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38|回复: 0

[一带一路] 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学去、留学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8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点击上方“慧天地”关注

w2.jpg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数联空间,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w3.jpg

1

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性顶层设计,也是助力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一项务实举措。十余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和经验,也为中国有远见的企业家带来了第一波“红利”。

新时代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应该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教育先行是无容置疑的。近年来,笔者考察多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后发现,尽管有所片面或主要关注测绘地理信息类的高等教育,但总体而言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所用的教材,乃至教学实验实习设备很少有中国的影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诸多高校的校长、院系负责人也大都是欧美高校毕业的;沿用的教育制度也大都效仿欧美的教育制度,当然有其历史的原因。然而,相比我国的邻国日本和韩国,他们在这些国家开展的高等教育也是相当普遍的。

鉴于此,并纵观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种种困境,笔者强力呼吁:对于我国高校,“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办学(或联合办学);而对于我国青年学子来说,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顶尖高校去留学(而不是此前一味地主要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去留学),应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更是助力新时期“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使然。

一、“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办学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现象,一是我国大量的青年学子出国留学(特别是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从前期的公派到后期比较富裕家庭的自费),二是大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学子来中国高校留学(特别是各种奖学金的资助),三是欧美的高校来中国开设分校或联合办学,著名的有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等,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当然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事实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相当重视的,推出了诸多国际化的教育平台,如孔子学院、大禹学院、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詹天佑学院等等。刚刚不久前的2025年4月30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调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时又强调,要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但总体而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是不高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视野和对于国际资源的整合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高校鲜有外籍教师就是一种例证),或国际化对于许多高校来说大都尚处于应付某种考核的阶段,这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高水平实施和我国产业发展是不相匹配的。

为此,除了进一步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学子来华留学、尽可能地引进国际化的师资、兴办高水平的新型研究型高校(如西湖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等)以外,若以最高“性价比”和最大效率的视角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办学无疑是最值得考虑的,包括开设分校区、研究生院、联合办学(2+2等),乃至并购发达国家的相关私立高校。

所幸的是,近年来我国高校依据一定的指标在国际上的排名在不断上升,我国高校已尝试在海外开设分校、研究生院或其他形式的联合办学,如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校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苏州大学老挝分校、大连海事大学斯里兰卡校区、天津医科大学英国校区、上海交大新加坡研究生院等。2025年4月17日,武汉大学与埃及本哈大学在埃及首都开罗正式签署关于建立“武汉-本哈研究生院”的框架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与埃及大学之间的首个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机构,将依托武汉大学与本哈大学的优势学科与资源,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产学研用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让两个文明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重新相遇。据悉,该研究生院先期将开设工程(包括地理信息与遥感专业)、国际商务、护理学等领域的4个硕士双学位项目和2个博士双学位项目,并逐步拓展至其他学科领域。

而真正评价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通过几年海外办学是否能尽快达到收支平衡,进而在有力支撑新时期“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国高校本身也能从国际化办学中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的同频共振,更需要基于国际产教融合、乃至与各种公益基金等组织的有效互动,方能取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二、“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顶尖高校去留学是新时期我国青年学子的重要选项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深度“内卷”的国内市场,面对“毕业即失业”的严峻现实,对于我国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或已经高校毕业寻求考研的青年学子来说,除了“躺平”以外,“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顶尖高校去留学应该是一条可选择的道路,理由罗列几条如下:

1、“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的重要顶层设计和战略,就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更是年轻一代的主战场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年轻人的主战场。自从2013年我国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新时期新青年,直接参与其中,既是使命使然,更是市场使然。

“一带一路”实际上已经成为未来若干年我国主要合作市场的“代名词”,从广义上说,可以分成东南亚、中东、中亚、非洲、南美、中东欧等几大区域板块,“天地足够大,看你想不想”。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乏顶尖国际化高校

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殖民时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乏有顶尖的高校,至少有不少国际化程度很好的高校(如全英文上课)。这些顶尖的高校聚集有不少本地的高端资源,说得俗一点,是这些国家“官二代、富二代”的集聚地,若能到这样的顶尖高校留学,就能积累很好的资源,无疑对于未来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即使有的青年学子已有在欧美留学的经历,当然只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高校欢迎,又何尝不能到这些顶尖的高校读个博士或做个博士后?

