进行安全的物流运输与产业整合,减少环节间的衔接成本,使力量发挥最大化


而考虑到日本是游离于大陆板块之外的岛国,海洋运输线对本土工业力量有着致命性影响,所以扩张应以海上战略为主。


事实上,早期日本也是这么走的。错就错在过早的发动侵华战争,如果当年他们采取海军的战略,凭借着在对岸深耕多年的工业优势,越过巴士海峡,横扫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再从新加坡登陆北上涤荡中南半岛诸国,那么日本就拥有了高达四亿的人口和几乎取之不尽的工业原材料。


随后只要在东南亚稳当经营一段时间,再从南面、东面、北面三路进中国,说实话就凭国民党那个烂性很难抵挡。幸运的是,日本采取了陆军的激进战略,且直到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后,才转向进攻东南亚,这时候对工业原材料的挖掘已经跟不上战争的消耗节奏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这也不完全是政府的短见。二二六兵变后,日本内部结构性矛盾空前激化,并从民间蔓延至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军队之中,长期穷兵黩武的军政府迫切的需要通过掠夺对内部进行输血。


海军的大洋包抄战略固然最符合日本长远利益,但对东南亚的经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强行透支很可能会导致矛盾演化为大规模内乱。


我不太信命,但这件事上,真的想感叹一句天佑中华!







二战后,日本地缘政治条件变得极为脆弱,用三面掣肘来形容也不为过。北边是俄罗斯,扩张可能性几乎为零,退一万步讲,即使把俄罗斯摘出来看,北面的航线并不密集,对海权国控制海上交通线发挥影响力的意义并不大。


西边和东边分别是中美,除非日本准备再来次玉碎,否则借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在这两个方向上闹事。


剩下的缺口唯有向南!


南边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往来密集的贸易和能源进口航线。简单讲,只要对岸问题不解决,日本迟早有一天会利用他的模糊地位,复制上个世纪的地缘势力扩张!


如果解决了会怎么样?除了美洲航线之外,日本所有进出口航线,都将处于我们绝对影响力的辐射之下,等于命根子被拿捏住了。


更为重要的是,美日为封锁中国精心打造的第一岛链,将摇身变我国第一道超国土防卫线,而原先处于国土防御前线的东部沿海地区,在远程机动舰队和战机长达一千公里的作战半径下,至少会多出2000km的战略纵深,而美国势力也必将从这一地区全面撤出。届时日本别说地缘扩张,就是挑衅我们的资本都没有。


换言之,在日本看来,一旦问题被解决,他们重走地缘扩张重新做世界大国的野望也就彻底落空了。


政治生态的顽疾


对于日本现在进退维谷的处境,不乏一些清醒的有识之士,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强化亚洲国家身份,平衡美国影响力是他们毕生的追求,比如安倍晋三曾经的大管家二阶俊博。


但结果基本上都是失败的,究其原因,除了美国在各强力部门扶持傀儡外,还有反华反共亲台的政治正确营造的生态顽疾。


1949年,国民党从大陆全面败退,华府在亚洲地区反苏桥头堡的重任,迅速落到了日本身上。彼时,恰逢共产主义思潮趁着苏联二战胜利的声望,在全球各国四处开花,就连恢复合法身份不久的日共,在1949年的众议院席位中就高达39席,四年时间增长了34席。


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在经济满目疮痍和美国殖民地不断积压的民怨下,日本共产党迟早会崛起为第一大政党,美国必须有所行动。1952年,日本政府以主张武装斗争为由全面取缔日共,其在国会的所有席位也被取消资格!


接下来就是扶持傀儡确立起日本自上而下的反共反华政治生态。


1948年1月,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发表演讲声称,必须把日本建成防止共产主义威胁的政治壁垒,这时曾在九一八事变中游说英美代表承认日本在华利益的吉田茂,也就是麻生太郎的祖父成为首要人选。





吉田茂



第二次组阁期间,为确吉田茂对国会的控制,美国甚至出动占领军用威逼利诱的方式把其领导的自由党,从少数席位一跃升至占比高达57%的大党。1951年12月,吉田茂在写给杜勒斯的信中污蔑到:中国正在支持日共想用暴力手段推翻日本政府。四个月后,吉田茂政府又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强行与蒋介石反动集团签署所谓的和约。


吉田茂之后,鸠山一郎和石桥湛山两届政府都对华奉行友好政策,前者第一次组阁时中日就达成了发展民间贸易的协议,而后者曾在济南惨案、九一一兵变等事件中,多次撰文狠批日本政府侵略作风,并要求政府撤回驻外军队,立即放弃在华特权,将占领地归还中国。


这样的人在台上美国怎么能安心?


1957年,在美国鼎力扶持下,曾在东条英机内阁期间出任工商大臣,属于战后甲级战犯的岸信介,此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共反华亲美亲台分子。


在当年7月5日举行的众议院外务委员会会议上,岸信介指出:谁我们是受了美国的压力才提出反共路线的责备是不恰当的!他还污蔑道:在日本,中国渗入的危险比在其他国家都大得多。


同年三月,岸信介以首相身份抵达台北,与蒋介石展开会谈,支持他反攻大陆,随后双方还成立了所谓的日华合作委员会!


而其胞弟佐藤荣作在接任日本首相后,也延续了他的对华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谈两个中国政策,二是破坏中日关系正常化,三是阻挠中国恢复在安理会上的合法席位。





岸信介与蒋介石、宋美龄


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日本反华反共亲台的路线从台前转向幕后,尽管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但总会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鸠山由纪夫知道吧?


