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426|回复: 167

《门神宝藏》--作者:林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0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楔 子


牐犗挛绲难艄夂茏迫耍首都机场上热风阵阵。这还只是五月末的天气,看样子北京又将迎来一个炎热的夏季。

牐犑狈煽戳艘谎凼直恚再过五分钟,从纽约来的CA9019次航班就要抵达。那是一个他长久以来一直期待的时刻。他双手抱肩,半倚在一辆墨绿色吉普车的保险杠上,漫不经心地欣赏着不时起落的飞机,摆出一副轻松的姿态。由于戴着墨镜,他那双闪亮的、有些忧郁的眼睛被遮挡起来,但高挑的鼻梁依然能充分展现他帅气的容貌。他的脸刮得很干净,皮肤白皙而润泽;浓密的眉毛和略带卷曲的黑发让本已清秀的面庞更具有感染力。他的衣着也很得体,那件驼黄色惕恤和暗红色的运动裤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他高大挺拔的身材。不可否认,一个不了解时飞的人是很容易被他的外貌打动的。

牐犜谑狈缮砗蟮募普车里坐着两个人,透过暗色的玻璃能隐约察觉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穿着同样的深色衬衫,一声不响地靠在座位上。两人的脸上并没有时飞那种放松的神情。

牐牱苫着陆的时间很准时。不久,乘客们鱼贯走出机舱,径直登上巴士。

牐牎袄督淌冢 笔狈商头喊道。他摘下墨镜,朝着最后走下舷梯的一个老人挥了挥手,迎了上去。那是个穿着藏蓝色西装的老者,个头不高,前额微有些歇顶,斑白的头发整齐地向后疏拢,一双厚厚的眼镜片让人看不清他的双眼。他身后的那只行李箱就像是一件随时在消耗体能的健身器械,令他的额头渗出涔涔汗珠。

牐犑狈捎趾傲艘簧,老人才反应过来,拖着箱子步履蹒跚地走了下来。时飞注意到,他的老师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整洁,西装没有一丝一毫的皱褶,领带也一如既往地展示着完美的造型,脚下的皮鞋可以映照出周围的一切。几天前,蓝奇教授登上去纽约的飞机时就是这副样子,他整洁的习惯向来是令人钦佩的。时飞把一瓶绿茶饮料递给老师,跟他寒暄起来。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两人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牐牶暄几句之后,时飞用手指指飞机货舱门的方向。吉普车就停在那边。教授看到在一名机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下,两名工人正将一只长方型的柳条木箱从机舱中卸下来,小心翼翼地搬进吉普车的后备厢里。有两个穿着深灰色衬衫的人站在车旁,默默地注视着工人们的一举一动。看到这个场景,教授轻轻松了口气。

牐犔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正是夏季已然来临的特征。刚才还很晴朗的天空不知什么时候聚拢起大团的乌云,天光霎时暗淡下来,隐隐的雷声自地平线上传来。一场阵雨即将不期而至。时飞赶忙拉着他的老师上了吉普车。

牐牫底邮怀龌场的时候,榆钱大的雨点劈里啪啦地打湿了地面。

牐牫底酉蜃啪┏欠较蚋咚傩惺弧J狈梢槐呖车,一边和老师聊着。两人像是达成了默契,谁都没有谈及后备厢里的那件物品,只是比较着北京和纽约的天气。一路上的劳顿令蓝教授感到口干舌燥,他很快就喝下大半瓶绿茶饮料。后座上的两名男子对师生二人的谈话毫无兴趣,始终一言不发地望着窗外。

牐犕獗叩挠旰芗保很猛。雨刷器不停地摆动,像在重复一个无聊的戏法,镜面般光滑的高速路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牐牴了一阵子,蓝教授对聊天失去了兴趣,只觉得一股无法遏止的睡意骤然袭来,头一歪,便沉沉地睡了过去。时飞见老师不再答话,微微一笑,安静地开着车。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他想。

