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imwangqi

[神州大地] 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以道光每日耗尽精神算计家用,时时盘点库存的劲头,他实在应该托生到普通人家,没准还能白手起家当个财主,可是他偏偏做了皇帝,于是天下也就跟着他倒穷霉。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皇帝节俭,那也是优点哦。中国历史上节俭的皇帝不少,还都留下美名,怎么偏偏歧视人道光呢?
  其实关于这一点,道光那时的人就已经有很明确的看法。确实也有人说道光帝的俭省,连汉文帝宋仁宗都没得比。但是马屁精们偏偏忘了一点:汉文帝和宋仁宗在俭省的同时,也是明君,深谙用人治国之道。而道光帝则恰恰相反,他虽然节俭勤政,却才具见识都非常差劲,有时甚至把节俭过小日子看成了他人生的最大乐趣兼目标,他甚至认为,一个人是否节俭,完全体现了这人是否有才华本事。他也颇以自己的节俭为傲,把它当作自己的形象工程来搞。那么理所当然的,他也以此为衡量大臣能力品德的标准。因此虽然他极其勤政,但也只能是白忙活,只会把国家的事越弄越糟。
  经过多时的寻找,道光帝终于在大臣中寻到了与他极有共同语言的知己,很快将二人用为宰辅大臣。这两人一个叫曹振鏞,一个叫穆彰阿。
  事实上,道光皇帝的识人眼光差得无以复加,穆彰阿非但不节俭,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为人卑鄙无耻,贪赃枉法,收了不计其数的贿赂,在自己家中过日子更是穷奢极欲。只是他深知“揣摩上意”,懂得逢迎皇帝。
  穆彰阿知道道光帝省俭,便主动穿着破旧打补丁的朝服上朝。道光帝一见之下果然“龙颜大悦”,称赞他有“贤大臣之风”。此言一出,朝臣们顿时开了悟,也一个个地穿上破旧袍子上朝见皇帝。以致于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刚开始时价钱还不是很高,只与新袍子差相仿佛,有人把新袍子拿去以新易旧,旧衣铺子也肯成交。但到了后来,旧袍子货源紧缺,价钱涨到了新袍子的两三倍,有些穷官儿家就应付不来了,只得自己动手,故意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加上补丁。道光帝眼见满朝文武都穿旧衣破袍,认为自己的节俭已经深入人心,不禁喜上眉梢,省俭得越发起劲。于是一群衣衫破烂得连寻常富百姓都不如的官儿,加再一个龙袍上补丁摞补丁的皇帝,上朝之时还君臣们聚在一起讨论何处有便宜菜蔬。这样的场面……呣,不需要多少想象力就能明白,那时的乾清宫实在是很象丐帮议事大堂。
  道光帝既认定穆彰阿是自己的知己,对他说的话也就言听计从了。哪里知道这个乞丐相的家伙非但不是什么贤大臣,更是个大大的奸臣。仅从鸦片战争一事前后他的表现,就是一个明证。
  
  鸦片,也称芙蓉膏,大烟,明末就已经出现在我国边境一带,但大举进入国境,则是从乾隆末年开始的。英国人借贩卖走私烟片掠夺中国的财富,摧残中国人的体魄、英国Regierung还借机打探中国的各项情报,为大举侵略做准备。仅鸦片战争开战前四十年,英国就靠鸦片走私前后盗取了中国白银三亿多。面对这样的局面,湖广总督林则徐力主禁烟,向道光帝上奏说,若不厉行禁烟,若干年后中国:“不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道光帝倒也深受触动,虽不知触动他的究竟是兵力损耗还是银钱消耗,总之,道光帝于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十一月专门召林则徐商讨禁烟大计,在八天内接连召见了八次,又特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月底便将林则徐任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东查办禁烟事宜。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一举销毁了两万余箱鸦片,是为“虎门销烟”。
  然而就是林则徐大力禁烟的同时,穆彰阿却在北京城里搅事。林则徐当初进京时没有给他送礼,又格外得皇帝垂青,穆彰阿不但妒忌而且怀恨,深恐林则徐取代自己的相位。与此同时,英国人又送了穆彰阿等人大量钱物,于是这位“贤大臣”就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一面拼命地在道光帝面前讲林则徐的坏话,一面又密令广东官员进京告林则徐的状。在穆彰阿的上窜下跳中,愚蠢的道光帝强令林则徐于12月6日封港,断绝与英国的贸易关系。又在次年1月5日,将邓廷桢任命为两江总督,使林则徐失去助力。
  穆彰阿仍觉得林则徐官位太大,对自己是个威胁,于是又暗中向英国人通风报信,支持英国鸦片贩子及英国兵船到广东沿海骚扰生事。穆彰阿既然开门揖盗,鸦片贩子们也就不客套了。1840年5月,英国Regierung发动了侵略战争,派兵攻打林则徐所在的广州。林则徐一面抗英,一面通知沿海省份整兵备武,严防英国军队。然而,由于沿海各省许多大小官吏与穆彰阿有瓜葛,他们都对林则徐的警报置若罔闻。谁知,英国军队果然在攻广州失利后转攻天津。虽然战事被发大了,但穆彰阿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趁机将林则徐的禁烟抗英主张都抹了个精光,使道光帝革去了林则徐邓廷桢的官职,改派自己的同党琦善到广州去。
  琦善到广州后,按照穆彰阿的指示,一个劲地向英军送钱送物,任由英军攻打中国领土,对主战派官员的正确主张统统不予理睬。英军很快分头向沙角、大角、虎门炮台进攻。虎门守将关天培请求增兵增火力迎战,琦善竟只给他二百兵士。很快,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父子殉国。沙角失陷。
  听说沙角失陷的消息,道光帝倒也知道着急,连忙又重新起用林则徐,要他重振当初力守广州的风范。然而到这个时候不但是军机已失,道光帝还吝于花钱备军,穆彰阿又派同党去广东当官,并指使其横生枝节,不但弹药枪炮克扣,甚至还到了要林则徐自己掏钱雇兵勇的地步。2月25日,虎门炮台失陷,关天培殉国。3月1日,??州炮台失陷。琦善更在与英国人谈和之时,私自将香港岛割给英国。
  直到这个时候,穆彰阿仍然一门心思地结党营私,想方设法将林则徐调离广州。林则徐遂被道光帝调到了镇海。林则徐刚走,穆彰阿的同党奕山便在与英国人开战仅七天的时候主动投降,并签订“广州条约”,赔偿英国六百万银两。然而就是这样的局面,道光帝仍然对穆彰阿偏听偏信,认定林则徐要为这桩条约负责,于6月28日将正在镇海与余姚知县汪仲洋研制新式大炮的林则徐革职,发往伊犁充军。
  
