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18|回复: 0

AI正在杀死Web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6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看完几个关于AI文章“AI is killing the web. Can anything save it?[1]”、“Stack overflow is almost dead[2]”、“Google’s AI search features are killing traffic to publishers[3]”,以及Reddit上的热门讨论“Do you believe we're in an AI bubble?[4]”,让我深入的思考AI和web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

以前查资料、解决开发问题都去搜索引擎或Stack Overflow找答案,而现在我都会先问AI/LLM,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答案再去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需要自己研究出答案。而AI/LLM会直接根据你的情况(上下文)给你回答,看起来你就在咨询一个看起来很有经验、很礼貌的人,可以快速的得到答案,节约很多筛选过滤查找时间。但是它的答案不一定对(可能会有幻觉),这个时候还是要依靠搜索引擎,如果搜索引擎都没有满意的答案,那只能自己想答案了,或者咨询有经验的人。

AI/LLM出现后,大家都用它来代替知识性搜索。AI/LLM抢占了搜索引擎和Web的流量,成为新的流量入口。与手机APP、社交媒体一起抢占Web流量,现在Web本不富裕的流量雪上加霜,AI正在杀死Web,Web走向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从2024年6月开始到2025年6月,全球搜索引擎流量的流量下降15%,其中健康类的网站下降最多最多达到31%。受影响最深的是那些构成互联网知识基石的内容网站——信息资讯类(新闻媒体)、知识类(博客、问答网站,论坛)。而那些本身就是封闭生态的应用(如视频、社交媒体、SaaS)则受影响较小,这可能导致互联网的知识公共领域进一步萎缩。

w1.jpg
Wordwide internet search traffic trend from june 2024
Stack Overflow的Asked Question数量在AI/LLM出现后持续下降,2025年5月1号的数量跟2009年1月1号(Stack Overflow刚创立的时候)持平。

w2.jpg
Stack Overflow Monthly Asked Questions Chart [05/2025]
我的博客从2024年2月9号就遭到Chatgpt大量的爬取,从那之后,我的博客从Google获得的流量下降了50%。

w3.jpg
an unexpected increase in bot traffic email from cloudflare
Google搜索为了减少AI影响,自己也推出个AI功能(AI Mode和AI overview功能),Bing也推出类似功能。虽然这个功能会在AI输出的结果里添加来源网站的链接,当AI提供了足够好的答案后,用户点击链接的意愿大幅降低。现实数据表明,这种引流效果微乎其微(有56%到69%的搜索,不会继续点击搜索结果),这也是导致Web流量下降原因之一。

AI公司爬取Web网站内容,用来训练模型或提供Deep Search服务。而这个过程中Web网站并没有获得有机流量,没有有机流量就等于没有收益(其中大部分网站都是靠广告盈利),没有收益终将导致Web网站倒闭,而在AI爬完最后能爬的网站时候,它就会饿死内容的荒漠中。恶性循环,涸泽而渔。这就像细菌或病毒以宿主为生,却会杀死宿主,最终自己也会灭亡。

如何合作共赢,构建新的生态,这个是AI和Web公司要思考的问题。目前OpenAI已经获得一些大型新闻公司的内容授权, 这说明行业已经在探索解决方案。然而,这些合作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型媒体集团,广大中小型Web站、内容创作者的利益如何保障,仍然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内容提供方,可以屏蔽AI爬虫,或让AI公司付费使用内容。但我更希望AI公司能够分享利益给web网站,达到互利共赢关系,双方都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同时保障中小网站的利益,保障创作者、内容生产者的权益,这都需要依赖行业规范、法律法规的制定。

我个人博客网站,没有广告、不盈利,主要出发点是broadcast我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对我来说虽然流量在减少,但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大部分搜索引擎的AI搜索、AI/LLM都提供了来源链接。

RSS订阅功能,虽然订阅者不直接访问网站,但还是阅读的是我原滋原味的文章,而且有文章的来源。而AI/LLM对我的内容进行加工进行二次创作、甚至没有标明引用的出处。

搬运、拷贝且不著名出处、利用AI进行洗稿再创作、AI/LLM抓取内容进行训练却未给创作者带来收益,这些是对创作者的极大伤害。

AI在高速发展,大家都在关注讨论AI能够实现什么、影响什么,很少有人关注背后存在的问题。在抬头看AI发展时候,也应该看到在其发展背后存在的这些问题,还有过度夸大、过度炒作。

如果任由当前的寄生关系发展下去,Web可能会迎来一个内容荒漠化的未来,最终AI自身也将因‘营养不良’而停滞。构建一个尊重原创、回馈创作者的共生生态,不仅是为了拯救Web,也是为了AI自身能够拥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毕竟,如果没有持续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创作者,AI的智能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引用链接

[1] AI is killing the web. Can anything save it?: https://archive.is/nhrYS
[2] Stack overflow is almost dead: https://blog.pragmaticengineer.com/stack-overflow-is-almost-dead/
[3] Google’s AI search features are killing traffic to publishers: https://techcrunch.com/2025/06/10/googles-ai-overviews-are-killing-traffic-for-publishers/
[4] Do you believe we're in an AI bubble?: https://www.reddit.com/r/ExperiencedDevs/comments/1luyxj9/do_you_believe_were_in_an_ai_bubble/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8 23:38 , Processed in 0.11099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