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22|回复: 0

AI+居家养老:不止安全,更是安心 —— AI 重塑居家养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清晨的亲友群里,看到令人担心的信息:“昨天夜里爸又摔了一跤,好在只是轻微擦伤。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是等事后才知道,而是能提前预警?”

这一句话,其实把很多家庭、很多养老服务机构的心声都说了出来。安全很重要,但居家养老从来不只是“避免意外”这么简单。真正让人安心的,是当老人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子女和服务人员能随时知道情况,能在关键节点提供帮助,更希望老人能感受到陪伴,而不是孤单。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谈 AI+居家养老。


在全球范围,养老行业正在快速寻找 AI 的应用切口。欧美市场强调“智慧养老(Smart Aging)”,有企业把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平台、语音助手结合起来,主打健康数据追踪与居家看护。日本则更早把机器人、语音交互带入养老场景,希望在照护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维持服务水准。国内这两年,智慧养老也在被反复提及:智能手环、智能床垫、跌倒检测、远程问诊……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很多还停留在“点状试验”,缺少真正打通数据与流程的系统化方案。

我们观察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头部厂商更擅长做“大而全”的平台,政府和大型机构可能用得上;但对于多数中小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点、甚至普通家庭来说,往往需要的是“小而精”的组合拳。不是推倒重来,而是把现有设备和服务,用 AI 串起来,成为一个可用、好用、低成本的“养老大脑”。


在和不少养老服务从业者交流时,我们发现痛点其实很相似:
    家属最担心的,是 突发风险:跌倒、失联、急病。服务人员最头疼的,是 重复劳动:填表、报表、巡检、对账。管理者最焦虑的,是 人手不足:客户越来越多,照护需求越来越细,但团队扩不动。

这些问题,不是靠增加人力就能解决的。AI 的价值,就在于能把风险前置,把重复工作减轻,把有限的人员释放出来,去做更有温度的陪伴。


那 AI 今天能在居家养老里做到什么?我们看到几个已经落地的方向:

在安全层面,传感器与算法结合,能在 秒级发现跌倒或异常动作,并通过手机第一时间通知家属和服务人员。

在健康层面,AI 可以整合血压、心率、睡眠、用药依从性等数据,生成趋势报告,而不是零散数字,帮助医生和家属提前看到风险信号。

在陪伴层面,语音助手和情感 AI 已经能提供基本的互动,老人能通过对话完成日常提醒、娱乐甚至与家属留言互动,让孤独感降低一些。

在管理层面,AI 可以自动生成工单、优化排班、合并报表,让一线服务人员减少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这些应用听上去不遥远,事实上在不少城市已经开始试点。


很多朋友会问:这是不是又是一个“烧钱的大工程”?
我们想说,其实不用。

对中小养老机构和社区来说,先跑通一条线,是最实际的做法。比如,先把跌倒预警和家属通知这条线跑通;再把健康监测和医生反馈接起来;最后再叠加陪伴和日常管理功能。这样既不打扰现有工作流程,又能让每一步都有清晰的价值。

而 AI 在这里,不是噱头,而是一种“证据 + 动作”的结合:所有的提示、预警、建议,背后都有清晰的数据锚点,能追溯、能复盘,不是凭空生成。

🌊 舞台落幕,探索继续

养老不是一场演出,但每一次服务,都是一次对家庭和社会的考验。AI 不会替代子女的关怀,也不会取代护理员的责任,但它能像一盏灯,照亮那些原本容易被忽视的角落。

在智吉商业洞察,我们和团队一直在思考:在这场 AI+ 的大潮里,我们能为中小企业、中小机构,甚至每一个普通家庭,找到哪些“小投入、大回报”的切口。居家养老,就是我们认为必须要投入的一个方向。

潮水终将淹没每一粒沙子。AI+,是让我们不被淹没,而能借势前行的方式。

👉 微信号:ZJ_insight1 (欢迎加好友私聊,一起交流 AI+居家养老的更多可能)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6 19:04 , Processed in 0.10179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