  对于穆彰阿Yi-D的误国害民,另一位军机大臣王王鼎恨之入骨,每次与穆彰阿相遇都厉声责骂。林则徐被贬谪后,王鼎当着道光帝的面前痛骂穆彰阿:“如林则徐之贤,汝何故必令遣戍新疆,是直宋之秦桧、明之严嵩耳。行见天下事,皆坏于汝手。”
  穆彰阿自知理亏,不敢答言。道光帝反而自动跑出来为穆彰阿张目,对王鼎说:“卿醉矣。”强令太监将王鼎拖了出去。王鼎不甘心,第二天又在朝会上继续质问穆彰阿。道光帝见王鼎又来与自己的“贤大臣”为难,竟勃然大怒拂袖而去,王鼎抢上去拉也拉不住。
  眼见国家如此败落,皇帝还昏庸自大斤斤计较于衣食小钱,王鼎激愤不己,回到家中便写下了一封疏章,将穆彰阿的劣迹尽书于上并请求皇帝重用林则徐。写完奏章,王鼎自缢而死,希望能以此引起皇帝的重视。
  然而王鼎的遗章落在了关系网密如蛛丝的穆彰阿手里。穆彰阿立即派人去哄骗王鼎的儿子,说:“上怒未解,若以此奏,则尊公恤典不可得,而子亦终身废弃矣。其勿奏便。” 王鼎之子果然相信了穆彰阿的话,遂将遗章隐瞒不报,向道光帝报告说自己的父亲是暴疾身亡。爱国无门的王鼎就这么白白死了。
  除了林则徐,其它力主整兵抗英的将领官吏也都在穆彰阿的打击范围内。他后来还煽动道光帝将在台湾领导抗英的姚莹、达洪阿革职押解进京。并动用自己的人脉在反英战争中设置障碍。等到失败的消息一来,他就得意非凡地向道光帝炫耀自己的未卜先知:“如何!盖谓不出所料也!”道光帝越发将穆彰阿的见解视为真知,最终在穆彰阿的鼓动支持下,接受了英国侵略者所有的赔款割地条款。对于皇帝的愚蠢,仁人义士都愤怒之极,以诗纪云:“海外方求战,朝端竟议和,将军伊里布,宰相穆彰阿。”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头一号的误国蛀虫,竟然得到了道光帝终生不渝的宠信倚赖!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光帝宠信的另一位大臣是曹振镛。
  曹振镛可算是中国大臣群中的一个特殊人物,吝啬得超出常理。他每天上完朝都要换上粗布衣服带上菜筐和秤杆,亲自去菜场买菜,往往为了一个铜钱和小贩们耗上半天功夫磨嘴皮子。曾经有一个小贩被他缠不过,恼怒之下破口大骂,曹振镛眼见买不着便宜菜,很不甘心,立即打出“大学士”的金字招牌,亮出表明身份的物事来。直把小贩吓得磕头求饶,乖乖地让他沾了便宜去了。道光帝与曹学士交谈之下,顿时大起知己难觅之感,认定如此节俭之人定是爱国有志的栋梁之材,不但提拔他当了重臣,还见天儿地把他召进皇宫密谈。只不过这对君臣花功夫谈的不是那些急得火烧眉毛的国家大事,而是何处有便宜菜蔬,办同一件事,宫内宫外在银钱方面花销有何差距。
  有一次,道光帝发现曹学士裤膝上打了个补掌,立即问道:“你打这个掌要费多少银子?”曹学士答曰:“须银三钱。”道光帝登时叹息道:“汝外间作物大便宜,吾内府乃须银五两!”然后道光帝又问:“汝家食鸡卵,须银若干?”(这里有个讲究。道光帝为了省钱,在饮食上也很下功夫,比如他觉得夏天吃西瓜消暑太费钱,便下令后宫除皇太后外一律取消西瓜,只提供凉水。除了嫔以下不得食肉之外,他还将帝后的膳食减为每天“五品”,即每餐连菜带主食在内不得超过五种,其中还以素为主。而由于内务府所报菜钱中鸡蛋最廉,所以在这五品饭菜中炒鸡蛋是雷打不动的一碗。这规矩被严格遵循,即使是过大年可以丰盛些也从没少过鸡蛋。比如道光八年正月初一皇帝吃的开年第一顿大餐,尽管节日期间菜品可以提高档次,鸡蛋也没少过,那顿饭道光帝吃的是:浇汤煮饽饽、羊肉丝酸菜、溜鸭腰、鸭丁炒豆腐、鸡蛋炒肉。――听起来这菜似乎还可以,可是咱们要想想,这可是皇帝过大过年啊……)
  不过曹学士方才听说内务府补裤子竟报销了五两,心知自己说走了嘴,势必会得罪内务府的大臣使役,因此对于皇帝再问鸡蛋的价钱,他就长了心眼,竟回答道:“臣少患气病,生平未尝食鸡卵,故不知其价。”这才算蒙混过关了。
  即使如此,补丁的价钱也足够让道光帝伤心了。一但知道自己被内务府占去了便宜,道光帝连议国事的心情都大受打击,他马马虎虎地议完了事,立即赶回后宫向佟佳皇后长吁短叹。从此以后,佟佳皇后便亲自领着领着嫔妃宫女勤习针线功夫,不但为皇帝补衣,最后就连日常穿的内外衣物都是由女人们亲自裁剪制作了。自道光帝控诉了内务府缝补要价过高之后,佟佳皇后为了省钱,就连自己的座垫破了也不舍得换,并且也就直接要宫女们动手补缀。然后继续使用。总算还是曹学士及时闭嘴,若是他说出宫外鸡蛋的实价,只怕佟佳皇后就不光是领着嫔妃学针线这么简单,而是要在后宫中学习怎么养下蛋的母鸡了。
  
  曹学镛除了会上菜场讲价,还有什么别的本事么?有的,那就是“多磕头少说话”。此事也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他本人亲自向门生传授自己的为官心得曰:“多叩头,遇事勿出主见。”总之是道光帝说啥,他就附和啥,总之天子圣明就对了。
  道光帝在曹大学士的磕头声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了不起,对于那些向自己进谏说扫兴话的大臣就更看不顺眼。然而国事纷扰,大臣们只要稍有人心者,焉有不大谏特谏的道理?
  道光帝眼见案上的奏章越来越多,从早忙到晚也看不完,而且奏章中还没几件喜事,对此深为不满,一心要想个法子治一治众人。
  于是,天才的杜受田出现了。
  杜受田立即义不容辞地“为君分忧”,给道光帝出了个“好主意”:“凡进言者,不问其所言如何,但挑剔其奏中格式之失,字体之误,交吏部议处,则言者苦之,封奏自稀。且使臣下见帝于此等小节尚不肯稍贷,若犯忌讳之大者,被罪必更深矣。如此则无禁遏言路之名,而言路自然结舌。”――也就是说,任何人的奏章,不管里面说了些啥,究竟说得有理没理,皇帝都不要去看,只要专心拿着放大镜找哪个字写歪了、哪一句格式出毛病了就行。找出来之后立即将上奏的人交到吏部去处分。如此一来,大臣们知道“写多错多”,奏报的事情又不被采纳,也就再不敢进谏上书了。
  道光帝依言办理,果然没多久,奏章就迅速递减。从此以后清王朝的官吏们更加恣意妄为,再不必怕有人向皇帝告发了,就连打了败仗都敢向皇帝宣称是大胜。于是国事更加凋零,外虏更加猖狂,时人笔记云:“自此士气愈销,人才愈败,而国事亦愈棘矣。”
  然而道光帝却是龙心大悦,觉得从前的皇帝只不过是少听了几道奏章就被言官们骂成是“禁遏言路”的恶名,哪有自己这么英明,不但堵了官员们的嘴,还没有谁能抓着小辫子。
  道光帝立即论功行赏,杜受田遂被委以重任,当上了道光帝晚年最心爱的儿子奕的师傅。有这么一个师傅,奕是怎么变成未来咸丰皇帝那么个德性的,也就不奇怪了。――在这里要格外提出,奕,就是道光帝最后一位妻子的儿子,他的母亲就是孝全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帝继母皇太后的侄女儿。
  
