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71|回复: 2

[情牵故土] 《鬼佬》:不仅仅是23个中国死难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6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 名 鬼佬
◎片  名 Ghosts
◎年  代 2006
◎国  家 英国
◎类  别 剧情/冒险
◎语  言 普通话/英语
◎字  幕 英文
◎IMDB评分 7.4/10 (70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872202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视频尺寸 608 x 336
◎文件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长 96 Min
◎导  演 Nick Broomfield
◎主  演 林爱琴 ......Ai Qin
      Yu Zhan ......Mr. Lin
      Wei Zhe ......Xiao Li



◎简  介 

《鬼佬》:不仅仅是23个死难者

风渐大,海岸线与惨淡的天空模糊在一起。乌云遮住了快要落下去的

太阳。远处的海岸上零落着几个单薄的人影,从他们俯身的动作可以判断出他们的职业——拾贝工人。近处的海滩上有一辆白色的面包车。风声呼啸,乌云急速变换,夕阳带上了血的颜色。潮水如蛇,无声而迅猛地没过了沙滩。

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几个身着雨衣和胶鞋的拾贝工人挤在已经被吞噬大半的面包车顶,颤抖着,嚎啕着,极度恐惧。周围已经是墨一样的黑夜,夹杂着雨水和风,面包车如同一叶扁舟,即将葬身大海。一个工头似的人物一边呵斥哭泣的工人,一边掏出手机让他们给家里去个电话。那个叫爱琴的女子接过电话,打回福建的老家,先和母亲通了话,然后让母亲叫她的小儿子来听电话。爱琴的面部特写,她的脸上混杂着泥浆、雨水和泪水。她对着电话唱起了歌……

潮水漫过了胸口,人们一个接着一个,以极端迅速而痛苦的方式死去。

这是电影《鬼佬》(Ghosts)的开头部分。该片由英国导演尼克·布鲁姆菲尔德(Nick Broomfield)执导,以2004年2月发生的23名中国非法拾贝工人在英国莫克姆海滩遇难的事件为背景,用纪录片的手法拍摄,全部启用非职业演员,再现来自中国的偷渡客在英国的辛酸生活,试图还原非法移民的生活现状以及最后令人震惊又不可避免的悲剧。

剧情
该片的官方新闻稿对“鬼佬”的由来作了如下解释:“鬼佬”是中国人用来形容西方白人的称呼,但同时它也可以用来形容英国食品工业链最底层那些没有合法身份、收入极低、不受法律保护的非法劳工,尽管生存在近乎奴役的条件下,但由于身份顾虑,他们情愿像“鬼”一样隐形于社会中。

故事女主角,来自福建的年轻女孩爱琴,举债近40万元偷渡到英国,成为生存在英国食品、建筑以及服务行业底层的近三百万外籍劳工的一员。 她同另外11个中国人挤在郊外一所仅有2个卧室的房子里, 工头用伪造的工作证明为她在一个食品加工厂里找到一份强度极大、报酬极低的工作。在一次当地警察的突袭之后,爱琴、工头和另外几个打工者失去了这份工作。摆在爱琴面前有两条路,去按摩院从事色情服务或者去海滩拾贝,爱琴选择了后者。拾贝辛苦而危险,中国的拾贝工人常常受到当地拾贝者的侮辱和骚扰,于是他们选择一个天气并不好的傍晚出来,因为“鬼佬不会在这样的天气拾贝”。涨潮后,爱琴死里逃生,坐上了回家的飞机。

导演与影片
BBC评价尼克·布鲁姆菲尔德是英国最多产也最与众不同的纪录片导演之一,但是中国观众对他会比较陌生。最容易和我们的认知扯上一点关系的是令查里兹·塞隆荣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的电影《女魔头》,这部电影正是取材于布鲁姆菲尔德的纪录片《艾琳:一个连环杀手的生与死》(Aileen: Life and Death of a Serial Killer,2003年)。

布鲁姆菲尔德具有很深的纪录片情节,并以其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著称影坛。1988年的成名作《让我疯狂》(Driving Me Crazy)是一部几乎完全失控的影片, 最后他不得不自己跳到镜头前,进行解读和探寻,免得使观众完全摸不到头脑。但这部影片也奠定了他后来的独特风格,他喜欢让自己出现在镜头前,引领观众探寻真相。

