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0|回复: 0

AI核心技术关键词:机器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0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今天,我们来继续介绍AI核心技术的关键词:机器人。当下最火的两个关键词之一,另一个当然是大模型。机器人技术发展时间比较长,经历了很多技术阶段,而且同时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的技术创新,可以说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
第一部分:机器人的核心定义与知识体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物理实体化身。它不仅仅是软件算法,而是集成了感知、决策、行动三大能力的综合系统。

    机器人的精确定义


一个真正的机器人通常具备以下三个核心特征,合称为“SDA循环”:

    感知: 能够通过传感器从物理世界中获取数据。例如:摄像头(视觉)、麦克风(听觉)、激光雷达(距离)、陀螺仪(姿态)、触觉传感器(力/触感)。

    决策: 能够基于感知数据、内置模型和目标任务,进行计算、规划和推理,生成行动指令。这是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用武之地。

    行动: 能够通过执行器(如电机、液压装置、机械臂)在物理世界中执行决策产生的指令,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移动、抓取、说话。


如果一个设备只具备“感知”和“决策”(如手机上的语音助手),或只具备“决策”和“行动”(如预编程的流水线机械臂),它可能是一个智能系统或自动化设备,但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人。真正的智能机器人要求三者形成一个闭环。

    机器人的完整知识体系


要理解和构建机器人,需要一个跨学科的、庞大的知识体系,通常被称为机器人学。其核心支柱包括:

    机构学与机械设计: 机器人的“身体”。研究机器人的结构、连杆、关节、材质等,确保其坚固、轻量化并满足运动需求。


    运动学与动力学: 机器人的“运动理论”。

      运动学: 研究如何描述机器人的姿态(位置和朝向),以及关节空间与末端执行器(如手爪)在笛卡尔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分为正向运动学(已知关节角度,求末端位置)和逆向运动学(已知末端目标位置,求解关节角度),后者是机器人规划和控制的基石。

      动力学: 研究力/扭矩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它解决了“需要多大的力才能让机器人以特定方式运动”的问题,对于高速、高负载或精密操作至关重要。




    感知与传感技术: 机器人的“感官”。研究如何处理各种传感器数据以理解环境。

      2D/3D视觉: 使用摄像头进行物体识别、定位、跟踪。

      点云处理: 处理激光雷达、深度相机产生的3D数据,用于建图、导航和避障。

      状态估计与滤波: 融合多传感器数据(如IMU、轮式编码器)来精确估计机器人自身的状态(位置、速度、姿态),常用算法有卡尔曼滤波及其变种。




    认知与智能: 机器人的“大脑”。这是AI技术最集中的部分。

      路径规划与运动规划: 在存在障碍物的环境中,为机器人找出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无碰撞路径。

      任务规划与推理: 将高层级任务(如“泡一杯咖啡”)分解为一系列可执行的动作序列(移动->抓取杯子->移动到水壶->...)。

      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使机器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例如通过深度学习识别成千上万的物体,或通过强化学习学会行走。

      人机交互: 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手势识别等,使人类能与机器人顺畅沟通。




    控制理论: 机器人的“小脑”。研究如何让机器人的实际运动精确地跟踪期望的运动。

      PID控制: 最经典和广泛使用的反馈控制器。

      力控制: 用于需要与环境进行柔顺交互的任务,如抛光、装配。

      自适应控制与模型预测控制: 更高级的控制方法,用于处理系统不确定性或复杂约束。




    机器人软件工程与架构: 将所有部分连接起来的“神经系统”。

      机器人操作系统(ROS/ROS2): 这不是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而是一个为机器人开发提供的框架,包含大量工具、库和约定,用于实现模块化通信、设备驱动和软件复用。它是现代机器人开发的事实标准。

      中间件与仿真: 使用如Gazebo、Isaac Sim等仿真环境,在虚拟世界中测试算法,极大降低成本和提高开发效率。






第二部分:机器人的技术栈详解





基于上述知识体系,一个典型的机器人系统技术栈可以分为四层:

    硬件层



    执行器: 电机(直流、步进、伺服)、液压/气动装置。

    传感器:

      内部状态传感器: 编码器(测量电机转角)、IMU(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

      外部环境传感器: 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力矩传感器。

    计算单元: 机载计算机(如NVIDIA Jetson、Intel NUC)、嵌入式微控制器(如STM32、Arduino)。

    机身与结构件: 金属、塑料、碳纤维等材料制成的机械部件。


    驱动与底层控制层



    固件: 运行在微控制器上的代码,直接与硬件寄存器交互,控制电机的PWM输出,读取传感器原始数据。

    设备驱动程序: 在主机上运行,为上层提供统一的接口来访问特定硬件(如相机驱动、激光雷达驱动)。


    功能与算法层


这是ROS和核心算法发挥作用的地方,由许多独立的、可通信的“节点”构成:

    感知节点: 运行视觉识别、点云分割、定位(如SLAM)算法。

    规划节点: 运行全局路径规划(如A*, D*)、局部避障(如动态窗口法DWA)、运动规划(如快速探索随机树RRT*)算法。

    控制节点: 运行PID控制器、逆动力学控制器等,接收规划节点的目标,输出关节力矩或速度指令。

    决策节点: 运行状态机(如SMACH)或行为树,协调整个任务流程。


    应用与交互层



    用户界面: 网页控制端、手机App、语音交互界面。

    云平台: 用于机器人舰队管理、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





第三部分:机器人技术的学习路径与方法





学习机器人技术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漫长过程,建议遵循以下路径:
阶段一:基础入门





    编程: 精通 Python(用于算法原型、AI和ROS工具)和 C++(用于性能要求高的底层控制和核心算法)。这是必备技能。

    数学:

      线性代数: 矩阵运算、特征值、SVD是理解3D空间变换、运动学的核心。

      微积分与优化: 理解动力学和控制理论的基础。

      概率与统计: 状态估计、传感器融合、机器学习的基础。

    物理: 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力矩、运动定律。



阶段二:核心理论与工具学习





    学习机器人学导论: 通过经典教材(如《Modern Robotics: Mechanics, Planning, and Control》)系统学习运动学、动力学、规划和控制的基本原理。

    精通机器人操作系统(ROS/ROS2):

      安装ROS(推荐Ubuntu系统)。

      理解核心概念:节点、话题、服务、消息、参数服务器。

      学会使用工具:Rviz(可视化)、Gazebo(仿真)、rqt(诊断)。

      动手写简单的发布者、订阅者,控制一个仿真的机器人。

    计算机视觉基础: 学习OpenCV库,掌握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相机标定、立体视觉等。



阶段三:动手实践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动手做项目。

    从仿真开始:

      在Gazebo中搭建一个简单的差分驱动机器人模型。

      实现SLAM,让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构建地图。

      实现自主导航,让机器人根据地图从A点移动到B点。

      为机械臂实现逆运动学求解和抓取仿真。

    参与开源项目: 在GitHub上寻找与你的兴趣相关的ROS项目,阅读代码,尝试复现和改进。

    接触真实硬件(如果条件允许):

      从入门级的机器人平台开始,如TurtleBot3、DJI Robomaster。

      亲身体验传感器噪声、执行器延迟、机械误差等仿真中不存在的问题,这将极大深化你的理解。

    选择方向专精:

      感知方向: 深入研究深度学习(CNN, Transformer)、3D视觉、多传感器融合。

      规划与控制方向: 深入学习优化理论、模型预测控制、强化学习。

      机械与硬件方向: 学习CAD设计(如SolidWorks)、有限元分析。




推荐资源





    课程: Coursera的《Robotics: Aerial Robotics》(宾夕法尼亚大学)、edX的《Robotics: Fundamentals》(MIT)。

    书籍: 《Probabilistic Robotics》(圣经级)、《Modern Robotics: Mechanics, Planning, and Control》、《ROS Robotics Projects》。

    社区与资讯: ROS官方Wiki、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Society、ROS Discourse论坛。


总之,可以收机器人技术是“硬”与“软”的极致结合。 学习机器人技术,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编程能力,又需要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数学基础到ROS,再到仿真和实体项目,只有全面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一方向。
对于从公众号阅读,觉得格式不适应的读者,可以访问下面飞书链接:https://khagk6omot.feishu.cn/wiki/O4J4w94a5iGXUKkbB59cLlL7nqb?from=from_copylink   密码:887@31R5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4 22:10 , Processed in 0.0964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