  做道光皇帝的女人实在是件很艰苦的事。节俭倒也罢了,他还是个完全没有生活情趣的男人。关于这一点,可以从道光朝一件人事调动的议案中看出。
  那时有个封疆大吏名阮元,曾历任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在任上都颇有建树。照说这样的人材是绝对应该重用的,道光帝倒也动过这个念头,可是他刚一听说阮元酷爱金石书画,就立即打消了重用阮元的计划。
  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道光帝认为世人绝不能“不务正业”,也不能在其它地方有所用心,否则的话,一定干不好本职工作。偏偏阮元雅好学术书法,在政务之余精研金石,是晚清书坛的领军人物,还写下了《南北书派论》《北碑南贴论》两本书学名著。――据此,道光帝认为阮元太重视生活情趣,肯定做不好本业,所有的政绩都不过是误打误撞来的。――倒霉的阮元在道光一朝的前途,就再没有提拔的可能了。
  古人说“琴棋书画”,书法不但是生活情趣,更是读书人必不可少的陶治。可是就连书法都能被道光视做“不务正业”的范畴,那可实在想不出他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还能有什么情趣可言了。
  
  佟佳皇后就这样含辛茹苦地做着“皇帝背后的女人”。不过她的辛苦倒也可以说没有白费。道光帝对妻子的省俭也深为称赞,认为她确是自己的良佐。因此,尽管道光帝平常年份从不为自己和妻子庆祝生日,但在道光十年(公元1810)五月,他还是决定要破例为佟佳皇后过个生日。因为这年是佟佳氏四十整寿,算是个大日子。
  这是宁称帝后第一次为妻子过生日,也是唯一的一次。而对于这一次皇后“千秋”的宴席,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大大地记了一笔:面对成百上千的王公大臣及其内眷,还有后宫嫔妃宫女太监,道光帝只给了御膳房宰杀两口猪的指标。于是,佟佳皇后的整寿千秋宴,就只有一品肉片打卤面款待来宾了。所有与宴的贵戚大臣,都对这样的“席面”瞠目结舌。
  然而,大臣们看不上这样的饭食,佟佳皇后却已经是很满意了。因为她知道,曾经有一次道光帝召见大臣及将领们讨论回疆战事,误了大家的饭点,曾经请过一回客。当时在场的重臣有十余人,道光帝竟也只摆了一席,而且还照例是牵荤带素连主食的五品。一群人连筷子都不敢下,深怕大家一举箸盘子就见了青花底,没了皇帝的吃食。硬是忍着饿听道光帝长篇大论了一个多时辰,饿得一个个前胸贴后背地回家去吃。也亏得没哪个是低血糖,否则定要现场晕倒过去。
  --十余文武重臣,为国家战事昼夜操劳、浴血疆场,皇帝竟连一餐粗淡饱饭都不舍得请他们吃,如此“节俭”,真是令人发指。这样的皇帝,又怎么可能得属下拥戴、治理得了国家!!
  
  不过,这样一看,佟佳皇后当然也就确实有对自己的寿筵满意的理由。两相比较,道光帝对于佟佳皇后的寿诞,就已经算得是大费盛设了。
  
  大约是宫中事务众多操劳,营养又跟不上,宫中还嫔妃众多,佟佳氏立后十余年间也没能再怀上身孕。道光十三年的新年刚过,操劳了众多典礼仪式的佟佳皇后终于病倒。拖到四月二十九日,她离开了人世,逝于钟粹宫,享年四十三岁。
  道光帝对佟佳氏的“内助”之功还是很感激的,因此在佟佳氏死后还特地传旨,要求王以下有顶戴者百日内均不得剃发,而且均要停宴止乐一年。这规矩实在出人意料,引来很多王公重臣反对,其中也包括皇太后的亲生儿子?淄趺噔⒆钤绯榈拦獾奂次坏亩喽蚝笕遂鳌I诵耐飞系牡拦獾鄄坏挥欣砘幔炊笈饺送惩撤Y喝辍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南方来的皇后
  
  佟佳皇后死了,后宫不可无主,谁为继后又成了道光帝面临的问题。这一次,他的选择与继母皇太后完全一致:册封皇太后的娘家侄女、如贵妃钮祜禄为新皇后。
   说起如贵妃钮祜禄氏,她可是道光帝三个皇后中最有名的一个了。她出生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比道光皇帝小二十五岁。她是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颐龄的女儿,出身在显贵的门第。后来颐龄去了苏州当将军,也把女儿给带了去。
   钮祜禄氏就在苏州长大成人,天生的聪明伶俐再加上苏州水土文风的滋养,长成的钮祜禄氏平添了几分灵气。除了刺绣诗书,钮祜禄氏还学会了江南女子雅好的七巧板拼字游戏,她在这方面还格外出色,能用木块拼出“六合同春”的字样,难度很高。除此之外她还在随父游历中开阔了眼界,凡事都很有主见和谋划,看起来更是与寻常女子不同。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方十四岁的钮祜禄氏遵循八旗女子未经皇帝选秀不得成婚的规矩,参加了道光帝旻宁即位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选美。她立刻就被道光帝看中,留在了宫中,随即被封为“全贵人”。
   全贵人既年青又聪明,更是皇太后的侄女,很快就得到了道光帝的偏爱。入宫仅一年多工夫,她就在道光二年的十一月佟佳皇后册后大典举行的同时,被晋封为“全嫔”,年方十五岁。如前所述,道光帝规定后宫女子嫔以下者不遇节庆不得吃肉穿彩,钮祜禄氏如今既已是全嫔,自然也就再不必守这规矩过苦日子 。
   与钮祜禄氏同时进封为嫔的还有另两个女子。这两个女子都是道光帝当年做亲王时的侧福晋,一个是富察氏,一个是纳喇氏。富察氏没有儿女,纳喇氏却与众不同,是道光帝此时唯一的儿子、庶长子奕纬的生母。
   想一想富察氏与道光帝做夫妻多年,纳喇氏更是皇长子的母亲,此时也只不过刚封得个嫔位,而钮祜禄氏才进宫一年多,名位就得到这样的迅速提升,无疑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也足以证明她从这时起,就几乎已经得到了道光帝的专宠。
   封嫔之后,钮祜禄氏在笼络道光帝方面更加下功夫。想道光帝这么一个既吝啬又不懂情趣的中年男子,哪里见识过钮祜禄氏那等从江南水乡陶冶出的风情万种,直把这个全嫔看成了心头肉一般。于是乎,才过了没半年,道光帝便坐不住了,觉得一个嫔位不足以体现自己对钮祜禄氏的爱宠之情,又降旨将全嫔升为“全妃”。
   全妃倒也没有让道光帝的偏宠之情枉费。道光四年的初夏季节,全妃怀孕了。和她同时怀孕的,还有另一位和她同时进宫的钮祜禄氏——郎中久福之女祥嫔。
   道光帝听说消息,顿时有双喜临门之感。他已经整整十二年没有听说过妻妾们怀孕的消息了,现在一下子竟有两个,真是把他乐得吃嘛嘛香。
  
