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信文章
过去两年,AI 成了资本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主题。无论是 NVIDIA 的股价暴涨,还是各类大模型融资的狂潮,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 AI 的未来已经触手可及。
但最近发生的两件事让我重新评估这一观点——一个主观原因,一个客观原因。
首先,主观原因—AI 热潮最大的未知数之一是:采纳速度是否能跟上基础设施和人才投资的涌入。超大规模云厂商和实验室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AI 工程师的薪资超过一亿美元,但收入—虽然可观并且仍在增长—却走在一条完全不同的曲线上。企业在真正落地时面临实际障碍:ROI(投资回报率)并不总是像承诺的那样有吸引力;文化上的抵触、监管的拖累,以及变革管理中的摩擦。关于这是像工业革命那样的“初期阶段”转型,还是泡沫的酝酿,这种争论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即使作为一个相信并投资于 AI 的人,现在也开始感觉更像是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