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9|回复: 0

【AI先驱对话】Hinton、LeCun、黄仁勋等六位巨头:这不是泡沫,而是智能时代的开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AI先驱对话】Hinton、LeCun、黄仁勋等六位巨头:这不是泡沫,而是智能时代的开端
开篇词:世纪同框——塑造我们未来的六位头脑


尊敬的读者们,想象一下,世界上最深刻、最具影响力的六位人工智能思想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的起源、现状与未来,这无疑是洞察时代脉搏的绝佳机会。

近期,六位杰出人士——2025年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得主,因其在先进机器学习和AI领域的开创性成就及其对我们生活产生的独特影响而受到表彰。他们包括我们熟知的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Yoshua Bengio、Jensen Huang(黄仁勋)以及Fei-Fei Li(李飞飞)等。

这次难得的聚会,不仅回顾了他们如何一步步走上这条AI之路,更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在这个“人人都想理解并超前掌握”的当下,AI将带领人类走向何方。
核心回顾:个人“啊哈”时刻,AI的四大基石


AI的爆发并非偶然,它建立在数十年来的基础科学突破之上。几位先驱分享了他们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觉醒时刻”,这些时刻共同构筑了现代AI的基石:
1. 算法与基础理论:反向传播与简单原则

    • Geoffrey Hinton(反向传播先驱)在1984年便尝试使用反向传播来训练一个微小的语言模型,以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词。他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模型可以学习捕获词义的有趣特征。这被认为是如今大型语言模型的雏形,尽管耗费了40年才实现突破。• Yoshua Bengio的第一个“啊哈”时刻来自阅读Jeff Hinton的早期论文。他当时就思考:是否有一些像物理定律一样的简单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智能并构建智能机器。
2. 数据:从匮乏到规模化喂养

    • Fei-Fei Li(李飞飞)意识到,机器智能的早期发展存在一个关键的缺失环节:数据。她观察到人类和动物在早期发展中被海量数据“淹没”,而机器却“缺乏数据”。因此,她决定进行一项“疯狂”的尝试——创建了互联网规模的数据集ImageNet,包含1500万张手工策划的图像。她的结论是:大数据驱动机器学习,这是当今AI的缩放法则和基石。
3. 计算架构:GPU的并行革命

    • Jensen Huang(黄仁勋)的第一个突破是在90年代末,他发现通过将计算组织成内核并通过流连接起来,可以大幅减少内存访问的成本和时间。这为流处理和最终的GPU计算奠定了基础。• 他的第二个决定性时刻是2010年,当时他被Andrew Ing(吴恩达)说服了深度学习的巨大潜力。Nvidia团队随后在48个GPU上重复了实验,结果让他确信Nvidia应专注于构建专用于深度学习的GPU。他指出,Nvidia的架构使其能够轻松地将算法从单个GPU扩展到多个GPU、多个系统乃至多个数据中心,这种可扩展性是AI革命的关键。
4. 范式转换:从编程到训练与自我组织

    • Yann LeCun很早就对训练机器而非编程机器的概念着迷,他认为智能是在生命中自我组织起来的。他与Jeff Hinton的早期争论集中在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与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上。• 虽然ImageNet的成功使行业一度专注于监督学习,但LeCun和Bengio指出,AI需要在自我监督学习上做出努力,这也是LLMs(大型语言模型)背后的核心驱动力。
深度洞察:这不是泡沫,而是智能工厂的崛起


面对当前AI的投资热潮和惊人估值,Jensen Huang驳斥了“泡沫论”,并提出了对当前AI时代的深刻见解:
1. GPU都在被“点亮”


他将当前时代与过去的互联网泡沫(dotcom era)进行了对比。在互联网泡沫时期,部署的光纤大部分是“暗”的,意味着行业部署了远超所需的基础设施。而今天,他指出,“几乎所有你能找到的GPU都被点亮并正在使用中”。
2. AI需要“智能工厂”

    • AI的本质需求: 过去的软件是预编译的,计算需求不高。但AI为了有效,它必须具备上下文感知的能力,并且智能必须实时生成,无法预先检索。• 工厂模式: 这种实时的、情境化的计算需求是巨大的,导致了对计算力的持续指数级需求。因此,黄仁勋提醒我们,AI需要**“工厂”**来生产这些智能代币(tokens)。他预计需要数千亿美元的工厂,来服务万亿美元规模的智能产业。• 处于构建的开始: 他认为我们正处于智能构建的开端。从当前低使用率到未来几乎“连续不断地”与AI交互,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建设过程。
未来展望:超越LLM,人类智能的界限


当前的LLM浪潮是否是终点?先驱们强调,AI的发展远未结束,并且需要新的科学突破。
1. LLM的局限与新范式

    • 从LLM到Agent: Yoshua Bengio认为不应再称当前的系统为LLMs,因为它们正在演变为**“代理”(Agents)**,能够通过一系列步骤与环境进行交互。• 科学问题仍是核心: Yann LeCun和Yoshua Bengio都认为,目前的LLM范式无法被推向人类水平的智能,我们仍缺少一些重大的科学突破。
2. 空间智能是下一个前沿


Fei-Fei Li指出,人类智能远不止于语言。她强调了**“空间智能”**的重要性,这是感知和行动之间的关键。即使是今天最强大的语言模型,在基本的空间智能测试中也会失败。因此,她认为作为一个学科,AI还有更多的疆域需要征服。
3. AGI时间线:增强而非取代


关于机器何时能达到或超越人类水平智能(AGI),几位先驱看法不一:
    • Jensen Huang和Bill Dally认为这是一个“学术问题”或“错误的问题”。他们强调,部分机器能力已经超越人类(例如识别22,000种物体或翻译100种语言)。AI的目标是增强人类,而不是取代人类。• Geoffrey Hinton预测,机器智能将在20年内具备在辩论中战胜人类的能力。• Yann LeCun认为,没有概念上的理由阻止我们构建可以做人类几乎所有事情的机器。他指出,AI的规划能力正在指数级增长,如果这一趋势持续,AI在大约五年内就能胜任员工的工作。

Yoshua Bengio总结道,能力的扩展将是渐进式的,可能需要五年到十年才能在新的范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结尾:面向未来的协作与科学求索


我们正处于一个由这些先驱们共同点燃的“革命性时刻”。

今天的对话提醒我们,AI的未来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一段持续的旅程。正如Jensen Huang所说,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通用智能,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将技术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巨大应用。然而,Yoshua Bengio和Yann LeCun也强调,下一代AI的发展仍然是一个科学问题,它需要持续的科学探索和突破。

AI最终的目标,不是取代我们,而是通过互补的方式增强人类。机器将承担那些人类不擅长或重复性的工作(如识别22,000个类别),让人类能够专注于独有的人类能力——创造力、同理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互动。

AI的下一页正在翻开,让我们期待在协作中见证一个更加智能化的世界的到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1 05:28 , Processed in 0.0905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