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800|回复: 65

科学家如何谈论进化论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据说,在久远的远古时代,寂寥四极,落寞八荒,冷冷清清的地球上没有动物也没有植物。大海汪洋,一望无际,连一根海藻都没有。

偶然有一天,电闪雷鸣,轰隆隆地在海面上滚动;狂风呼啸,把海水卷起来化作浪头。霎时间,雷电抓住了一个涌得最高的海浪,把它打得粉碎,连水分子都分解开来,和空气中的氮原子合成了氨基酸分子 --- 据说它就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本源。

氨基酸分子偶然地产生出最低级的生物--- 海藻; 海藻在数不清的“偶然”机会后,变出了低级植物和动物。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偶然”机会后,低级动物变成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最后是灵长类的猴子--- 据说它就是人类最直接的祖先。

以上故事应该是当前进化论最好的版本,它是达尔文原版在当今科学最新成果基础上的优化结果。进化论者把上述变化过程叫做“进化”,并且说,那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

不过,严肃的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变化要全部通过随机事件按随机概率去自我实现,排除一切外在智能生命的参与,其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size=-2]科学家如何谈论进化论 ZT

--------------------------------------------------------------------------------
牐牻化论的现代理论主要归功于达尔文(Charles Darwin) 于1859年所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从1922年至1953年,生化学家奥裴林 (Alexander Oparin),和英国生化学家赫戴纳(J. B. S. Holdane)增加了奥裴林----赫戴纳假设。这一理论试图用化学进化论的方法解释“生物前液”中的生命起源的问题,这里的生物前液是由甲烷,阿摩尼亚,氢和水蒸汽组成的。虽然人们曾建议略微不同的“生物前液” 或“原生液”,但我们可以将其进化论的理论,按照今天公认的生物学教科书中所传授的内容总结如下。化合物(生物前液)---->氨基酸---->聚合物/RNA/DNA(蛋白质等)---->单细胞----> (“简单的”)植物和动物---->(“复杂的”)植物和动物---->猿---->人。
牐犉渲腥个主要的思想总是出现的:

牐1.简单---->复杂(无生命---->有生命)
牐2.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牐3.没有设计(随机的,凭机会的,或靠“自然过程的”)

牐牭正如最近的一本大学生物教材论述到:“进化论理论的证明,在试验验证和演示的严格意义上是不可能的,这里有几条理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进化是一种历史现象。”[1]

牐犃硗猓进化论学家和科学家派德森(Colin Patterson)博士指出:“我们必须首先问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形而上学)……。以该理论的第一部份为例,当时进化论已经出现,该理论认为生命的历史是一个单一的物种分裂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是独一的和不可重复的,正如英格兰历史一样。因此理论的这段话是关于独特事件的历史理论,而独特事件,根据其定义不是科学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不可重复而且无法置于实验中。”[2]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进化论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个没有被科学验证的假设。不过我们可以来看看证据,看事实是否看上去象是支持进化论的假设。此乃这篇文章的目的──比较证据与假设。比较之后,人们会发现,在科学事实和进化论假设之间,有不相符的现象。以下列出五个主要问题:

牐1.生物前液的存在缺乏证据

牐牪欢显黾拥闹ぞ荼砻鳎早期地球的环境不是还原性的,也不是由奥裴林,赫戴纳等所假设的物质所组成的。进化论学家和生化学家莎比罗(Robert Shapiro)博士在他所着的以〈火花和液〉为题的一整章中讨论了“生物前液的奥秘”。[3]泰克森(Thaxon)布莱里(Bradley),和奥尔森(Olsen)博士将其问题总结如下:“在原始地球的大气和不同的水域中,许多破坏性反应会广泛地破坏合成生命所必须的化合物,以至于化合物进化的速度几乎可以忽略。对于直接聚合反应所发生的液体就太稀了,即使在局部的水塘中,浓缩液的配料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更进一步而言,没有任何地质证据证明一种有机液,哪怕是一个小有机池塘,曾经在这个地球上存在过。形势正趋于明朗,尽管生命在地球上产生,但是那通过所认为的生命从有机物的海洋中产生的想法,是最不可思议的假设。因此,我们可以以公平的态度称这一剧情为『生物前液的奥秘』。”[4]

牐犛Ω米⒁獾剑起初人们选择还原性生物前混合物的理由,是因为只有它才可能产生生命化合物进化所需的有机物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地质学家,没有找到表明这一生物前液存在的化石,这样就导致了奥裴林----赫戴纳假设。

牐2.中间型化石的缺乏

牐牽蒲Ъ颐且恢峦意,我们拥有了主要种类的动、植物化石。然而由于进化论声称由一种动、植物到另一种动、植物的变化是十分缓慢的,我们应该能发现许多的过渡型或中间型化石。例如,根据进化论,爬行物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变成鸟类,因此我们应该找到几种介于爬行物和鸟类之间的动物化石。我们真的找到了什么吗?什么也没有!实际上达尔文知道这个问题,因而他说,“地质学的确没有显示出任何这样一个细致渐变的生物链,这也许是可以用来反对我的最明显的和最让人悲伤的反驳。”[5]然而他想随着越来越多的化石被发现,我们应该能找到中间型化石。这么许多年后,我们又发现了什么呢?让科学家来说话。

牐犅奁(DavidRaup)博士,一位进化论学家和化石学家说: “达尔文为化石的记录所尴尬。我们现在是在达尔文一百二十年后,化石记录的知识大大扩展,我们现在有二十五万个化石物种。但形势并没有多少改变。……甚至于我们现有的进化样本,比达尔文时候的还要少。”[6]进化论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哥德(StephenGould)博士说:“在生物设计的重大转换间的中间型化石的不存在,以及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是在想象中,我们对建立功能性中间态确实束手无策,对于渐变的进化论来说,一直是持续的恼人问题。”[7]

