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08|回复: 0

[计算机] 【AI】聊聊Sam Altman被罢免的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9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胖羽杂谈
公司治理的存在是对一家公司利益的兜底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是对公司股东和职业经理人最低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创造伟大公司并能保持基业长青的唯二不可替代的关键要素之一”——笔者感悟

先聊聊事件背后可能的来龙去脉。从表面由头、真实导火索、底层根本原因3个层面来聊。

解聘的表面由头:尽管公告上写的是“与董事会的沟通没有一直坦诚(not consistantly condid)”,但真正的表面由头,也就是Altman临时被通知解聘的董事会电话会议上,可能更多是关于Altman“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的工作失职”,推测的论据一方面来自于大家熟知的GPT-4宕机事件、微软临时禁止员工使用等,另一方面,Greg在给OpenAI team写的“I continue to believe in the mission of creating safe AGI that benefits all of humanity”,以及过渡期的临时CEO是Mira而不是资历更深的董事会成员&联创Ilya,因为让Mira救火可能主要是解决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再回到董事会公告的措辞上,使用理由是“沟通不坦诚”而非“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的工作失职”按照内外有别原则的逻辑来理解也就说得通了。





解聘的真实导火索:个人猜测还是Altman个人权力过大,越来越难以受到相关利益方的控制和约束,具体比如在产品面向公众发布速度、计划上线GPTs应用商店、进一步提升估值和扩大融资等动作,给了ILya等人以公司成立之初价值观不符(不可控风险、为造福人类、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由发起挑战的可能性。比如有消息称,在11月6日开发日后,Greg和Altman完全开启筹资战斗模式。估值目标是900亿美元(是上一轮的3倍)。11月9日,Greg与马克龙见面,随后在巴黎参加投资者会议等。在内部,在左膀右臂Greg的支持下,Sam Altman可能已经有极强的话语权;对外,Sam Altman几乎就是OpenAI的代名词。

解聘的底层根本原因:个人猜测是 Ilya Sutskever由于某种原因,主动游说串联另外3名非员工董事,而突然发动的一场“办公室内斗政变”。因为如果没有作为公司员工的董事会成员Ilya的主导,3位外部董事是很难了解具体情况并组织罢免CEO的决议的;而罢免的方式又是突然袭击,当前OpenAI和Sam Altman并没有发生如此紧急以至于需要立刻罢免的事件,如此方式只能是有意周密策划的;再其次,3位非员工董事的价值观都与有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m)有关(后文有提),与上面推测的罢免表面由头高度一致。至于到底是何种原因,是为了控制权和利益、公司发展价值观、还是宗教意识形态?答案只有Ilya本人最清楚,但个人更愿意相信这可能是狭义的而非正义的原因。顺便说说OpenAI 的董事会是否有权罢免。简单说,董事会控制OpenAI Nonprofit,OpenAI Nonprofit控制GP,GP控制OpenAI Global(微软、其他投资者及员工持股都是LP,其中微软占49%但无投票权,所以才有微软提前并不知情、而是在开会前1分钟被告知的新闻出来)。





然后看下董事会成员构成,共6人组成,3名公司高管,包括: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董事长兼总裁Greg Brockman、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以及3名非员工外部董事,包括:Adam D'Angelo、Tasha McCauley 和 Helen Toner 组成。罢免决策的投票大概率就是4:2,下面列举了投罢免同意票的4人简历如下:
Ilya Sutskever

1986年出生于前苏联,从5岁到16岁一直住在耶路撒冷,曾在以色列念了两年大学,2002年移居加拿大就读于多伦多大学并在杰弗里·辛顿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创业项目被谷歌收购,2015年,他离开谷歌加入OpenAI,是OpenAI在transformer路线的奠基者,属于超级学霸。



Adam D'Angelo

生于1984年,是Quora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在2008年之前,他一直担任Facebook的首席技术官,并兼任工程副总裁。是扎克伯格手下最得力的干将。他在Phillips Exeter Academy就读高中时,与扎克伯格等人一起开发了Synapse Media Player(一款音乐建议软件)。



