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32|回复: 0

AI智能体重构工作:未来5年,超级个体的生存法则不是努力,是“会用AI替你干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最近和几个AI创业公司创始人聊天,发现AI在前沿企业的应用的深入程度,已经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他们就四五个员工,却做出了过去五十人团队的工作量和业绩。不是因为他加班更多,而是他用AI智能体和工作流,把商务接洽、营销助手、客服、海报设计、私域管理、客服知识库、甚至风险监控这些劳动全“外包”给AI了。

这两年,AI超级个体和创业者批量涌现,靠的不是“比别人努力10倍”,而是“让AI替自己干10倍的活”。

结合AI先行者们的实战经验,今天想聊聊:AI时代,成为超级个体的核心不是学技术,而是学会“用AI智能体重构工作”。

01

职场提效:用AI工具打好“安全牌”,但别当“工具党”

职场依然是起步的安全港——先靠AI提效,解放精力才能搞副业、创业。但别沉迷“工具收集”,工具只是基础,用出结果才重要。

通用场景选对工具:国外ChatGPT、Claude、Gemini,国内推荐DeepSeek,Kimi;细分领域各有侧重:程序员用Cursor或Claude Code,设计师用MJ、即梦或Lovart.ai,产品经理用墨刀AI、Figma AI。

但记住:工具是“拐杖”,不是“终点”。真正的提效,是用工具省下时间后,去思考“怎么让AI替你做更多事”。

02

与AI深度绑定:让它从“通用工具”变成“你的专属大脑”

很多人觉得AI不好用,核心是“AI根本不了解你”。想让AI成为“超级助理”,得先让它“认识你”。

第一步:投喂你的数据。把你写过的文章、发过的朋友圈、会议录音(用Get笔记转文字)全喂给AI,让它记住你的风格、思考方式。别频繁换工具,AI有记忆,固定用一个才能越来越“懂你”。

第二步:升级互动方式。别只问“怎么写文案”,要让AI“追问你”——比如聊战略时,让它“找出我的规划短板”;做副业时,让它“搜行业最新玩法,定时提醒我关键节点”。AI的价值,是帮你“看到你看不到的”,而不只是“执行你想到的”。

第三步:建个人知识库。用IMA这类工具,把你的洞察、认知、经验全存进去,让AI变成你的“移动智库”。未来的竞争,不是“谁记得多”,而是“谁的AI记得你的东西多”。

03

核心能力:AI智能体和AI编程,不是技术而是“新生产力”

这两年跑出来的超级个体,都有一个共同点:会用AI智能体和AI编程“替自己干活”。别被“技术”吓到,这俩其实是“新生产力工具”,入门比你想的简单。

AI智能体简单来说,就是“能自动完成重复任务的小程序”。比如破局团队的“海报智能体”,输入需求就能自动生成海报;“私域管理智能体”,自动回复用户消息、发朋友圈。工具不用复杂,扣子、n8n、腾讯元器这些,像“搭积木”一样拖拖拽拽就能做。

AI编程也不是让你学代码,而是用AI帮你写代码。比如我自己不是技术出身,但也可以用Cursor,要求“写个自动整理会议纪要的脚本”,它直接生成代码。GitHub Copilot更要常备,写代码时它像“副驾”,帮你补全80%的重复工作。

关键不是“会不会做智能体”,而是“会不会用智能体解决你的问题”。比如做咸鱼副业,你可以搭个“选品智能体”,自动爬取热销商品、分析利润;做设计外包,搭个“初稿智能体”,先让AI出10版初稿,你再优化。

未来的“技术门槛”不是“学技术”,而是“用AI替你搞定技术”。

04

副业与创业:别想着“自己干”,要想着“让AI替你干”

职场提效、学会用AI后,下一步就是搞副业、创业。但AI时代的副业/创业,逻辑和过去完全不同:不是“你一个人干多份活”,而是“你设计一套AI工作流,让智能体替你干多份活”。

副业:用AI重构流程

比如做小红书爆款笔记带货,以前要去手动收集爆款笔记,改写整理笔记,编辑图文,最快都得几个小时搞完。现在可以通过coze做工作流10分钟搞定,可以节约90%+的时间。 通过关键词获取爆款笔记,自动完成改写,然后通过自动发布插件发布作品。

再比如做AI数字人口播、AI爆文也是同理:拆解流程,把“写脚本、生成视频、剪辑”这些环节,能用AI的全交给AI。

传统副业也一样:做淘宝CPS,搭个“选品智能体”自动找高佣商品;做设计外包,用MJ+Lovart.ai出初稿,你专注“差异化优化”。核心是“你当指挥官,AI当士兵”。

创业:少招人,多招“智能体员工”

硅谷已经出现“一人AI独角兽”——B44创始人靠一个AI产品融资8000万美金,最后三个月甚至没写一行代码,全靠AI搞定。

未来的创业,不是“招多少人”,而是“你有多少个智能体员工”。与其纠结“招不到人”,不如先问:“我的业务里,哪些重复工作能让智能体替我干?”

05

未来企业的终极形态:“智能体协作”替代“人海战术”

传统企业总觉得“人多力量大”,但AI时代,人多反而是负担——沟通成本、管理成本、试错成本都会飙升。未来的高效企业,一定是“少量人+大量智能体”的协作模式。

举个例子:美国有家公司做“社交售卖智能体”,客户买回去后,智能体能自动在社交平台聊天、要用户邮箱、发产品邮件、催成交,企业不用管中间过程,直接拿“成交结果”。这就是“结果交付型智能体”——你买的不是“工具”,是“AI替你赚到的钱”。

AI落地早的企业早就这么干了:把“客服知识库、活动策划、内容发布”这些SOP化工作,全做成智能体和工作流。现在他们开会,聊的不是“谁来干”,而是“哪个智能体还能优化”。

未来的企业竞争,不是“团队规模”的竞争,而是“智能体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人要做的,是“设计智能体的工作流”,而不是“自己钻进工作流里”。

06

职场人警惕:重复劳动正在“淘汰人”,你该做“AI替代不了的事”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永远警惕“重复劳动”。

能写进SOP的、需要反复做的工作(比如固定文案、数据录入、简单设计),90%都会被AI智能体和工作流替代。

一旦你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做差不多的事”,立刻停下来问自己:“这事儿能不能让AI替我干?”

别觉得“我做得快,不用AI”——AI不是“比你快”,而是“你睡觉的时候它还在干”。

有了AI,我们该被解放出来:去深度思考(比如“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去好奇探索(比如“这个智能体还能怎么改”),去做那些“需要创造力、同理心、战略眼光”的事——这些,才是AI替代不了的。

人与AI的终极关系,是“你指挥,它干活”

AI时代的超级个体,不是“比AI更聪明”,而是“比别人更会用AI替自己聪明”。

职场提效是基础,深度绑定是关键,智能体和AI编程是核心武器,副业创业是落地路径。

记住:未来的工作,不是“人对抗AI”,也不是“人模仿AI”,而是“你设计规则,AI执行细节;你负责创新,AI负责重复;你盯着结果,AI盯着过程”。

毕竟,AI的终极意义,是让我们“不用再做AI能做的事”,从而有时间做“只有人能做的事”。这,或许就是我们和AI最好的关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4 03:28 , Processed in 0.09361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