牐犑率瞪希哥德博士称这一中间型证据的缺乏成了一直对一般公众(除了对古生物学家外)保守得很好的秘密:“化石记录中转换型的极度缺乏,持续成为古生物学家的贸易秘密。”[8] 但顿(Michael Denton)博士(也是位进化论学家)说过,“若是没有中间或转换型,来填补现有物种和生物群的巨大鸿沟,进化论的概念永远也不会被认真地当作科学假定。”[9]

牐3.复杂生命形式的突然出现(尤其是在最低地质层)

牐犖颐强山生命的进化形式或在地层中的位置总结如下:(1)地壳由几层组成,最古老的在最下面,由下至上,最年轻的在最上面。(2)因为最简单的生命形式是最古老的,他们出现在最低层,在各层中逐渐改变,一直到最表层的复杂生命形式。这意味着每一生命形式的祖先应该在该层以下,最低层应该有最简单的生命形式。然而岩石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让科学家来发言。赫尔(Fred Hoyle)博士和威克拉马辛(Chandra Wickramasinghe)博士:“对于生物学来说,问题是证明一个简单的开始。人们倾向于认为必有一个时期,其间简单细胞存在而复杂细胞则不存在。这一想法被证明是错误的。让我们从时间上回到最古老的岩石层。古老生命形式,在岩石中残留化石并不显示一个简单的开始。尽管我们或许会认为石化了的细菌,海藻,微生物真菌于狗或马相比是简单的。但它们的信息标准却维持在极高水平。在地球最古老的表面岩石形成时,大多数生命的生化复杂性已经出现了。”[10]

牐犚匀叶虫为例。“这些动物首先出现在寒武纪时期约五十七亿年前,”[11]寒武纪地层以其极广泛的生命种类化石为特点,然而在该层下,前寒武纪,却几乎没有化石(细菌海藻等),可以肯定没有别的可以让位于三叶虫,因为三叶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小动物,具有器官外骨骼等。让我们来考查三叶虫的眼睛,“至少在三叶虫中,有两种眼睛是有区别的,全色的或复眼,由互相接触的数目在100至15,000之间的六边形方解石透镜组成。”[12]任何人曾见过或碰过它的,都会意识到它是十分复杂的生命体,它们可能会从孢子、细菌或真菌进化来吗?这一如此复杂的生物,在化石的最底层干什么呢?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到这一事实,即动/植物在化石记录中突然地出现,没有祖先,且完全成型,正如在寒武纪的记录里的那样(那里我们也发现了水母,海星,软体动物等)。

牐犖了将其加以总结,我想引用进化论学家但顿的话(分子生物学博士和医学博士!):“仍然象在达尔文时代一样,具有压倒优势的事实是,所有生物学所知的生物体主要类别的首批代表,当它们在化石中首次出现时,均已有其高度的类别特征。以软体动物为例。当它们在化石中蹦出来的时候,均已高度分化了。躺在寒武纪时代前几亿年的岩层,或许能提供主要生物门的连接环节,但其中几乎完全没有动物化石。对于植物来说,也是同样的遭遇。其次,出现在化石记录中各主要植物群的首批代表,都已高度专门化,并具有所属群的特征。正像第一批动物群在寒武纪岩石中的突然出现,被子植物的突然出现是一反常,它顽固地抗拒了自达尔文时代以来的一切解释尝试。被子植物的突然出现困扰着他。再次,正如前寒武纪化石的空缺,在前白垩纪岩石中没有找到任何连接被子植物和其它类别植物的中间环节。同样的情形发生在脊椎动物化石中。每一主要类别的第一批成员突然出现,不由任何中间态连接……。事实上,中间态和祖先态在化石记录中的完全缺乏,作为一个最让人吃惊的特征,被许多古生物学带头人所认同。”[13]

牐4.自然过程不能使无生命变为有生命

牐牻化论说机会使简单变成复杂,无生命的化合物(大分子)变成带有DNA有生命的细胞。这是可能的吗?现今的科学家观察过任何这样的事实吗?我们能在实验室里靠高科技仪器,计算机等,以及许多的设计合成生命体吗?答案是否,否,否!赫尔博士和威克拉马幸博士,两位进化论学家,解释了为什么不可能:“生命不可能无规则地开始……。麻烦在于大约有两千个酉每,在一次无规则的实验中,得到所有酉每的几率是十的四万次方分之一,这是十分令人恼怒的无法面对的微小机会,即使整个宇宙充满了有机液。“如果人们不由社会信仰或科学训练导致的对生命在地球上起源的判决产生偏见,那么这一简单的计算则将这种想法从法庭上完全抹除……。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即使是最简单的生命系统,以其所具有的巨大信息量,也不可能由通常所说的自然过程产生。生命要在地球上产生,必须有非常明确的指令来提供生命体的组合。……我们无法回避对于这一信息的需求,我们亦无法靠更大更好的生物液来轻松地绕过它,如同我们一两年前所期望的那样。”[14]

牐犜伎(Hubert Yocky)博士,一位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和数学几率专家(也是进化论者)说, “至少蛋白质不是凭机会自发产生的,从几率上来说在原始液中靠机会产生生命是不可能的。 ……一个讲究实际的人,必将得出生命不是从几率中开始的结论。”[15]

