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确通风不仅能排出室内污浊空气与污染物,还能有效降低霉菌风险。然而,许多人在通风时会犯常见错误。德国租户协会(Deutscher Mieterbund, DMB)与能源倡议组织“Wärme+”总结出三大典型误区,并给出更科学的做法。
错误一:通过其他房间通风
有些人为了避免冷风直接灌入居室,会选择打开相邻房间的窗户“间接通风”。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DMB建议:空气应直接从每个房间排向室外,而非先流经其他房间。
若卫生间无窗无法直接通风,应尽量选择最短路径通过第二个房间排气,并确保其他房门关闭。特别是在洗澡后,应防止水汽扩散至整套房屋。
类似地,取暖也不能“串联式”加热,比如让卧室依靠客厅的暖气变暖。这样只会让温暖、潮湿的空气进入冷墙面房间,凝结成水珠,增加发霉风险。DMB建议:不同温度房间之间的门,白天和夜间都应保持关闭。
错误二:长期开着“倾斜窗”(Kipp)
根据“Wärme+”倡议的说法,常年倾斜开窗的做法既浪费能源又通风无效。空气交换速度慢,墙体温度下降,湿气却无法排出。
更好的方式是:短时间“冲击式通风”(Stoßlüften),即一次性大幅度开窗,最好能形成对流通风——也就是同时打开房间两侧的窗户。
通风时长应视室内外温差和风力而定:
气温越低,所需通风时间越短;
即使无风、温差小,15分钟的冲击式通风也足够。
DMB建议,每天早晨应在每个房间进行一次全面通风,确保空气完全更换;上午和下午,再针对有人活动的房间补充通风;晚上睡前,也要让卧室空气更新。
错误三:下雨天完全不通风
很多人担心雨天通风会让湿气进入室内,但事实相反。DMB指出,只要雨水不会直接飘入窗内,外界冷空气依然比室内暖空气干燥,因此雨天也应适度开窗。
根据“Wärme+”的建议,理想的室内湿度应维持在40%至60%之间。可使用湿度计(Hygrometer)监测,该设备如今普遍配有数字显示,在各类建材商店都能买到。
结论
科学通风的关键在于:
每个房间独立排风;
短时全开而非长期微开;
雨天也要适度换气。
做到这三点,不仅能预防霉菌,也能节能保暖,让居家环境更健康舒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