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猫爷的渔场
欧洲大部分国家对中国不友好是常态,他们与美国一样,总是以所谓的"人权和自由"来干涉中国内政。
7月8日,欧盟三大机构之一的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即"希望欧盟委员会和理事会限制欧盟成员国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相关决议。
此次表决,578票赞成票,29票反对票和73票弃权票。这样的情况不禁让人思考,最近中国与欧盟有发生矛盾吗?
答案自然是没有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喜爱和平的国家之一,除了本国的主权、领土完整被侵犯的情况下,中国总是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与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矛盾的。
对于欧盟,中国非常希望能够与之合作,共同发展。然而欧盟却经常找各种借口,来干涉中国内政,导致中欧来往受到严重影响。
如今中国即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欧盟却以此挑事,借此威胁中国,试图让中国如当时的满清一样妥协。
对于欧盟异想天开的做法,中国外交部不予理会,表示这些言论"不值得关注"。
那么外交部为何会认定此事"不值得关注"?
外交部觉得此事不值得关注,是因为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在很多事情上,欧盟国家的分歧越来越严重。
看似有578票赞同"限制欧盟成员国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决议",实际上在欧洲仍有不少国家反对此决议。
如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西班牙欧洲议会议员曼纽尔·皮内达,还有法国前内阁部长等。在这些人看来,欧盟对于中国的制裁不过是一张废纸,并不具备长久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流失,欧洲国家要参加冬奥会的还是会去的。
在中欧交往的历史中,可以确定这一点。
远的不说,就拿今年举例来说。
欧洲成员国会议在4、5、6月份,连续三次拟定涉港声明讨论,结果均遭到匈牙利一票否决,随后此事不了了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今年是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一年,全球国家的经济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欧洲也不例外。
然而在今年的G7外长会议上,美国要求与会国家共同在经济上制裁中国,结果遭到两个国家的直接拒绝,这两个国家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德国和意大利。
欧盟国家由于长期受到美国的影响,对中国十分不友好,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欧之间贸易的不断扩大,改变了很多欧盟国家的看法。
尽管在政治上,这些欧盟国家还是会跟随美国攻击中国,但在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上,这些国家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制裁中国。
前一段时间,美国又打着"人权和自由"的旗子,来欧洲找盟友攻击中国。欧洲议会经过讨论,以多数票通过冻结中欧的投资协议,试图让中国屈服。
中国对此实施了反制裁,导致了欧盟内部的分裂。在中欧投资协议中,中国并非是获利的一方,反而很多欧洲国家,在投资协议中,获利众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欧盟的大国德国和法国。两国自欧洲议会冻结中欧投资后,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其做法在一定意义上,已经与欧洲议会的决议背道而驰了。
在7月5日的中法德三国领导人视频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中德领导人要时刻保持交流,德国愿意与中国一起促进疫苗公平投放、恢复人员和贸易往来,中欧关系十分重要,可以实现双方在多领域的合作,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表示,"法国希望可以与中国推进合作,支持中欧协定的推进。中方在为发展中国家公平获得疫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法两国领导人,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还这样做了。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法国北部城市杜埃市雷诺汽车的生产工厂进行了走访,并发布了中国远景将在此建厂的正式声明。
这则消息得到了法国共和党人贝特朗的证实,他表示中国远景的20亿欧元的投资,至少能够为法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如果从长远上来看,岗位需求可能更多。
马克龙在就职后一直致力于法国的经济改革,目前法国受到疫情影响,经济有所下降,马克龙自然不愿意继续让法国经济走下坡路。
因此虽然欧洲议会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但是法国却立刻用行动向中国表明,中国企业来法投资,法国举双手欢迎。