牐犈当炊奖获得者,一位坚决的进化论者和生物学家科瑞克(Francis Crick)博士最近总结道: “一位诚实的人,以我们目前所有的知识所武装,只能说从某种意义上,生命起源的出现,要以如此众多的条件去满足它的实现,几乎是个奇迹。”[16]为总结这点,我想再次引用但顿博士《完美的困扰》一章中的话:“自从《物种起源》发表以后,关于由纯粹的机会不可能达到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复杂和智慧的直觉,一直是怀疑论连续不断的来源。在过去的世纪中,始终存在着少数一些生物学家,他们从来不能使自己接受达尔文陈述的正确性。…… 与使人极感兴趣的细胞分子世界相比,由于生物适应的极其复杂性和机敏性,也许没有任何现代生物学的领域,能象进化论那样受到更加明显的挑战。……为了掌握生命的实际情形,如分子生物学显示的那样,我们必须将细胞放大十亿倍,直到它的直径是二十公里,象一个巨大的飞船,足以覆盖象伦敦或纽约那样大的城市。我们将看到的是一个具有无可比拟的复杂和适应性设计的物体。在细胞的表面,我们将看到百万多个开口,象巨大的空中飞船的出口,其开关可让液体连续地流进流出。如果我们进入其中一个进出口,我们会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极高科技和复杂到让人困惑的世界中。……是否真的可以相信,随机的过程可产生现实,一个最小的元素,其复杂性超出我们自身创造力的功能性蛋白质或基因,一个超越了所有意义上人类的智慧,正好与机会论相反的现实?”[17]

牐5.没有合理的机制

牐牽蒲是有研究过程的,它解释事情如何发生。进化论要可信,它必须解释一种动、植物是如何转变到另一种动、植物的。众所周知,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有时被称为适者生存)作为变化的机制,然而他后来对于自然选择作为进化的机制是不肯定的,由于科学证据的重要性,他在自己书的第六版《物种起源》(见兰德赫可〈Randall Hedtke〉所着的《第六版的秘密》,由Vantage出版1983年)中放弃用它作为进化的机制。我们现在知道自然选择是朝着保护物种而不是将其变为其它物种的方向进行,正如进化论学者派德森博士说,“没有人靠自然选择制造出物种,没有人曾接近过这个目标。”[18]着名的进化论学家厄尔德(Niles Eldridge)博士、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员也说过,“自然选择不产生新的物种。”[19]

牐犃硪桓鲈被建议的进化机制为基因突变,实际上它是基因事故。(“所有基因突变似乎存在于导致伤害的性能中。”)[20]

牐牱派溲Ъ液突因突变专家莫勒(Heribert Nillson)博士说过: “在研究过的所有例子中,没有一例表示一个基因突变体可以具有比母体更高的生存性。…… 对于突变体生存本领的回顾,只能导致这样的结论,即他们总是比父母辈的形态或物种在结构上更弱,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他们被淘汰。……因此自然界中从来找不到他们(比如从几百个果蝇的基因突变中找不到一个),他们只能存在于实验田或实验室的有利环境中。”[21]

牐犎梦颐腔氐浇化论学家关于爬行类动物(脊椎动物)变成鸟的剧情中,考虑它们肺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但顿博士在这里讨论如下: “鸟的进化远比以上讨论所隐含的复杂。除了羽毛和翅膀起源的问题以外,鸟拥有其它独特的适应性,而这些否定了似乎有理的进化论解释。其中一个适应性是鸟类的肺和呼吸系统,在所有其它脊椎动物中,空气被吸进肺部通过支气管,最后到达细小的气泡或肺泡。在呼吸过程中空气经过同样的通道双向流动,然而在鸟的体内,主要的支气管分成渗透在肺组织中的细管,这些所谓的准支气管,逐渐地再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真正的循环系统,这样,空气向一个方向流动。对于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呼吸系统,它怎样能逐渐演化到标准的脊椎动物是令人极其难以想象的。尤其得记住,呼吸功能的维持对于器官的生命来说,生死悠关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一点微小的变化失误就会在几分钟内导致死亡。正如羽毛只有等到钩和须完全协同进化,彼此配合完美,才能发挥飞翔的功能,鸟类的肺也只有到能保证给支气管供气的,渗透在肺中的准支气管系统及气泡系统高度发达了,能够在完美集成的形式下共同发挥功能了,才能正常工作。”[22]

牐犠匀谎≡窕蚧因突变,能解释在爬行动物转变到鸟的时期可能发生的成千(上百万)的基因变化吗?这一假想的肺变化是否符合我们确知的基因突变的特性呢?前法国科学院院长,在巴黎,索波涅担任进化学主席二十年的进化论学家保罗(Pierre Paul)博士曾清清楚楚地陈述了这一问题:“似乎难以相信基因突变的碰巧出现,能满足动物和植物的需要,然而达尔文理论要求的更高,单一的植物,单一的动物需要成千上万这样幸运和恰巧的事件,这样神迹成了规则:具有无穷巧合的事件不可能不出现。……没有法律禁止梦想,但科学不能沉迷于其中。”[23]

牐犆仔尔'拜赫博士在他最近的一书《达尔文的黑盒子:生物化学对进化论的挑战》 (New York: Free Press,1996)中着重强调了人们缺乏对进化如何发生的可信解释。查尔斯。达尔文自己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说,这一验证可被用来检验他的进化论:如果我们能证明,任何一个现存的复杂生物不可能由许多的连续的渐变产生,我的理论就会崩溃。

