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30|回复: 0

[幼儿成长(ab 18M)] 06-04-13 亲子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8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热点关注 ]  早期阅读教育刻不容缓 回页首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研究报告》发现家长和幼教机构针对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存在五大误区:第一,70%的家长认为在学前开展阅读对儿童来说太早,是上学以后的事情。第二,83%的家长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第三,缺乏家庭亲子读书的培养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该项支出已经占到家庭收入的30%,却很少在时间上正确地投入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第四,家长在指导儿童读书时,对孩子各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开展的方式针对性差,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第五,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在低幼儿童中大量进行知识性、文学性的阅读,对儿童的成长起到了拔苗助长的效果。
  阅读将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让年幼的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并不在于让他在阅读中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让他掌握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准备技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为今后的正式阅读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以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就早期阅读对儿童终身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而言,说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毫不过分的。
  

(来源:中国儿童中心网)
我要评论

[深度综述 ]  学习从阅读开始--谈幼儿早期阅读 回页首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够独立思考。
  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是我们可以给孩子最好的人生发展的精神食粮。把书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营造一个自在、有趣,而且丰富的阅读情境。家里的书房、客厅,幼儿园的教室、图书室,公共场所的儿童书房、文化中心,都可以是孩子阅读的场所。让孩子多一些机会拿起书,多一些机会和书建立感情。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努力,可以让阅读真正进入师生互动之间,进入家庭亲子互动之间,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孩子选书、看书、读书、引导孩子发问、讨论、思考,帮助孩子将书和个人的体验串联,这样他们的阅读才会产生趣味和意义。
  同时,在选择阅读内容时要注意这样几点:1、题材的多样化:从儿童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克服困难、经历奇险,多样化的题材将帮助幼儿获得多元的知识与多元的情感经验。2、文体的多样化:幼儿在图画书中阅读的不仅有童话故事,而且有儿歌、童谣,这样可使孩子接触到语文的多元风貌。幼儿阅读可以是读书也可以是听故事、看戏,甚至观察人的表情行为,应当说,生活里处处都有儿童阅读的机会和阅读的内容,即学习从阅读开始。

(来源:北师大出版社少儿网站)
我要评论

[资讯专递 ]  电子媒体影响儿童阅读能力 回页首  
  美国凯泽家庭基金会近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长时间看电视的儿童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据埃菲社报道,这项旨在研究电子媒体对儿童影响的调查是针对6个月到6岁大的儿童进行的。结果显示,65%的儿童生活和活动的地方都有电视机;48%的6岁儿童拥有自己的电脑;70%的4岁到6岁的儿童已经使用过电脑;在两岁以下的儿童中,43%的孩子每天都看电视。美国儿童每天要在电视机、电子游戏机或电脑面前度过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而阅读书本的时间只有39分钟。
  报告指出,卧室中有电视机的儿童以及在家中长时间看电视的儿童,很少有时间阅读书本或从事室外活动,更少有时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上也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主持这项调查的薇姬·赖德奥特博士说:“这项调查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新电子媒体对儿童的阅读能力的确存在严重影响,我们将就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调查。”

(来源:甘肃日报)
我要评论

[亲子园地 ]  为孩子朗读 回页首  
  父母为孩子朗读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朗读所提供的语言信息是经过加工提炼的、优美的、规范的书面语言,将有助于孩子对语言美和对作品的理解。
  美国已发起一场“运动”——号召母亲们在一天的24小时之内抽出宝贵的20分钟,坚持为孩子朗读,从婴儿起直至中学阶段,以作为对抗电视机、游戏机的有力武器。用“朗读”这种特殊方式与孩子交流,在中国当今家庭中已不多见了,或者说被多数家庭忽视了。
  以下是为孩子朗读的4个要点,供父母们参考。
  一、朗读的开始:朗读开始的时间宜早不宜迟,可以从新生儿期就开始。
  二、朗读的规律:最好是睡前朗读,以养成习惯。“习惯”即为“三定”:定时、定地点、定朗读者。
  三、作品的选择:选择好书,不仅儿歌、故事可以朗读,经典著作、名篇佳作都未尝不可。
  四、朗读的方式:朗读者一定要有表情地、抑扬顿挫地朗读。

