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80|回复: 0

AI如何重塑绿色时尚产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7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Yuri你好!在你看来,时尚潮流是什么?”

“怎么说呢,我觉得时尚潮流,或许是“时代情绪”的一种视觉化表达……时尚,最迷人的地方,可能在于不假装永恒,坦然接受变化,甚至,把短暂变成风格。”10月11日,在由yehyehyeh创新社发起,与上海时装周共同呈现的SHAN FUTURE FORUM 2025善议论坛—“时尚重启”的现场,由科技公司AI-talk打造的数字偶像Yuri用略带机械却充满感情的回答,引起了台下的观众的共鸣,很多人频频点头。事实上,Yuri不仅可以对话,还能唱歌,与用户形成情感共鸣,其首支MV全网播放量突破1200万,在B站、YouTube等平台引发年轻群体的热议。

“科技启动时尚行业的变革已势在必行。AIGC正从‘赋能’工具演变为‘重塑’时尚营销的核心驱动力。”yehyehyeh创新社创始人叶晓薇在论坛开场中指出。AI不再只是优化流程,而是成为内容共创者,推动超个性化推荐、趋势预测与创意生成。

不止营销,绿色供应链、可持续材料,以及时尚品牌出海等领域,AI正在推动时尚行业从传统制造逻辑向“科技+可持续”的新范式转型。“可持续意味着人们需要在尊重边界的基础上去行动。然而,AI带给大家的是对无限的向往,或者恐惧,或者探索。”叶晓薇表示,“所以,在这个边界跟无限之中,如果我们人类要保持主体性,到底该怎么样掌握中间的尺度?如何结合人工智能、自然的智慧与集体的实践,以科技赋能‘地球正向’的时尚系统构建正是全球时尚行业应该思索的问题。”

对时尚领域的营销而言,论坛现场的嘉宾认为,AI不再只是优化流程,而是成为内容共创者,推动超个性化推荐、趋势预测与创意生成。AI对营销的重塑,早已超越“优化流程”的初级阶段,进入“价值共创”的深水区。

SKAI Intelligence创始人及全球首席执行官茅旭超提出的“三维数字孪生营销方案”颇具代表性:通过3D建模与物理仿真技术,品牌可生成4K精度的产品视频,不仅还原面料纹理、金属光泽等细节,还能将传统十几万成本的拍摄费用降至1/10,产出时间压缩至分钟级。在去年双十一期间,该技术帮助某瑞士顶奢手表品牌在两周内完成46个SKU的视频制作,为其天猫旗舰店带来流量与销量的双重爆发。

天猫奢品能力中心负责人予梵则从平台视角补充了AI的“精准性价值”:基于阿里的消费数据与AI推理能力,平台可从“点状行为分析”升级为“人群逻辑刻画”—只需输入“潮流珠宝消费者”的模糊需求,AI就能自动推理出目标人群的审美偏好、消费场景与价格敏感度,实现“千人千面”的推荐。而AI-Talk的实践则指向“全民共创”的未来:随着Sora等生成式AI工具的普及,品牌营销正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互动”,用户可基于品牌素材二次创作,形成社会化传播浪潮。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版权模糊、产品精度不足(如Logo缺失、材质变形)、品牌调性难统一等问题,仍是AI营销规模化应用的“绊脚石”。正如郝洪达所言,传统品牌对AI虚拟偶像的接受度仍需时间。

如果说营销是时尚的“前台”,那么供应链则是其“后台大脑”。在时尚行业,供应链的“重”与“慢”曾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从设计、打样到生产、回收,每个环节都存在信息孤岛与资源浪费,而AI正通过“数据互联+智能决策”,让这个庞大的体系变得“敏捷且环保”。

在论坛现场,汉帛国际打造的Fashionseek平台展现了AI在前端设计与趋势预测环节的“洞察力”。该平台通过学习全球近10年服装标签,能为设计师自动打标、追踪版权、预测趋势,并联动柔性生产池,实现“小单快反”。“过去设计师找一款旧款可能要几小时,现在AI几秒就能完成,还能避免‘撞款’风险。”汉帛国际总裁、Fashionseek创办人高敏表示,该平台已帮助中小品牌将设计迭代周期缩短30%,同时减少过季库存浪费。

生产端的变革则聚焦“降本减耗”。上海青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成珵展示了全球首个AI织物仿真平台“脑虚拟织布机”,可在数字世界中模拟面料织造全过程,大幅减少打样浪费。“中国制造业中80%的工厂仍在‘抄面料’,而AI能让他们快速创新。”成珵透露,该技术已帮助合作工厂减少40%的原料损耗。

w3.jpg

在论坛的出海环节,与会嘉宾谈及了中国时尚品牌、设计师出海所面临的挑战,以及AI如何助力中国时尚企业出海

回收环节是AI践行“循环经济”的关键战场。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研发的“高光谱成像识别技术”,可像“指纹识别”一样精准检测面料成分(如纯棉、混纺),单条生产线日均处理2万件衣物,效率远超人工分拣;其开发的“牛仔经纱分离系统”,通过视觉控制与机械分离,能提取牛仔布中高价值的纯棉纤维,提升回收价值30%。