牐牽悸堑秸庖幌敕ǎ拜赫说他问自己:“什么样的生物系统不能由许多连续的渐变产生?对于起始生物,这是一个具有被我称之为复杂性不可简化的系统。”(在台帕,佛罗里达,南佛罗里达大学对生物学家的讲话)。他的意思是说,这些系统是由许多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的部件组成,而且所有的部件必须一起工作。除非所有的部件都在,否则单一的部件不能工作。拜赫指出,这样一个不可简化的复杂系统,其内部紧密相连,不可能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他用众所周知的扑鼠器作为例子,扑鼠器必须在所有零件完好无缺的情况下才能工作。在生物化学的领域中,他给出使视觉成为可能的链式反应,凝血机制以及纤毛的微“电机”等作为例子。这些都是复杂性不可简化的。在上述提到的讲座中,拜赫总结了这一问题:当你研究过去几十年的有关专业文献,寻找发表过的哪怕是试图解释达尔文渐变起源的文章,你会遇到惊人的沉默。绝对没有人,没有一位科学家发表过关于这些如此复杂系统可能发生进化的详细假设或解释。这样,拜赫表明在分子学水平上,现代进化论使达尔文败在自己提出的实验检验中。他总结道:对达尔文来说,细胞是个黑盒子,其内部的运作对他来说完全是个谜。现在黑盒子已经被打开,我们知道它是如何运作的。将达尔文的实验应用到过去四十年来发现的分子和细胞系统的超复杂世界中,我们可以说达尔文的理论“完全崩溃了”。

牐犚虼耍作为结论,我们再次列出进化论的五个主要问题:

1.生物前液的存在缺乏证据。2.中间型化石的缺乏。3.复杂生命形式的突然出现(尤其在最底地质层)。4.自然过程不能使无生命变成有生命。5.没有合理的机制,总结及评论

1、进化论学家着说众多,其达到的效果是说进化论正在进行,但速度太慢,以至于我们不能观察到它。这一思想与这样的想法,即我们之所以看不到进化的进行是因为它没有发生,有什么差异?一个人之所以选择第一个想法,是因为他相信进化正在发生,这是科学的态度吗?

2、进化论作者和发言者也将在动、植物同类中的微小变化(有时称为“微进化论”)作为进化的证明,“然而微进化(小的变化和变异)只涉及小范围的生物改变(例如颜色,尺寸等)'微进化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信息,它只能重组已有的基因,基因池仍保持常数。”[24]进化论(或“宏观进化论”)是关于一种动、植物转变成另一种动、植物的理论。微进化简直就不能用来解释或证明它。如考兹(Darrel Kautz)博士清楚地说过,“人们被误导以致相信由于微观进化是真实的,从而宏观进化也是现实。进化论者坚持认为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小范围的改变逐渐积累到一个地步,以致于产生新的复杂的生物,这只是幻想。因为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这样大范围的生物改变。对于人们所作的所有人工繁殖,所有的改进果蝇,衣可拉(E-coli)细菌和其它生物体的努力来说,果蝇依然是果蝇,衣可拉细菌依然是衣可拉细菌,玫瑰依然是玫瑰,玉米依然是玉米,人依旧是人。”[25]

3、当人们读到进化论着作及高中和大学生物教科书时,他们会连续读到这样的词汇(在描述进化过程时),象“我们认为”、“科学家相信”、“也许”、“可能”、“也许曾”等。虽然科学的语言在假设的层次上应包含这些词汇,但它们出自于一个为所有博学的科学家所接受的已证实的理论,则似乎很奇怪。(参见第五点评论的引用语)

4、设想你在瑞典的斯德格尔摩,是一位诺贝尔奖科学委员会的成员,科学家甲先生以进化论作为他的题目申请诺贝尔奖,以下是你们的谈话:
你:你是否有证据证明这些在过去发生过?
甲:对不起,我没有。
你:那好,你有什么证据证明现在正在发生呢?
甲: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
你:甲先生,科学是给出现的现象作解释,你能否告诉我进化是怎样发生的?就是说动、植物是如何从一种变到另一种?
甲:嗯,你瞧,我们过去认为是自然选择,然后是基因突变,现在吗……我不知道。

你将会给甲先生投诺贝尔奖的一票吗?


5、应该注意的是,整个进化论的过程有一个统计学的错误,卡尔'塞根(Carl Sagan)(进化论学家)和其他着名科学家估计人类进化的概率是十的二百万次方分之一。[26]然而,根据保瑞(Borel)的定律,任何低于十的五十次方分之一的概率都是不可能的。[27]

6、虽然在相关领域有博士学位的基督徒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指出进化论中的科学问题,我这里引用的完全是非基督徒进化论学者的话,他们也注意到同样错误(虽然他们,也许还没有完全放弃进化论的思想)。找到由进化论者暴露出来的这些书面资料并不难(事实上问题在浓缩,因为这样的材料太多了),随着越来越多的清楚表明偏离进化论的,并具有压倒优势的数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曾经是坚决的进化论者的世界级科学家正在抛弃或批评它。

牐犖蚁胍用派德森博士、伦敦大不列颠历史博物馆资深古生物学家的话作为总结:“去年,我突然有了个醒悟,在二十年间,我一直以为我在以某种方式为进化论工作。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些事,我一早醒来。我在这上面工作了近二十年,没有一件事是我知道的,这使我受到打击。我如此震惊地发现,一个人可以如此长久地误入歧途。或者是我出了毛病,或者是进化论出了毛病,自然我不认为我有毛病,因此过去的几个星期之内,我试图向不同的人或人群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你能告诉我有关进化论你知道多少?有没有一件是真的?我向自然历史地矿博物馆的地质学家询问,我所得到的答案是沉默。我试着向芝加哥大学的进化形态学讲座的听众,一群极有声望的进化论学者询问,我所得到的是长久的沉默,最后有一个人说, “我知道一件事,就是在高中不应教进化论。”[28]

Bibliography

Barret, Abramoff, Kumaran, Millington, Biology, (Prentice-Hall, ,1985) p.750.