(来源:搜狐母婴网)
我要评论

[亲子园地 ]  让孩子和文字做游戏 回页首  
  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儿歌,因为儿歌琅琅上口、合辙押韵,容易背。加上字数少,孩子可以一下子把所要学习的内容烂熟于心。
  但背不是目的。背诵下来后,我们再把这首儿歌(古诗也可以少量运用)展现在孩子面前,通过以手指字的形式(即在读到某个字时,手指同时也指着这个字。),使字音和字形重合,完成辨字音、认字形的过程,也就实现了正确认读的目的。
  在以上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背”的问题,要背熟,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对整个内容的把握,孩子才能利用上下字、上下句的逻辑联系,对号入座地、甚至无师自通地把这个字读出来。实践证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跟着父母念儿歌,他们显然不认为这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一项有趣的游戏。

(来源:搜狐母婴网)
我要评论

[亲子园地 ]  教婴幼儿“跟读” 回页首  
  常规的读书,必须有大量的识字作为前提,但婴幼儿的阅读训练则反其道而为之,是在孩子识字甚少的情况,把一篇生字较多的文章交给孩子,阅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
  这看似离奇的事,其实实施起来一点也不复杂。父母只要先读起来,孩子紧随其后跟着读,就是了。不过,跟读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坚持以手指字地读。
  跟读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顿读:父母读一个字、孩子跟读一个字。这样既轻松又准确,“音”、“形”容易对上,还可以起到纠正读音的作用。
  2)顺读:父母完整读一句话、孩子也完整地跟读一句话。
  3)跳读:当孩子熟练了以后,就可以由父母读上句、孩子读下句。
  学会了跟读,您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将孩子引上阅读之路了。
  在把婴幼儿领上阅读之路的过程中,父母要记住,您只肩负着2大任务:第一就是要让孩子喜欢读;第二就是要教会孩子怎么读。至于解释、分析等任务,就不必急于一时了。

(来源:搜狐母婴网)
我要评论

[家长备忘 ]  影响儿童阅读能力的家庭因素 回页首  
  研究表明,家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方式是影响儿童阅读的一个重要变量。大体可以把家庭环境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重视语言的家庭。在这种家庭中,家长经常使用较为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流,语言的交流在家庭生活中占有很大分量,这种家庭中,家长约束孩子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与孩子交谈。
  家长用词准确而规范,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且能说会道。所以,言谈成为家庭的主要生活内容。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儿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语言刺激,知道语言的重要性,所以养成了重阅读的行为习惯。
  另一种家庭是缺少语言刺激的家庭。家长或是沉默寡言,或是讲话简单,不讲究用词的丰富与规范,孩子生活在一个缺少语言刺激的家庭中,没有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所以从小开始就缺乏语言经验。
  这种孩子很可能像家长一样,重视操作一与活动,动手能力很强,而语言能力较差。长期如此,培养了孩子不爱阅读的习惯。

(来源:育儿网)
我要评论

[家长备忘 ]  莫把孩子阅读功利化 回页首  
  孩子阅读出现问题有很多,但简单地说,可以归结出几点。
  首先,中国儿童阅读量不够。这个“量”,主要是指泛读的量。泛读是最基础的。这个“量”,主要是针对学校要求的阅读量而言的。
  第二,适合中国儿童的读物有限。目前,我国市场上最常见的、销量比较好的是一些传统的文学性书籍,缺少功能性读物。而且这些读物主题相对单一,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的作品比较少。此外,中国目前缺乏明晰的段级的区分,尤其是面向低幼的读物极为缺乏。
  第三,家长、社会把孩子的阅读功利化了。他们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孩子识字的工具,或过早地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认识了多少字,好像认识很多字是一种资本。这样做其实对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孤立地识字,没有具体的孩子可以接受的语境,对孩子来说,就是机械式的记忆,对于他们的整体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相伴随的写作能力都会受到压抑。
  第四,过早地把阅读当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工具。不可否认,阅读可以增加阅读者的知识,开拓阅读者的视野,但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早期阅读应该把阅读本身当成目的,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而获取知识信息应该是阅读的副产品。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我要评论