牐犑分钟之后,时飞导演的另一幕如期上演。吉普车抛锚了。

牐犑狈啥プ琶土业挠甑阆鲁挡榭匆环,然后再次回到车上,向后座的两个男子摇摇头,显出无能为力的样子。两个男子中的一人正要开口询问,忽然看到驾驶员的手里多了一只喷漆桶似的东西,紧接着一阵雾气扑面而来,然后,他就像一堆被雨淋湿的棉絮无力地瘫软在座椅上。另一个男子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右手条件条件反射似的向左腋下摸去,可不知为什么,他感到自己的动作如同一个滑稽的慢镜头,挂在时飞嘴角的冷笑成为他眼中最后一个定格画面,一种轻飘飘的、若有若无的气息极速渗透到体内的每个细胞里面,接着是一片漆黑和寂静……

牐犚桓鲂∈敝后。

牐犜谝惶跸缂湫÷返墓胀浯Γ几辆警车和一辆救护车停在一棵粗大的老槐树旁边,警灯在蒙蒙的雨雾中无声地转动。警戒线缠在老槐树和几棵枝叶稀疏的小树上。在围出的那片区域当中,一辆满身泥浆的墨绿色吉普车头朝下扎在灌木丛里。

牐犐碜庞昱的警员们将两副担架一前一后抬上救护车,躺在担架上的,是他们的两个昏睡不醒的同事。在吉普车的副驾驶位子上,一名警员将一只绿茶饮料瓶轻轻拾起,放进证物袋里。在车前方的灌木从中,根根雨丝被闪光灯映得如同闪亮的银线,一名警员正变换位置给折断的灌木和散落在地上的茅草拍照。离他不远的地方,另外几个警员伏着身子,用皮尺测量着地上杂乱的轮胎印记。

牐牼官沈剑站在老槐树下,默然凝视着前方。吉普车的后备厢敞开着,雨滴打进去劈啪作响。里面空荡荡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章 神秘的白头老屋

    桑塔纳出租车沿着繁华热闹的外滩行进了一段路程,随即拐入西边的一条街道。袁方坐在车上,听出租司机不紧不慢地说着话。车子的速度真是不慢。一个星期下来,袁方发现本地司机有一个特点:他们总是习惯把刚刚这样的拐弯称作“转大弯”,而不是像北京出租车司机那样称作“左转弯”。

    袁方发现,自己有时还真是喜欢留心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特别是出差在外的时候,很喜欢留意当地的民风民情。而一些新鲜有趣的小发现,也总是能让他在工作之余体会到一点快乐。这次在上海呆得时间比较长,不像以往几次那样来去匆匆,所以杂七杂八的感受和发现也特别的多。

    司机师傅的心情真是格外好,自打袁方一上车,这个40岁左右中年男人就跟他闲聊起来。先是推荐城隍庙小吃,然后是点评淮海路的酒吧,最后又大谈起眼下飘忽不定的房价。袁方暗想,原来不只是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好聊天。听着听着,袁方忽然增加了信心:有这么一个热情的人帮忙,找到那个奇怪的地方也许不算难事。

    然而,很快他便失望了。——当听到“白头老屋”四个字时,司机师傅的脸上显出茫然的神色。

    袁方有些不安起来,真不知道老刘委托自己的事能不能办妥。他掏出手机,又看了一遍那条短信:速到福州路白头老屋找陈阿明,说你是我同事,拍摄一对儿门神木刻。请多拍,我有急用!

    “白头老屋”,好怪的地方。在这个由摩天高楼和密如蛛网的公路所构成的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他一个异乡客,去找一个连本地老司机都没听说过的地方,的确是有点难度。他真是不明白,刘汉唐为什么要发那条不清不楚的短信给他,直接打个电话该多省事。

    短信是半小时前收到的,当时袁方正在豫园拍照——那是他此次上海之行要拍的最后一组照片。他先是随便扫了一眼那条短信,没当回事。杂志社里,同事委托代拍照片或代做采访是常有的事,可是当看到短信落款是刘汉唐时,不觉有点意外。《谜境》杂志社里谁不知道,老刘这人是不会轻易让其他人搀和他的工作的,哪怕只是拍几幅无关紧要的照片也不行。因为资深记者刘汉唐先生一向自诩他的作品风格是独一无二的,还一向认为,其他人的一丁点介入都会破坏他作品的完美程度。

    这么说,还真是一条蹊跷的短信。这次刘汉唐不但主动请求帮助,而且居然连个电话都没打。难道老刘遇到什么火烧眉毛的事了?

