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在主旨演讲中提出,未来AI演进有四个必然方向,他首先谈到具身智能。他指出,具身智能“需要有一个硬件的身体”,需要“小脑”让动作更加稳定敏捷,也需要“大脑”完成认知、决策与计划。他强调,这一方向不仅是科研高地,也是产业高地,因为它有可能让机器人承担大量人类不愿从事的工作,补足传统机器人“呆板”的不足。紧接着,他谈到AI for Science。他以量子纠错为例,提到谷歌利用AI实现了关键突破,并强调:“将来任何一个科学家的工作都必须是科学家加上大模型之类的人工智能。”围绕技术的演进,圆桌中的行业实践者们也给出了相同感受。阶跃星辰创始人兼CEO姜大昕提到,过去三年,从ChatGPT到O1模型,“智能的演化正从模仿学习迈向强化学习”。在他看来,O1代表了“范式的转变”,是大模型开始具备执行多步骤推理与任务的能力的起点。清华大学交叉院助理教授、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则从机器人视角补充,他提到过去两年里,“这些机器人从最开始路都不稳,到能跳舞、能干活,逐渐走到工厂”,并判断“机器人也是大模型的明天”。嘉宾们的发言呈现同一趋势——技术突破正在多方向同时展开。 02.场景成为真实驱动力产业落地从“跑分”转向“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