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12|回复: 1

[艺术文学] 影评:美国往事和第七封印,z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5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据说这2部电影是男人必看的电影。带着好奇心看完了,从天涯转点影评来。个人认为2部都是值得一看的电影。

1。美国往事

故事讲述的是二十年代的美国,有5个孩子一起做非法买卖,其中一个孩子在争斗中死去。其余4个长大后,在禁酒令发布前夜要抢劫银行。持反对意见的诺德斯为了制止和挽救其他弟兄,而向警察告密。却没想到那三个弟兄在与警察火拼时全部丧命。诺德斯以为是自己的告密导致了伙伴们的惨死,背负着遗憾和愧疚度过了漫长的一生。而在35年后,诺德斯发现事情原非他想象的,当年,竟然是麦克斯一手策划,和警察串通将伙伴们害死。而此时,麦克斯已经成为政界要人。他找到了麦克斯,麦克斯让诺德斯杀了他,但诺德斯没有给他赎罪的机会。没有得到宽恕的麦克斯最终跳入垃圾车自杀,诺德斯获得了心灵上的救赎。
  
  【输与赢】:
  诺德斯和麦克斯到底谁赢谁输?
  
  按照影片的正面意义来讲,诺德斯赢了,赢得了内心的安宁。麦克斯输了,输掉了生命。
  
  而在短暂的人生中,麦克斯赢了,赢得财富、权力以及女人。而诺德斯输了,输掉了人生,输掉了友谊,也输掉了他最爱的女人。
  
  【感性与理性】:
  诺德斯是感性的,柔软的,多情的。就是俗语中常说的“性情中人”,豪情仗义,侠骨柔肠。但换另一个角度而言,也是俗语中常说的“妇人之仁”。
  
  而麦克斯和黛波拉是理性的,阴冷的,薄情的,自私的。他们都有远大的目标,并有计划的一步一步去实现它们,排除一切阻挡他们的障碍,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就是踩踏着他人的尸骨站起来的巨人。
  
  【背叛与忠诚】:
  整部电影,从表面上看,是忠诚于友谊的人得到了心灵上的救赎。背叛友谊的人带着愧疚的灵魂走向死亡。而其实呢,是老实人遭殃,恶人得逞。
  
  【强与弱】:
  从浅层看:诺德斯是强的,他的两度强奸,象征着他男性的力量。而麦克斯和黛波拉是弱的。因为麦克斯始终没有赢得黛波拉的心。黛波拉也在身体上受到诺德斯的强奸。
  
  而从深层看:诺德斯是弱的,因为强奸本身就是一种脆弱自卑的表现,那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灵魂无法征服他人时,才会使用的最低级最野蛮的一种手段。诺德斯得到了黛波拉的青睐与肉体,但依然无法得到她全部的人。而麦克斯是强的,他和诺德斯一样爱着黛波拉,但他不但自知,更了解黛波拉要什么,所以他表面看无动于衷,或有意识的离间诺德斯和黛波拉,但从不向黛波拉表达什么,而是处心积虑的,一步一步,最后赢得了黛波拉。黛波拉也是强的,他和麦克斯一样,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即便黛波拉青睐于诺德斯,但她还是选择了她不爱的强势的麦克斯。
  
  【灵与肉】:
  从情感层面上看,诺德斯和麦克斯都爱着黛波拉,而黛波拉青睐于诺德斯。
  
  从肉欲层面上看:诺德斯和麦克斯都得到了黛波拉的肉体。但诺德斯是强迫黛波拉屈服,并且只有一次。而麦克斯是让黛波拉自愿屈服的,而那是终生。
  
  黛波拉为什么不选择自己钟情的诺德斯,而选择自己不爱的麦克斯呢?那是因为在情感与现实之间,黛波拉选择了后者。诺德斯说:麦克斯和黛波拉彼此憎恶。其实,不是彼此憎恶,而是因为他们是一样的人,他们都是可以把感情抛开,追求结果的人。他们各取所需,所以最后走到了一起。
  
  【利己与利人】:
  也就是自私与无私,诺德斯是慷慨无私的人,他想到的是他的弟兄。最后,牺牲了自己成全了麦克斯。而麦克斯和黛波拉是自私的,他们牺牲了情感、道义,却赢得了一切。
  
  【轻与重,罪与罚】:
  片子里的人都是有罪的。相对而言,诺德斯的罪是轻的,但罚的是重的,那是他几乎全部的人生,和漫长的35年的煎熬与愧疚。麦克斯的罪是重的,但罚的是轻的,在获得了一切之后,临近暮年,用死亡怎么可能来偿还他所犯下的罪行?
  