Colin Patterson (Ph.D.), Evolution (London: Brit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78) pp. 145-146.

Robert Shapiro, (Ph.D.), Origins: A Skeptic's Guide to Creation of Life on Earth (Simon & Schuster, 1986), pp.98-117.

Charles Thaxton (Ph.D.-Chemistry), Walter Bradley (Ph.D.-Material Science), Roger Olsen (Ph.D. Geochemistry), The Mystery of Life Origins.. Reassessing Current Theories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84) p.66 (emphasis added)

p. 292, first paragraph of Chapter 9, In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Geologic record? of The Origin of Species (emphasis added).

David Raup (Ph.D.-Harvard University), onflicts Between Darwin and paleontology?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Vol. 50, No. 1 (January 1979) p.22 (emphasis added).

Stephen Gould (Ph.D.-Ardent Evolutionist and professor of Geology and paleont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is a New and General Theory of Evolution Emerging?? Paleobiology, Vol. 6, No. 1 (January 1980), p. 127 (emphasis added).

Stephen Gould volution Erratic pace? Natural History, Vol.86, No.5 (May 1977), pp. 13-14 (emphasis added).

Michael Denton (Evolutionist, Ph.D.-Molecular Biology, and M.D.), Evolution: A Theory in Crisis (Adler & Adler, 1986) p. 158.

Fred Hoyle and C. Wickramasinghe, Evolution From Space (London: J.M. Dent & Sons, 1981), p. 8,70 (emphasis added).

Geologic Chart hat is a Trilobite?? Black Hills Institute of Geologic Research, 1989.

Geologic Chart hat is a Trilobite?? Black Hills Institute of Geologic Research, 1989.

Michael Denton, Evolution pp.162-165

Fred Hoyle and C. Wickramasingh, Evolution From Space, pp. 148,24,150,30,31 (emphasis added).

Hubert Yockey, Ph.D., Information Theo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257.

Francis Crick and L.B. Orgel (1973), irected panspermia? Icarus, 19: 341-46.

Michael Denton, Evolution, pp.326-328.

Colin Patterson, interview on the subject of Cladistics,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Television (March 4, 1982).

Niles Eldridge, Ph.D,擜n Extravagance of Species (The Diversity of Fossil Trilobites poses a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Evolutionary Theory)? Natural History, Vol.89, No.7 (July 1980) p.46 (emphasis added).

C.P. Martin, Non-Geneticist Looks at Evolution? American Scientist, Vol.41, No. 1 (January 1953), pp. 100,103 (emphasis added).

Heribert Nilsson, Synthetische Artbildung (Lund, Sweden: Verlag CWK Gleerup, 1953), p.1212,1186.

Michael Denton, Evolution, pp. 210-212, (drawings also from this book).

Pierre-Paul Grasse? Ph.D., Evolution of Living Organism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7) pp.88,103, (emphasis added).

Paul Taylor, The Illustrated Origins Answer Book (Eden Comnunications, 1995, p.84).

Darrel Kautz, The Origin of Living Things (10025 W. Nash St, Milwaukee, Wisconsin 53222, 1988), p.6 (emphasis added).

Carl Sagan, et.al., Communication with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pp. 45-46.

Emile Borel, Probabilities and Life (New York: Dover, 1962) Chapters 1 and 3.

Colin Patterson, Ph.D., Unpublished transcript of keynote speech at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City: November 1981), (emphasis added).

[ 本帖最后由 ICE-POWER 于 2006-6-8 22:30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6-8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生物学博士说,谓生命由“偶然”(Chance)而产生的可能性,就像一颗炸弹在一所现代化报馆的排字间内爆炸,把字粒散布于全城各处地方,而很偶然地,这些字粒所分布的次序,正好排成了大英百科全书二十四册各页上的字一样。有些人为了避免相信上帝直接的创造,就宁信类似的荒诞的事。

很多人常谓科学不久将能在实验室中,用无机物去制造生命,但到现在为止,这还是说说而已,直到科学能创造生命之前,这只是一种梦想而非科学的事实。甚至生命真正能从实验室中制造出来,也不能证明生命是这样起源的。因这这两种情形是截然不同的——生命自然发生于原始的池塘或海洋是一件事,生命在价值数百万元的实验室中,经一个科学家精细的思考及制造又是另一回事。在前者,一切完全是靠机会的;而在后者,则是有思想的操作。

进化论假定由鱼类产生了两栖类又产生了爬虫类,爬虫类又产生了禽鸟及动物,最后是灵长类的猴子,然后到人。同样的意思的另一种说法是——现代的两栖及爬虫类,是来自同一源头的等等。当我看着鱼缸里的鱼,想象它有一天会变成我,简直觉得就是一个奇迹,等到天荒地老都不知道行不行,比创造论还难以相信。 如果再考虑到目前越来越多人接受的地球周期性毁灭的理论来看,哪怕从理论上讲,没等到这个变化完成,地球已经毁灭了多少次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人类才是至今为止唯一的智慧生物啊。我们就是这十的二百万次方分之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题目改为神学家谈进化论比较合适。。

万物竞争,适者生存这八个字的道理绝对是正确的。至于从它推论出来的什么结论是否正确就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了。没人活了那么久。还有人怀疑地球生命来自火星呢。而且也确实说的通。现在连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都还没定论呢。想对进化论定论。。。。。。天方夜谈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lz想以一两篇文章,一两个人的思考来否定进化论,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么,Nobel物理奖化学奖得主大多不信上帝的存在,这群人的分量该比哪几篇文章重吧?由此是否也能否定神创论呢?