   高兴之极的道光帝很快就在道光四年八月再次传旨,以奉皇太后懿旨的名义,将全妃晋升为全贵妃,祥嫔也跟着沾光当上了祥妃。
   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正月十三日,祥妃首先临盆。她为道光帝生下了皇次女。
   道光帝对于次女的降生虽然喜悦,却也难免有些失望,因为他已经四十多岁,实在是太需要多有几个儿子做继承皇位的选择了。
   宫里宫外,所有的眼睛都盯在了全贵妃隆起的肚子上。全贵妃自己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她也渴望自己能够生出儿子来。
   可惜,道光帝和全贵妃还是失望了。二月二十日这天,十九岁的全贵妃生下了一个女儿。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只是这个女儿命薄,只在人世间度过了十一个年头就夭折了,后来被道光帝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
   尽管全贵妃与祥妃生下的是女儿,道光帝对她们仍然格外另眼相看,宠爱也一直不断加码。当然,全贵妃在这方面比祥妃要强得多。因此就在诞下女儿的当年,全贵妃就又一次怀上了身孕。而可怜的祥妃不但没有怀孕,反而就在当年失去了她的女儿,这个“皇次女”只在人间呆了短短的六个月,道光帝对祥妃的情份也明显没有对全贵妃的那样厚,这个女儿没有得到父亲的任何追封。
  
   道光六年(公元1826)四月初六,全贵妃再次生产,然而这次她生下的还是一个女孩。不过这个女孩比自己的三个姐姐都要好命些,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并被封为寿安固伦公主,十五岁时嫁给了蒙古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德穆楚克札布,活了三十五岁。
  
   道光帝虽然宠爱全贵妃,却也绝非痴情种,更不可能象民间丈夫那样在妻子身怀六甲时精心侍候、清心寡欲。当全贵妃怀 孕不便的时候,他又重新在后宫中寻找起新的目标来。在这些新宠中,刑部员外郎花良阿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很快崭露头角:她在道光六年初怀上了孩子,封静贵人。
   道光六年十月,静贵人在永和宫中生下了一个道光帝盼望已久的儿子,欣喜若狂的皇帝亲自为皇次子起名为奕纲,并且在孩子满月和过新年的时候连续两次晋封静贵人为静嫔、静妃。然而这个孩子虽然为母亲带来了荣升好运,自己却命苦,仅仅在人世间活了四个月,就于道光七年二月夭折在了襁褓中。道光帝又只剩了一个没出息不讨喜的庶长子奕纬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很快到了道光九年。这一年,沉寂已久的紫禁城又再次响起了婴儿的啼鸣。先是祥妃于十月十九日产下后封寿臧和硕公主的皇五女,后有静妃于十一月产下的皇三子。
  皇三子的降生又给了道光帝新的希望,他为这个儿子起名为奕继,似乎大有以其为继承人的姿态。但不知是母亲孕育时营养不足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皇三子才刚满月就又夭折了。道光帝再次遭受了打击。自叹儿女缘浅的道光帝遂将自己称帝以来陆续夭折的皇次女、皇二子、皇三子都隆重安葬,葬入佟佳皇后之女端悯固伦公主的园寝中,与这个年纪最大的姐姐相依相伴。
  与道光帝相比,做为母亲的静妃所受的打击就更加大了。孩子、尤其是儿子,就是后宫女人一切的指望,静妃竟连丧两子,心情可想而知。总算道光帝并没有忘记她,于是她又在丧子的同时再次怀孕,当年十二月初七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皇六女平安长大,后封寿恩固伦公主,对静妃之心也多少是个安慰。
  
  尽管静妃两个儿子都没能养住,但她的受宠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对于全贵妃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刺激。她和后宫中所有的女人一样,都热切地盼望自己能尽快生个儿子,不让静妃抢尽风头。
  就象静妃当年做贵人时趁着全贵妃怀孕之隙得宠那样,当静妃怀着皇六女大腹便便将要待产的时候,全贵妃也再一次怀上了身孕。和她第一次怀孕时那样,这次祥妃也和她同时怀孕了。两个女人之间,又再一次暗暗为谁能生个儿子较上了劲。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道光帝的庶长子奕纬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四月去世了。
  奕纬出生的时候,道光帝还只是个皇子,生母和妃也只是皇子侧福晋纳喇氏。奕纬自小不甚聪明,人虽然还算老实,却体质蠃弱,也毫无读书骑射的天分,任凭老子怎样训斥,他也没得长进。道光帝对自己的这件“作品”真可算是十二万分的不满意,奕纬虽然做了多年皇帝独子,爵位却一直只在“贝勒”位上原地踏步。尽管如此,他毕竟还是道光帝唯一的儿子,盼孙心切的道光还是在他十四岁就为他办了婚事。谁知奕纬在这方面也颇有父风,成婚八年也没能给道光帝添个孙男孙女。然而对于这一点,道光帝却是个丈八的烛台,只照别人不照自己,非但不检讨自己当年的榜样,反而对儿子越发地吹胡子瞪眼,对儿子的生母和妃更是吹毛求疵。父子间积怨已深,尽管儿子死了,道光帝对他的父子之情也没能提起多少,照未名夭折的皇子例给这个已经二十大几的儿子办了丧事不算,还挺不厚道地追封他当了个“隐志”贝勒。
  由于这丧事和谥法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如妃也在儿子死后不久郁郁而终,因此关于奕纬之死,有人认为很可能是道光帝的手笔。当然这说法靠不住。奕纬死前卧病已久,何况道光帝当时年将五旬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除非奕纬犯上作乱,否则道光帝再怎么说也不可能如此拿自己的后嗣香火开玩笑。
  