此外,像武汉大学等这样的著名高校“走出去”办学,又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一条非常合适的国际化渠道,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国际校企合作平台,不亦乐乎?

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聚了诸多中国优秀的大型企业

能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辟市场,大都是具有实力的企业,不是大型的国央企,就是非常有实力的民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本地资源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顶尖高校的中国学子无疑是这些企业主要的招聘对象,何愁“好工作”找不到?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成本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相对更多

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成本相对较低,机会更多,包括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或“走出去”的中国高校工作,以及如上说所的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中型企业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地意欲与中国发生业务合作的企业工作,即使自己创业也占尽先机,特别是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路径和经验也是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可以借鉴的!

战略清晰、方向明确,理由可以千条万条,见仁见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作为中国的高等院校和有远见的青年学子,“走出去”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笔者曾在高校工作,后又在国央企、外企、民企工作,目前又主要从事基于产教融合的国际合作。五一假期期间,闲撰杂文一篇,望共勉之并愿鼎力合作!

w4.jpg

图1:2021年10月启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的测绘地理信息研学活动

w5.jpg

图2:2021年12月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地理信息国际培训中心非洲首场线下培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举行

w6.jpg

图3:2012年12月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地理信息国际培训中心“地理信息与遥感监测应用培训班”在坦桑尼亚索科因农业大学举行

w7.jpg

图4:2023年3月《卫星导航》英语课程培训在德清举行(英国拉夫堡大学Craig教授主讲)

w8.jpg

图5:2023年6月《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暑期学校在巴基斯坦空间技术学院举行

w9.jpg

图6:2023年7月《卫星遥感》英文课程教学及其SCI论文撰写与发表培训班在德清举行(武汉大学Timo教授主讲)

w10.jpg

图7:2023年12月笔者访问斯里兰卡萨伯勒格穆大学

w11.jpg

图8:2024年4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产教融合协议签订

w12.jpg

图9:2024年5月笔者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科技大学

w13.jpg

图10:2024年5月笔者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丝路大学

w14.jpg

图11:2024年5月笔者访问加纳摄政大学

w15.jpg

图12:2024年5月笔者访问加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

w16.jpg

图13:2024年5月笔者访问加纳圣灵大学

w17.jpg

图14:2024年6月笔者访问尼日利亚联邦交通大学

w18.jpg

图15:2024年11月笔者做客武汉大学GeoScience Cafe

w19.jpg

图16:2024年11月笔者访问坦桑尼亚阿迪大学

w20.jpg

图17:2024年12月笔者访问埃及本哈大学

w21.jpg

图18:2025年4月笔者访问马来西亚UPM大学

【笔者简介】

倪涵,1964年6月生,浙江舟山人,解放军测绘学院工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就职于高校、国央企、外企、民企,2010年12月创立北京数联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并兼任德清数联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担任的社会职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地理信息国际培训中心主任、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际合作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与遥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际合作分委会牵头人、长三角测绘地理信息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长三角低空经济智库专家、浙江省海归创业联合体理事、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科技工作者学会理事长、德清“世界地信之家”运营负责人、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会员兼中国代表以及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企业导师等,近年来主要从事地理信息领域的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

w22.jpg

荐读

地学部144位院士及详细介绍

信息工程大学北斗导航团队重磅推出《卫星定轨理论与方法》教材

会议通知 | AIRS-2025人工智能与遥感科学交叉论坛(三号通知 )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相关专业学子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精准对接的平台。

《慧天地》借鉴《读者》办刊理念,把时空信息领域的精华内容汇聚到平台上。我们高度重视版权,对于精选的每一篇推文,都会在文章开头显著注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慧天地》运营团队

投稿、转载、商务等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huitiandi321

w23.jpg

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w24.jpg

编辑:靳理念,一审:靳理念,二审:孙凡淅,三审:万剑华指导:万剑华教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8 18:01 , Processed in 0.144543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