  孰轻孰重?
  
  【总结】:
  以理想主义看待这部片子,“好”人得到了救赎,恶人得到了报应。
  
  而以昆德拉的方式,从现实主义剖析,这部片子无情而残酷的揭示了一个真相,人,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值得信赖。感性、忠诚、慷慨、仗义最终是满盘结输,成就他人。而理性、背叛、利己主义才能获得最终的奖赏。
  
  所以,向来钟情于积极向上题材的奥斯卡,当年只颁给了这部片子最佳配乐和最佳服饰设计奖,这是必然的。


************************************************************************

还有一篇评美国往事的,也写的不错。

人生如果是一场空忙,那岂不太可惜?——《美国往事》
  
  1
  杀生、偷盗及邪淫,在一切宗教中似乎都遭到唾弃。无论是佛教的十戒,还是基督教的十戒,都将这三者罗列其中。倘说这世上还有什么置诸四海而皆准的永远光荣正确伟大的普世真理,那无疑就是这个了。想当年即使身为流氓无赖的刘邦先生入主汉中,首先要做的也是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就不难猜出其中秘密。而西方最早的《汉穆拉比法典》,也毫不犹豫的规定了对杀盗淫的惩罚。当然,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例如蒙古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就以为人生的最大乐趣是杀人放火掠夺财物淫人妻女。而在斯巴达,溺婴淫乱随处可。但我们必须看到,无论铁木真,还是斯巴达,他们的奸淫掳掠都是针对外敌的,而在蒙古与斯巴达内部,一样强调团结就是力量,一样禁止杀生、偷盗及邪淫。一个社会一边纵容这些罪恶,一边又想长治久安,那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就是这些人类一直坚守的价值观,在古今中外的一系列影片中都遭到了无情的践踏;更令人难堪的是,同样是这些罪恶,现实中我们无法容忍,而对影片中主人公的肆意妄为,我们却又往往报以同情之理解。倘有谁以道德卫士自居,大义凛然声嘶力竭地予以谴责,那只会被人当成傻B,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老将军旁边的那个女秘书,只会被人看成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而收获轻蔑不屑的嘲笑。
  
  有谁不同情意大利影片中那个偷自行车的人呢?有谁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后,会因为马小军曾经逃学泡妞,曾经做过小流氓,曾经将人砸得头破血流,曾经撬锁入室,在别人的床上翻滚,甚至一度成为强奸犯,而将马小军看成是不可救药的混世魔王,诅咒其该堕入阿鼻地狱呢?我们还不都是为自己也曾有过的类似举动而会心一笑?而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个在黑暗中屡屡偷窥玛琳娜的童年雷纳多,还不就是我们童年的影子?而他最后在父亲的支持下终于上了妓女玛琳娜的床上时,有多少人为了自己那些未曾实现无法言说的阴暗梦想歔欷不已啊。至于《教父》中杀人如麻的麦克,更是无数男人顶礼膜拜无数女人芳心暗许的对象——真的,有时候我不得不佩服柏拉图,他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指出了将艺术家赶出理想国的必要性:艺术家是会撼动我们时代的道德基石的。
  
