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美国政府征收的高额进口关税,德国车企压力陡增。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目前正在评估在美国建立首座工厂的可能性。汽车专家杜登赫费尔(Ferdinand Dudenhöffer)指出,这只有在与保时捷联合建厂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否则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关税压力与成本优势
目前美国对进口车辆征收高达27,5%的关税,即便未来降至15%,成本仍然高企。在美国生产不仅可避免关税,还能将车辆免税出口回欧洲。据估算,成本节省可达30%,大幅提升竞争力。
此前,德国车企多依赖墨西哥工厂,但随着美国对墨西哥进口车同样加征27,5%关税,该模式已失去吸引力。尤其是奥迪在墨西哥工厂年产仅14,5万辆,效率低下,进一步推动了迁往美国的可能性。
奥迪与保时捷共享工厂的逻辑
杜登赫费尔强调,单一品牌建厂难以维持高效产能,奥迪必须与保时捷合作。两者在技术平台上高度相似,例如奥迪Q5和保时捷Macan车身结构几乎一致,完全可以共用冲压、涂装和装配等昂贵环节,差异仅体现在发动机、底盘及内饰。通过共享产线,不仅能提高工厂利用率,还能确保产量达到25万辆以上,其中15万辆供美市场,10万辆出口欧洲。
保时捷此前曾否认在美建厂计划,但专家认为,其实是因为单独建厂缺乏经济性。若与奥迪合作,则既能分担投资,又能灵活应对市场波动。过去保时捷也曾在芬兰与代工厂合作生产,并与大众共享工厂生产卡宴和途锐。如今消费者更看重品牌,而非产地,因而不会影响保时捷的豪华定位。
市场与政治考量
美国市场偏好燃油SUV,这与保时捷重新聚焦燃油车的战略契合。在美国生产既能增加市场份额,又能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可成为特朗普的政治资本。专家指出:“‘美国制造’的保时捷,将被特朗普视为双重胜利——既创造就业,又彰显本土制造业的实力。”
不过,这样的转移对德国本土的竞争力可能构成威胁。杜登赫费尔总结道:“奥迪和保时捷必须优先考虑自身商业模式,而德国工业格局的调整则是政治的任务。”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