    袁方胡乱猜着,心想,不管怎么说,还是急人所急为好,何况老刘还是他在杂志社里最谈得来的一个人。他草草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同时也结束了此次上海之行的所有工作,赶着去办这趟临时性的差事。

    坐在出租车上,他仍琢磨着老刘的情况。一周前,他正打算离京时,听同事们说起,老刘正准备一个重要选题,好像和古代的一只什么石像有关。据说那个选题还是今年《谜境》杂志的重头戏呢。那时,他一门心思全扑在上海之行上,也没大在意。现在想来,莫非老刘交代的事情和那个选题有关?

    “到了。”司机把车停在路边,抬手推起计价器。

    袁方背着旅行包下了车。一时间,呆呆地站在车来车往的街头,不知该往何处去。

    其实他对福州路并不陌生,就在前两天他还光顾过这里。那天,他专程来这儿拍摄一座天主教礼拜堂,教堂那绚丽斑驳的镂花彩窗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就在同一天晚上,一个上海本地的朋友又邀请他在这条街的逸夫大舞台看了一场话剧。他总的感觉是,这条街的文化气息挺浓的。

    这六七天下来,上海滩上大凡有老建筑的街道袁方差不多都跑遍了。这一次他报道的选题就是“上海老建筑之旅”。为了这次上海之行,出发前可没少做功课。不仅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走访了不少专家学者。一通密集的、填鸭式的知识补习下来,他还真长了不少见识。所以现在他知道,福州路是大上海的一条老街,早在解放前这儿就是一条闻名遐迩的文化街,不少的书局和文具店都设在这里。当时这里叫四马路,至今还有很多老上海喜欢用这个旧时的称呼。时至今日,福州路依然保持着过去的特色,书店文具店随处可见,一些著名图书公司的招牌也颇为显眼。

    “白头老屋”?

    ——袁方暗自思量,听这名字好像和书店、文具店都不搭界,倒有点像是一所老房子的名字。可又一想,那为什么自己会一点印象都没有呢?他仔细回忆了一下,无论是他采访过的专家还是查阅过的资料,似乎都没有提到什么白头老屋。这次就是冲着上海的老房子来的,难道还有漏网之鱼不成?他开始有些兴头了。此行的目的也许并不只是帮老刘一个忙,说不准还会给自己带来拾遗补缺的好处。

    《谜境》杂志这期关于上海老建筑的选题已经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袁方把选题上报给宋文没多久就定了下来,可是为了确定选题的操作方向却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袁方还记得最后一次和宋文以及策划部的几个人一齐讨论这个选题时的情景。

    “不要只介绍建筑本身,”宋文当时是这样概括的。脸上的笑容有点勉强,与其说代表了和蔼可亲,不如说是一种倨傲感的变形。“要讲述那些老房子里面曾经发生过的、许许多多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宋文继续说着,坐在他身边的几个策划部人员频频点头,仿佛有幸聆听到一位世外高人的真知灼见。“总之,要突出老房子里面的故事。没有故事,我们的报道就没有生命!”宋文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同时瞥了一眼袁方。在袁方的印象中,这个观点好像在他提交的那份策划案初稿里就有,后来不知是被宋文还是被策划部的哪个人给划掉了。怎么此刻又死灰复燃了呢?

    袁方一笑,不想那么多了,反正这个选题的拍摄工作已近尾声,而且进行得很顺利。他没什么奢求,能将自己上报的选题付诸实施就足够了。这些天,他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街道和弄堂,把计划拍摄的和临时撞见的老建筑一一收入镜头。他没感觉累,反倒觉得很过瘾,甚至有些恋恋不舍。今天是忙碌的最后一天,收工在即,马上就该跟这座城市说拜拜了。

    袁方本想定中午的航班飞回北京,不想临时收到了刘汉唐的“加急任务”。为了打出些富裕时间,他只好询问售票处是否有下午四点以后的航班,得到的却是今天所有机票全部售罄的回答。无奈之下,只好改定今晚的列车返京。

    站在一家书店的天蓝色遮阳篷下,袁方又一次拨打了刘汉唐的手机。连拨三次,那头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袁方皱皱眉,老刘今天的行为实在反常。刚从豫园出来时,他就打过老刘的手机,也是无人接听。看来只能自己去找白头老屋了。