  奕纬死后,道光帝念及自己连丧三子,人已将老却膝下无儿,皇位不知做何交代,后宫宠妃们又频频生女,郁闷之极。这一郁闷,他就联想到了颐和园中的一座楼阁。
  原来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有一座小岛名凤凰墩,是乾隆皇帝当年为其母所造,岛上还有一所全用凤纹装饰的楼阁,与园中另一处建筑“龙王庙”互相呼应,形成龙凤呈祥的格局。
  道光帝一想到这座楼阁,立即觉得眼前一亮,认为自己之所以子嗣不兴,绝对是因为这座楼凤气太旺的原因,这才坑了自己的儿子。联想至此,他也说不得什么省俭不省俭的话了,立即下令,让人把凤凰阁马上拆个干净。
   凤凰阁好端端地在凤凰墩上立了几十年,本来还能继续立下去,然而如今它教道光帝给惦记上了,就只好自认倒霉。从此后颐和园里也少了一处景致。
  
   楼拆后不久,全贵妃和祥妃也都到了孕满生产的时候。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六月初九,全贵妃首先临盆。她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基福宫中生下了皇四子奕。七天后,祥妃也生下了一个儿子,是为皇五子奕。
   两个妃子在几天内就给添了两个皇子,也不知是不是道光帝楼拆得确实好?至少道光帝自己应该是对此深信不疑的,何况在此之后,他竟又陆续得了四个儿子。儿子多了,道光帝的底气也足了,人丁宽裕之后,他甚至还慷慨地将祥妃所生的皇五子出让,过继给皇太后的亲儿子?∏淄趺噔鲎铀谩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皇后之死
  
  全贵妃钮祜禄氏既已成了皇后,当然就不免要掌管六宫。
  这时候宫中的人们才发现,这个年青的女人原来是那么的有心计。从前她做妃子的时候对道光帝百般逢迎,笼络得老皇帝三天两头往她那儿跑,佟佳皇后虽然心酸,但也遵循着不骄不妒的皇后规矩,无论是对全贵妃还是对其它的女人,都好言相对,从不干涉她们接近皇帝。而如今全贵妃当上了皇后,事情就完全不对了,这位皇后不但对道光帝管得严,对后宫中的嫔妃也不假辞色,动辄就给她们扣上“狐媚惑主”的罪名,或者以“整肃宫规”的名义挑出些岔子整治嫔妃或她们身边的宫女太监,搞得后宫的女人们都心头发慌,为了避免遭殃都不得不尽量减少与皇帝接触的机会。
  在中国的宫廷制度上,皇帝与皇后并不仅仅是一对夫妻,他们更是一对工作伙伴,因此在清宫的惯例中,皇帝离京秋狩或避暑时,跟随在他身边的经常都只有嫔妃,皇后往往是以天下之母的身份留在京中的。然而在全皇后这里,这个规矩却多次被打破,她总是紧紧地跟着皇帝,将空荡荡的皇宫留给嫔妃们去捱着。
  应该说,皇后在道光帝面前的固宠、以及在打击嫔妃方面的手段,都是非常成功的。为了争宠,其间后宫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记载说,全皇后甚至还设局杀死过敢于和自己争宠的嫔妃。关于这一点,因为宫闱深幽众说纷纭,但是一些很直观的数据却是怎样也抹不去的。
  这项数据就是嫔妃们的生育状况。
  道光帝早年在儿女方面很不如理想,直到三十好几也才只有一儿一女,但自他做了皇帝以后,虽然在吃穿方面仍然节俭,但各方面条件毕竟比做皇子时是好得太多了。道光帝自己的身子骨儿自然也养得比从前好了,于是身边的女人们也就时常会传出生下儿女的好消息。佟佳氏做皇后的十三年间,后宫嫔妃前后共生育了五女五子(静妃博尔济吉特氏于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皇六子奕,也就是清末赫赫有名的恭亲王),说明道光帝这时的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然而,当全贵妃坐上皇后宝座的那七年间,道光帝的后宫却再也没有孩子出生过。等到这位皇后去世,后宫女人们的生育能力似乎一下子苏醒了过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竟给老皇帝又一口气生养了四女三子。
  可以想象,嫔妃们对全贵妃做上皇后就换这样的嘴脸,是非常反感,也非常不甘心的。都是皇帝的女人,都是做姬妾出身的,何况生了儿子的又不止她一个,嫔妃们对皇后有多不服气,想都想得出来。只是道光帝对皇后正在欢喜头上,太后又是皇后的姑姑,她们也不敢怎么样。
  
  侄女皇后的利害手段,皇太后钮祜禄氏都看在眼里。
  平心而论,任何一个女人都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丈夫,皇后的做法也是能够理解的。何况女人在这方面霸道,也得要丈夫愿意配合,也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而在那个时代,从皇后的“职务要求”,从她自己在佟佳皇后时期的经历,全皇后的作风就实在有点令人不敢恭维了。
  从当初嘉庆帝几次秋狩,皇太后(当时还是皇后)都留守宫中(因此还遇上了真理教攻打皇宫以及懿旨传位的事儿),可以看出皇太后是一个典型的宫廷贵妇,至少在言行举行各方面,她都是严格遵守着“不骄不妒”“母仪天下”这一类规矩的;而从嘉庆帝死后她毅然选择绵宁而不是自己的儿子继承帝位、从她体谅道光帝的“节俭”,屡次主动提出降低自己过生日的档次来看,恐怕皇太后更是打心眼里奉“三从四德”为圭臬的。因此,对于皇后的这些作派,皇太后看不顺眼、觉得自己脸上无光,也就是当然的事情。
  不过皇后辖治乃至处死嫔妃宫女太监,理论上是有这个权力的,再说毕竟是侄女,皇太后也不好说什么。可是她嘴上虽不说,心里对皇后的印象却是越来越差了。
  
  皇太后对皇后的不满表面化,野史认为始于皇太后六十大寿的寿筵,时间是道光十五年十月。
  皇太后当初主动将帝位归在道光帝的名下,又大力支持道光帝的“节俭运动”,道光帝对继母的感激之情可谓深入肺腑。道光十五年,他决定为继母的寿诞大大庆贺一番。
  道光十五年春天,道光帝传下谕旨,为庆贺皇太后大寿,本年加开“恩科”一次,广选天下有材之士。是为“乙未恩科”。在皇太后十月十日贺寿的正日子来到之前,这一类的谕旨还有很多,什么免天下欠赋啦,大赦囚徒啦,总之都是为皇太后的寿辰添喜气的事儿。
  等到正式为皇太后举行生日庆典的时候,道光帝更是大花心思,不但把仪式搞得无比隆重,还亲自登场演戏,饰演二十四孝中“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道光帝随后又做了几首贺寿诗,令太监就在太后宫中当着众人念将起来,虽然文采平平,却也是见景生情,格外显出孝心。于是不但博得了满堂彩声,皇太后也乐得合不拢嘴。皇后见太后和皇帝都这么有兴致,她也是一时技痒,就主动和皇帝的韵也做了几首诗献给皇太后,也当众念了一遍。
  皇帝和皇后都是主动写了诗,也都当众展示了一遍,可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有了不同的结果。
  皇太后早已经对皇后恃宠恃才的举止心存芥蒂,眼见她又借着自己的寿筵博取彩声,就更是不悦,只是嘴上没有说而已。
  过了几天,道光帝又去向皇太后请安,陪着聊了聊天,皇太后便忍不住向道光帝表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皇后当着众人面前,紧跟着皇帝炫耀才华,这样不知内敛,实在不是皇后应有的举止。皇太后又说,做皇后的应当敦厚,过于卖弄聪明机巧,只怕不是合格有福的皇后之相。
  偏心一点说,皇太后讲得也甚有道理。皇后当众赋诗也确有不合当时闺训之处。君不见《红楼梦》里,那般看俗事不顺眼的林妹妹,都那么坚决地不同意宝哥哥把自己的文字传出去给人看么!至于皇后当众赋诗博得喝采,虽说是和皇帝之韵,只怕也抢了些皇帝的风头,虽然这只是平常游戏,但若苛求起来,只怕比“闺阁文字流散”更不合适。这一点,看如今的日本皇室就很清楚了:在典礼中,太子妃比太子站的位置更抢镜一些,都成了不可饶恕的大罪。
  
