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14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会在绝望与失望的联合打击下保持原来的平常心态并且对袭来的暗箭冷静应对。有时候,我们常常感佩那些英雄人物冷静、勇敢的性格和恢宏大气的风格,但是恐怕没有人会对他们内心的痛苦和软弱加以深刻的剖析与理解。
其实有的时候,这种所谓的冷静与恢弘,说不定都是用来掩盖他们内心深处忐忑不安的假象。在面对面与反叛分子“零距离接触”的时候,古往今来大多数的领袖、君王表现的往往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尽管他们平时表现得雍容高贵,但是在敌人咄咄逼人的屠刀面前,其勇气甚至往往连山野村夫都不如:从“瓜熟不代”的齐襄公猥琐地躲藏在一扇破门后边企图躲过一劫,到马嵬坡前,为了平息哗变军人无奈中勒死自己爱妃的唐明皇......平时的威严全部扫地,换上的是一幅逆来顺受的嘴脸。
凭借自己胆色闯天下的人,在某个时刻会发现自己的胆色就像扎出来的纸人一样单薄——看上去精彩纷呈,但只要一阵稍大的风,华丽的形象就会瞬间被扯出几条难堪的口子,无奈地在那里半死不活地飘扬。因此,一般来说,平时越是盲目自信的人在困境中也往往是最早倒下的。
摩西是一个处事低调和谦逊的人。当上帝凭借荆棘中的烈火告诉他,离开米甸的羊群,回到埃及把自己的同胞领出来的时候。摩西首先感受的不是一朝权在手的痛快淋漓,也不是四十年磨一剑的壮志凌云,他首先担心的是自己拙嘴笨舌、难以说服自己的同胞更难以说服埃及的法老。当百姓一次次攻击摩西的时候,他没有选择争辩也没有采取任何障眼法来暂时平息人们的怨气,而是在绝望中时时不忘记上帝的存在。因此,当我们从事正义的事业、帮助困难中的人们却会遭遇困境、不解甚至谩骂与攻击的时候,不要忘记在我们背后还有一个超越一切的伟大力量,他给予我们坚持正义的信息又给与我们坚守道路的信心和力量。他所唯独要求我们的,是不要与那些诽谤和谩骂者同流合污,更不要在陷阱与恶势力面前动摇和胆怯。有时候,为了正义与正直,我们不得不选择牺牲和放弃一些我们自身的利益,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心有不甘。但是,即使是从最低的标准出发,为了今后几十年的心理平安和每晚幸福的安眠,这些放弃与牺牲似乎也是很值得的。
话说远了,我们该来关注一下摩西的情况了。
第二天一早,可拉领着250为精英领袖们来到会幕前。
这会幕实际上就是安置耶和华圣约柜的地方,也就是以后以色列人圣殿的前身。以色列人的生活围绕着会幕,以后则围绕着圣殿。受此传统的影响,基督教地区的人们,其聚居地中心往往是教堂;穆斯林的聚居中心则往往是清真寺。
可拉不但带来了250位领袖精英,还召集来大批的以色列百姓。他和那250个候选人每人都拿着象征圣洁的铜香炉,里面点燃着沁人的馨香。现在,摩西、亚伦、可拉还有那250人,都手持香炉站在会幕前。周围是密密麻麻的百姓——那场面的火爆程度恐怕超过了如今的超女选拔现场——每位候选人身后大概都有为数不少的“粉丝”加油助威。其声势恐怕颇似如今的台湾倒扁大游行。与众多的所谓竞争对手和对手狂热的“粉丝团”相比,摩西与亚伦显得身单势孤。
对于可拉来说,他对于摩西的信任决不会超过后来太平天国的杨秀清对于洪秀全的相信。人多势众的压力面前,今天让摩西和亚伦交出权力是难以避免了。在可拉等人看来,今天的仪式,不过是摩西等人装神弄鬼、给自己下的台阶罢了。既然如此,逼人不能太甚,给他们一个面子好了——作为胜利者,可拉自认还是有这个风度的。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禅让者先宣读一篇类似于罪己诏一样的东西,自我批评一下(至少可拉认为摩西可写的东西一定很多),然后再推荐新的人选或者宣布放弃权力,由大家重新推选。从现在的人气来看,可拉很可能直接成为被禅让的接班人或者当选新的领袖。
然而,此时可拉看到的摩西与亚伦却丝毫没有马上作出禅让的意思,这令他非常诧异的同时也感觉非常不满。既然两个老头子不懂事,那就发动群众来逼迫一下——自己不知道下台阶,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可拉是发动群众的高手,只要稍加授意,群情激愤的场面就被调动了起来。而且,如今的可拉的确是人气冲天,连大丹和亚比兰身边的群众都聚集过来了。逼宫开始了,奇怪的是:摩西和亚伦居然还是不表态凡是群众运动,都要搞清敌我关系。而敌我关系的确认与同盟的产生则大多以利益为基础。如今的以色列人难以接受眼前的现实——迦南虽美好却不能进入,不但如此,更糟糕的是:20岁以上的男丁基本上全部要倒毙旷野。而带来这个糟糕消息的人是摩西。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对产生噩耗的原因加以分析、找出自身的问题,反而转身迁怒于带给我们消息的人。如今的以色列人就是如此,他们对自己曾经的动摇与软弱不加悔改,反而把怒火发泄到摩西和亚伦身上。他们的口气往往是:如果你们不把我们领出埃及,我们就不会有这些苦难;如果你们不把我们领出埃及,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牺牲;如果你不把我们领出埃及,我们就不会......。总之,出埃及仿佛成了他们最不明智的行为,埃及仿佛成了最美好的地方。
