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28|回复: 0

【学习有得】AI育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今天继续分享此前参加的“融合创新·共筑AI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首届“AI全学段教育新生态论坛”中“AI素养与人才培养新路径”分论坛的相关内容。

来自北京大学的窦尔翔教授围绕《学职融合:目标、制度与政策建议》话题,谈到了学校如何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在他看来“学职融通有三大目标。目标一是自然人双份生产力最大化,目标二是生成连链,确保自然人终身生产力最大化,目标三是破卷成链,学职融合,确保产业生命链价值最大化。那什么样的制度能确保学职融合?第三方平台制度。学职链中的合作秩序问题可以通过多层制度来进行解决,可以采用政府战略委托时长监管代理人,也可以通过战略促进教育进口替代工具。”

w2.jpg

电子科技大学李滚教授带来《关于AI赋能立德树人,全学段全域资源协同共享的粗浅思考》的专题分享。李校长认为“关于教育,资源包括教学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队伍。教育最重要的是人,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不要把机器当奴隶,不要把人当机器。创新的两个维度,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坚持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坚持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学生全面发展。”

w3.jpg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赵启军教授分享《多元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驱动的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探索》。讲座中,李教授谈到“人工智能与国家战略与人工智能发展史。智能时代对人才有了更多的不一样的要求,AI带来的改变,从博闻强记到翻空出奇,从眼见为实到眼见未必真,是助手还是枪手?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需要培养AI时代具有数字素养的未来‘原住公民’,注重创造、批判、沟通等‘软技能’的培养,将AI、MI技能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通用素养。人工智能的‘三重’应用能力包括“能用、会用、善用”。”

三位教授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视角,阐释了AI育人的方式方法、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引领,如何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实际进行应用,值得好好琢磨和消化。

w4.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4 15:48 , Processed in 0.12113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