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64|回复: 0

AI时代职场所需的九种核心竞争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6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上方“长治开放大学”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w1.jpg
长 治 开 放 大 学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w2.jpg

w3.jpg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传统职业格局的逐渐消逝与新兴业态的蓬勃兴起,正促使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与就业体系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诺奖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机构设置在湖南信息学院)开展了专项深入研究,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AI)时代职场所需的九种核心能力,为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知识与数理逻辑。AI以算法、统计学、线性代数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为基础。如果缺乏扎实的技术知识,就难以理解神经网络、优化算法或数据建模的本质。数理逻辑能力则是调试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例如,深度学习模型的超参数调优需要概率论基础,数理逻辑是验证算法偏见的技术必要条件。

开放性与发散性思维。AI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伦理争议(如生成式AI的版权问题)、技术瓶颈和跨学科挑战等诸多问题。开放性思维能有效推动跨领域的协作和新问题的解决;发散性思维则能通过广泛联想,产生多样化的想法和复杂环境下的解决方案,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

专业能力与执行力。专业能力是从业者的坚实基石,唯有精益求精,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高效的执行力直接影响目标实现、效率提升、问题解决、团队协作和创新推动,是职业能力构建中的核心要素。

团队合作与沟通。AI时代,项目的实现与效应的叠加将变得更为多元和复杂,需要多角色协同合作。例如,数据工程师处理管道、算法研究员优化模型、产品经理定义需求。只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才能有效推动跨学科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实现项目的最大化效应与可持续发展。

探索与思辨。AI时代,需要我们打破传统思维,发现新问题和新机会,探索新领域和新场景。AI的“黑箱”特性要求从业者具有批判性评估思维,以得出最佳的方案。这种思辨能力有助于从业者清晰地识别技术的边界,避免对技术解决方案的过度依赖。

创造与创新。AI只是工具和媒介,缺乏真正的创造力和情感理解能力。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敢于突破,才能成为引领变革的领导者。例如,DeepSeek(深度求索)以其技术突破的颠覆性以及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重构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底层逻辑,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资本市场预期与技术发展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

习惯与心智。AI时代,知识快速迭代、信息瞬息万变,良好的习惯,如终身学习、终身锻炼、精益求精等,必将成为信息爆炸与激烈竞争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长型心智,即坚韧不拔、勇于拼搏、不断创新、追求进步的意志品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应对失败。

品德与态度。AI时代,从业者需要面对更多效率与伦理的权衡、公平与效益的取舍。这种技术双刃剑效应,要求从业者将伦理意识融入技术全生命周期。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技术向善,促使自身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AI的规模化应用对就业、环境和社会公平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自动化技术逐渐取代低技能岗位、大模型训练中产生的碳足迹、教育资源的AI分配等。因此,社会责任意识成为推动AI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未来高素质人才能力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以上九种核心能力构成了AI时代人才能力的“金字塔模型”。第一层是基础能力层,包含技术知识与数理逻辑、专业能力与执行力。第二层是实践能力层,包含开放性与发散性思维、团队合作与沟通、探索与思辨、创造与创新。第三层是引领能力层,包含习惯与心智、品德与态度、社会责任。这一模型形成了AI时代“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能力保障”的人才能力体系。

“AI时代,教育何为”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时代命题。人工智能正在从“工具”向“伙伴”转变,将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伴生的关系,人机协作、跨界融合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随之,岗位需求和就业能力也将迎来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预见的是,“AI+教育”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金钥匙”。

(作者:张福利,系湖南信息学院校长、民建中央科教委员会副主任、诺奖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主任)

w5.jpg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教育及非商业分享之用,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并处理。

联系方式:

电话:0355-2028154

邮箱:24423525@qq.com

地址:山西省长治开放大学

w6.jpg
长治开放大学
w7.jpg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江兵

编审:王亮

w8.jpg

目前8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w9.jpg

w10.jpg

w11.jpg

w12.jpg

w13.jpg

w14.jpg

w15.jpg

w16.jpg

w17.jpg

w18.jpg

w19.jpg

w20.jpg

w21.jpg

w22.jpg

w23.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1 13:08 , Processed in 0.19361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