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10|回复: 0

[关税] 关税加个没完?中美俄印3:1局面成型,莫迪:印度绝不会接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一场关税风波,把全球四大经济体的关系搅成了一锅粥。特朗普对着印度按下关税加码键时,恐怕没料到这会把印度逼到中俄阵营门口,硬生生造出3:1的奇妙格局。莫迪最近拍着桌子说“印度绝不会接受”,这话听着硬气,背后的酸甜苦辣却只有印度自己清楚。

这关税加得确实离谱。7月31日,特朗普政府先抛出25%的国别关税,理由是印度买俄罗斯石油“资助战争”;8月5日放话24小时内要“大幅提高”;8月6日直接签行政令,在原来基础上加25%,总共50%的关税21天内生效,甚至传出汽车行业可能面对100%关税的风声。这哪是谈判,分明是步步紧逼。

印度被打懵了。其对美国市场依赖不小,化工品、纺织品、汽车零部件这些当家出口货,一下子多交50%的税,跟“贸易禁运”差不了多少。有印度官员抱怨,之前本以为谈得差不多了,都准备好让美国工业产品享受零关税,甚至打算逐步降低汽车和酒类关税,结果特朗普根本不买账,非要在农产品、奶制品这些敏感领域咬着不放。

w1.jpg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一方面想拿捏俄罗斯,听说普京有空中停火的意思,便想通过打压印度切断俄罗斯能源收入,逼俄方让步。另一方面,美国早想撬开印度市场,可印度仗着14亿人的市场和在大国间摇摆的身份,对美国要求爱答不理,甚至顶着压力继续买俄罗斯石油,特朗普哪忍得住?当然,这里面也有给中国看的意思,毕竟中国买的俄油比印度还多,先拿印度开刀,也算敲山震虎。

但特朗普没算到,印度被逼到墙角后,转身往中俄那边靠。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急赴莫斯科,要跟普京聊S-400防空导弹的事。这款导弹印度订了5套,目前到了3套,军方夸它在印巴冲突里“表现极为出色”,莫迪还专门去基地合影点赞,显然要跟俄罗斯把买卖做下去。紧接着外长苏杰生8月下旬也要去,莫迪还邀请普京今年晚些时候访印,这密集程度,说“例行安排”谁信?

w2.jpg

特朗普(资料图)

更意外的是印度对中国的态度。莫迪计划8月底去天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这是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之前印度对中国商人签证卡得死严,现在改成“秒过”,还一口气签了15万吨中国豆油采购协议,就因价格比南美便宜20美元一吨。边境也消停了,坦克撤出班公湖争议区,明显想给会面铺路。有消息说,印度可能同意中俄建议,重启停了好久的中俄印三边机制,在对付美国贸易霸凌上搭伙。

这样一来,中美俄印形成3:1的有意思局面。中俄印虽各有小算盘,但在反对美国霸权式关税施压上,有了共同语言。中国早跟美国在贸易上硬刚,俄罗斯因俄乌冲突跟西方闹僵,现在印度也被架到美国对立面,三个关系复杂的国家,愣是被特朗普逼出“统一战线”的意思。反观美国,把印度这张牌打烂,还让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不算高明。

w3.jpg

俄印外长(资料图)、

莫迪喊“绝不接受”,底气一方面来自自身实力判断——印度央行行长称其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18%,高于美国的11%;另一方面是看透特朗普套路,知道一味妥协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但狠话好说,落实不易。印度想跟中俄合作,得拿出诚意,比如解除59款中国APP禁令、降低对华商品关税,这些都是坎。而且国内靠保护主义生存的利益集团,不会轻易让步,莫迪能不能扛住压力,不好说。

这场关税风波像面镜子,照出美国霸权式微,也映出多极世界苗头。特朗普觉得加关税能拿捏印度、施压中俄,却没料到把印度推向对立面,加速自身孤立。莫迪和印度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幻想在大国间左右逢源,还是踏实找盟友合作,决定着能否顶住压力。

全球格局的天平已倾斜,3:1局面一旦稳固,恐怕不是特朗普一句“加关税”能扭转的。印度怎么走,中俄给多少支持,美国有什么新动作,接下来的戏码,只会更精彩。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9 07:00 , Processed in 0.11597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