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抱怨:在超市、火车站或景点由私人公司管理的停车场,因模糊的规则和高额罚款导致矛盾频发。 Verbraucherschützer(消费者保护机构)警告:不少罚单缺乏依据,金额却往往高达数十甚至上百欧元。
在德国,越来越多的停车场采用私人公司管理,常见于超市、火车站及旅游景点。这些停车场多为无栏杆模式,车辆进出通过车牌识别系统控制。但据消费者中心反馈,投诉量显著上升,主要涉及:
• 不清晰的使用规则与标识
• 罚款金额过高
• 直接转交至催收公司(Inkasso)
• 客服难以联系
消费者案例:15分钟免费也“踩坑”
消费者中心 Niedersachsen 举例:一名女司机在汉诺威火车站停车,自动机显示她处于15分钟免费时段,因此无需付费。但因离场时超时,后来收到47欧元的付款要求。类似情况在 Hessen 也屡见不鲜。消费者保护机构批评:不少停车场的告示和规则并不明确。
罚款缺乏透明度
部分消费者反映,即便已支付停车费,仍会收到违规通知。而不少自动机不提供纸质收据,导致维权困难。Bayern 消费者中心补充:手动输入车牌号时的拼写错误,也会触发自动识别系统的问题。
停车公司:99,8%运行顺畅
企业方面则坚称系统可靠。慕尼黑的 Mobility Hub 表示,其管理着全国约10万个车位,每月处理数百万次停车,仅有极少数问题。绝大多数“已付款却被罚”的情况,源于用户输入错误。该公司强调,使用者需自行确保正确操作。
至于罚款金额,Mobility Hub 指出,过低的费用会被视为“服务费”,从而导致更多违规。因此罚款必须具备一定“威慑力”。
另一家 “Park & Control” 表示,罚款只在有确凿证据时才会开出,比例在低个位数范围内。欧洲范围运营的 Wemolo 则称:在每日250万次停车中,罚款比例“微不足道”,但收到处罚的司机往往抱怨更多。
超市也卷入争议
Lidl、Aldi Nord、Kaufland 等超市连锁也常与停车管理公司合作。但他们强调并未从罚款中获利。Kaufland 表示,基于顾客反馈,已调整甚至终止了部分合作合同。
消费者建议
• 保留停车收据,尤其是在无栏杆、数字化停车场
• 拍照留存停车场告示及现场情况
• 若确定已付款却仍被处罚,可向 Verbraucherzentralen(消费者中心)寻求帮助
消费者保护机构提醒:私人停车场的罚款金额往往高于公共停车场,因此车主务必留存凭据,以便必要时维权。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