    一连询问了两个小卖部店主和一个存车处收费员,三人都以摇头回应。他越来越感觉不对劲,三个人看样子全是本地人模样,怎么这个怪地方连这些本地人都不知晓呢?转念一想,又觉得也在情理之中。在这么一个瞬息万变的大都市里,谁知道有多少过去的遗迹就藏匿在高楼大厦的阴影里,慢慢被人淡忘了呢。这几天,他拍摄过的一些老房子,不是都在悄无声息地走向它们生命的终点吗?白头老屋非常有可能也是一所老房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是老刘开玩笑吧?”袁方心里忽又冒出另一个念头,随即又被自己否决。决不可能!老刘的傻较真劲儿在杂志社是有名的,是那种听完一个笑话还会追着人家问“后来呢”的人。让老刘搞恶作剧简直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袁方万没想到,上海之行的最后一天居然是以这种猜谜解闷儿的方式来度过的。

    屡屡问路无果,袁方知道着急也没用,只好信步闲逛。当瞅见一家卖计算机书的书店边上有条里弄时,想也没想便拐了进去。

    里弄不算太宽,很幽静,两排高大的法国梧桐遮蔽出一条凉爽的林荫道。袁方觉得汗涔涔的后背有了一丝凉意。越往里走越安静,行人稀少,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慵懒地投洒在地面上,蒸腾着从黄浦江上飘来的潮气。一个穿白色跨栏背心的中年男子躺在竹椅上漫不经心地读着张报纸,也不知他是想从那张纸上找点外边世界的消息,还是想用一张纸把自己跟外边世界暂时隔离开。袁方很不识时务地破坏了那人的安逸状态。

    “白头老屋?”那人放下报纸,没好气地上下打量着眼前的青年。袁方估计他会做出摇头或者摆手的动作,可没想到他却朝小巷的深处努了努嘴,说道:“侬是说陈老头的铁艺作坊吧?前面那个白色石头房子就是的啦。”

    顺着那人指示的方向,袁方继续向里弄深处走去,很快来到一道系着粗大的链子锁的铁栅栏门前。门牌号码上写着“福州路539号”。大门深处,大概有十几米远的地方,是一栋长方型的白石楼房。刚一见这栋白石建筑,袁方就生出一个念头,他更加相信此行不只是在帮老刘,更是在帮他自己。直觉告诉他,那是栋很有年头的房子,它不但老,而且富有特色,确切地说,是有些古怪。这正是最值得拍摄的一类题材。从石屋的外观来看,他甚至不知道该把它归入到哪种建筑类型里面才合适。说它是民居,黑洞洞的敞开着的大门看不到一点有人居住的迹象;说它是大上海旧时留下的教堂——古雅肃穆的外观倒是有那么点意思,可是它既没有教堂的尖顶,也没有十字架的标志,显然也站不住脚。

    袁方正要叩动铁门,忽见门的一角挂着块木牌,上面潦草地写着:参观购买铁艺,请走旁门。

    这行字下边有个示意箭头。顺着箭头所指方向望去,只见铁门北侧十来米远的地方还有扇小木门。

    看到“铁艺”两字,袁方想,读报男子说的陈老头的铁艺作坊一定就是这儿了。单从那座古旧的白石楼房,他就敢断定,这个铁艺作坊跟刘汉唐所说的白头老屋应该是一回事。

    刚走到那扇虚掩的木门前,一阵馥郁的花香就扑鼻而来。无疑,院子里种着不少花草。袁方不免对这个陌生的地方生出些好感来。应手之处,木门“吱哑哑”地开了。

    院子里很安静,一个人影也没有。虽然是周六,但似乎并没什么人来“参观购买铁艺”。穿过一大丛盛开着黄白相间花朵的忍冬花和一丛丛不知名的葱绿灌木,袁方进入了宽敞的庭院之中。院子很大,遍植着各类花草,还有几株挺拔青翠的柏树。那栋白色石屋位于院子的中心,它后面是一排红色的砖房,砖房旁边露出一扇通向后院的月亮门。

    又向前走了几步,袁方能够更真切地观察白石屋了。它通体由白色石头砌成,可能是因为建成的年代比较久远了,石质已经变成晦暗的灰白色。石屋坐西朝东,大概有两层小楼那么高。拱形的门楼相当别致,而门楼上方一个奇特塑像引起了他的兴趣。

