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76|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产业集群投资机遇 (北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5 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乌鲁木齐市

w2.jpg

Urumqi

装备制造产业

乌鲁木齐已建立汽车制造、农牧和工程机械、风机设备三大优势细分领域。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强市”战略、丝绸之路核心区优势和本地低价绿电、钢铁资源及新材料供应,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正加速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同时受益于新疆农业现代化和风光电开发带来的持续市场需求,具备成为区域产业高地的潜力。

生物医药产业

新疆拥有丰富的野生中药民族药资源,各类药用植物、动物、矿物资源共计2210余种,依托丰富的药用资源和维医药、哈医药等民族医药特色,形成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集群,其中乌鲁木齐高新区集聚全疆70%以上相关企业;通过自贸试验区政策支持与科研机构合作如新疆理化所,重点突破呼吸道、心血管等特色药品研发;同时受益于“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正加速拓展中亚市场。

化工产业

新疆油气、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依托石油、天然气储量基础,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年原油加工能力达718万吨,并推进200万吨/年精对二甲苯(PTA)项目,延伸芳烃产业链;煤炭储量占全国40.6%,且新疆煤炭经济性突出,坑口成本较低,成本优势显著。新疆煤质优良,以长焰煤、不粘煤为主 ,属于优质动力煤、煤化工煤制油用煤,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新能源产业

乌鲁木齐“南北风光”优势突出,南部达坂城属国家一类风区,年均风速6.4米/秒,风能蕴藏量250亿千瓦时,北部米东区沙漠属优质光区年利用小时1420小时,可支撑开发规模达3000万千瓦的风光基地建设。

新材料产业

依托新疆丰富矿产,煤炭、油气、石英石等,形成硅基、铝基、碳基新材料产业体系,煤炭资源低成本支撑碳基材料规模化生产。以资源低成本转化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延伸高端材料链,叠加自贸区政策与中亚枢纽地位,乌鲁木齐正构建“硅基-铝基-碳基+特种金属”的千亿级新材料集群。

纺织服装产业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棉纺织加工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全疆纺织服装企业数量达3725家(较2014年增长5.7倍),乌鲁木齐国际纺服中心集聚服装设计、电商直播、商贸物流等全链条企业,形成“研发—设计—展销—结算”一体化生态。是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乃至新疆打造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支撑之一,该中心北迎国际陆港区、南依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西联综合保税区、东通高铁片区,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产品的进出口和国内外市场的拓展。

绿色食品加工产业

立足新疆优质农牧资源禀赋,通过“政策赋能+科技提质+枢纽物流”三重驱动,乌鲁木齐正加速构建覆盖中亚的绿色食品加工与贸易集散中心。政策方面,出台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龙头企业贴息、绿色有机认证补贴等全环节的财政金融措施;技术方面,多地推出有机农场,提升绿色食品附加值;区位方面,依托中欧班列以及TIR公路运输,拓展消费市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w3.jpg

Ili

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

依托国家级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载体,重点发展油气深加工与化工利用,形成了涵盖天然气净化、石化产品制造、润滑油生产等环节的产业链;依托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D线)枢纽优势,重点发展天然气净化、液化(LNG)及化工利用,已建成年处理30亿立方米天然气净化厂和配套LNG项目,推动形成"天然气开采-净化-化工"产业链。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集群

资源储量丰富‌(探明超500亿吨,预测4772亿吨)、‌煤质优良‌(低硫低灰高热值),已形成“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配套庆华等煤制气项目(年产35亿立方米);依托‌智能化开采技术‌(效率提升50%)和“疆电外送”通道,实现清洁高效转化。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集群

清洁能源资源富集‌(风电可开发量超1000万千瓦,光伏年等效利用小时数达1600小时以上),已建成全国首个“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依托‌特高压外送通道‌(准东-皖南±1100千伏)和智能电网技术,2024年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绿电制氢、储能等新兴产业链快速成型,年减排二氧化碳超500万吨

多能互补模式成熟‌。创新采用“牧光互补”模式,尼勒克县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在光伏板下发展畜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年节约标准煤173万吨。

