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53|回复: 0

AI赋能教学热潮下的冷思考:狂欢背后,我们在制造AI至上的“数字巨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AI+教学,这个话题带来的流量太吓人了。

原本,我只是个默默在公众号分享自己教科研笔记的研训员。只不过是前几天在为本区的老师筹备AI +教学的技能培训时,将部分备课内容整理成几篇推文发布了而已。

没想到短短几天,阅读量便狂飙破万,粉丝数呈指数级增长,最近每天都有100多人加我好友……

这惊人的热度,着实印证了那句流传甚广的调侃: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最近,我需要阅读大量有关AI+教学的文章,剖析AI+教学的课例实录。

然而,看得越多,越察觉到有一丝不对劲。

我发现,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AI速成班,宣传语中大肆渲染着类似于“不会用AI的老师终将被淘汰”“AI将取代所有职业”的恐慌叙事。教育部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文件也接连出台,很多地方的教育官方都在下场接入AI、为AI背书,更是掀起了大家对技术神话的追捧崇拜。

我知道公众号有很多读者是因为前几天“AI+教学”的文章而关注了我,我也知道全国各地的老师这几天或多或少都在被校领导要求“试试把AI应用到教学中”,大家这几天都在恶补“AI+教学”的操作技能,很饥渴,也很辛苦。

但,对不起,作为一名研训员,本着对老师负责的态度,今天,我觉得有必要给“AI+教学”热的乱象,泼一盆冷水了。

在查阅了大量网上的AI+教学的新闻报道、课堂实录后,我发现,当前的AI应用实践中,存在“炫技倾向”:遍地开花的AI+教学速成式师资培训模式,正催生出大量仅掌握了AI操作流程的单一技能型教师,其AI+教学实践往往停留于技术展示层面。这类教师热衷于运用AI工具的表层功能进行“工具性炫技”,却鲜有将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真正融入AI应用场景的意识。还有很多老师盲目模仿别人的AI+教学片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让学生走了个AI的流程,但没有做到批判性的引导。

相当一部分老师正在“为了用AI而用AI”,为了应付上级数字化转型检查的要求而“用AI”,为了让课堂更体现“创新性”、为了公开课更容易获奖而用AI。

其实,不只是AI,所有技术化工具手段在教育中的应用,都在面临着三个维度的结构性矛盾:

其一,技术应用与教育本质的割裂,多数教师尚未理解AI作为认知工具对学习范式的重构价值;

其二,技能训练与理论素养的失衡,当前的AI技能培训过度强调实践层面的操作技法,而忽视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

其三,工具创新与教学实效的背离,技术应用多服务于课堂形式创新,而非学习效果的实质提升。

AI赋能学习,AI原本应成为“学习的脚手架”,但很多人把它用成了“答案搜索机”“思维替代品”。有的老师把AI智能体引入课堂,这固然很好,可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引入这个AI智能体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问一问李白“你写的《静夜思》是在表达什么意思?”,这种AI智能体的接入,看似搭建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实则是对“深度学习”的误读,这与让学生上网直接搜答案又有什么差别?

AI赋能教师,原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老师的负担,让老师们少做一些形式主义的工作,多一些喘息休息的时间。可又有多少老师真心觉得自己获得了解放?提倡老师用AI,是为教师减负了更多,还是培训资源、AI应用的公开课赛课变得更多了?轰轰烈烈的AI+教学公开课结束后,在对学生影响最深的家常课里,AI又被应用了多少呢?公开课上 AI 特效满天飞,却掩盖了教学本质的苍白。这让我们不得不追问:技术赋能的初心,究竟是让教师成为技术的主人,还是让教师在技术的洪流中迷失教育的本心?

AI赋能教学,原本是为了让课堂提质增效。可是很多课堂中出现了“为互动而互动”的AI问答游戏。在历史课堂上,老师用deepseek设计的“朝代速答闯关”游戏,学生忙着在限定时间内点击正确答案,却忽略了朝代更迭背后的经济基础与文化逻辑;在科学课上,老师用deepseek生成的“实验现象猜猜看”互动,让学生满足于表面的现象匹配,而放弃了对实验原理的追根溯源。这种将知识碎片化、娱乐化的互动,本质上是用技术的糖衣包裹着思维的空壳,学生在多巴胺的短暂刺激后,留下的很可能是知识体系的断层与深度思考能力的退化。

从“教学改革”到“技术杂耍”,从“育人载体”到“政绩秀场”,盲目的技术崇拜正在制造知识的空心化。

同时,AI也正在加剧教师群体的分化:年轻教师凭借数字原住民优势快速掌握工具,而50岁以上的教师却因操作焦虑产生技术恐慌。

师生关系此时也变得更加有趣:这一头,老师们用AI出题,用AI批作业;另一头,学生用AI答题,用AI写作业。教与学在AI的应用实践上出现了闭环。感谢AI,AI让全体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大团结。

那么,AI 赋能教学,如何兼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如何用教育学的理论底色来应用AI? 如何引导学生解构AI的真实能力边界、建立对AI的清醒认知、调控学生用AI的“度”与“序”?……

周五了,该下班了。欲知后事如何,且等我明天再写。
“AI+教学合集”·往期内容:
Vol 1.AI赋能教学丨用AI创编班级赞歌,助力带班育人

Vol 2. AI赋能教学丨如何用AI辅助学习B站上的讲座视频?

Vol 3. AI助力教研丨只需三步,轻松导出专家讲座的PPT课件和逐字稿

Vol 4.AI助力高效工作丨一键自动化生成会议纪要,为教师减负!

Vol 5.别再“囤积”教研文章了!我发现了微信生态隐藏技能,用AI打造教师专属教研知识库!

Vol 6.手把手教你用AI生成学生的职业梦想照,从策划到落地的史上最全保姆级视频教程!

Vol 7.“AI赋能教学”知识库智能体已上线!基于700+篇“AI+教学”实践案例成果随问随查!

Vol 8.【保姆级教程】创建AI智能体,让课本人物、智能学伴走进中小学课堂

Vol 9. 如何把AI应用于人物形象分析的教学中?——超级语文课《木兰诗》AI+教学优秀范例解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3 10:47 , Processed in 0.059895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