然而,他们似乎忘记了永远都做不完的苦工;忘记看见自己孩子被活活夺来丢进尼罗河时心中的悲伤;忘记了被埃及人耻笑为奴隶的屈辱。他们也许更忘记了壁立分开的红海之波;忘记了铺天盖地的大群鹌鹑;忘记了磐石中的潺潺细水与遍布营地之外的晶莹的吗哪。眼前的挫折和困难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忘记了一切值得他们记住并且坚定信心的东西。其实,又何止他们,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和何尝不是如此呢。
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虽然不能移山填海,但是推翻个把领导者似乎不在话下——真是这样么?恐怕也不见得。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凡是枪杆子对枪杆子的政变往往哪一方都得不到相应的同情;而枪杆子对民选领袖的政变,则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受到各方的批评。这是对于政权来说。要是对于摩西本人呢?他从来没有称王、称帝,没有强迫别人对自己效忠,更没有向以色列人征来哪怕一块钱的税——他的地位、权威与能力来自于上帝的许可和百姓的爱戴——在这样的情形下,这政变还有什么发动的意义呢?摩西和亚伦还有什么台可下的呢?他们从来没有在台上过啊。
现在又回到实质性问题上来了。以色列人到底算是一群无组织的松散联合体还是有组织、有结构的民族实体呢?换句话说,现在的以色列人算不算有国家呢?我们记得,在以色列人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之后,他们在西奈山接受了“十诫”,并由此接受上帝为他们自己的元首——这实际上就是此时以色列人的国家形式。摩西和亚伦不过是上帝指派的执行者罢了。如今的政变,看上去是针对摩西和亚伦的,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摆脱上帝,以可垃等人的意愿建立新的国家体系。当然,你可以说事易时移,需要与时俱进了。但是即便是对一份合同的违约尚且有可能被送进班房,如果真的想要改变约定就要付出代价,更何况信仰和国体这个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
由此可见,可拉等人的政变实际上是一场闹剧——是做出来欺哄普通百姓的。虽然大多数百姓搞不清楚其中的深意,但是摩西和亚伦实在再清楚不过。上帝更是不可能被蒙蔽。
在人们的喧闹与狂躁中,一道耀眼极了的光照耀在会幕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如此近距离地见到这些奇特的景象,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觑。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连摩西和亚伦都是瑟瑟发抖地进入会幕之中。
会幕门外的人们惶恐而好奇。他们不知道摩西进入会幕去做什么。全场的狂热粉丝们在此刻突然安静了下来。此时,恐怕只有可拉心里在暗暗冷笑——魔术要登场了。可拉几乎可以预测后民发生的事情:摩西和亚伦走出会幕,宣布上帝的旨意——可拉来继承自己的位置......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前面的沉默也许是某种特意魔术的倒计时吧——可拉开始真正佩服起摩西的老谋深算了。会幕外面的另外250个人呢,则是各怀心思。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预感到此次自己难免要“陪太子读书”——继续成为可拉这朵新红花的绿叶。但是,既然来了总还有一丝希望。既然摩西他们是必然要下台的,不管是不是真有那个无所不能的上帝给摩西指导,至少自己在摩西的眼里印象总会比可拉好些,说不定命运之神会光顾自己呢。再者。即使是可拉或者别的什么人上台,自己作为拥立有功的开国之臣,总会有些优待吧。
