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01|回复: 0

[一带一路] 2025年浦江创新论坛“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7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20259月2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联合承办的2025年浦江创新论坛“‘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共绘创新蓝图:深化科技产业融合,开启‘一带一路’新篇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冯楚建和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曾方共同主持研讨会,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作开幕致辞。

w2.jpg

1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作开幕致辞

w3.jpg

2 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冯楚建和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曾方共同主持

来自奥地利、巴基斯坦、马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ECOSF)等国际组织的国际专家,以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上海电力大学、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等单位的国内专家,围绕科技产业融合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以问答方式与现场听众进行互动交流。

在研讨会上半场,WIPO经济与数据分析司处长、全球创新指数GII)联合主编Sacha WUNSCH-VINCENT解析了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崛起的意义及对“一带一路”的启示。他指出,2025WIPO全球创新指数表明,全球研发支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增速有所放缓。中国首次跻身前十行列,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一带一路”正朝着创新升级迈进,中国可通过分享创新体系经验、推动集群合作、促进联合制造与技术传播、构建无形资产生态等举措,助力伙伴国提升价值链。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研究员、联合国大学理事会成员穆荣平系统阐述了数字技术在创新、创业、新兴产业及未来社会四大领域的赋能价值,认为数字转型正在推动社会向“社会5.0”演进,中国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将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提供机遇,呼吁以平等合作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UNESCO自然科学部门科学政策与基础科学司助理项目专家王增妹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体系转型以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展开深入阐述,系统解读了UNESCO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使命、实践路径和国际合作愿景,强调了开放科学与性别平等两大关键议题,呼吁全球协同构建包容性STI体系。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符杨分享了该校在“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产教融合中的创新实践与典型案例,认为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生态是关键,展望未来将深化技术共创、标准共建与创新生态共建,以融合激发创新活力。ECOSF创始主席、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Manzoor Hussain SOOMRO聚焦“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可持续转型,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协同路径展开深度阐述。他指出人工智能可以赋能转型,但需要先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才短缺、基础建设不足等问题,引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呼吁中国分享相关经验,助力共建国家培育本土能力。

w4.jpg

3 研讨会上半场五位专家主旨演讲

在研讨会下半场,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副主任高昆Innovationorbit首席执行官Ludovit Garzik、原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正司级科技参赞邢继俊、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马敏象、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法语国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Yoro Diallo、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治理与创新文化研究所所长何光喜等六位国内外专家围绕“一带一路”科技产业融合与国际合作的经验、现实挑战、未来需求展开深度对话。

针对构建开放平等的国际科技合作生态的最大挑战,Ludovit Garzik指出,核心在于跨文化理解与人际互信缺失,“线上交流无法替代线下见面的情感连接,需通过跨文化培训筑牢互信根基”。何光喜认为,地缘政治、共建国家发展水平差异及治理政策分歧是主要障碍,建议从人际互信入手,逐步推进组织合作与标准共建。

谈及技术转移成功模式,高昆以中泰绿色无人智慧矿山合作为例,认为需突破跨文化交流、技术标准适配、体系融合三大难点,该项目使泰国企业成本下降50%,计划在东南亚复制。马敏象分享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实践,通过国际培训班促成2亿LED灯出口,建立市场化尽调机制,但需警惕对共建国承接能力评估不足的问题,未来要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合作可持续。

对于区域需求,Yoro Diallo表示,非洲亟需从技术输入转向生态共建,应当共同建设实验室、开展本土人才培训,使创新带来的福祉能够惠及全社会。Ludovit Garzik指出,欧洲面临青年创新动力不足问题,希望与共建国家加强青年交流与技术协作,实现优势互补。

展望未来,邢继俊提出“大联动”理念,在国内联动内地与沿边地区形成“研发+输出”的格局,在国际联动欧美以寻求共识。马敏象提议,应借助科技创新成果的溢出性,通过科学家之间的交往来弥合地缘政治分歧。

w5.jpg

4 研讨会下半场六位专家圆桌对话

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围绕低空经济、海南自贸港科技合作、技术转化政策等提问,专家逐一回应,氛围热烈。

来源:战略院

责编:小之

初审:李莹

终审:亦君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30 19:58 , Processed in 0.11149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