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32|回复: 0

拥抱AI,善用AI,让AI成为一线教师的智慧助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9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将剥夺他们的未来。”——约翰·杜威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守住教育的初心,也要拥抱时代的变革。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华南师大班的第三次集中培训,走进了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聆听了两场高屋建瓴的讲座,尤其是下午闫寒冰教授关于“数智赋能育人模式变革”的专题报告,让我深受震撼,也引发了我对未来教学的深刻思考。
w1.jpg
一、讲座内容回顾:从国际测评到AI赋能教育的深度对话

        上午的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的王洁教授主讲,她围绕PISA、TALIS等国际教育测评项目,深入剖析了中国教育在全球视野下的优势与短板。她指出,中国学生在数学成绩上表现优异,但在合作性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社会情感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此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挑战:虽然教师年轻化、学历提升,但校本培训的满意度不高,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仍需优化。

        王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的目标早已不只是“教会知识”,而是“培养素养”。我们需要从“教会学生解题”转向“教会学生思考”,从“传授知识”转向“激发潜能”。

w2.jpg
        下午的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教授主讲,主题为“数智赋能育人模式变革”。这是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讲座,也是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思想盛宴。闫教授从生成式AI的迅猛发展谈起,指出AI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就业结构与能力需求,教育必须顺应这一趋势,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她强调,教育的核心目标应从“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AI正是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关键路径。          她提出了AI赋能教育的三大路径:教师自用AI:通过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Kimi、豆包等)提升教学效率,掌握提示语公式(RICDO),避免“垃圾进、垃圾出”和“幻觉误导”。指导学生使用AI: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有成果、无成长”。干预大模型:通过教师的专业判断与本体知识,对AI输出进行筛选与优化,实现人机协同的教学新常态。闫教授还现场演示了如何用AI生成绘本、设计作业、撰写评语、分析课堂提问等,真正做到了“让AI为教学服务”,而不是“被AI替代”。
w3.jpg
二、我的感悟:AI不是对手,而是最值得信赖的助教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常年奋战在高考一线,深知教学的艰辛与挑战。我们既要面对教学任务重、学生差异大、评价标准单一的现实,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AI的出现,不是对我们的威胁,而是对我们最有力的支持。1. AI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传统教学中,我们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做到个性化指导。而AI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薄弱点,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练习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比如,在数学教学中,AI可以根据学生的错题数据,自动生成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提升学习效率。
2. AI让“教学创新”触手可及

       过去,我们要设计一节高质量的课,往往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打磨教学设计。而现在,AI可以在几分钟内生成教学课件、设计教学任务、提供教学案例,大大提升了备课效率。闫教授在讲座中展示了如何用AI生成“狼和小羊”的课堂提问分析,并用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法进行分层设计,这让我深受启发。今后在数学教学中,我也可以借助AI设计更具思维深度的提问,提升课堂的互动性与思维含量。
3. AI让“教师成长”更具方向

       AI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AI,我们可以快速获取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教学案例、评价工具,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与科研能力。闫教授提出的“思考模型+流程思维+人在回路”的实践框架,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行动路径。我们要学会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型”,用“流程思维”拆解教学任务,用“人在回路”保障教学质量。这不仅是AI赋能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结语:以敬畏之心拥抱变革,以赤子之心深耕教育

       这一天的学习,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也是一次教育信仰的再淬火。AI时代的到来,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以专业的精神驾驭技术,以教育的初心引领技术。我将持续学习AI工具的使用方法,探索其在教学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同时,积极参与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与同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正如闫教授所说:“人机协同将成为教学常态。”未来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单打独斗”的舞台,而是教师与AI“并肩作战”的战场。我们要做的,不是排斥AI,而是学会与AI共舞,让AI成为我们最值得信赖的“智慧助教”。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激发、是陪伴。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教师的温度、智慧与人文关怀,始终是学生成长中最宝贵的力量。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守住初心,勇敢前行,用AI赋能教学,用智慧点亮未来。

w4.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12 20:03 , Processed in 0.12479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