[经验交流 ]  英国伦敦:4月23日,读书人的节日 回页首  
  1998年,当时我5岁的女儿在英国伦敦的一所学校上学前班。4月的一天,她从学校带回一张纸券,上面写着:“1£”,这是一张价值一英镑的代金券,英国人称之为“Voucher”。纸券上的说明告诉我:用这张券到各地的书店可以换一本书。女儿说:学校里的每个小朋友都发了一张。
  拿着代金券,我们直奔书店。果然,每个收银台边都摆着一大摞黄色封皮的小书。递上那张小纸券,营业员笑眯眯地递给了我们一本。这本书的封面画得有趣儿极了——一群孩子在书堆里“折腾”,翻跟头、打把式,快乐无比。封底有一个图标,做成印章似的圆形,写着“THE DAY OF THE WORLD BOOK DAY”。就这样我第一次知道了“世界读书日”,而这本书的出版和免费派送正是1998年英国为配合“世界阅读日”,推广儿童阅读所进行的一项活动。
  内容方面,这本书为0-3岁、3-5岁、5-8岁和8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书籍。推荐者有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流行歌星、球星,也有时尚人物。他们为自己喜爱的书写出推介理由;回忆自己儿时读这些书时的有趣故事;告诉孩子们自己从这些书里得到的收获。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英国学校里,平日老师给孩子们讲的很多故事出处都不简单,有的在英国已口口相传了许多年,很多都是英语世界的儿童文学经典。这本书也成了我给孩子的导读书和“导购书”。(作者:吴琼)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我要评论

[经验交流 ]  日本名古屋:自制图书有盛会 回页首  
  名古屋市各区都有自制图书会,都是会员妈妈们的作品。自制图书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纸制的、布制的,平面的、立体;内容有自编的、有孩子的成长故事、有教孩子认识颜色和形状的书、有喜爱汽车的孩子用各种汽车图片贴成的书、还有用蔬菜印章画的画册……虽说是自制的,可有不少做工都很精致,内容也很有趣,我和女儿都挺喜欢看呢。这些自制图书会的会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定期组织活动——参观图书馆、交流自制图书的经验、一起制作图书。
  在一间挂着“啊哈哈屋”牌子的房间里,人们正在听故事。讲故事的是名古屋童话协会的成员。我们进去的时候一位男士正开始讲一个“做包子”的故事。当他讲到做包子的人用一把神扇把包子变大的时候,他让听众们和他一起大声喊:“包子包子变大”,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回家后我女儿也学着他的样子讲故事,人物的感觉和说话的语气都把握得挺好,而且从头到尾都能讲下来。看来讲故事大有学问,讲得好,故事的情节、故事中使用的语言孩子会掌握得很快。
  这之后我们又走了“鬼屋迷宫”,看了魔术演出、“自己做图书”等活动。图书节还有很多活动,比如:木偶剧、图书人物制作、盲文体验、语言游戏、与国外图书比较、美食的故事、自制玩具等等。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去阅读那些现成的书,但是,在这些活动中的体验、认识、想象、表达、思考、创造……不正是我们读书要经历的吗?(作者:陈展红)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我要评论