绿色矿业及加工产业集群

伊犁州发展绿色矿业产业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黄金、煤炭、铁矿等63种矿产,其中黄金储量占全疆43%;依托天山成矿带,形成“八矿一园”黄金全产业链和煤制气清洁利用体系;通过“智慧矿山”建设和生态修复技术,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伊犁州积极培育先进制造和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引进光伏组件、风电设备等生产线。新材料产业以硅基、铝基、碳基材料为主导,推进多晶硅、碳化硅等项目建设,2024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形成“硅材料-光伏组件-储能系统”产业链,成为新疆向西开放的重要产业基地。

粮食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州直耕地917.9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751.26万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年日照2800小时以上,无霜期160-180天,伊犁河谷年降水量400-600毫米)、‌优质耕地资源‌(耕地面积超1000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5%以上),主产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中小麦单产达450公斤/亩(高于全疆均值15%);依托‌规模化种植‌(建成高标准农田320万亩)和‌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覆盖率60%),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粮源供应区。

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伊犁州棉花总面积超300万亩,长绒棉占比达40%,平均亩产皮棉150公斤以上,依托北疆早熟棉区的气候条件,纤维长度普遍达29-31mm,品质位居新疆前列。州内通过机采棉示范基地建设和“干播湿出”等节水技术,支撑长绒棉产业高效发展。已形成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服装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新疆重要的优质棉纺产业基地。

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产业集群

畜牧:州内天然草场面积超5000万亩,其中优质草场占比60%;‌拥有伊犁马、新疆褐牛等地理标志产品,2024年牲畜存栏量突破800万头;

果蔬:本地苹果、葡萄等特色林果含糖量普遍高于内地15%-20%,绿色认证农产品占比达35%;‌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200个、果蔬出口基地50万亩,依托“西果东送”枢纽地位和口岸优势,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业链。

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

伊犁州依托多元民族文化资源和边境风光优势,打造“塞外江南·魅力伊犁”旅游品牌,重点发展民俗体验、边境旅游、生态观光等业态。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00亿元,建成那拉提、喀拉峻5A级景区和锡伯民族风情园等特色项目,推出“伊犁河谷赏花节”“天马国际旅游节”等品牌活动,形成“文旅+农业”“文旅+康养”等融合模式,成为新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核心节点优势,以霍尔果斯、都拉塔口岸为支点,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通过“智慧口岸”建设实现通关效率提升40%,冷链物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形成连接中亚、辐射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口岸经济产业集群

伊犁州依托霍尔果斯、都拉塔等口岸优势,重点推进跨境贸易、物流仓储、加工制造和旅游购物等业态。通过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形成“口岸+园区+产业”联动模式,特色农产品加工、机电组装、纺织服装等产业集聚效应显著,跨境电商、边民互市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新疆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和“一带一路”核心节点。

塔城地区

w4.jpg

Tacheng

绿色矿业产业集群

塔城地区已探明煤炭储量超200亿吨、铁矿5亿吨,黄金、铜等有色金属矿藏丰富。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为矿业提供低碳电力。矿山复垦率提升至65%,采用“边开采边治理”模式。依托“绿色矿山”试点项目,推广尾矿综合利用和智能开采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集群

风光资源富集‌,年均日照2800小时以上,70米高度平均风速6.5米/秒,属国家Ⅰ类风光区;‌土地空间广阔‌,戈壁荒漠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适宜集中连片开发;‌政策叠加利好‌,享受边境地区、西部大开发及“疆电外送”三重政策。

农牧业产业集群

耕地面积超800万亩,天然草场1.2亿亩,适宜规模化种植与养殖;‌气候条件独特‌,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孕育高品质小麦、玉米及苹果、辣椒等特色作物;‌水源保障稳定‌,农业用水利用率达65%;‌政策与品牌加持‌:“塔城飞鹅”“裕民巴什拜羊”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叠加边境贸易和绿色有机认证政策。

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塔城地区是优质棉花基地‌,年产量超30万吨,长绒棉占比达60%,纤维长度和强度指标优异;‌本地煤炭和风光发电保障,工业电价低于全国均价15%;‌毗邻哈萨克斯坦,巴克图口岸支持原料进口与成品出口;‌政策链式扶持‌,享受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补贴,从轧花到织布全链条企业享受税收减免和用工培训补贴。