Tasha McCauley

是Fellow Robots的联合创始人。先后获得艺术学士学位、机器人学学位、商业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她毕业后成为母校Autodesk创新实验室的主任。2010年开始在NASA Research Park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Track担任助理教授。目前是Ten to the Ninth Plus Foundation的董事会成员,同时是著名演员Joseph Gordon Levitt的妻子。



Tasha McCauley

是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的战略和基础研究基金主任,她还曾在Open Philanthropy担任高级研究分析师。



有报道称,以上三位非员工外部董事都曾与有效利他主义运动(Effective Altruism movement)有过联系。而OpenAI长期以来也与EA有着较多关联:例如,2017年3月,OpenAI从有效利他主义者资助的Open Philanthropy层获得3000万美元资助。但OpenAI发言人曾说:"我们的董事会成员都不是有效利他主义者;他们与EA社区的互动主要集中在与人工智能安全相关的话题上"。

顺便聊聊OpenAI的非营利性原则。很多网友猜测被罢免的原因是违反了OpenAI成立初衷定下的非营利性原则。简单分享下OpenAI的公司治理架构下的利润分配机制(以下主要内容来自于灵动未来的相关研究)。公司成立是为了对抗谷歌的Deepmind,但非营利组织的融资之路走得很艰难。2019年马斯克退出后,Sam Altman主导上位,推动走上市场化融资之路,后来微软成为投资人出资最多的。投资人和员工如何获得投资回报?都是OpenAI Global, LLC这家被限制了有盈利上限的公司(capped-profit Company)中获得。具体的利润分配先后顺序是:种子轮投资方→微软→员工→OpenAI Nonprofit,其中种子轮投资方的投资收益上限为100倍,微软的投资收益上限为8倍(不包括本金),在各方投资收益完成后未来所有收益归OpenAI Nonprofit。值得一提的是,Sam Altman除了在YC时做了天使投资外,本人并没有额外的股权。可以看出,这套股权架构设计,完美地平衡了公司发展资金需求与非营利原则的关系。Sam Altman也没有个人利益动机去加速实现GPT的商业化进程,而其目的更像是为了繁荣生态和AI能力加速进化。



再聊聊事态后续演进猜想和启示思考。伴随着核心骨干主动离职和站队员工被边缘化及被动离职,一段时间内动荡期难免;如果Sam Altman和Greg就此离开不再反抗的话,新任CEO极有可能是Ilya本人,或者安排他的心腹,也不排除Mira接任(也是他的心腹),但无论是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就是Ilya本人;公司因为官僚化、审慎发展、缺少创新人才的持续加入等原因,可能出现技术能力进化的速度放缓,而GPTs应用商店这类能够加速繁荣生态的动作可能也会作为Sam Altman的遗产而被暂停冷冻。OpenAI一骑绝尘的领先优势在未来12-24个月内会逐渐缩小,大模型的群雄争霸时代更快到来。微软以及其他投资机构作为除Sam Altman以外最大的潜在损失者,可能会寻求更多的介入,包括推荐找到更合适的CEO,而不是安排Ilya本人或他的心腹。

最后还有一点感触。这里引用罗翔老师的观点:“每个人的内心可能都有幽暗和利己的成分,社会乱象都是这些幽暗和利己发酵的产物,而法律存在是为了解决社会这些问题,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同理,笔者认为,公司治理的存在是对一家公司利益的兜底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是对公司股东和职业经理人最低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创造伟大公司并能保持基业长青的唯二不可替代的关键要素之一(另一个是卓越的企业文化)。在这个事件中,OpenAI公司起初的公司架构设计中,一个基本前提是所有创始人都是有初心、有理想的,所以是在绵软的道德基础上,设计了这套脆弱的公司治理架构,这为今天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公司治理架构设计,应该是有底线思维的,应该是假设了人性的自私后做的制度性兜底安排,这样才能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在人心发生变化的可能下,仍然能够为伟大企业基业长青保驾护航,让其行稳致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4 09:15 , Processed in 3.676821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