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12|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新地标 | 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壮丽篇章——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工程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航站楼屋顶结构设计结合柬埔寨王国当地建筑特点,采用坡屋面、老虎窗、尖塔造型,投影面积约为 3.8万平方米,东西宽约387米,南北长约404米,屋顶及直接支承屋顶的结构均为钢结构。航站楼上部钢结构分为4个区,包括主楼中心A区、西指廊B区、东指廊C区、南指廊D区,钢结构7000多吨。

10月16日上午,随着首架进港客机隆隆的引擎声划破了亘古的沉寂,以翱翔之姿对话古高棉的吴哥窟奇迹,赭红色的外立面,“干”字形的造型,玻璃尖塔与吴哥窟的尖顶相得益彰。回望来时路,1000多个日夜的接续奋战,建设者用智慧与汗水在“一带一路”上书写出壮丽诗篇。

w2.jpg

1

紧张周密的准备

w3.jpg

▲张虎正在认真工作

时间回到2020年9月,钢构公司抽调人员组建项目团队,安排先期人员进驻现场。项目副经理张虎扛着三台测量仪器,拖着超大行李箱独自一人前往位于柬埔寨暹粒城东约50公里处的项目现场,开始方案报审、预埋件安装、营地建设等前期准备工作,带着刚找到的几名柬籍工人开始边培训、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材料员子登新不断往返于金边、暹粒、西哈努克等主要城市,走遍了各个建筑市场,寻找到气体、工具、材料供应商,经过与商家谈判、比价,锁定供货周期,一点一点解决上游气体、工具、材料供应和材料器具不配套等系列问题,为项目快速组织施工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国内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想项目所想、急项目所急、为项目服务、对项目负责,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这是公司副总经理、海外事业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张立杰提出的要求。项目部国内人员各自认领“军令状”,“一对一”“点对点”对接工作,人员培训、资金调度、物资准备、签证办理等一项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

w4.jpg

▲项目初进场场景

随着施工图纸陆续确定、深化设计工作快速推进,亟待解决的是构件生产问题。由于当地不具备生产条件,主要构件都需要在国内生产,公司以构件生产能力、质量、出口加工经验等多维度对港口附近的钢结构加工厂进行了全面考察,与外协加工企业形成合作,并成立监造工作组,分别进驻各加工厂,从原材料、加工尺寸、工序工艺、焊接质量、除锈涂装等全方位进行把关,从根本上筑牢了构件质量基础。

w5.jpg

▲天窗架吊装

随之而来的是疫情期间出入境运输困难,船期尤其紧张。为确保现场能顺利施工,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联系每段运程的货运公司,详细制定每批构件的发运方案,协调加工厂细致编号、包装,提前将构件运送至港口,保证一有船期,就能装船、出港,7000多吨、总数超过5万榀的构件,经历一次次严密的运输方案才得以顺利发至项目现场。

2

打破常规的吊装

w6.jpg

▲构件拼装

航站楼东西宽约387米,南北长约404米,钢结构覆盖面积大、造型复杂,且施工场地狭窄、机械设备限制。项目技术负责人朱必勇夜以继日地研究方案图纸、提炼控制要点,经历了数次方案论证,最终确定以“分区施工,分区卸载,总体合龙”的作业方案,对不同分区、部位采用原位拼装、分块吊装等多种技术施工工艺,以确保5万榀构件的精准“对接”。

w7.jpg

▲吊车上楼面

“特殊情况就得特殊考虑。”这是海外事业部副经理蒋小红在项目例会上经常说的一句话。项目全区建设现场多专业同时作业,各专业相互交叉施工,项目施工高峰时段,作业面少之又少。于是,项目部大胆提出了利用汽车吊在三层混凝土楼面进行吊装作业的构想、根据混凝土梁都是间距3米的实际情况,精心进行荷载计算,使用H型钢拼装成6米长路基板,利用混凝土梁受力架设吊车,规划出吊车行走、作业的精确路线,扫清了楼面吊装的最大技术障碍,确保了楼面作业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w8.jpg