《鬼佬》是布鲁姆菲尔德的第二部剧情片(第一部是《钻石头骨》 Diamond Skulls 1989),讲述的是英国人并非看不见而是“选择不去看”的社会的另一面。他介绍说,这部电影的基础是华裔女记者白晓红(Hsiao-Hung Pai)在英国《卫报》发表的一系列以亲身卧底打工经历撰写的纪实报道。白晓红本人表示:“莫克姆湾悲剧发生之后,我对英国媒体对的报道很不满,觉得他们的报道不够深入,而且充满偏见,有些报道把悲剧的起因和人口走私这个事情连在一起,我个人觉得不是很真实很深入,所以出于这个原因才想要有些了解,才做这个卧底调查。当时没有想到英国导演会有兴趣拍这部电影。”

布鲁姆菲尔德在谈及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时说:“我认为只有很少的英国人了解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他们只知道一些中国食品,觉得中国人是不好理解的。我希望人们看了这部电影能明白,这些人离开亲人孩子来到英国是多么的痛苦,他们的感情跟别人的一样。很多英国人是不会想到这些的。”

在拍摄《鬼佬》之前,布鲁姆菲尔德专程赴遇难者家乡探访调查,调查录像可以在Google、Youtube等网站上找到。他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我付给工头200磅,自己去卧底打工。我们还雇了一些中国学生,同非法移民一起工作了几个星期的时间。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每周汇报,这样我们有了对中国非法移民生活的准确了解,剧本就是这么来的。”

2007年1月7日他在英国《独立报》上撰文谈论了在中国选角和拍片的感受,他说:“拍摄《鬼佬》这部电影使我对中国人产生强烈的感情。” 在中国的探访期间,遇难者家属的反应对他的震撼最大:“与我预期的相反,他们非常公开地表达他们的悲伤,所以对我们双方而言都是一种感情透支。这当然不是耸耸肩膀,简单一句‘事已至此’所能说清的。对于重新揭开他们内心的伤疤,我感到内疚,不过他们也许正需要这样一种倾诉。然而,这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当与四个受害者的家属会面之后,我们感觉自己所能做的远远不够,我认为我们有点失去理智了。”

“《鬼佬》电影的座右铭是‘尽量逼真’。这是为什么我们选择真正的移民做主角。” 寻找适合的女主角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扮演爱琴的林爱钦本来的角色是工头的情妇。在聊天中,她对远在家乡的儿子的思念以及真实的经历,令布鲁姆菲尔德深受震动和启发,使他最终确定了影片的主演及核心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拍摄潮汐卷走拾贝工人的悲剧场面时,导演并没有起用摄影棚,而是选择了事故的真实发生地莫克姆海湾,这使得工作一度变得非常危险。那辆白色的面包车最后被潮水卷走,至今还留在莫克姆海湾的某个地方。

演员与现实
除了尖锐的现实问题,影片的另一热点莫过于女主角林爱钦,她的本色演出受到了英国媒体的追捧。29岁的林爱钦来自中国福建,也曾经是一名非法移民,同影片中的女主角“爱琴”有着相似的经历。但事实上她来英国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家里贫困潦倒,出来前她在家乡有自己的店铺,做金银首饰加工。她只是希望在英国能开始另外一种、如同蛇头描述那样的“美好”生活,改变家人的命运。

她的经历虽不及影片中那样悲恸,同样也非常残酷:找不到工作,还不完债,与家人长期分离等等。与林爱钦一起来英国的那批人中,有的还在英国打工,有的已经回家,而有些已经精神失常。“有的人疯了,在精神病院。有的甚至得了绝症死在医院。我以前住的地方,就有三个人变疯了。出来选择这条路,很多时候真的适应不了,非常压抑,有的人靠自己就过不了,就这样疯了,有一个女孩子还在医院。”

林爱钦对记者说:“我希望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不要以为外面就有多好,不要看表面,要知足,毕竟在自己的国家做事情有安全感,支持的人也多,空间也比较大一些。在这里毕竟不会英文,又没有身份,所以你做起事来有很多的阻碍。”

从这个角度来说,林爱钦或许是幸运的。2年前她终于拿到了在英国合法居留的身份,5年没有见过的儿子贝贝也被接到英国,目前她在伦敦一所语言学校学习英文。采访中她接到一个电话,已经可以用英文比较流利地对答。放下电话,她说:“这是以前同一个班的同学。我现在换了一所学校,但是他们经常给我打电话,说很想我。”