  2
  比起《教父》,《美国往事》对人类价值的践踏更恣肆,更彻底。老教父维托固然也曾做过梁上君子,但那是为生活所迫,是落魄潦倒中的无奈之举;他也曾杀过人,但那是为了复仇:父亲的鲜血,母亲的鲜血,哥哥的鲜血,已足以洗清他的双手了。他的每一项不义之举都有其正当性。如果我们因为其未经法律判决就杀人而觉得程序上不那么正义,那起码它实质上是正义的。而当程序正义不能保证实质正义时,那讲究程序还有什么意义呢?在上帝的光辉未曾到达的角落,我们必须自己制造出光来,以捍卫人类的尊严。事实上,当维托功成名就后,他简直就成了仁慈公正的化身,他比那些正人君子更爱惜自己的羽毛。他受同乡委托,为同乡那被侮辱的女儿讨回公道时,不忘嘱咐下人注意分寸,不要闹出人命:“我们不是谋杀犯”;他被人暗杀,身中数弹,差点丢了性命,却仍然坚定不移地抛弃了冤冤相报的江湖教条,而代之以“和为贵”的新法则;他可以开赌场,可以走私,却坚决拒绝参与毒品生意,即使毒品生意的利润比他以往那些生意的利润高出数十乃至数百倍。他有自己的操守,有自己的底线,在他看来,赌博也好,嫖妓也好,走私也好,都只是满足了人类天性中某些无法扼杀的欲望,都是人生的调剂品,而毒品,却能毁掉无数人的整个一生,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而家庭,却是教父一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他对家庭的责任与关爱,能让无数正人君子汗颜。而在《美国往事》中,对家庭的责任,对正义的渴望,对同乡的关怀,对人类的仁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是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的故事:诺德斯与他的同伴们对人类价值的践踏,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我固然不是道德卫士,但对诺德斯的所作所为,我仍然要冠以杀人魔王的称号。他的杀死臭虫,我可以理解为是对臭虫杀死多米尼克的报复,抑或往日饱受欺压的一次反击;他的杀死警察,我也可以理解为一时失手——恐惧与愤怒使心灵受到了蒙蔽;而他后来的一次次杀人放火,则似乎很难证明其正当性。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一生杀了很多人,有时候是为了钱,有时候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有时候,则只是受人委托——熟人的委托,朋友的委托,情人的委托,甚至敌人的委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管什么理由杀人,在诺德斯的眼里,被杀者都只是一个模糊的目标,一具走动的尸体,而不是一个人,一个会哭会笑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和他诺德斯一样有灵魂有意志的人,用简爱的话说,站在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那些挨宰的倒霉蛋是否会到天堂投诉,那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诺德斯不仅杀人放火,也淫人妻女。他一生中固然只爱过一个人,可就在深爱着这个人的同时不断出轨。假如我的记忆没有出错,那么他的第一次是奉献给了妓女佩姬。那时候,他和麦克斯还亲密无间,他们发现了片区警察和妓女佩姬偷欢,并掌握了足以制作一次艳照门事件的证据。于是他们要挟那可怜的警察,要么代付嫖资,要么成为美国的陈冠希。可怜的警察唯唯诺诺,俯首听令,而诺德斯也就在警察的注目礼下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当然,假如诺德斯买得起一块蛋糕,那么他的成年梦想是有可能提早实现的。而后来,后来,当诺德斯身陷囹圄数年重见天日的那一天,麦克斯也是用一个赤裸裸白花花的胴体迎接他的归来。他归来后上的第二个女人,也许是那个珠宝商的妻子。当他以后入式强奸这个挑逗他的女人时,虽然蒙着脸,那坚定不移大理石雕塑般的姿态却透露了许多消息。我毫不怀疑,诺德斯对黛博拉是真挚虔诚的,但我也同样确信,男人是能将灵与肉分开的。一边寻欢作乐,一边一往情深。甚至,在纵欲堕落后的瞬间,还会因为无法驱散的空虚与愧疚而完成灵魂的升华。倘不如此,我们就无法解释观世音菩萨的献身行为了。男人是不可能专一的。即便身边有个贤妻良母,也还在梦想着远方的红颜知己,那个不曾占有的纯洁无瑕的女神,是多少男人暗夜中的希冀啊!就像我以前温庭筠时所说的:“每个男人都梦想身边有个赵敏,而在心里供奉缥缈遥远的小龙女。人世多污垢,唯有在虚构的世界里,才能找到可以顶礼膜拜的女神。一生郁郁的温庭筠同样不能例外。那个独倚栏杆凝眸远眺的清丽女子,正是虽屡上青楼而终于孤独的温庭筠凄凉一生的唯一慰藉。”
  
  不用再列举诺德斯的斑斑劣迹,我们也已经知道,凡人类法律明言禁止的,都是诺德斯不屑一顾的。杀人也好,偷盗也好,抢劫也好,强奸也好,走私也好,都是这些黑帮老大们不以为然的家常便饭。只是,在突破了法律的禁忌,卸下了道德的重担,解除了宗教的枷锁后,人生是否会因为过于轻盈而无法站立呢?人生是否会因为过于缥缈而无法把握呢?是否会担心,随便哪来的一阵风,都有可能风卷残云般的将我们吹向无法预知的远方呢?是否会害怕,随便什么时候降落的几滴雨水,都有可能将我们洗刷得一干二净呢?即便是土匪,即便是强盗,也要找到自己站立的基石,也要寻找人生的意义啊。就像诺德斯说的:“人生如果是一场空忙,那岂不太可惜?”可在这转瞬即逝的生命里,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呢?究竟有什么东西,是我们一定要坚守的呢?究竟有什么东西,在无数次的生离死别后,在无数次的背井离乡后,在无数次的劫后重逢后,在无数次的磨难砥砺后,仍能让我们牵肠挂肚,念念不忘,并为之气沮神伤?
  