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原料充足:2024年新疆玉米总产量约1626.5万吨,塔城市玉米单产达每亩1117.4公斤,占全疆粮食总产量70%,创全国大面积种植最高纪录。微生物资源独特‌:天山北麓特殊菌种库,已分离驯化耐寒高产酶菌株12种。口岸优势:巴克图口岸支持原料进口与成品出口,推动外向型产业布局。

外贸进出口产业集群

塔城拥有国家西北首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享有31项专项政策支持,实现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压缩至36天,设备投资最高获30%奖补。首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进口商品覆盖哈、俄等5国37类产品,通关时效提升60%以上。巴克图口岸作为连接中亚及欧洲的核心通道,2025年1月出入境车辆同比增长156.44%,货值增长75.65%。口岸距哈国仅800米,公路通商条件优越,并规划衔接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进一步强化枢纽地位。

文旅商贸产业集群

塔城依托巴克图口岸的跨境商贸枢纽地位、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如巴尔鲁克山草原、红楼博物馆等、边民互市政策红利,以及“口岸+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形成集跨境购物、民俗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阿勒泰地区

w5.jpg

Altay

绿色矿业

矿产资源丰富多样。黑色金属、有色和稀有金属等优势矿产富集,已发现矿产四大类94种,占全疆拥有矿种数153种的61.43%,占全国拥有矿种数173种的54.33%,非金属长石、白云母储量位居全国首位,高品质石英资源储量位居全疆首位。

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资源总量超过5.5亿千瓦,其中太阳能资源约5.05亿千瓦、风能资源约0.4亿千瓦、水能资源约0.05亿千瓦,目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479.04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是自治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储备地和待开发区。

大旅游

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是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雪都。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等八大旅游主类齐全,旅游资源单体724处,世界级旅游资源33处、国家级旅游资源122处。地处北纬45°—47°世界滑雪黄金纬度带,雪质雪量雪期、气温风速湿度环境等滑雪条件均为世界一流,冰雪文化源远流长,现有四大国际滑雪度假区,是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大农业

核心优势在于:占全疆7.1%的水资源被誉为“北疆水塔”,为农业灌溉提供稳定水源‌;22.65%森林覆盖率获“中国天然氧吧”认证,具备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条件‌;特色农牧产品丰富如阿勒泰羊、沙棘等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科技农业,高标准农田单产超全疆均值、机械化率达90%以上以及政策红利加持推动产业升级。

大健康

阿勒泰作为国家水源涵养型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以上,开发森林康养;水资源丰富,拥有顶级的天然低氘水,可投入开发低氘水疗愈等产品;药用资源976余种,哈萨克医药列入非遗,设立特色治疗中心;依托“雪都”品牌,发展冰雪运动康复疗养。

克拉玛依市

w6.jpg

Karamay

石油石化产业

克拉玛依市位于古亚洲成矿域环准噶尔能源勘查开发区,已发现18种矿产,能源矿产优势明显,石油、天然气、油砂探明资源储量大,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腹部、西北缘和南缘地区盆地内油气总当量119亿吨,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4.1亿吨、天然气1948.1亿方。

数字经济产业

克拉玛依太阳能全年可利用日照时数约为1500小时,市域内西北部风能资源丰富,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的优越条件,可为算力中心持续提供稳定、低价、可靠的绿色电力保障。截至2024年底,共有180余家企业(项目)落户云计算产业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由2021年的5.9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9.3亿元,平均增长率保持在每年10%以上。目前,克拉玛依已拥有中国移动(新疆·克拉玛依)智算中心、华为云克拉玛依基地等6个大型数据中心。可容纳标准机柜6.5万个,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7000P,相当于每秒1700亿亿次浮点运算,等同于约8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总计算能力,位居全疆第一。