  皇太后的这番议论,很快就在宫中不胫而走。嫔妃们听见皇太后也批评起皇后来了,心里那个爽就不用说了。她们叽叽喳喳个不停,都对这番话反复传播,字字推敲。于是越推越觉得皇太后的话里还有文章,越传越是变调。
  皇后很快也听到了宫人们的议论。她简直羞恨交加,对皇太后十分不满。从此以后,皇太后与皇后之间出现了隔阂。后宫的女人人当然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更加起劲地搬弄起了是非。俗语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无聊嚼舌头的人越来越多,太后与皇后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藏着醋意的嫔妃中,有一个人的身份非常特别,她就是祥妃。
  祥妃也姓钮祜禄氏。她与新任皇后不但同姓,甚至数次怀孕的时间也很接近,可见她受道光帝宠爱的时间,与新任皇后几乎同期。祥妃和皇后一样,都在相同的时期内为道光帝生养了二女一子,不用说,她心里也对后位归属情敌是十分咽不下气。虽然在后位谁属的问题上,祥妃输给了全贵妃,但从另一方面看,其实祥妃与皇太后的关系反而比皇后更亲密,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同姓三分亲”,而是因为祥妃的儿子。
  皇太后老钮祜禄氏这辈子,一共生养了二子一女,可是这三个子女中,女儿夭折,小儿子瑞怀亲王绵忻死于道光八年,大儿子?∏淄趺噔烙诘拦馐四辍C嘈盟朗钡够褂懈鲈隈唏僦械亩樱噔朗比词呛蠹涛奕恕K渌祷侍蠖缘拦獾凼尤艏撼觯抢侠瓷プ樱约旱那锥铀懒耍趺此狄彩峭纯嗤蚍值摹5拦獾畚参炕侍螅煊诘拦舛杲殄幕饰遄愚让谈嗣噔!庾趟淙环⑸奔浣贤恚膊恍野崃讼殄拥幕饰患坛腥ǎ又杏Ω靡材芸吹贸鱿殄牖侍蠖嗄昀垂叵导己玫淖刺3讼殄猓渌逆慑比灰捕嗍崞蚧侍笠环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对于“孝全皇后”的猝死,在野史中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而所有的说法,都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皇太后。
  
  第一种说法,说的是皇太后“赐”给皇后的那瓶酒内有乾坤,皇后是喝了那瓶格外加料的“大补酒”后,在睡梦中毒发身死的。
  此种说法的诱因又有两种,一是说皇后受不了冷落怨恨不已,皇太后也觉得皇后毕竟还没法废掉,若是他日有了翻身之机,自己终是没有好果子吃,干脆先下手为强;二是说皇后恨上了皇太后,在宫中偷偷地施行诅咒,结果身边的宫女向前来探病的皇太后告发,于是皇太后便以牙还牙。
  第二种说法,则是说皇太后命道光帝“赐死”了皇后。而其中原因也有两说。
  一个原因是这样的:几位皇子随着年龄增长,各自显露出不同的天分和贤愚来,在当时的几位皇子中,静贵妃所生的皇六子奕显得非常出挑,道光帝也时时表现得有些偏爱的意思。然而在这个问题上,皇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法学当年皇太后的样子,在她的心目中,自己肚里出来的儿子才是儿子,怎么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亲儿子有朝一日做了情敌儿子的臣属。于是她就想趁着过年皇子们可以一起到后宫中与母亲们一起用饭的机会,在皇六子奕的菜肴碗盘中下毒。结果皇六子未曾中毒,消息倒传了出去。皇太后闻讯大怒,立即让道光帝赐死了皇后。
  另一个原因则是这样说的:孝全皇后当年在做“全贵妃”生下皇四子的时候捣了鬼。全贵妃原本的预产期,在生下皇五子的祥妃之后。但当时皇长子早逝,谁要是先生下了儿子,谁的儿子就是事实上的庶长子,日后能问津帝位。于是全贵妃就暗中找了太医,软硬兼施,逼着太医配制了催产药物,终于比祥妃提前七天生下了儿子。——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皇太后与皇后婆媳反目,皇后又失了权,于是就有人向皇太后报告了这个多年前的隐秘。此事一发,皇太后更不能容忍,于是逼着皇后自尽。(不过,在众多说法中,这种说法倒是最站不住脚的。且不说清宫中对后妃生育管理极严;也不说以那年头足月婴儿尚且极低的成活率,焉有哪个后宫女人愿意主动让自己的儿子“早产”,增加夭折的机率;就是这种说法的理论根据——事实上的庶长子能够问津帝位,其母能够爬上皇后之位,就已经很不对头。皇四子出生时,佟佳皇后还活得很精神,一点也没有提早死掉空出后位的迹象,而且清朝皇位传承与其它皇朝不同,从来没有“立嫡立长”的祖制。正是因为如此,道光帝旻宁本人虽然是先皇后嫡子,在没找到传位诏前,大臣们仍然不愿拥其为帝。)
  
  无论如何,孝全皇后死了,道光朝的皇后宝座再一次空缺了下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送终的孝子
  
  也许是对皇后专宠、婆媳争权心有余悸,自孝全皇后死后,道光帝再也没有册封过皇后。只是后宫总要有个统属,他便于道光二十年的四月将皇六子奕的生母静贵妃升为“皇贵妃”,让她管理六宫事务。
  静皇贵妃脾性温和,不但是道光帝的宠妃,还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即使在皇太后与孝全皇后争得剑拔弩张的时候,她也能够一直在漩涡中保持自身的平衡,实属难得。让她来管理复杂的后宫,确实非常合适。与此同时,由于皇贵妃毕竟只是个“代理皇后”的身份,也就避免了再发生象孝全皇后那样与皇太后发生权力之争、与妃嫔发生宠幸之幸的可能。静皇贵妃无论是出于自己的本来性情,还是局限于自己的身份地位,都不可能与皇太后较劲、或动用宫规控制皇帝宠幸嫔妃。可想而知,自孝全皇后失宠以来,一直掌握着后宫中主宰权的皇太后,此后仍然能牢牢地控制着后宫,也不必担心再发生儿媳妇不服管教的事情。
  于是,道光帝的后宫又恢复了平静,婆媳夫妻之间,又重新找回了和睦景象。
  
