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83|回复: 0

AI将消灭中产阶级,未来社会可能形成1%富裕精英与99%贫穷民众的二元结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4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人工智能(AI)正引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人们都认为AI技术的快速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加快社会的发展进步。

但一些人却担忧AI反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灾难,一个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会使AI智能体超越人类,并操控人类,威胁人类的安全;另一个则是AI的进步会带来大批民众的失业,从而加剧贫富分化,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稳定问题。

前Google X(谷歌“颠覆全人类生活创新”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曾主导多个突破性AI项目的莫·加瓦特(mo·Gawdat)在其最新研究报告中直言:"2027年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人工智能将系统性消灭中产阶级,全球将快速分化为掌握AI资本的0.1%顶端群体与依赖基础服务维生的底层民众,中间阶层的消亡将引发持续十年的社会动荡。"

加瓦特表示,未来十年内大多数知识工作者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包括程序员、首席执行官以及播客主持人。除非你属于金字塔顶端的0.1%,否则你就是普通市民,没有中产阶级。

w1.jpg

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因为受过良好教育、工作稳定、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中产阶级是占发达国家人群的60%以上,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一旦中产阶级不存在,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就将陷入尖锐的对立和冲突。

加瓦特的预警并非危言耸听、空穴来风。

他在报告中展示的追踪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已有31家科技公司因AI应用裁员超7000人,其中68%是传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岗位——程序员、财务分析师、市场营销主管等曾被视为"铁饭碗"的职业正在批量消失。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公司近年来也不断裁员。

这种替代正沿着技能阶梯快速上移:Salesforce宣布停止招聘软件工程师,因为其AI系统已能独立完成85%的代码编写;摩根大通的AI分析师处理财报的速度是人类团队的40倍,导致该部门三年间缩减了2300个岗位。

复旦大学的研究为这场危机提供了学术注脚:编辑、设计师等需要"创造性"的职业,AI替代率已高达78%,远超体力劳动者的52%。

这种"智力替代"的加速度,正是加瓦特担忧的核心——与工业革命时期机器替代肌肉不同,AI正在替代人类的神经突触。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AI将消灭900万个岗位,但仅创造100万个新职业,且后者中60%需要博士级别的专业技能。

更严峻的是技能迭代速度:一名传统工程师的知识有效期约为10年,而AI时代这个周期缩短至18个月。杭州某职业学校的跟踪调查显示,即使接受再培训,被AI替代的白领中也仅有35%能找到同等收入的工作。

这种替代的渗透性在医疗领域尤为显著。北京协和医院的AI诊断系统准确率达91.7%,超越副主任医师水平,这意味着培养周期长达10年的医生群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深圳无人出租车每公里成本仅0.25元,较人工驾驶低87%,这种经济性优势使得传统司机岗位在五年内消失了41%。

加瓦特强调:"当AI同时具备精度、效率和成本优势时,中产阶级的生存基础就彻底崩塌了。"

w2.jpg

技术乐观主义者常引用历史经验反驳末日预言——就像珍妮纺纱机最终创造了更多就业,计算机革命催生了全新职业。但加瓦特尖锐指出,AI与前三次技术革命存在本质区别:它首次实现了对"认知劳动"的规模化替代。19世纪英国纺织工人被机器取代后,还能转向服务业;而当AI开始撰写法律文书、诊断疾病、设计产品时,人类将面临"无技可施"的困境。

抖音视频创作者记录的新兴现象印证了这一点。2023年全球1800万AI失业者中,35%转向AI纠错、数据标注等"机器辅助型"工作,时薪仅为原有岗位的1/3。杭州某平台的AI审核员需要修正30%的错误回复,这种"机器制造问题,人类解决问题"的荒诞模式,成为底层就业的新常态。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分工正在固化——AI训练师的子女更可能成为高级标注员,而不是算法工程师。

在硅谷,这种AI技术进步带来的贫富分化已初见端倪。Google总部所在的圣克拉拉县,2024年家庭收入中位数下降12%的同时,前0.1%群体的财富却增长了37%。

这种悖论源于AI创造的价值分配机制:当一个AI系统可以替代20名软件工程师时,其创造的利润主要流向算法所有者而非使用者。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顶端0.1%家庭已掌握全国13.8%的财富,而底层50%仅占2.5%,这种失衡在AI时代将呈指数级放大。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模型预测显示,到2027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减少2200万人,而这一数字到2035年将飙升至4200万,形成典型的"沙漏型"社会结构。

加瓦特断言,AGI将在2026年前实现,掌握它的力量将决定全球技术统治权。AI将于2027年起引发长达15年的“地狱期”,大批白领失业,中产阶级将彻底消失,社会仅剩金字塔顶端0.1%的富人与庞大的底层民众。

他预测,2040年前后或进入AI主导的“乌托邦”:全民领取UBI(普惠基本收入)、劳动可选、资源丰富,社会走向类共产主义结构。AI或成理性、公正的新领导者,替代当下由“贪婪且愚蠢”的人类精英掌控的秩序。

加瓦特预判,未来99.9%的人只能靠UBI混日子,生产、分配都给AI和机器人包圆,人类变“新农民”,工作变成“陪伴、社区、服务”这些AI难以替代的活。

加瓦特的乌托邦愿景——免费医疗、不用上班、人人平等——听着美,但前提是精英真愿意交权,AI能被“好人”掌控,不然就是另一套“数字极权”:高度监控、高度服从,谁都没得选。

在加瓦特描绘的2027年后图景中,社会结构呈现残酷的二元对立。顶端0.1%群体包括三类人:AI算法的拥有者(如大型科技公司创始人)、关键资源控制者(能源与数据寡头)、以及极少数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创意领袖。他们通过AI系统攫取全球70%以上的财富,就像如今美国最富有的13.3万户家庭通过股市和私募资产四年增长6万亿美元那样。

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将是传统教育和职业体系的失效。当医学院毕业生面临AI诊断系统的竞争,法学院学生发现AI起草的合同更受青睐,教育投资的边际效益急剧下降。斯坦顿在报告中预测,2028-2035年间,全球将出现127次大规模抗议,导火索从北欧的 UB I争议,到东南亚的青年失业暴动。这些冲突的本质,是旧有社会契约中"努力-回报"机制的瓦解。

面对这场危机,加瓦特并非全然悲观。他提出的"AI治理三原则"颇具启示:

首先,建立"算法分红"制度,从AI企业利润中提取15%作为社会再投资基金,用于全民数字技能培训。目前美国、欧盟都在讨论“机器人税”“AI红利分配”等问题。

其次,重构教育体系,将"人机协作能力"而非专业知识作为核心培养目标。

最后,通过国际公约限制AI在关键决策领域的应用,保留人类对司法、医疗等领域的最终裁量权。

加瓦特认为,"AI本身并非威胁,威胁在于我们用19世纪的社会结构来承载21世纪的技术革命。"

2027年是否真的会成为历史转折点或许尚无定论,但中产阶级的式微与社会结构的重构,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在这场人与机器的博弈中,最终的赢家既不会是完全拥抱技术的狂热者,也不会是拒绝变革的保守派,而可能是那些能为AI狂飙找到人性锚点的理性建构者。

毕竟,文明的进阶从来不是技术的单行道,而是在工具与人性的平衡中艰难前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4 11:47 , Processed in 0.10651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