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747|回复: 0

中国汽车市场的难言之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中国汽车市场的难言之痛

  ●艾华添[James T. Areddy](道琼斯通讯社)

  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消费信贷业来说,正在蓬勃发展的汽车行业出现了一个不好的兆头:越来越多的买车人拖欠贷款。

  对向银行提供车贷保险的保险业商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保险业在开展车贷业务两年后开始撤出该项业务。

  保险商称,银行过度发放汽车贷款(今年上半年约为40亿美元),而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又极为宽松。一旦无力偿债,贷款人要么和车一起消失,要么任由银行处置所购车辆,自己再购买一辆便宜些的新车。而保险公司却不得不收拾烂摊子,担负起偿贷责任。

  保险商、银行、汽车制造商、法律界人士以及国内媒体均表示,这是一势头令人担忧。它使中国巨大的汽车销售数据黯然失色。这些数据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但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这也为一些人的观点提供了反面例证。他们认为,中国居高不下的个人储蓄高水平以及不愿借债的文化心理使中国消费者成为低风险借款人,各银行均希望通过发放消费信贷来改善其资产负债表状况。

  汽车贷款问题表明,无论是车贷、房贷还是其他消费信贷,中国的银行对贷款人的情况知之甚少,从而大大增加了其放贷决定的风险,为信贷欺诈大开方便之门。

  中国的银行是从1998年后才推出实际意义上的消费信贷业务的。即便现在,中国几大银行的一些放贷机构仍无法通过电脑来查证一个潜在的借款人是否拥有该行帐户。中国技术最先进的放贷机构在上海,在其开设4年后也只是形同虚设,无法与其他城市的同类机构联网。

  这些欠缺给愿意一试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深浅的中国银行提出了疑问,而对于那些从中国市场中看到信用卡等金融产品的巨大商机的外资银行和金融公司而言又何尝不是令人头痛的难题。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acific Property Insurance Co.)驻上海的车险部门负责人许雷(Xu Lei, 音译)说,这项业务的问题在于,取得个人信贷信息由于成本过于高昂而毫无可能,而且又没有能够提供准确信息的系统。

  通用汽车(GM)的金融子公司指出,一旦获准提供贷款,其自身的贷款控制将较中国银行更为严格,且该公司还将把在41个国家经营的经验融入中国贷款业务。

  但Weidemann也指出,尽管如此,政府对于利率的控制将使利润变得极为微薄。只要有1.0%的贷款成为坏帐,放贷人就将步入亏损的边缘。

  

  汽车梦

  拥有私家车是千百万中国人的梦想,也是全球汽车商及其他相关行业人士所热烈期盼的未来。但对通用汽车等许多汽车厂商而言,虽然近两年来汽车销售额突飞猛进,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但只有中国政府允许他们提供购车贷款,他们才能迎来真正的巨大商机。

  对于更广义的金融行业而言,汽车贷款不过是在消费信贷业务方面小试牛刀,而外资银行更看重的是信用卡等金融产品的无限潜力。

  相对房产而言汽车贷款很难担保,从这点来看,汽车贷款的特点与信用卡预支有著相似之处。

  在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意识到对贷款客户知之甚少,以及对汽车贷款添加留置权是多么困难,各银行现在已经要求大约2%的贷款客户为其车贷购买违约保险,而保险公司由于急于向购车人出售高利润的碰撞险、偷盗险及火险,希望通过提供贷款保险吸引潜在客户,其中一些保险公司甚至在2001年该项业务获得法律批准之前就已开始了行动。

  目前看来,似乎没人知道保险业为此有多大的损失,也没人知道是否汽车销售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但中国主流媒体就这些问题铺天盖地的报导却真真切切地表明了这一问题的存在。《财经》杂志曾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中国一个相对富裕的东部城市无锡,保险公司就支付了大约人民币2,500万元的赔偿金,占其保费收入的93%,高于2002年46%的比例。

  但与此同时,汽车行业自身激烈的价格竞争以及更多新车型的出现,使得一些车主纷纷将旧车处理,购买新车,他们与此一起放弃的还有未还完的车贷。这些恶意逃债的车主显然并不担心欠款行为被发现,或是因此将在其他地方无法申请贷款。一位上海的保险业人士称,车价下跌以及收入不稳定是车主违约的两个主要原因。

  在一些城市,银行和保险公司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妥协,银行同意分担更多责任,如自己支付1%-2%的保费成本,或限制贷款比例等等。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5 22:15 , Processed in 0.059741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