  说起来皇太后也确实是不简单,她不但在当初主动做出了传帝位于继子宁的决定,还在此后的太后生涯中尽了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支持继子的“帝业”。为了配合道光帝的“节俭作风”,皇太后主动削减自己的待遇、主动提出不过生日当然是这些支持的内容,更重要的迁就和支持,还得数皇太后在自己的亲生儿子与继子皇帝之间发生冲突之时,总是在大节上支持继子更多一些。对于继母的这些作为,道光帝的感激之情当然是不用说了,直把她看成是自己的亲娘一般。
  
  皇太后亲生的两个儿子有两个,小的一个叫绵忻,排行第四,于嘉庆二十四年封瑞亲王,在道光年间各项表现颇有称得上是中规中矩,道光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就去世了,只留下个还在吃奶的儿子,一生履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大的那个绵恺,表现就有点令人不敢恭维了。他在嘉庆年间只当了个郡王,道光帝即位后将其封为亲王,算是表现了一把兄友弟恭。可是这位?淄蹙僦勾质瑁悦笄鬃樱赶虏簧僮镒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咸丰皇帝的养母
  
  随着道光皇帝的溘然辞世、皇四子奕詝的即位礼成,清王朝的历史进入了咸丰时代。
  
  说起来咸丰皇帝奕詝是皇后嫡子的身份,但由于清皇室从来没有立嫡长的传位制度,因此他的继承权,是由其父道光帝亲笔写下的传位诏书最后确定的。
  然而在道光帝临终前当众打开的那个盛放传位诏书的鐍匣,却与清王朝历史上从前出现过的鐍匣大有不同,在那里面放着的并不仅仅是一份传位诏书,还多了另一道旨令。那是晋封静皇贵妃之子、皇六子奕为亲王的诏书:“封皇六子奕为亲王”。
  这个在特殊地方出现的特殊诏书,似乎也包含着道光皇帝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的犹豫迟疑。他肯定曾经不止一次地在这两个儿子之间来回地打量,为那张唯一的宝座究竟归谁所有而伤神费心。
  
  在争夺皇位继承权方面,两个皇子的个人条件都各有高低。
  做为排行靠前的皇后嫡子,皇四子奕詝的先天优势是很明显的,但是他自身的后天条件却无法为他加分:虽然教导他的老师人数不少,他却学了个文不成武不就,到南苑去打猎还从马上摔了下来,成了一个瘸子,形象有碍观瞻。
  相比之下,皇六子奕在个人水平和外形方面,就要比皇四子奕詝强得多了。他的相貌虽然离仪表堂堂还差得很远,但起码还是个齐全人儿;就文武才干来说,他也样样都拿得出手。
  然而,皇六子奕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生母未能正位中宫以及自己排行较低。在竞争皇位时候,这位六阿哥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他背后缺乏一个懂得揣摩道光帝心思的指导老师。而在这一点上,四阿哥就要比他强得多了。
  
  皇四子奕詝的幕后高人,就是其授业恩师之一杜受田。
  杜受田的权谋马屁水平之高前已言之,但那只不过是他小试牛刀之举。真正令他的投机本领在史书上大放异彩的时刻,要在他于道光二十四年后当上皇四子奕詝的上书房师傅之后才真正来到。
  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的阳春三月,道光帝带着皇子们一起去清西陵谒陵,路程安排上,有赴皇家猎场南苑打猎一项。杜受田看到这个路程表后,敏锐地感觉到,这很可能就是道光帝有意的安排,用以检校皇子们的才干本领。皇子们的表现如何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前途。于是他在临行前,格外向自己的学生皇四子奕詝做了交代,说:“以你的状况,所得猎物的数量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格外引人注目的,因此你必须另辟傒径,引起皇帝对你的注意和赞赏。”
  一番面授机宜后,奕詝胸有成竹地出发了。
  三月中旬,道光帝带着皇子们,在南苑皇家猎场中,整整进行了两天的围猎。当检点诸皇子猎获时,不出众人所料,皇六子奕的收获最多。但令人惊讶的是,皇四子奕詝竟一只猎物都没打到,在每个人都拿着或多或少猎物炫耀的皇子里面,两手空空的他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道光帝早知这个儿子武功不济,但这次竟一无所获,却也让他十分想不通,于是开口询问原因。
  奕詝立即将师傅早已预备下的标准答案念将出来:“时方春,鸟兽孽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道光帝开口询问之时,多少是有些不悦的,怎么也没想到才十五岁的儿子竟会有这样一番大道理可说,一抑一扬间不禁更觉大喜过望,极口称扬道:“此真帝者之言!”从此心里有了传位于皇四子的计较。
  
  当然,在野史中,杜受田并不以此一次表现机会为满足,他还要为自己的学生入主乾清宫之事多上些保险,敲定最后一锤子。
  据说,道光帝在围猎考验武功之后,还曾经召儿子们面谈,询问各人对时政的看法。题目发下来,杜受田知道这是个大难题,以皇四子的知识和应变能力,绝对应付不来,肯定要被皇六子比得哑口无言。于是他又想出一策,对奕詝说:“你的才识万万敌不过六阿哥,也不必与他相较,还不如藏拙。只留心听皇上的言谈,若听得他流露出年老病弱,恐怕不久于位的意思,就立即叩头痛哭,表达孝心之诚即可。”
  奕詝别的本事没有,对师傅的交代倒是听教听话。果然在道光帝面前如此如此了起来。道光帝这人才具差劲,倒还真是个孝子,如今见儿子也如此孝顺,不但是觉得儿子“深肖朕躬”,恐怕就连儿子答问时吭吭哧哧的模样,都认为是儿子“泣不成声”的表现。实在是感动莫名。
  
  道光帝连续被感动两回之后,再没有迟疑,于在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写下了“皇四子著立为皇太子”的传位诏书。一切就此尘埃落定。
  
  
  道光帝去世后,皇四子奕詝即位为咸丰帝。
  对于弟弟奕在争夺皇位时和自己发生过的隐蔽争斗,咸丰帝心里非常清楚。特别是当他看到那份和传位诏书一起放在鐍匣内的、封六弟为亲王的旨意,心里的滋味就更是异样。于是,他虽然遵照父亲的遗愿晋封六阿哥奕为亲王,却别有用意地给他的亲王衔上加了一个“恭”字,提醒这位当年的竞争对手,做哥哥的既然摆出了“兄则友”的姿态,做弟弟的就要懂得“弟则恭”的本份。
  