新能源产业

克拉玛依地处戈壁荒漠,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其在发展绿色算力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克拉玛依市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市风、光可利用地超过1280平方公里,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的优越条件。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261万千瓦,总规模达到470万千瓦。并且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克拉玛依先后印发多项政策文件,构建了完善的节能降碳政策体系,并设立双碳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碳资产管理等技术支撑。

新材料产业

其丰富的油气衍生资源,34.1亿吨石油、1948.1亿方天然气及10300万吨油砂资源量、以及18种矿产支撑硅基、碳基材料。专项政策与技术协同,POE国产化技术突破,已形成化工新材料、硅基材料和碳基材料三大链条,2024年1-9月产业总产值达81.35亿元,同比增长40.8%,正加速向百亿级集群迈进。

绿色农牧与食品加工产业

2024年,完成3.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粮食6.9万亩,粮食产量4.5万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亩均单产655公斤,高于全疆平均水平。规模化养殖场、蔬菜标准园、渔业养殖等21个产业项目投产运营,肉羊、肉牛、禽蛋产能自给率,分别提升50%、26%、80%,蔬菜自给率稳定在30%以上,地产南美对虾、鲈鱼等水产品“游”上市民餐桌。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w7.jpg

Bortala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博州农产品资源禀赋,拥有精河枸杞、博乐肉牛、赛里木湖冷水鱼、温泉县全域无公害农产品等特色产品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水土资源方面,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博尔塔拉河源头优质水源灌溉养殖,水质达标100%;气候生态方面,全年日照时数‌2550-3500小时‌,特色林果品质提升,温泉县1025万亩天然林‌和‌96.87万亩修复草原‌构建绿色生产环境,符合高端农产品加工生态要求。

绿色矿业

拥有6个成矿带,已探明矿产40种,有资源储量的30种,石灰石、湖盐、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丰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效显著,新探明一批钨金、铅锌、铜钼等具有大型或超大型前景的金属矿床,预计2025年全州采矿业总产值将达到13.68亿元,增长3.88倍。

新能源新材料

风光资源丰富,初步勘测风光资源技术可开发量4812万千瓦(风电312万千瓦、光伏4500万千瓦),已建成并网规模261万千瓦(风电59.5万千瓦、光伏194万千瓦),在建装机规模902.4万千瓦,预计22026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1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绿电160亿千瓦时左右,年产值60亿元以上。

进出口落地加工

依托阿拉山口综保区国家级开放平台,通过“综保区+腹地”联动机制,整合全州资源,形成“口岸+加工”产业链模式,资源方面,拥有稳定的进口矿产品供应链和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支持多矿种、多国别“保税混矿”业务,打造国际一流进口矿石混配分拨交易中心;产业联动方面,通过“落地加工+仓储分拨”模式,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与加工产业协同发展。

现代商贸物流

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常年稳居全疆过货量首位;“公路口岸+属地直通”创新模式,通关时间压缩‌85%‌,成本降低‌20%‌;“一区三仓”(综保区+博乐/精河/双河海关监管仓)联动布局已形成,,以“阿拉山口多式联运中心+博乐边合区、五台、精河”为重点的前置仓、保税仓、卡航集散、班列集运、公铁联运等仓储物流体系初现规模。

文旅康养

旅游资源富集,类型全、禀赋高,拥有湖泊湿地、森林草原、冰川冰雪、沙漠胡杨、地热避暑、中医药(蒙医药)、口岸国门等优质旅游资源。景区聚集度高,拥有A级景区43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地脉、水脉、文脉特色资源叠加,具有打造地热洗浴、蒙医蒙药、康养医养、药膳食疗、高端体检等生态康养产业的独特资源禀赋。

昌吉回族自治州

w8.jpg

Changji

油气生产加工产业

昌吉州油页岩、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拥有46亿吨油页岩资源、30亿吨石油资源量,已探明油页岩资源储量约12乙吨、原油储量11.68亿吨。新疆油田等行业骨干企业集聚昌吉,已形成了以页岩油开采及深加工为主的页岩油气加工产业链。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

昌吉州煤炭储量呈垄断性优势‌,预测储量达‌5732亿吨‌,占全疆总储量的26%、全国的12%,其中准东煤田作为全国最大整装煤田,预测资源量‌3900亿吨‌。且准东煤炭具有低硫、低灰、高热值特性,适合煤电、煤化工深加工等产业。