▲构件吊装

标高达61.4米的塔尖吊装仅有20米的狭窄可操作空间,无法满足汽车吊作业,若搭设满堂脚手架,又将耗费巨大时间和成本。对此,项目团队再次大胆创新吊装方法,在塔尖四周搭设四个标高37米的支架,正中心部位搭设一个标高达48米的支架,连接成支架组,进行构件空中散件安装和焊接后分段提升到位。

w9.jpg

▲项目施工现场

按照设计,航站楼中心两侧区域主要构件全部悬空,而支撑主构件的钢柱则设在主构件两侧的悬挑支撑上,柱、主桥架、悬挑桥架依次安装的传统办法根本行不通。为此,项目团队又一次打破常规,在主构件中心处搭设支架,按照先吊装中心主构件、再吊装两侧悬挑桥架,最后安装钢柱的顺序进行作业,圆满完成钢结构吊装任务。

w10.jpg

▲A区吊装

项目部一次次的打破常规,创新的施工理念、精确的施工验算一次次让“不可能”成为了“一定能”。

3

艰苦卓绝的施工

w11.jpg

w12.jpg

w13.jpg

▲项目遇恶劣天气

柬埔寨是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旱季分明。每逢雨季,经常是早晨万里无云,下午三点不到就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虽然下雨时间不长,但来得凶、下得大,每逢暴雨必淹水,给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雨季施工,各环节如何配合、后续工程如何衔接、工程进度如何把控是项目要攻克的一大难点,为此,项目部制定了周密的雨季施工预案,搭建防雨棚、修建排水渠、开挖蓄水池、配备防雨工具,保证施工正常推进。到了旱季,40℃的气温直射,构件表面温度高达50℃以上,交织着焊接的热量,让人难以忍受,项目部以退为进,张弛有度,抢抓早晨9点前、下午6点后的“黄金期”进行安装和焊接作业,避开阳光的直射确保了拱肋精准合龙,也避免了工人高温中暑,项目部用“白+黑”“5+2”的精神,争分夺秒抢进度、赶工期,努力把雨季和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w14.jpg

▲柬籍工人培训

战疫情、保工期是项目部最重要的两件事。2021年初,当地疫情大暴发,人员、物资全面受阻,为了保证工期不落下,项目只能在当地招工,张虎率先自学起了柬埔寨语,朱必勇提着笔记本电脑上工地,开启了“工地课堂”,手把手教授施工流程、技术要点、防腐油漆等各种知识;安全总监郭海带着安全员黄春猛从正确佩戴安全用具开始对柬籍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每天穿行于项目现场的每一个部位,一点一点、一遍一遍排查安全隐患、检查安全措施,当好工人们的“贴身护卫”。在大家的努力下,柬籍工人的施工能力大大提升,工序衔接也更加顺畅。

w15.jpg

▲朱必勇认真工作中

随着当地疫情形势愈发严峻,不断出现感染病例,加之航班熔断无法正常回家探亲,工人们充斥着焦虑、紧张等情绪,项目部一边强化防疫措施,做好后勤保障,当起了“服务员”;一边开展心理疏导,在面对面、心交心中打通“堵点”,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2022年4月,一名中国籍工人身患重疾需回国治疗,项目部想尽一切办法,同大使馆、总包方、航空公司等多方沟通协调,买到一张机票,最终把这名工人顺利送上了回国治疗的航班,大家以心换心温暖着身在异国的每一个人。

w16.jpg

▲张立杰驻守项目现场

2022年5月,项目迎来了最关键的冲刺阶段,张立杰驻守现场,带领8人的项目管理团队,40多名中国籍工人、60多名柬籍工人开始了白天黑夜两班倒的冲刺,项目管理团队每天奔波穿梭在施工现场处理各种问题,白天协调资源、指挥现场施工,撸起袖子和工人一起搬运物资、整理构件、拼装吊装,晚上研究方案、图纸,排布施工计划、进行工作分工,同时间赛跑、与汗水相伴......当首架进港客机穿过水门,降落在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停机坪,这条“空中丝路”托举起繁荣发展的梦想,见证着中柬友谊地久天长。

w17.jpg

w18.jpg

w19.jpg

一道航迹,分割古老与现代;一条跑道,将闭塞引向开放。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将一直闪烁着属于建设者的荣光。

w20.jpg

“一带一路”新地标|奋战暹粒 做空中“架桥人”

2023-11-26

w21.jpg

“一带一路”新地标 | 高原铁军用汗水铸就空中丝路——暹粒吴哥国际机场

2023-11-25

w22.jpg
图文丨杨慧
责任编辑丨苏粲 梁羽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6 02:54 , Processed in 0.17428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