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84|回复: 0

[关税] 全球关税博弈下的“走钢丝”:表面是关税大战,背后是规避博弈——企业如何在灰色地带生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3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内,关税政策再次成为全球贸易格局的焦点。国内外诸多研究团队似乎都绕不开这样一个话题:企业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各种手段来规避新一轮关税?关税规避的新与旧

与2018—2019年那一轮中美贸易战不同,这次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关税范围更广,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产品。因此,企业通过“错报品名”来规避关税的空间相对更小。

但与此同时,其他规避路径依然存在:

    转口贸易(Rerouting):货物先出口到关税较低的第三国,再以“原产自该国”的名义进入美国。

    低报(Underreporting):出口商或进口商在申报时故意压低进口货值,从而减少关税负担。

从最新数据看,新的关税措施已开始催生规避迹象。
难以分辨的真相:转移还是规避?

现实中,要分清哪些是真正的供应链转移,哪些是为了规避关税的转口贸易,并不容易。

原因有二:

    2018—2019年的关税战确实推动了一些“中转国”生产能力的增长;

    但同一时期,利用这些国家进行的转口贸易规模也同步增加。

再加上今年关税上调,制造业外资正在加速向东南亚国家流入。比如,越南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FDI)在近期出现了明显增长。

然而,出口数据却透露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信号:有迹象表明,部分中国货物只是经由这些第三国“换了身份”,再出口到美国。
越南:典型的“中转站”


    亚洲新兴市场对美出口的增长,与这些国家自中国进口的增长几乎同步。

      合理的解释是:美国需求转向这些国家自产的产品,同时这些国家从中国进口更多原料来满足国内消费。

      但这种变化出现得过于迅速,难免让人怀疑其中夹杂着“转口”的成分。

    越南外资跨国企业的数据也能佐证这一点。自2025年初以来,这些企业的月度进口和出口同时增加了约60亿美元。历史上,进口和出口走势本就接近,但这次的突然跃升更像是“绕道贸易”的证据。


w2.jpg

(左:亚洲新兴市场进出口与对美出口走势;右:越南外资企业进出口同步增长曲线)
数据的“镜像”:进口与出口高度同步

为了更严谨地评估转口贸易是否正在发生,我们观察一下:中国、越南和美国之间更细化的产品流向。

结果发现:

    在两位数关税商品分类(HS2)层面,自新关税实施以来,越南自中国进口增速与越南对美国出口增速的相关性显著上升(见 Exhibit 2);

    在更细的四位数关税商品分类(HS4)层面,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这种相关性的增加本身并不是“铁证”,但与 2018—2019 年贸易战时期的情况高度类似。那时,企业通过越南等国转口来规避关税的现象被广泛报道。

w3.jpg
低报:数字里的“猫腻”

除了转口贸易,另一种常见的规避方式是低报(underreporting):企业在报关时故意少报货值,从而降低关税基数。
1. 中美贸易数据的异常差距

比较中美双方的官方统计数据,就可以发现明显异常:

    正常情况下:美国进口统计口径通常会比中国出口统计高出大约 60 亿美元/月(主要因为美国进口数据包含运输和保险费用)。

    2018—2019年贸易战时期:这一差额却出现逆转,美国申报的进口额低于中国申报的出口额,暗示有企业在低报货值以减少关税。

    2025年的新情况:差额再次扩大,每月大约新增 40 亿美元 的“缺口”。也就是说,美国“看起来”少进口了,而中国“看起来”多出口了,中间的差值就可能是低报行为导致的。


w4.jpg

(显示中国对美出口与美国自中进口数据的差异变化趋势)。

2. 政策变化带来的反常结果

今年 4 月,美国废除了针对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单笔价值 800 美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即 de minimis 条款)。

按理说,这一政策会使中美统计数据差距缩小,因为企业不能再通过“拆单”钻空子。但现实却相反: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关税生效后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低报现象可能比想象中更普遍。
进口单价的异常下跌

除了总量数据的差异,关税规避的另一条证据来自进口商品单价。

研究发现:

    在关税正式实施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受关税商品,其申报单价出现了显著下滑。

    Exhibit 4 展示了这一趋势:与关税覆盖的产品相比,非关税覆盖产品的单价走势相对稳定。

换句话说,同类商品的平均进口价格突然下降,很可能说明企业在低报。

w5.jpg

(对比受关税商品与非关税商品的进口单价走势,显示前者关税后明显下跌)。
未来的规避空间有多大?

在分析了当前数据之后,无论是做外贸的企业主,还是消费者都不由得关注到这样一个问题:未来关税规避的潜在规模会有多大?

根据高盛团队的研究,利用模型对贸易流向和产品结构进行了测算,得出了几个结论:

    转口贸易空间

      如果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继续充当“中转站”,那么通过转口贸易规避关税的规模,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

      Exhibit 5 展示了一个模型预测:基于现有的进出口结构,如果相关国家的贸易增速维持当前水平,那么绕道进入美国的货物可能进一步扩大。

    低报空间

      数据显示,目前每月约有 40 亿美元 的中美贸易差额可以被解释为低报。

      按此推算,如果未来关税继续存在,低报的规模可能稳定维持在这一数量级,甚至更高。



w6.jpg

(展示未来潜在规避规模的测算结果,包括转口贸易与低报两类渠道)。

这样的结果与 2018—2019 年的贸易战时期非常相似。当时:

    转口贸易被广泛使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对美出口激增;

    低报现象也曾引起美国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

这说明:历史经验正在重演,只是规模可能更大。

对于外贸从业者,可深入挖掘此类中转模式,节约成本。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 03:29 , Processed in 0.12246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