绿色矿业及加工产业

昌吉州花岗岩矿藏丰富,奇台县拥有300平方公里的花岗岩矿区,探明储量30亿立方米以上,开发的“卡拉麦里金”“卡拉麦里银”“戈壁蓝宝”3个品牌已被中国建材行业协会和石材协会评为“中国名优特石材品种”。也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聚集区,准东开发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铝和硅),全州电解铝产能306.6万吨/年,占全国7%;阴极铜产能22万吨/年,全疆最大;工业硅产能40万吨,占全国7.3%;电解镍产能1.5万吨/年,全疆唯一。

粮食和食品加工产业

昌吉州农业资源优势突出,是全疆重要的粮食大州,全州面粉产能170万吨/年。吉木萨尔县获得中国红花原产地之乡等美誉,全州植物油产能94万吨/年,州域内益海粮油植物油产能20万吨/年,是全疆最大的植物油企业。“十四五”期间,昌吉州将巩固壮大棉籽油、豆油规模;大力发展红花油、沙棘油等中高端特色植物油;培育发展共轭亚油酸乙酯、共轭亚油酸游离脂肪酸、卵磷脂等高附加值产品。

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产业

乳制品:昌吉州已建成乳制品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38万吨。2023年,全州各类乳制品产量15.58万吨,产品种类多达20余种。

肉制品:昌吉州加快推进“万牛入昌”工程、深化实施“千牛万羊”工程,全面推广“两年三产六羔”肉羊高效养殖模式,打造肉牛先进集成实用技术示范场,改造提升猪禽规模养殖场,全面提升畜牧业产能。

葡萄酒:昌吉州是新疆产能产量最大的优质酿酒葡萄产区,是中国重要的葡萄原酒供应基地之一。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7万亩,拥有全疆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

番茄:昌吉州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酱番茄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占全疆比重的40%,制酱番茄产量高、番茄红素含量高、抗虫害能力高。已形成集“种子、种植、加工、销售、产品研发”为一体的蕃茄全产业链,建成番茄加工产能27万吨/年。

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

昌吉州作为重要棉花种植基地,遴选推荐发布棉花主栽品种7个,主栽品种使用率达到85%。依托优质的棉花资源,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了纺织服装和生物基再生纤维2个产业链。

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位上,昌吉三面环绕乌鲁木齐,依托中欧班列出口PVC等产品至哈萨克斯坦;准东特高压工程实现“煤从空中走”,年外送绿电,为高耗能材料产业提供清洁能源保障。产业链闭环,特变电工作为全球变压器产能第一的企业形成强大技术辐射。新材料领域,煤基、铝基、硅基三大材料产能均占新疆50%以上,形成3个千亿级集群基础。

现代物流产业

近年来,昌吉州现代商贸业和新型业态蓬勃发展,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流通发展格局。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货场、航运空港、仓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持续健全,以物流园区、大型分拨配送中心、末端配送节点为支撑的配送物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文化和旅游产业

昌吉州稀缺性资源禀赋,“双世界遗产”独占优势,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天山天池与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遗址,集合雪山、森林、草原、沙漠、丹霞等8大景观带,覆盖全国90%旅游资源类型,拥有‌55家A级景区‌(含5A级2家)、‌7家S级滑雪场,文化基因深厚,传承新疆社火、新疆曲子等‌1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30个国家级/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

昌吉州风光资源富集‌,年均风速6.2–8.7米/秒(木垒县),光伏年有效利用1700小时,属新疆十大风区、五大光区,2025年新增并网1800万千瓦,累计装机突破‌3200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电站。充分发挥风、光能源优势,加速推进“风光氢储”于一体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

w9.jpg
投稿邮箱:tzxj_invest@163.com
w10.jpg

投资新疆 官方账号公示微信公众号:投资新疆抖音:投资新疆
w11.jpg
了解更多招商项目、产业信息快速点击下方链接
w12.jpg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w13.jpg

w14.jpg

w15.jpg

w16.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9 09:44 , Processed in 0.15621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