林爱钦得到这个角色是受教会朋友的推荐,但是她在接不接拍上存在过犹豫,正如开头所说,非法移民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希望隐形地生活。林爱钦也有过一点顾虑,她身边的中国人知道后也都会劝她:“爱钦你有没有搞错阿?我们不要让人知道。”而且她对自己所做的决定已经失去信心,因为选择来英国好像就是错误的,这也是她寄托于教会的原因。她对于接拍这个角色的决定有着非常单纯的解释:“因为我信教,所以我就祈祷,希望神能告诉我。如果这是对的事情就让我通过试镜,如果是错的事情就不要让我通过。 拍这个电影,真的不是钱的问题。”

信奉某一种宗教在非法移民这个群体中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以林爱钦来说,即使到现在她也不清楚如果是非法劳工,在英国遇到困难应当通过何种途径来寻求帮助。当身份是非法的时候,她无法诉诸于英国政府,怕被遣返,而对于华人社区是否能够提供这些援助,她也没有概念。因此当教会向她伸出援手,无异于向落水的人伸出了一根稻草。在采访过程中,但凡提到教会,林爱钦都会十分虔诚和感激。

实际上华人社区是有这方面的援助服务的。例如英国的华人报纸《英中时报》上就会有类似的广告,帮助那些难以忍受煎熬的劳工返回家乡。但是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对身份的种种顾虑使得很多人还是投向教会,寻求温暖、帮助和内心的平静。

林爱钦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更希望英国政府能做出一些改变。

媒体报道及其他
英国的主流媒体对这部电影都给予了一定关注和比较积极的评价,尤其肯定了它在选题上的深刻意义。《泰晤士时报》评论说:“这是一个足够有力的故事,以至于不需要太多努力就可以发人深省。”《独立报》影评人安东尼·奎因给了《鬼佬》四颗星,并称尼克·布鲁姆菲尔德在这部作品里表达出了一种超越他自我风格的、前所未见的“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卫报》同样给这部电影打了四颗星,认为:“布鲁姆菲尔德回归到一种真实而朴素的方式,客观地再现了由于全球化所带来的现代奴役制度下的英国社会,一个陌生的、严酷的、非法劳工眼中的社会。”

但是影片在今年1月12日公映后,还是引发了一些非议,尤其是来自于事发地莫克姆海湾的当地人,他们对于影片所刻画的“自己”非常不满,称他们从未听说或者做过打骂中国拾贝工人的事情,认为影片歪曲了事实,好像因为他们,中国人才不得不在危险的时候去拾贝,从而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华人对这部电影的反应并没有英国人那么强烈,毕竟影片中的很多事情是他们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影片的震撼不在于情节、画面或者技巧,而是对现实生活近乎苛刻地再现。这种再现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一种触痛,对于导演来说是一种正义,而对于华人来说,更多的不是激烈的反应,而是暗涌的复杂情绪,以及对生活现状的重新梳理。

莫克姆湾惨剧已经过去三年,英国政府收紧了对非法移民的政策,颁布了工头执照法,加强控制的同时也使很多人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导演希望能够通过这部电影惊醒英国当局,迫使他们重新审视针对非法移民的政策。

他说:“那些人的工作给英国人带来了方便。如果把那些人称作非法,不让他们继续工作的话,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没有这些人,这个国家的工业会崩溃,如果所有的移民都离开,整个国家的经济会停滞,交通,医疗,学校的运作都会停止,超市里不会有食品。所以我们需要这些工人,这样就要承认他们、保护他们。我希望中国人、以及所有这些移民能够更好地被英国社会接受,不再被看作二等公民,受到辱骂甚至虐待。”

在访谈中布鲁姆菲尔德表示他想通过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将这部电影带到中国,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由邓丽君的歌声贯穿始终的《鬼佬》,将给国内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感触,不得而知。但对于我们而言,它打开的是一扇中国人了解中国人的窗口。由不了解和异想天开构筑的判断和解读,会发生变化。

导演布鲁姆菲尔德、记者白晓红以及《鬼佬》的制片人Jez Lewis共同建立起了莫克姆遇难者基金,人们可以通过捐款帮助遇难者家庭偿还债务,改善他们今后的生活。该基金的筹款目标是50万英镑,截稿时其官方网站所显示的筹款总额仅为1306.39英镑。

http://nnv.dl1.btchina.net/downl ... attachmentid=90604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4-2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4-2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14 06:10 , Processed in 0.055942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