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信文章
2024 年 10 月,付英波从 AI 独角兽旷视跳槽到百望股份当 CEO 的消息,在业内炸了锅:放着火热的 AI 不干,去一家靠电子发票起家的公司?3 个月后他在中关村总部的一句话,才算揭开谜底:“AI 再强,没数据就是空转;百望的 1000 万亿交易数据,才是智能的根。”
他押的不是 AI,是 “DI(数据智能)”—— 这东西到底是啥?咱从三个实在问题聊起:
一、AI 明明很火,为啥付英波要 “换赛道”?
在旷视干了多年,付英波最清楚 AI 的 “尴尬”:技术吹得震天响,落地时却处处碰壁,总结下来就是 3 个绕不开的坑:
AI想吃 “好数据” 却没有
训练 AI 得用高质量数据,但企业里的数要么碎成渣(财务、销售数据各存各的),要么没价值(全是重复的流水账)。付英波试过帮工厂做 AI 质检,结果连 300 张合格零件的清晰照片都凑不齐,模型根本练不出来。
AI 换个场景就 “失灵”
给零售行业做的 AI 客流统计,拿到制造业工厂就没用了;帮银行做的信贷审核模型,放到供应链领域全是错判。用他的话说:“AI 就像只会做番茄炒蛋的厨子,换道红烧肉就抓瞎。”
AI 花几百万建模型,没用处
很多企业砸钱上 AI,结果建出来的系统游离在业务外 —— 比如财务部门的 AI 问答,员工还是习惯问老同事;生产车间的 AI 预警,工人嫌麻烦根本不看。投入产出比算不清,老板自然不愿再掏钱。
“不是 AI 不行,是光靠 AI 不行。” 付英波的结论很直接:AI 是 “锤子”,但得先有 “钉子”(数据)和 “图纸”(场景),这三样凑齐了,才是 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