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81|回复: 0

[航天]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0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美国人曾经形容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

w1.jpg
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曾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等职。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领域成就突出;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这是中国火箭导弹技术发展的重要实施方案;长期担任火箭导弹、航天器研制技术领导,为导弹和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01
异乡苦读,名声大噪功成身就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从192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始,钱学森就立下要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报效国家的志向。
1929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机车制造专业,后来受到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航空力量太弱的刺激,决心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努力掌握飞机制造的尖端技术。
w2.jpg

1934年,钱学森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次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两年后,他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并先后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先后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卡门-钱近似”公式的建立。他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w3.jpg

02
被软禁五年,无一日不在思念祖国

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1948年,他为了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当时,钱学森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美国军方并不想放钱学森回国。
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甚至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
w4.jpg

39岁,他被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非法拘留,开始长达5年的软禁生涯。
在一封信中,他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归情,这份深沉的爱,在思乡游子的心中沉淀、酝酿!
w5.jpg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监视,在写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时任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经过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同年10月8日,44岁的钱学森终于冲破美国重重阻挠,和家人搭乘上“克利夫兰总统”号启程回国。

为了这一天,他争取了整整5年。

w6.jpg

03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回国后的钱学森几乎是争分夺秒地工作。1956年初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钱学森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在他的建议下,“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被列入最重要的六项紧急措施。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人才的条件下,新中国的导弹研制迅速提上日程。

1956年10月8日,这是钱学森回到祖国一周年的日子。在这一天,由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但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团队中甚至有人连导弹都没见过,研发尖端武器异常艰难。

面对重重困难,钱学森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他编撰了一部基础教材《导弹概论》,启迪中国第一代从事导弹和火箭研制的航天人。

当时,钱学森是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的总体技术负责人,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钱学森和其他专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他对中国导弹研制充满信心,“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10年后,1966年10月,55岁的钱学森作为试验总技术负责人,亲眼见证了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从此,中国的核导弹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

由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w7.jpg

晚年,钱老依然牵挂中国航天事业。在82岁高龄时,他在信中说到——

21世纪的中国人,

一定要在空天飞机上显一显身手,

这是一件国家大事!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钱学森,数十年呕心沥血、攻坚克难,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的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了无数中国人。

来源:央视网、央视新闻校对/马进  责编/郭澳然   审核/杜润
w8.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2 20:11 , Processed in 0.097687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