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国拥有世界上最昂贵、设备最完善的医疗保健系统之一。然而,德国的医疗水平从全球来看充其量只能算中等。投入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带来相应的成效。
德国在自身健康领域投入巨资,然而取得的成果乏善可陈。经合组织在其最新发布的健康报告《2025年健康概览》中,对德国进行了深入剖析。报告指出,如果缺乏更高的效率、更完善的预防措施和更明确的责任划分,德国的医疗体系将面临因自身复杂性和官僚作风而崩溃的风险。这一点在医疗保健支出不断增长方面尤为明显。
医疗基础设施投资巨大
经合组织成员国近期平均将国内生产总值的9.3%用于医疗保健,疫情前的比例为8.8%。这意味着每年医疗保健支出比疫情前水平增加了约4000亿美元。
德国的医疗保健成本尤其高昂:占GDP的12.3%,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高于瑞士。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德国人均年度医疗保健支出约为9365美元。相比2019年的6000美元,增长了约36%!
德国大手笔的投资主要体现在密集的医疗基础设施上。德国每千人拥有7.7张病床,远高于经合组织4.2的平均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日本和韩国(每千人12至13张病床)的病床密度高于德国。
德国明明在医疗保健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医疗质量的提升却远未达到人们预期中应有的水平。
全科医生太少,把关不严
德国在护士和医生的供给方面也表现出色。每千人拥有12.2名护士和4.7名执业医生,远高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然而,经合组织指出,德国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医生是全科医生。因此,德国的医疗体系高度依赖专科医生。
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专科医生比例较高的国家,例如德国、希腊或日本,人均医疗成本比那些更注重全科医生的国家高出30%。专科医疗体系更容易导致重复检查,以及卫生经济学家所说的“不协调的诊疗路径”。这意味着患者在缺乏明确指导的情况下辗转于各个专科医生之间,导致治疗重复或延误。
经合组织认为,“把关机制”是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例如可避免的住院人数就是一项把关指标。即那些本可在门诊治疗却最终住院的病例。这包括患有糖尿病、哮喘或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德国在这三个方面均显著高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高出50%至70%。
预期寿命没有达到投资水平
此外,德国医疗支出纵然很高,但平均预期寿命远非世界领先。德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为81.1岁,仅为经合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西班牙的医疗保健系统投入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德国,然而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4岁。经合组织卫生专家Michael Müller 说,“考虑到德国的高投入,预期寿命的整体表现应该更好。”
经合组织专门就老年人最常见的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 介绍德国每10万居民中就有351例髋关节置换手术,位居榜首,比经合组织平均水平高出近70%。经合组织并不认为这个高数据表明德国的医疗资源过剩,反而指出,此类手术的高频更多是取决于医疗体系和报销刺激机制,而不是反应实际的医疗需求。
德国的医疗保健体系明明在资源和成本方面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在医疗效果方面却只能算中等水平。经合组织为此发出警告,仅仅增加资金投入并不能改善医疗服务。明确的责任划分、数字化网络建设和更强有力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只有更有针对性地利用资源,才能使巨额的财政支出在未来转化为切实改善的健康状况。
新任联邦卫生部长Nina Warken正在努力改善这一现状。她计划加强全科医生的作用,并改善医疗保健系统内部的协调。全科医生将获得更高的经济报酬,药房将更紧密地融入医疗体系,而已在医疗机构强制推行的电子病历系统也将进一步推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