[ 本帖最后由 熊猫羊 于 2006-6-18 01:18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E-POWER 于 2006-6-8 23:02 发表
一个生物学博士说,谓生命由“偶然”(Chance)而产生的可能性,就像一颗炸弹在一所现代化报馆的排字间内爆炸,把字粒散布于全城各处地方,而很偶然地,这些字粒所分布的次序,正好排成了大英百科全书二十四册各页上的字一样。有些人为了避免相信上帝直接的创造,就宁信类似的荒诞的事。



由无机物到有机物到复杂的有机物到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到智能生物的过程绝对不是一两亿年间完成的,质变源于量变。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E-POWER 于 2006-6-8 23:02 发表
很多人常谓科学不久将能在实验室中,用无机物去制造生命,但到现在为止,这还是说说而已,直到科学能创造生命之前,这只是一种梦想而非科学的事实。甚至生命真正能从实验室中制造出来,也不能证明生命是这样起源的。因这这两种情形是截然不同的——生命自然发生于原始的池塘或海洋是一件事,生命在价值数百万元的实验室中,经一个科学家精细的思考及制造又是另一回事。在前者,一切完全是靠机会的;而在后者,则是有思想的操作。”



无机物和有机物并非孤立两个世界,100年前化学家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之后,越来越多的有机都已被合成,在试验室里模拟生命的开始只是模拟远古时期地质,气候等条件来模拟生命的开始,当然重现是不可能的,科学家使用合理的推断,合理的条件只是加快这个过程,如果,你真想否定哪个试验,不妨提出来大家讨论.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E-POWER 于 2006-6-8 23:02 发表
进化论假定由鱼类产生了两栖类又产生了爬虫类,爬虫类又产生了禽鸟及动物,最后是灵长类的猴子,然后到人。同样的意思的另一种说法是——现代的两栖及爬虫类,是来自同一源头的等等。当我看着鱼缸里的鱼,想象它有一天会变成我,简直觉得就是一个奇迹,等到天荒地老都不知道行不行,比创造论还难以相信。 如果再考虑到目前越来越多人接受的地球周期性毁灭的理论来看,哪怕从理论上讲,没等到这个变化完成,地球已经毁灭了多少次了



首先,进化论没有假定“由鱼类产生了两栖类又产生了爬虫类,爬虫类又产生了禽鸟及动物,最后是灵长类的猴子,然后到人。”这是进化论考察种种化石得出的结论,这是结论,而非前提!
“当我看着鱼缸里的鱼,想象它有一天会变成我,简直觉得就是一个奇迹,等到天荒地老都不知道行不行”
逻辑混乱,不知以上是哪句命题得出的结论?
你是你,唯一的你,别的任何客体都不会变成你.
此外你自己都说了“等到天荒地老都不知道行不行”,其中“不知道行不行”6个字,又看出你自己都心虚,没把握。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2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我自己就是人,我不承认我是猴子变来的.

如果进化论是真的,我到很想看看进化中的猴子,或者进化中的人,

如果进化论是真的,我还挺纳闷,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猴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生物真是进化的结果,那每次进化的结果应该是不确定的,
如果每次进化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最终的生物的样子可以是千差万别的.
为什么现在的人和动物都能那么巧的被定型?



进化论说人是猿猴进化来的,那么人与猿之间的中间状态为什么没有呢?照理说每一个物种都在进化,不同物种中的每一个体也在进化。不同个体的进化阶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进化在先,有的进化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每一个进化阶段的物种都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可以看到任何两个物种之间的存在细微差别的生物群的存在,人与猿之间有细微变化的不同阶段猿人也应该存在。然而我们却看不到。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6-11-20 16:27 发表
我认为我自己就是人,我不承认我是猴子变来的.

如果进化论是真的,我到很想看看进化中的猴子,或者进化中的人,

如果进化论是真的,我还挺纳闷,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猴子.

我认为这个是进化的多样性。进化成什么本没有方向。我甚至认为进化这个词有太强的方向性。而真实情况在我看来是完全没方向的。
我认为,原有物种在碰到环境变化而不能按原有方式继续生存的时候,受到生命威胁的个体就会采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方式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环境比如有新的食物来源,比如有新的威胁。这会造成个体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时间长了以后,不同环境下适应各自新环境的个体就可能发展成新的特化物种。而这些变化的原因则是环境的变化。比如,沙漠变树林,沧海变桑田之类的。

另外,化石能保存下来的万不足一,所以才有这么多所谓的missing link。每个变化的个体不可能都那么运气的变成化石。大部分的死亡个体都为其他的生物提供了食物。一般不会剩下什么的。所以考古才这么难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6-11-20 16:30 发表
如果生物真是进化的结果,那每次进化的结果应该是不确定的,
如果每次进化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最终的生物的样子可以是千差万别的.
为什么现在的人和动物都能那么巧的被定型?



进化论说人是猿猴进化来的,那 ...