自2020年疫情开始后到今天,全世界的国家深陷疫情的泥潭中,无法摆脱。只有中国因为防控措施得当,成为唯一一个在受到疫情影响后,经济不降反增的国家。
中国的经济状况,让世界其他想要恢复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感到高兴,他们纷纷增加与中国的经济贸易,这其中就包括许多欧洲国家。
虽然很多国家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实际数据已经证明了,与中国不断扩大贸易,有利于恢复发展国家经济。英国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英国在疫情期间,曾不断跟随美国对中国发起攻击,甚至曾想要开军舰来中国南海闹事,最后不了了之。
然而在英国大肆攻击中国的背后,却是中英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受到脱欧影响,英国在与欧盟国家贸易时,高额关税成为一个问题,就在英国犹豫要不要继续与欧盟国家贸易时,疫情却到来了。
受到疫情影响,英国与欧盟国家的贸易更加艰难,于是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国成为英国的最佳选择。
截至到6月底,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英国的最大进口国。而英国凭借与中国的贸易,国内受到疫情影响的经济也有所恢复。
与英国采取了相同做法的国家比比皆是,一方面在政治上干涉中国内政,一方面却借着与中国的贸易来恢复发展国内经济。
捷克是一个中欧的内陆国家,其国家面积与中国的宁夏差不多。在疫情之前,捷克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在稳步增长。
疫情发生后,捷克与中国的贸易额开始大幅上涨。然而捷克却在欧洲议会上,赞同欧盟国家对中国冬奥会的抵制。
作为传统欧洲国家的捷克,与美国关系往来密切本是属于正常,在政治方面与美国一起攻击中国也并不让人意外。
但是在中国与捷克贸易发展的关键时期,捷克做出了拒绝出席北京冬奥会的决定。
这样的行为实在让两国人民为之惊讶,因为捷克与中国之间并没有无法化解的矛盾,并且在捷克遭受疫情困扰时,中国还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
除了捷克的反复无常外,还有一个国家也作出了这样的举动,它就是乌克兰。在俄乌关系稍有缓和的时候,中国与乌克兰签署了关于深化两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协定。
然而这份协定才刚签订,乌克兰就在此次欧洲议会上投了赞同票,来抵制中国举办冬奥会。这样的行为,让人不齿。
虽然欧洲的很多国家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令中国无法接受,不过不管是停止中欧投资还是不出席冬奥会,对于中国来说,影响都不大。
停止中欧投资,那么中国便和愿意合作的国家签订投资协议。欧洲大部分国家不愿意出席冬奥会,还有非洲、亚洲、美洲国家愿意出席。
所以中国外交部才说,这些不值得关注。另一方面,从奥运会的举办意义来说,这些国家这样的做法,也并没有资格出席奥运会。
奥运会的起源,一般源于希腊雅典。传说在战争过后,一名士兵为了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尽快传回城邦,一路长跑,从未停歇,最后在到达城邦传递了消息后,累竭而亡。
后来第一次奥运会便在雅典举办,当时提议举办奥运会的人们,希望众多国家通过体育运动,来宣传和平、光明、团结与友谊等意义。
于是在1896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冠军获得的不仅有一枚银质奖章,还有一个橄榄枝做的花冠。
橄榄枝是和平的象征,代表着和平、希望,与和平鸽寓意相同,经常被各国运用在建交中。
除此之外,橄榄枝还有奥林匹克精神,表示坚强不息,勤奋拼搏的意义,能鼓舞人们提高运动精神。而脱胎于奥运会的冬奥会同样有着这样的含义。
所以在象征着和平的冬奥会上,欧洲国家却蓄意挑起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与奥运会举办的初衷相违背。
正如获得连任的国际奥运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所说,国际奥委会"不是世界政府",因此对政治的影响能力有限。
不能将西方世界的规则强加在奥运核心之外的主权国家之上,奥运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树立全球没有歧视的合作状态,即便美国当众宣布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也不应该在看不见的地方搞小动作。
事实上,欧洲议会抵制冬奥会的决议真的对中国没有任何大的影响,就像当年西方国家抵制中国举办2008夏季奥运会一样。
当时,德国总理默克尔以西藏问题为由,拒绝出席奥运会,随后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领导人也表示拒绝出席。
然而奥运会少了他们,并不会改变什么,北京奥运会仍然获得了圆满成功。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外国民众称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办的最好的奥运会之一。
同样的,在如今世界各国与中国经济联系越来越深的情况下,除非发动战争,否则所有的一切对中国而言,都是一张废纸。
参考资料
林俊,陈作松.2008北京奥运会精神遗产的传承机制[J].体育科学研究,2012,(第6期).
宜边.奥运会的精神、宗旨、格言和标志[J].党建研究,2008,(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