当会幕外保持着奇特的安静的时候,摩西和亚伦在会幕内却经历着痛苦的历程。上帝决定要消灭所有的人!摩西和亚伦苦苦哀求上帝改变意志。从客观上讲,违背约定就必然要付出代价,上帝要消灭以色列人属于双方费归条款执行中的一部分。但是,摩西和亚伦的苦苦哀求,则使得上帝再一次法外开恩。摩西对自己的同胞怀有非常复杂的心情:一方面,他时刻没有改变对自己同胞的热爱,没有放弃对他们的责任感。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实在对自己的同胞感到伤心和失望。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恳求上帝不要毁灭这些可怜而无知的人们。上帝的旨意发生了改变——区别对待。
会幕外的平静是在摩西和亚伦出来的那一刻打破的。此刻,狂呼乱喊的嘈杂被嗡嗡作响的窃窃私语所代替。人们忐忑不安地注视着摩西和可拉。此时,他们实在不知道该支持哪一方,于是决定先听听摩西他们带来了什么旨意。
摩西环顾四周,说出了一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和好恶色彩的话:大家离开可拉、大丹和亚比兰的帐篷。要离得远远的。
人群在骚动,不知道后面将会发生很么事情。当大家看到可拉脸上志得意满的神情以及摩西亚伦充满自信的目光,所有人的心中更是无所适从。
可怕的沉默,营地上空的云彩都似乎要被这种沉重的气氛变得厚重起来,太阳也仿佛黯淡了。令人揪心的沉默之后,终于有一个人怯生生地迈出了脚步,远远地离开。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人都有从众心理,正因为此,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是值得尊重的。越来越多的人们离开可拉的身边。消息像长了腿,不多时候,聚集在大丹、亚比兰周围的百姓也陆续离开。也许这是一场面对面谈判的开始?也许是某种禅让礼仪的需要?人们不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但是既然是摩西从会幕中带出的消息,还是遵守为妙。既然改朝换代是精英们之间的博弈,自己一芥草民也实在没必要掺乎进去。
看看人群散去,摩西召集来以色列70名长老组成的议会。他留下可拉连同那250人继续聚集在会幕前,然后带领长老们向大丹和亚比兰的营帐走去。看来,摩西是彻底让步了——大丹和亚比兰不来,老头子不是也自己亲自去请了么?可拉回头看看自己的250个“同志”,心中也许在默默盘算怎么和待会儿要来的两位战友分割权利。看看是三个人,也许祭祀、先知、君王的格局可以有所保留?
这边可拉在为以后的事情盘算不表,那边摩西已经进入了营地。看到如此浩大的声势、这么多长老出动,大家不知道大丹和亚比兰将会如何应对。
摩西领大家站定,再一次宣布:请大家离开大丹、亚比兰、可拉这几个恶人的营帐。此时的宣布已经有了立场和最后通牒的意思。看看局势突变,刚才稍稍聚拢过来和原先犹豫未走的人们纷纷离开。对未知事件的恐惧占到了上风,刚才坚强的“粉丝团”此时迅速土崩瓦解。最后,甚至连可拉的家人也表态不支持可拉了!此刻,只有大丹和亚比兰全家还各自支持着他们。
一个人的家庭往往是这个人事业的坚强支撑点。但是,这种支撑如果是负面的,或者说助纣为虐的,那么招致的就不光是一个人的麻烦,甚至可能是整个家族的灾难。
众人离开的时候,恐怖的惩罚降临了。
在红海和死海一带,有一种特殊的地理情况:泥面沼泽。这种沼泽表面上是干硬的泥土,下面是沼泽泥浆。在干硬的泥土上可以行车走人甚至安排营帐,但如果泥面一破裂,马上一切会被吞噬。
一道巨大的闪电划过阴霾的天空,闪电引发了一个巨大的火球。这火球恰好准确无误地爆燃在帐幕前。惊恐、绝望、悔恨,等等......这些感想也许刚刚在脑海中闪过,250个人连同可拉就被恐怖的火球吞噬了。
营地里的情况也几乎同时发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拉、大丹、亚比兰的营帐居然全是建在泥面沼泽上的!巨大的闪电带来的地动山摇的震动也许是引发后果的原因:这三个人的营帐下的地面突然开裂,所有不离开的人,全部被恐怖的大地吞没掉——当他们的营帐在地面上消失,沼泽表面慢慢愈合,平静得就像没发生过什么一样。
所有的人都恐惧得四散奔逃,他们唯恐自己的家也会遭受同样的灭顶之灾。
人啊,总是这样,非得要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才会有恐惧之心。既然如此,当初又是何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