[经验交流 ]  美国:爱书人的天堂 回页首  
  美国育儿专家以及普通家长都认为,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读书了。说起美国,国人都会想到舒适的物质生活,殊不知美国也是爱书人的天堂。在美国极少见到看图认物识字的书,也少有纯粹的品德教育。有些书就是好玩、幽默。那些给小孩子看的书,文字考究,图画风格多样而精美,看得出这些作家画家并没有一丝糊弄孩子的心理。
  儿子上了幼儿园,每月从幼儿园拿到一份图书目录。不同年龄的孩子,拿到的目录不一样。每一份目录一般都有上百种根据孩子年龄而选的书,供家长选择、购买。这项服务,在美国的幼儿园和学校里都有,是一些出版社为鼓励孩子读书的举措,目录上的书一般都低于市价。有些比较贵的精装书,出版社还会特意出极便宜的简装本,价格可能只是精装本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只有幼儿园和学校孩子的家长才有“资格”通过这些目录购买。有些幼儿园和学校,还有家长组织换书大会,各个家庭互通有无。
  儿子的幼儿园里,没有正式的课程,却每天都有几次读书时间。另外,社区图书馆一般都有固定的为孩子讲故事时间,按年龄分组。到了暑假,更是热闹,很多图书馆熒踔潦榈辏牰甲橹孩子们进行读书活动,完成了目标的孩子可以得到新书作为奖励。有些图书馆更是用游戏的形式,比如“找宝藏”教孩子们如何查找资料和图书。(作者:刘菁)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我要评论

[经验交流 ]  德国下萨克森州:看图画书电影 回页首  
  我儿子几个月就开始主动看“书”了。德国市场上1岁以下孩子的读物就很多、不论原料是木头还是纸张质量都很好。不仅可以看,有的书还加入了不同的表面让孩子触摸,有的能发出声响。
  儿子两岁零三个月入托儿所。我经常在接孩子的时候看见几个孩子坐在老师的周围一起看书。整个幼儿园,包括托儿所的孩子,每两周有一次借书的机会。几位妈妈自愿组织起来,从市图书馆挑好书,然后在借书日把书摆在会议室,孩子们按照每个小组规定的时间去借书。老师从不发表意见,只回答孩子的问题。所以孩子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挑书。现在,儿子已经升入幼儿园。只要有孩子要求阅读,老师就给念。儿子也因此了解了许多我们还以为时机未到,因而没有让他接触的事物,例如宇宙、航天技术等等。
  从儿子一岁多起,我就开始带他去市图书馆借书,这里有儿童读物、录像、DVD、软件、音像制品。儿童区占地相对较大,因为这里放着几个小床垫和枕头,大人可以和孩子坐得舒舒服服地一起看书。市图书馆还提供一些其他服务。例如,每个月给4岁以上孩子举办一次图画书电影,由一名图书管理员来给念。管理员事先会挑选一些和主题有关的书籍,摆在桌子上,这样幻灯结束之后孩子们就可以自己挑选并借回家了。
  另外,德国几乎所有诊所都备有书籍和玩具供孩子在候诊室阅读和玩耍。(作者:李滢)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我要评论

[经验交流 ]  加拿大多伦多:儿童读书报告形式不拘 回页首  
  加拿大学校里没有教育局指定的语文和数学教科书。老师只要求学生每阅读完一本小画书后,根据你自己的想象,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把读后的想法写下来,即使是写上一句话也可以。儿子的作业本里的内容广泛,不能否认大量阅读对孩子知识面的扩展功不可没。
  加拿大有一家连锁书店,叫Chapters。书店里有供人阅读的椅子,并在其一角还设有星巴克咖啡厅,是不少人周末的好去处。书店允许“先读后买”,但也不反对“只读不买”。读者在享受阅读和咖啡之后,临走时也会买上一两本他们心仪的书籍。加拿大每个社区都有公共图书馆,每次可以借很多本,而且不管借还是还都可以跨区,也可以在网上延期或预定,十分方便。另外,也接受捐赠,不论新书还是旧书。他们还会邀请一些志愿人士到图书馆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人士。我的女儿就参加了一项叫“Leading to Reading(阅读引导)”的义工活动。
  在多伦多,每一所学校里都有图书馆,包括小学,全面向学生开放,除了学校购买的图书,也不乏机关、团体和个人的捐赠。还有一种别致的形式——“yard sale”,就是在阳光明媚的周末,很多家庭把自家不再需要的东西,摆在自家的院子里出售。
  这种全方位的阅读环境和“自由式”阅读方法,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培养了孩子健全的心态。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儿子期末这三项成绩都是A+。(作者:丽竹)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3 07:08 , Processed in 0.056402 second(s), 1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