  有的,有的,只是这些东西,都过于难以捉摸,难以把握。我们殚精竭虑竭尽全力,我们一腔热血满怀激情,换得的却可能是两手空空春梦一场。这一刻还满怀欣喜,下一刻却可能泪流满面。这一刻还矢志不渝,下一刻却可能心怀鬼胎。树倒猢狲散,人走茶就凉。无论我们怎么努力,结局却都可能是一场空——是的,你一定猜到了,我要说的,是无数诗歌曾经赞美过的,无数小说曾经描摹过的,无数电影曾经讲述过的——爱情,友情。
  
  可怜的诺德斯!就像无数的伤心人,他一生辗转反复梦寐以求的,他一生孜孜不倦苦苦寻觅的,最后都离他而去。他究竟做了什么呢?为了朋友他杀人袭警,并为之承受了数十年的牢狱之灾;为了朋友他无恶不作,即使违背了自己的心愿;为了朋友,他甚至做了一个告密者——对于一个江湖人士来说,还有比告密更可耻的罪名么?他为此心怀愧疚郁郁寡欢三十五年,人生能有几个三十五年啊!在那些四海为家的流亡岁月,他一刻也不曾卸下过心头的重担。可到头来,却发现一切只是个骗局,而骗局的设计者,就是他为之奉献了一生的朋友。就是这个朋友,这个麦克斯,夺去了他的金钱,夺去了他的爱人,夺去了他的一生,夺去了他的一生的幸福。
  
  而他的爱人,他阴暗一生中的唯一阳光,他凄凉回忆中的唯一甜蜜,居然投向了麦克斯的怀抱。那个杂物间里翩翩起舞的白天鹅,突然就变成了一个戴着白色面具的魔鬼。多年以前,就是这只白天鹅,当着他的面,抑扬顿挫地对上帝说:“我的爱人是如此英俊,他的皮肤象黄金……他的双颊如香草台……虽然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洗过脸……他的眼如鸽子般明亮……他的身躯如同雕刻的象牙……他的双腿象大理石柱般坚实……虽然包裹它们的裤子脏得要死……”多年以后,当他同样以出自《圣经•雅歌》中的词句缓缓倾诉时,却已经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换了人间。也许,当年那个一心想做明星小女孩早已预知了未来:可惜他永远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阿飞,所以他永远不会是我的爱人。
  
  影片的结尾,诺德斯孑然一人,形影相照,踽踽独行在人生暮年。那一刻,他想起,在很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年轻人,还有梦想,走进一家喧嚣嘈杂的中国戏馆,拿起了鸦片烟枪,在烟雾缭绕中露出了蒙娜丽莎式的微笑……那一刻,他想起了什么呢?是多年以前翩翩起舞的白天鹅,还是多年以前和麦克斯那次改变一生的邂逅?是的,假如没有这次邂逅,那他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可是,可是,人生不就是一条不归路,由无数次偶然酿就一个必然的结局么?就像某年某月某日他在婴儿房的一次捣乱,一次集体调包,一次不经意的举动——他甚至都可能已经忘记了,在他杀人放火的一生,这实在只是小菜一碟——就将无数人的命运改变,有的人从天堂堕入地狱,有的人从地狱升上了天堂……我们都只是棋子,棋盘的一次微微颤动,就可能完全改变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
  
  3
    
  在无人知晓的黑暗角落
  吐出一个又一个烟圈
  在声嘶力竭的酒吧里
  恍惚忘记了故园
  在日复一日的蝇营狗苟中
  慢慢撕碎了自己的心
    
  只是,在那些辗转反侧的深夜
  在那些喧嚣后的寂静时刻
  在那些独自漫步的远方
  在那些无人陪伴的出租屋里
  我依然拒绝回答——
    
  是的,这么多年了
  我依然拒绝回答:
  ……我是否幸福

[ 本帖最后由 云潇飞飞 于 2008-7-7 22:5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2。第七封印