在论坛现场,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工程专家黄志锋强调,AI的价值不仅是“提高效率”,更是“让回收流程标准化、可复制”—这正是时尚行业实现闭环循环的核心前提。

从石油依赖到生物基革命,AI也加速了时尚产业可持续材料的落地。

w4.jpg

现场UPW展位以牦牛绒为例,呈现产品从源头到品牌客户的完整旅程,展示如何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全链条的透明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时尚行业60%-70%的纤维依赖石油化工,以纺织服装行业应用最多的石油基聚酯PET为例,每生产1亿吨PET纤维,就会造成200亿吨水污染与2亿吨剧毒硫化物的废水排放。”利夫生物CMO Jerry Luo的话,揭示了行业可持续转型的紧迫性。

在这场“材料革命”中,利夫生物集团开发了全球首个以天然植物资源为原料的全生物基高性能PEF纤维品牌—BioFleax™,用农林废弃物合“生物基芳香环”,替代石油基原料,性能达到传统聚酯的4-5倍,且具备天然抑菌性;源天生物则利用“PET降解酶”,将塑料瓶的降解时间从自然降解300年缩短至工业降解8小时,能耗降低57%,目前已建成300吨中试产线,明年将扩产至5000吨。UPW集团副总经理朱德荣在现场以牦牛绒为例,展示其“BEST”可持续解决方案,结合区块链与碳足迹追踪系统,实现从原料采集到纱线生产的全流程可追溯。该体系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材料透明度,助力品牌构建可信的环保叙事。

AI还推动生物基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

莱赛尔纤维(Lyocell)的普及是典型案例。作为全球最大的莱赛尔生产商,赛得利通过AI优化生产工艺,将溶剂回收率提升至99.7%,水耗与能耗较5年前降低30%以上;其在山东建设的零碳工厂,采用生物能源供电,预计投产后将成为行业首个“全生命周期零碳”生产基地。莱赛尔的优势在于“全链条环保”:以可持续木浆为原料,生产过程无有害排放,产品28天内可自然降解,且触感柔软如羊绒,已被罗莱生活等品牌广泛应用于家纺产品。

江南布衣对可持续材料的应用有了明确规划,每一个财年所使用的可持续原材料总重量达到整体原材料总重量的30%。该企业公关总经理郑丹丹表示:“我们建立了一个金字塔体系,底端是再生棉、有机棉,未来将加大金字塔顶端如Spiber酿造蛋白纤维的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T2T、生物基皮草,这些都将出现在新的产品应用当中。”

Plug and Play China璞跃中国品牌零售及可持续行业总监张晗则强调技术落地的系统支持。“我们扮演‘陪跑者’角色,一方面梳理产业真实需求,另一方面扫描全球新兴技术,通过连接政府、高校与企业,推动AI、合成生物学等底层技术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有效转化。”

w5.jpg

现场展位展示赛得利通过The Lyocell Company专注于莱赛尔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材料创新的关键在于“协同”。ZDHC(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首席战略执行官林立指出,“再前沿的设计与材料,若化学品管理缺失,仍会带来环境与健康风险。”ZDHC通过建立全球禁用物质清单与安全化学品数据库,将“看不见的绿色”转化为可验证的标准。

AI赋能中国品牌,推动中国时尚产业走出国门。

当中国快奢时尚代表品牌UR(URBAN REVIVO)在纽约开出美洲首店,这个中国快时尚品牌的海外征程已迈入第9年。截至2025年10月,UR在海外8个国家布局25家门店,伦敦、曼谷等地的“千店千面”旗舰店,凭借原创设计与快反供应链,跻身当地时尚地标。这背后,AIGC助力其实现快速在海外进行造势宣传,以及帮助电商平台策划,制作素材,达到精准化运营。

“整个海外之路,可持续化时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海外全球化的叙事故事。”UR品牌母公司fmg海外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陈睿表示。据了解,目前,UR在国内已通过多方面实践可持续发展,包括开发使用环保面料的胶囊系列、启动旧衣回收计划鼓励消费者实践绿色习惯,以及在内部推动供应商遵守ESG要求。同时,UR也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耐穿性来对抗快时尚的低质量、快速迭代模式。这些可持续理念都将在出海业务中逐步渗透落地。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文化差异、人力资源管理与合规风险,仍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拦路虎”。陈睿透露,UR在日本的门店筹备中,因“当地工程流程复杂”导致项目延期,而美国员工“到点下班”的工作习惯,也让团队不得不调整运营节奏。“出海不是‘复制中国模式’,而是需要仔细洞察本地需求,用耐心建立品牌信任。”

欢迎转发,如欲转载、合作,欢迎联系

fengyanbin@modernmedia.com.cn
w6.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29 00:22 , Processed in 2.09245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