日本战后知华派代表鸠山一郎的孙子,日本民主党创建人,在任期间奉行友华疏美的政策,扬言要利用亚洲国家的身份从美国崩溃的单极化世界中独立。而就在他出任首相的不到三个月,民主党一帮议员就背着他与对岸大搞日台议员联盟,当时闹得满城风雨。


还有安倍第一届任期时,自民党也有20名国会议员准备和对岸搞个民主价值观联盟。


总而言之,只要中日关系向好时,这个屎坑虫就一定会跳出来找茬!


随着美日联合公报的发表,日本反华反共亲台的集团又逐渐浮出水面,其代表人物有安倍的胞弟防相岸信夫,亲台团体青岚会创始人中山正晖的儿子,副防相中山泰秀等。


正是有这么一股强大的地下集团存在,再加上美国强有力的控制,中日关系很难得到根本性改善。


日本复杂的心态


日本对中国的心态很复杂,他们曾经把中国视为实现国家正常化的重要渠道。


大概在七十年代作用,随着日本成为亚洲最强工业国,其政府决定采用经济学家赤松要在1935年提出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


即日本作为雁头输出高端工业品和资本,亚洲四小龙为雁身提供中端制造业成品,中国沿海地区和东南亚为雁尾,负责廉价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以此形成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日本在不适用武力的情况下,通过产业梯度的分配,最大化的将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红利源源不断的向自身汇集


但实现目标的前提是处于该体系中的国家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







所以谁来做雁尾呢?


针对这个问题,当时日本内部分为中国派和东南亚派。前者认为中国人口众多,重工业体系完善,政策连贯性强,投资中国能使技术在短时间内转化为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商品,可以提升争夺全球市场的效率;后者认为,东南亚虽然人口没有中国多,但各种工业资源丰富,港口离印度洋航线更近,比中国具有成本优势。


最重要的是,比起中国而言,东南亚是一个散碎的地区概念,国家间利益诉求不同,更方便日本以后通过离岸平衡手段控制各国


1977年,以福田主义为标志,日本商界开始将一批规模庞大的产能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由此拉开了亚洲四小虎繁荣崛起的序幕。比如菲律宾,经过二十年的经营,已经成为日本在海外最重要的电子被动元件生产商。直到今天,以农业产品和渔业产品出口贸易为主的菲律宾,仍然有30%的份额为半导体出口!


再比如泰国,日本制造业曾经两大龙头半导体和汽车,曾在该国深耕。在2019年时,泰国的硬盘制造业仅次于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生产国,其产能占据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同时泰国还是全球第十大印刷电路板生产国。因为这两个重要的产业,泰国现在已经是电子制造业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至于汽车产业,在丰田、凌志、日产三大厂家的倾力投资下,泰国汽车产量一度比肩法国,是东南亚最强大的汽车生产国,曼谷东方底特律的名声一时风光无两。


后来发生的事情想必大家也清楚了,亚洲金融风暴,四小虎经济崩盘,日本长达十多年的经营功亏一篑。







而彼时的中国却在各项改革的推动下,市场经济发展得一片繁荣,那个承载着无数人梦开始的深圳,更是被传唱为遍地都是黄金的发财宝地。这一次,除了中国,日本没得选!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4年,日本以2219项出口技术合同总价29.38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技术进口国,而在此前十年,日本累计向中国出口技术12452项,涉及金额301.76亿美元,占中国技术引进份额19.62%。


依托日本的技术出口,中国先后在电子制造业 、重型化工设备、运输机械、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商用钢铁、电子通讯、电气设备、家电等多个行业取得革命性突破!比如钢铁产业,在宝钢、攀钢等大型钢厂引进日本钢铁制造设备后,中国钢铁产量暴涨十倍。2006年,中国钢铁以4.18亿吨的产量登鼎世界第一,全球占比高达33.97%。


但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远远超出了日本的控制!


2010年后,中国全力向中高端产业奋进,日本多个产业先后被斩落马下。


今年4月,日本商业新闻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意外逆转,日本技术为何被中国超越》的文章。


作为长期观察中日制造业动向的日本专家,花园祐指出:2000年日本和中国制造业技术差距是100:1,2012年是10:1,而2020年中国从劳动者能力到尖端产业技术已经实现对日本的反超。现在,日本家电产业几乎全军覆没,机床产业岌岌可危,传统强项的汽车产业和材料产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其实这也不能怪日本短视,中国工业逆向工程水平属实变态,在其他国家将科技理论变成技术再转化为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产品至少需要十年的周期时,中国依靠着强大的产业变现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将这个周期缩短到只有22个月,并且在完整的产业链和聚集性产业集群的加持下,成本还非常低。


须知,即使是美国制造业水平最巅峰的时期,也没有这么强大。







随着中国地缘和产业双双崛起,未来留给日本的选择少之又少,唯一符合他们整体利益的出路便是委身在中国强大的产业链中,为中国终端成品供应重要的材料和零部件。


它也就意味着日本必须放弃亲美的路线重新回归亚洲。


不论是极力追求日本大国化的安倍集团,抑或是强大的亲美集团、亲台派,这个结局都是断然不能接受的。


因此他们互相勾连,妄图毕其功于一役在对岸问题上,赌上最后的筹码!


中山泰秀和麻生太郎所谓关系到日本的存亡,说直白点,只是关系到美国在亚太地区殖民统治和日本极右翼势力的存在,他们维护地区稳定是假,为霸权和右翼续命才是真。


但他们打错了算盘。


外长前几天才说了: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是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撼动的时代的大势。


小日本,我们且奉劝尔等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6 00:17 , Processed in 1.590273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