开场是压抑的天空,鹰飞过,灰色沙滩,疲倦的骑士,两匹站在海里的马。旁白响起《圣经》中的段落。黑衣死神出现在骑士身边,严肃的问答,对生命与信仰的思索和质问在一局国际象棋中开始。
彼端,幸福的一家三口,嬉戏,玩笑,幻象。约夫,米亚,米雪。三个隐喻的名字。
骑士与随从行进,他们从十字军东征归来,十四世纪差点摧毁整个欧洲的黑死病肆虐,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绝望的时期了。恐惧,悔罪,忏悔,祈祷,救赎,生,死。
途中骑士布莱克与约夫一家相遇,约夫和米亚的天真与自由开朗的生活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布莱克的理想主义悲观情绪,他决心拯救这一家人。死神出现和布莱克继续对弈,布莱克无论如何击败不了死神,这正象征着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他以凡人的狡猾,移动了国王和车(字幕中是骑士)的位置。他甚至故意弄翻了棋盘以给予约夫一家逃亡的时间。
接下来他们抵达了一个正在上演马戏团演出的村子,这也是全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的一幕。由于瘟疫带来的痛苦,人们认为自己是有罪的,他们背着十字架上的耶稣像,不停地鞭打自己和他人,以求上帝的宽恕。此处的音乐极为凝重,带有神圣的意味。赎罪的队伍浩浩荡荡经过村子,寻欢作乐的气氛一时烟消云散。在诅咒与忏悔中,队伍又出发了,新的成员又加入进去。
骑士在一个教堂里向假扮成神父的死神大声倾诉自己的理想的困惑,上帝在哪里?他为什么不出现,不伸出手来?他要的不是所谓的信仰,是真理!他的抵抗就是在与死神的对弈中作弊,然而这一切都被死神知晓了——死亡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随后出现的是中世纪的火刑,无辜的十四岁少女被诬陷为“与魔鬼通奸”,在忍受不了酷刑折磨后被迫承认。布莱克对其极为同情。而另一个全家遇难的少女因同病相连,她们面对面心心相印,直到少女被火烧死。
骑士和他的随从,约夫一家,全家遇难的少女,这一行人来到了骑士的故乡。一群人,包括骑士的妻子,在电闪雷鸣的雨夜读《圣经》来缓解内心的恐惧。这里显然是“第七封印”这一典故的对位表现。简单地说,第七封印是上帝的神谕,是对人类的惩罚,第七封印被揭开后,七位天使让世界充满了异象。最后,在狂风暴雨过去后,那个全家遇难的少女眼中充满了救赎的泪水,清澈而明净,她说了耶稣死前的遗言,It is finished。
翌日清晨,只有约夫一家从死神那里幸免于难,约夫再次看到了幻象,骑士等人跟随着死神跳起了死亡之舞,走向永恒黑暗的归宿。

对这部电影的感想。

人,就其物质性而言,不过是一种动物罢了。可是,这种动物却会责问生存的终极意义,或者简单点说,人活着有意义吗?是为了理想?为了爱情?为了生活?那位归来的疲惫的骑士,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理想的幻灭。而他的随从,在酒馆里对铁匠说道:爱情是生命的欲望,只是欺骗和谎言;要是世界是不完美的,那爱情就是这不完美的世界上最完美的东西。 “生活”的隐喻—我认为就是幸福的一家三口。有个片段我印象非常深刻:理想主义者—骑士布莱克;犬儒主义者—随从;被生活流放的可怜的少女;蓝天;阳光;草地;春天;草莓;牛奶。如此的美好的生活,谁不羡慕,谁不期盼。
  可是,可怜的生命终不能逃脱死神的追索。在影片的开始导演就让死神粉墨登场了,全剧就一直围着死亡向前发展,骑士与死神的对弈不过是人对死亡的挣扎,人渴望着在死前能做点什么,或是逍遥,或是享乐,或是追求。骑士在教堂里在死神假扮的神父前的那段忏悔,很具象征性意义:人在追找终极的上帝--最终的真理,上帝却隐藏了自己,剩余的,生命就是无目的的搜索。搜索啊,搜索,一直搜索到死神向你现身,然后,终于,it is finished。空虚的生命啊!它像镜子,只映出它自己。假使你看过哲学家叔本华的书,你就不会惊讶于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天才。
  但是,导演似乎还是有所诉求的:骑士的狡猾,移动了棋子位置,甚至故意弄翻了棋盘给予约夫一家逃亡的时间;以及影片的最后在死神手下暂时的生还;还有那蓝天阳光草地春天草莓牛奶;都显示着导演对美好生活的纯粹的梦想般的无限向往。
  确实,在死亡的面前,在空虚的生命里,可怜的人就只有美好的生活一场,才算得上是生命的狂欢。我只期盼,不要麻木的为活着而活着。