另外。我说一个我认为在你的思维里的一个错误。我觉得你谈的是一种直线式的进化。而这个我个人认为是不存在的。所有个体所面对的环境变化都不同。各自的发展方向自然也不会相同。虽然可能有平行演化这些大的方向的相同,但是对于各种变化最后都归一,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我认为最接近真实的情况是。变化后成功适应了环境的以新物种一般的身份在新的环境里存活。变异不成功的,死掉,灭亡。少数个体找到与幸存的未改变环境继续按原始方式生存。个人认为,在变异适应的过程中,其个体死亡率必然非常的高。想找到这样的化石。不容易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个具体的事例吧。澳大利亚南部的岛上,有一种蛇发生了变异。该岛屿上的虎蛇与澳大利亚本岛的虎蛇有明显区别。原因就是。该岛被海水从大陆隔离。最后成了毒性比原始物种强20倍的毒蛇。原因是食物的改变。使得这种蛇必须需要瞬间制服个体不原来大的多的猎物。

我还是觉得,环境决定生物。能存活的个体才能留下它的基因。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2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进化论是真的,为什么没有进化中的猴子,或者进化中的人?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2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6-11-21 23:41 发表
如果进化论是真的,为什么没有进化中的猴子,或者进化中的人?

可能有.但是.这个过程在我的认为里是不可拟也是不可逆的.因为环境在随时变化.比如说从二叠纪的温暖湿润,含氧超过30%,到三叠记就变成非常干旱了.百分之95的生物都灭绝了.称历史大灭绝.这其中的过程是无法模拟的.某个个体的死亡就代表某个方向的尝试的完全失败.所谓变化并不是你先我后或者一个一个来的.因为它的随机性质非常大.而且每个个体面队的环境变化都不相同.而且时易事异,任意同种的两个生命个体都无法踏入同一个河流.

而我也说了.这种变化中的不稳定物种被捕食的几率高的无法想象.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而这个所谓的中间物种我认为是无法活到自然死亡然后被泥沙掩埋的.所以我认为生物界完全是两个极端.不成功的个体直接死亡.成功个体直接过度.所以这种中间过程.无法模拟.所以.我认为你想找的东西.其实是完全不存在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2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人真的和猴子有共同的祖先,由原始猴子变来的,不管那些原始猴子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化石必定会客观的记录一切.记录一切物种的所有进化过程包括细节,为什么这些关键的证据缺失呢?
不能拿出一两个证据来证明全世界上那么多物种那么细微的进化过程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6-11-22 21:36 发表
如果人真的和猴子有共同的祖先,由原始猴子变来的,不管那些原始猴子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化石必定会客观的记录一切.记录一切物种的所有进化过程包括细节,为什么这些关键的证据缺失呢?
不能拿出一两个证据来证明 ...

唉。请你考虑两个问题。
一。在野外生存的个体。比如说是猴子。有几个能活到死的时候能留下骨头?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的腐食动物,鬣狗的牙能把骨头都咬碎吃掉。
二。留下骨头的个体有几个能及时的被泥沙掩埋?[如果不能及时掩埋,你可以试试放块骨头在窗台上,任凭风吹日晒,你可以记录一下日期,看看究竟多少天后它会烂为齑粉。即使不讨论风吹日晒,你也要知道,真菌类生物同样会对骨骼进行侵蚀。]

自己算下概率吧。能成为化石的个体,能有多少?看看现在的非洲大草原。你觉得那几十万个个体中,能躲过狮子的巨口,鬣狗的尖牙,猎豹的极速,秃鹫的锐眼,死了还不能被风化,不能被浸泡[腐蚀]。剩下的骨头能有多少?何况猴子又不是那种象肉食恐龙,恐狼,剑齿虎那么笨的动物。一个沼泽陷阱就能埋进去几千个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rnivore 于 2006-11-22 21:53 发表

唉。请你考虑两个问题。
一。在野外生存的个体。比如说是猴子。有几个能活到死的时候能留下骨头?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的腐食动物,鬣狗的牙能把骨头都咬碎吃掉。
二。留下骨头的个体有几个能及时的被 ...



你真逗,和另一个贴的回答一样,只要曾经存在过的东西一定会留下线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6-11-22 23:39 发表



你真逗,和另一个贴的回答一样,只要曾经存在过的东西一定会留下线索.

你太理想化了。很多东西已经是不可考的了。比如说,恐龙骨头挖出来的是不少。可是你能知道恐龙的颜色么?没可能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rnivore 于 2006-11-23 00:49 发表

你太理想化了。很多东西已经是不可考的了。比如说,恐龙骨头挖出来的是不少。可是你能知道恐龙的颜色么?没可能了。



那么具体我是不指望,但一点线索都没就不正常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6-11-23 20:54 发表



那么具体我是不指望,但一点线索都没就不正常了.

早期人类基本上都是“猫食”。如果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话。你应该可以想象年长个体是怎么一个个被剑齿虎吃掉的。人猿的行动速度远慢于猫科动物。对剑齿虎这样的家伙来说。真是easy food。直到部分个体学习捕猎前。这种完全的被吃关系无法改变。毕竟这两种生物的生存空间有很大的重叠。我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总还能发现很多新的东西。我认为还可以静观其变。自然界中“不适者不生存”这句话我认为说的非常正确。其实从古到今。消亡的物种无法计算。有些物种可能什么都没留下,就象古生物的颜色一样。又比如鲨鱼属于软骨鱼。它们的化石往往只能剩下牙齿。那么没牙齿的软骨鱼呢?剩下的是什么?不是什么都能在世界上留下痕迹的。$郁闷$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rnivore 于 2006-11-23 23:58 发表

早期人类基本上都是“猫食”。如果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话。你应该可以想象年长个体是怎么一个个被剑齿虎吃掉的。人猿的行动速度远慢于猫科动物。对剑齿虎这样的家伙来说。真是easy food。直到部分个体学习捕 ...



