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0|回复: 0

[关税] 关税升级,特朗普威胁100%关税,中美贸易进入新阶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3 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10月以来,市场原本期待的缓和气氛荡然无存。继双方在船舶港务费、稀土出口管制等领域摩擦增多后,特朗普于10月10日晚抛出“重磅炸弹”——威胁将自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100%的额外关税。

这标志着自今年5月日内瓦会谈后持续数月的缓和期正式终结,中美关税摩擦骤然进入再“升级”的危险阶段。对于所有从事中美贸易的企业而言,这无异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一、 关税结构已变!看懂当前真实的“关税叠加态”

首先,我们必须更新对关税税率的认知。根据最新的策略研究分析,当前美国对华关税已经不是几年前简单的301关税,而是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叠加结构。

一个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其“常规”税率可能已经高达50%-60%。这个惊人的数字是这样构成的:

总税率 ≈ 2018年基础关税(13-20%) + 20%芬太尼关税 + 10%对等关税 + 232行业关税
    20%芬太尼关税:今年2月和3月,特朗普以“芬太尼”为由,已分两次对中国进口商品累计加征了20%的关税。10%对等关税:这是在4月份加征的“对等关税”,进一步推高了整体税率。232行业关税:针对特定行业(如钢铝)的2%左右的关税依然存在。

这意味着,即便在特朗普最新的100%关税威胁生效前,许多中国商品的关税成本已经攀升至一个极高的水平。如果100%的额外关税真的在11月1日落地,总税率将飙升至180%甚至更高,这与“贸易禁运”已无实质区别。

二、 复盘时间线:从缓和到升级,发生了什么?

回顾今年的中美贸易摩擦,清晰地呈现出“升级-缓和-再升级”的三个阶段:
    1-4月持续升级:从芬太尼关税到对等关税,税率一度被推高至骇人的147%,引发全球市场“股债汇三杀”。5-9月逐步缓和:随着多轮经贸磋商的开启,关税在5月大幅“降级”至30%,市场一度预期双方将达成更广泛的协议。10月再度升级: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被认为是本次升级的直接导火索。新规要求部分含有中国稀土的跨国公司产品需要获得许可,这一“杀伤力”巨大的“先手”,引来特朗普方面更激烈的关税反制。


三、 后续推演:是极限施压,还是“撕破脸”的前兆?

面对如此骤然的升级,后续将如何演变?是特朗普为了在APEC会议后获得更大谈判筹码的极限施压手段,还是双方博弈失控、走向全面对抗的开始?

正如“Kevin策略研究”一文所分析的,高关税对双方都是“无法承受之重”。对美国而言,100%的额外关税将直接引爆其国内通胀,对美债利率形成巨大冲击;对中国而言,则面临严峻的需求冲击。

在这种“势均力敌,但升级后果是灾难性的”情况下,双方反而更有可能达成某种妥协和均衡,类似于“核威慑”下的脆弱和平。特朗普将新关税生效时间定在APEC会后,或许也为谈判留下了最后的时间窗口。

四、 企业“干货”:在“脆弱均衡”中寻找生机

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家而言,看懂博弈的同时,更要做好切实的应对:
    立即重估成本与报价:基于50%-60%的现行“常规”税率,重新核算所有输美产品的成本和利润空间。对于未来的报价,必须将100%额外关税的可能性作为风险因素纳入考量。极限压力测试:评估在100%甚至180%的极端关税下,企业的现金流、供应链和市场将受到何种冲击,并制定应急预案。关注“底牌”的信号:中国的稀土管制是一张重要的底牌。关注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范围,可以作为判断博弈走向的重要信号。寻找“非理性”之外的机会:越是高压和动荡的环境,越有可能出现结构性的机会。当所有人都聚焦于关税时,那些能够提供供应链替代方案、成本优化方案或市场转移方案的服务商,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结语

短期的平衡是势均力敌下的无奈之选,长期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对于企业家而言,放弃幻想,基于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并从中寻找最好的机会,是在这场史诗级博弈中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法则。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4 01:33 , Processed in 0.09761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