    在电影中死神是上帝的可怕的左手,是上帝的恻影。而受火刑的少女与全家遇难的少女的惺惺相惜,是宗教意味的体现。约夫一家的名字其实暗含着信仰:约夫─约瑟夫,米亚─马利亚,米雪─弥赛亚。影片中无论是理想主义者还是犬儒主义者,最终都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而导演让约夫一家存活了下来,也许是伯格曼自身体会到信仰缥缈之所在,让学会享受生活欢欣的凡人留下。凡人却有着神的名字,也许这正是上帝对生活的旨意吧。
  
    对于“死亡”,哲人们总是不懈的思考,在面对死亡时,人类的本性和情感往往得以充分的展示。在这部影片中,“死亡”以死神的形象出现,这样它便不是一个被思考的受动者了,他成了仲裁者,成了拷问者,以第三者的身份冷冷的观察着人们在一场灾难中的表演。了解那场给欧洲造成巨大创伤的黑死病的人都可以想象那场灾难的惨象,死亡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上帝在关键时刻把人们抛弃了,人们的信仰动摇了,地狱不再可怕,因为人间就是地狱。该片不是要展示那段历史的史诗片,而是一部有着深刻思考的影片,影片一开始那位骑士布洛克便面对死神的仲裁,他和随从的生死取决于他和死神的一局棋。与死神下棋确实是伯格曼在这部影片中为我们设计的一个颇为有深意的意境,人生就如棋局,充满了变幻,在布洛克和死神的第一局棋中,他作弊赢了死神。死神是个可怕的形象,但是那一刻,布洛克的求生欲望如此强烈,以至于敢于跟死神作弊。而在我们的人生中,也不时“作弊”,人类社会这盘棋有它的规则,但是总会有人为了“赢”作弊,在求生时,这样的“作弊”更是无所顾忌,一位有着高尚情操的骑士敢于为了生欺骗死神,那么人间的芸芸众生在一场灾难中为了求生又会顾忌什么呢?
   在一场灾难面前,道德总会出现危机,尽管事后,人们往往去从中寻找些人性的光芒,但是,但凡闪耀光芒的“光源”总是强烈但是稀少的,它照耀的永远是后人,当时的人更多的在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情绪中绝望的狂欢。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幕幕道德沦丧的情景,而在灾难中,绝望的人们进行这自残和残他的仪式。片中有段情节颇为震撼人心,在一群人围看小丑表演时,一对行进的“苦行僧”般的队伍打乱了困局中的欢乐气氛,带队者一番世界末日般的讲演结合队伍中人们痛苦绝望的哀嚎看着很是悲惨,一幅末世情景让人心悸。在灾难前,人们容易失去清醒与冷静,理性的光芒在这个时候容易被躁动所掩盖,于是人们要为上帝降下的惩罚寻找罪人,他们或者靠自我的拷问与惩罚求得宽恕,或者如片中那样靠惩罚“与恶魔通奸的女人”寻求寄托,残忍的寄托方式透出的是人们的绝望。
   从历史来看,灾难总会过去,当很多人陷入上帝的最后审判就将到来的惊慌时,总有人怀着希望艰难的生活着,等待着云开日出的一天。片中,约夫和妻子米亚便是这样的人,而他们的孩子米雪更有生命延续和寄托的美好象征意义。约夫显得很卑微,很弱小,但是却又带着一丝无忧无虑的乐观,他和妻子没有末世的罪恶邪念,也没有沉重的心灵拷问,他们的心灵倒显得最为纯净,最为坦然。而在最后,正是他们一家得以幸存,约夫在幻象中看着死神带着一些人跳舞,他和妻女牵着马车,继续他们的旅程,而男人、女人、孩子也仿佛是一种完整的人类的组成,这个家庭继续他们的生活,人类也历经灾难后,继续着未知的历程。
   这部伯格曼的经典作品确实充满了思考,在艰险的环境下人究竟该怎样才能生存下去,人又该怎样的生活,做一个理想主义者,还是一个犬儒主义者;是在灾难中作恶狂欢,还是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是平凡而安然的生活,还是痛苦的去追寻救赎的道路。死神冷冷的看着人们的表现,他仲裁着,他带走了一个又一个人,但是带不走全部。约夫一家还是快乐的上路,继续着他们的人生,为这部带着阴郁气氛的探讨型电影留下了一个亮丽的结局。
  

[ 本帖最后由 云潇飞飞 于 2008-4-5 14:27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14 06:53 , Processed in 0.055738 second(s), 2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