  恭亲王奕的生母,就是在道光帝晚年执掌六宫的“代理皇后”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帝奕詝的生母孝全皇后钮祜禄氏死时,奕詝还在孩提,才刚满八岁。道光帝既将六宫都交代都了静皇贵妃,当然也就把抚养奕詝的责任交给了她。十年间静皇贵妃克尽为母之职,在奕詝身上花费了不少精神,终于使这个先天体弱的孩子平安长大成人。
  奕詝称帝后,虽然对弟弟耿耿于怀,但对弟弟生母给予自己的爱护之情却是没有忘记。即位当天,咸丰帝就尊养母静皇贵妃为“孝慈皇贵太妃”,将她迁居寿康宫中殆养天年,只在有空闲就一定要去侍奉看望。为了满足养母对亲生儿子的思念之情,咸丰帝还特别允许已经成婚出宫的恭亲王奕“宫内行走”,让他能随时入宫探视母亲。赶巧兄弟俩都在寿康宫里遇上的,咸丰帝还会和恭亲王一起陪太妃吃饭,孝顺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对于养子的孝顺,皇贵太妃并不完全满意。做为一个后宫女人,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正位中宫,拥有嫡妻的名份。只可惜,尽管她辛苦操持了偌大一个皇家整整十年,丈夫道光帝对她的爱仍然没有深到这样的地步。做为道光帝的嫔妃,她是非常不甘心的。她或者还曾经设想过,假如自己的亲儿子继承皇位,自己就能够名正言顺地当一回正宫皇后,万没料到亲儿子居然会输给养子,希望再次变得渺茫。但是无论如何,她也希望能够再努起力,养子能替丈夫补偿一下自己。
  在当上“皇贵太妃”以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心思几乎就都用在了如何向养子索要“皇太后”封号上头。
  但是博尔济吉特氏还是失望了:这个养子就象他那个死鬼爹一样,每次提到这个问题,不是搬出祖制这顶大帽子,就是顾左右而言它,一次又一次委婉地拒绝了养母的要求。
  咸丰帝的心思其实也很好猜。祖制当然是一个大题目,除此之外,他既是为人之子,心里总归是掂念着自己死得不明不白的母亲孝全皇后,觉得她死得太早太委屈,自己虽然当了皇帝,母亲却没能享一天尊荣,怎么也不甘心将生身母亲未能活着享受过的一切给养母;另一点问题就出在养母那个亲儿子恭亲王身上了。恭亲王与咸丰帝相比,不但精干,而且计谋百端,更何况咸丰帝虽然成婚多年又正在年青,身边却没有儿子(咸丰帝的第一个儿子在他即帝位之前就已经夭折了;第二个儿子即出自慈禧太后之腹的同治皇帝,则要到咸丰六年才出世。)假如给了恭亲王生母“皇太后”的身份,则恭亲王就成了皇太后嫡子。而当时的局面是:由于太平天国势大,咸丰帝逼不得己启用了恭亲王,由他统领军机处。恭亲王此时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是再把他的出身提高为“皇太后之子”,对咸丰帝的皇位,就成了一个莫大的威胁。从道光帝临终前增发的另一道谕旨内容来看,王公重臣中只怕还有相当多的人在继承人问题上是偏向皇六子的(加写的旨意是:“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它”)。可以想见,恭亲王日后若是安下心图谋帝位的话,恐怕咸丰帝也不一定能是他的对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皇贵太妃曾经整整渴望了十年的嫡妻名份,那个名份却在丈夫的应付声中,一直挂在似乎唾手可得的位置上,她怎么也够不着。如今,丈夫死了,他留下的一纸传位诏书,将自己亲生儿子获得帝位的指望也抹得干干净净。博尔济吉特氏的心情就已经够差劲的了,如今自己一手养大的养子,对自己最迫切的心愿又是这么一个态度,抑郁寡欢的情形就更是雪上加霜。
  
  咸丰五年六月,孝慈皇贵太妃病倒了。
  听说母亲病重,恭亲王连忙赶进宫来看望。陪着皇贵太妃说了一会儿话,看着母亲昏昏睡去,正为太平天国之乱忙得焦头烂额、公事一大堆的恭亲王便悄悄离开了。
  恭亲王走后不久,咸丰帝赶到了寿康宫中。刚从小憩中醒过来皇贵太妃全不知床边侍立的已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仍然情不自禁地说道:“当年先帝曾经应允过将皇位传给你,万没想到最后竟未能令我如愿。”咸丰帝听得极不是滋味,只得出声提醒皇贵太妃自己的“正身”。
  一场母子难堪之后,皇贵太妃的病越发沉重。
  
  七月初一这天,一件阴差阳错的事情发生。
  
  这天,咸丰帝又去寿康宫看望养母,才到门外,就看见恭亲王从里面出来。他便开口询问道:“额娘如今病情如何?”恭亲王闻声立即磕下头去:“额娘已是时日无多了。她只是一口气硬撑着而已。看样子,她老人家只是在眼巴巴地等待皇上给封个太后,了却人生的最后一点心愿罢了。请皇上成全了她吧。”
  咸丰帝听弟弟这么一说,心里很不自在,又为养母的病情担心,不好说什么,就只是在嘴里“哦……、哦……”地应付了两声,就赶进寿康宫里去了。
  咸丰帝这两声本来只是虚推,谁知恭亲王却以为是他终于答应了母亲请封的要求,立即脚不点地地赶到军机处、礼部代传旨意,着手办理册封皇贵太妃为皇太后的事宜。
  礼部草就的册封太后诏很快就写成送到了咸丰帝面前。对这样一道诏书,咸丰皇帝实在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但是事情已经办了,举朝上下已经信以为真,若是回绝,岂不是一个天大笑话。无可奈何的咸丰帝只得暗中切齿,极不甘愿地签发了这道诏令,为养母上了一个“康慈皇太后”的尊称。
  
  七天后,终于达成了毕生心愿的博尔济吉特氏带着“康慈皇太后”的名份,离开了人世,去找她那个用情不专的丈夫道光帝去了。她一共在人世间停留了四十四年。是清史上唯一一个既没有生过皇帝,也没有做过皇后的“皇太后”。
  “康慈皇太后”心满意足地瞑目了。她恐怕不会想到,她这个只享受了七天的太后虚名,将给她的亲生儿子恭亲王带来多少烦恼。
  
  对于恭亲王半真不假的“错听旨意”,咸丰帝心怀忌惮,极其不满。为了消除这个帝位有力竞争者可能会有的不轨企图,在为康慈皇太后操办丧事时,咸丰帝下令降低规格。葬礼虽然按皇太后级别办理,但其灵位不供入太庙,名号后也不连道光帝的谥号。
  
  康慈皇太后下葬的第二天,即七月二十一日,咸丰帝再次趁热打铁,传下旨意:“王礼仪疏略,罢军机大臣、宗令、都统,仍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
  也就是,以恭亲王在其母葬礼上礼仪不全为由,罢免了他军机大臣、宗人府令、儴黄旗满洲都统等一切职务,将他赶出了权力中枢。
  
  只是咸丰帝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他此后仅仅只在这世上多活了六个年头,刚满三十岁就死了。留下的寡妻孤儿,竟又从自己亲自选定的“顾命八大臣”手里交代到了恭亲王的手里。只是等到那时,变幻莫测的世事也再不是旧日模样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7 23:29 , Processed in 0.060170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