不适者不生存不是连骸骨都不存在的意思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6-11-24 13:43 发表



不适者不生存不是连骸骨都不存在的意思

但是绝大部分都剩不下来。因为你必须考虑生物的行为方式是否可以留下骸骨,残迹。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rnivore 于 2006-11-24 15:56 发表

但是绝大部分都剩不下来。因为你必须考虑生物的行为方式是否可以留下骸骨,残迹。


世界上生物千千万万,如果进化变来的,每一种中间过程都应该留下化石,
就算大部分因为生活方式剩不下来,小部分也应该留下来,
可是现在进化论的中间过程的化石少得不成比例,
世界上有多少种生物你想想看吧,单一种的细微进化过程有多少?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6-11-24 16:50 发表


世界上生物千千万万,如果进化变来的,每一种中间过程都应该留下化石,
就算大部分因为生活方式剩不下来,小部分也应该留下来,
可是现在进化论的中间过程的化石少得不成比例,
世界上有多少种生物你想想看吧, ...

你有没有考虑过。什么样的环境可以形成化石?什么样的化石才能被找到这几个问题?正因为环境于人类本身的局限性。能找到的化石总是有限的。

再举一个例子。大灭绝时期的化石。当时有95%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了。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连该时期的岩石层都几乎找不到。更别谈化石了.

进化过程是一个对于生物来说非常不稳定的时期。
一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限制。否则生物会迁徙到它适合的环境去。[一般来说是地理上的隔离,比如海峡,岛屿什么的]
二原始的生存环境被极度破坏。伴随少数个体继续存活的同时。大部分全部死掉。
三印象里应该是哪个地方看到的.说地球上90%以上的物种其实都灭绝了.而对于其中的大部分,我们毫无所知.其实就连目前地球上还有多少物种人类都说不清楚呢.更别说化石了.陆地生物已经这样了.海洋生物人类还更陌生.
四化石这种东西.一缺就是一个地层.于是就出现了千万个missing link.而且如果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环境完全不适合出现化石的化.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现化石.而这一时期的生命演化记录就可能根本不存在了.
五有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是.现在已经开始对生物按dna方式排列.比如说.查到了大象跟蹄兔其实是一个系统出来的.这是常规的按骨骼形状分类方式无法推断出来的.我觉得这个系统日后能更有效.

[ 本帖最后由 carnivore 于 2006-11-25 07:44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5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copy了点化石形成的东西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内的矿物质,另一方面将水中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或成为晶体,随着水流会逐渐渗进埋在泥沙中的骨内,填补牙齿和骨骼有机质腐烂后留下的空间。如果条件合适,由外界渗进骨内的矿物质在牙齿和骨骼腐烂解体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机质,牙齿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为化石。由于化石中的大量矿物质是极为细致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机质,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齿和骨骼原来的形态,连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组织形态都能原样保存。天长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还保存牙齿和骨头原有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石头,这个过程被称作“石化过程”。

除了牙齿和骨骼外,有的动物的粪便也能成化石。例如,有的肉食动物吃肉时是连着碎骨一起吞下的,粪便里有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烂,所以也能成为化石。脚印也能成为化石。人或动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脚印。泥沙干后,脚印又被另外的物质填满。两种物质都被后来渗进去的矿物质石化后保存下来,但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软硬不同,容易风化或破坏的程度也不同。一种物质被风化或破坏后,另一种物质便表现为脚印化石。

化石形成的条件


形成条件: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7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rnivore 于 2006-11-25 07:50 发表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如果尸体恰好 ...



说了半天,你就是在为进化论没有足够中间过程的化石证据找借口,
你的那些推理只能说进化论是可能的,但不能说明进化论是正确的,
既然没有足够证据,那进化论始终只能算是假说,
而不能说是定论.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7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6-11-27 12:31 发表



说了半天,你就是在为进化论没有足够中间过程的化石证据找借口,
你的那些推理只能说进化论是可能的,但不能说明进化论是正确的,
既然没有足够证据,那进化论始终只能算是假说,
而不能说是定论.

你不是同样在找物竞天择不完整的地方想推翻它么?正好。昨天看了两种动物的行为方式。一是狐猴。它在陆地上的行进方式非常有趣。另外一种动物是大鼻猴。从水下观察它过河的过程,跟人在陆地上的行走方式并无差异。片子的名字叫灵趣自然。weird nature。多少应该满足你一部分的好奇心。同时可以告诉你的是。大型狐猴在上一世纪已经灭绝。现存的只有小型狐猴而已。否则应该有很多东西还可以发现。

上次跟你提到的变种虎蛇,也是一部记录片,英文名称叫snake:wrangles。你也可以看看。既然你对物竞天择如此怀疑,你就更应该多看看这些资料。

p.s.如果说因为上帝的存在是未被直接证实的。那么是否该把gymnasium里的religion一科去掉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rnivore 于 2006-11-27 12:54 发表

你不是同样在找物竞天择不完整的地方想推翻它么?正好。昨天看了两种动物的行为方式。一是狐猴。它在陆地上的行进方式非常有趣。另外一种动物是大鼻猴。从水下观察它过河的过程,跟人在陆地上的行走方式并无差 ...



我不会强求任何人非信进化论不可,同样我也不会强求任何人非信神创论不可,
我只希望把事实摆出来,然后让人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想该信什么,
如果你坚持要信进化论我也没意见.
我自己的观点是不承认进化论的,仅此而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9 00:50 , Processed in 0.11305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