    那塑像看样子是只大鸟,身体两侧平展开一对宽大的翅膀,屁股后拖着硕大的扇形尾巴。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雕琢得格外细致,可谓分毫毕现。唯一遗憾的是,塑像的头部已经破碎。袁方猜想,那个位置肯定是只鹰头,那样的话,整个塑像恰好是一只展翅翱翔的苍鹰。但他随即又否定了这个猜测。因为塑像竟然向前方伸出了一只手臂,手里还握着一只圆环。

    无疑,这只半人半鸟的塑像更加强了袁方对这里的最初印象——神秘。

    在这个时候举起相机对袁方来说是一种最自然不过的习惯。选好角度和景别,对着石屋门楼一连拍了十几张照片。拍完照片,他才开始担心,这别是私闯民宅吧?又一想,有门口那块牌子垫底,要是有人问起来,就用“参观铁艺”搪塞好了。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感到不自在,完全是这里太安静的缘故。怎么连树上的蝉也不叫一声?

    既来之,则安之。袁方要进白石屋里面转转。石屋的大门敞开着,似乎并不拒绝任何的来访者。可屋子里面却是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袁方迈开脚步轻轻走了进去。

    这行字下边有个示意箭头。顺着箭头所指方向望去,只见铁门北侧十来米远的地方还有扇小木门。

    看到“铁艺”两字,袁方想,读报男子说的陈老头的铁艺作坊一定就是这儿了。单从那座古旧的白石楼房,他就敢断定,这个铁艺作坊跟刘汉唐所说的白头老屋应该是一回事。

    刚走到那扇虚掩的木门前,一阵馥郁的花香就扑鼻而来。无疑,院子里种着不少花草。袁方不免对这个陌生的地方生出些好感来。应手之处,木门“吱哑哑”地开了。

    原来,石屋正对大门口的地方,有一只巨大的铁架子,只不过在阳光强烈的院子里无法看清。它支支棱棱地占据了很大一块空间,犹如一扇屏风阻隔在大门和石屋大厅之间。说它是铁架子其实也不太准确,更准确地说它应当是一只用废弃的铁料焊接而成的“山峰”。袁方觉得它完全可以与自己参观过的任何一件抽象派的作品媲美,不知道为什么它的主人会把它扔在这里。

    转过铁山,袁方稍稍吃了一惊。屋子的尽头,有两个人正背对门口交谈着。从背影看,其中一个是个腰身宽大、穿着连衣长裙的妇女,另一个则是个佝偻着脊背的老年男子。两人窃窃私语,声音很低,以至于袁方在转过“铁山”之前完全没有察觉。

    他四下打量着。石屋里的光线很暗,主要的光源是屋顶侧壁上几扇小窗中透射进来的阳光。窗棂把有限的阳光分割成一条条光束,照亮了石屋内的一小块区域,而大部分区域则隐蔽在沉沉的黑暗中。袁方的眼睛一时不适应昏暗,无法看清室内的一切。除了窗外的日光,室内还有另一处光源,那是一点摇曳的火光。火光是从老人和妇女前面的一个石台上发出来的。袁方猜测,石台上可能点着煤油或者蜡烛之类的东西。火光微弱飘忽,把老人和妇女长长的影子投射到粗糙的石板地上。

    见有人在,袁方不想贸然前行。可踌躇间,脚下一没留神绊到从“铁山”上突出的一根铁条上,发出一声轻响。响声不大,但在这空寂的大厅中却很清晰。那老人和妇女一齐回过头来。由于逆着火光,袁方很难看清两人的面貌,一时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两人并没有对他的到来做出什么特别的反应,又转回身继续交谈。

    这两人一定是来“参观和购买”铁艺的人。袁方暗想。

    趁着视力恢复,他再度扫视周围。只见石屋大厅的地板上摆了很多的铁艺制品,包括烛台、衣架、花盆托盘、雕花装饰等很多品种,上面都贴着价签。尽管那些铁艺的做工堪称精美,但是袁方对于铁艺的兴趣远远小于他对整个建筑的兴趣。环顾大厅,他发现这里的空间十分开阔。除了空地上摆放的那些铁艺制品以外,在大厅的正中心还有一个石砌的长方形池子。池子里面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几个涂着蓝色油漆的钢瓶。

    他还注意到,大厅东南角的一块区域围着护栏,护栏里面有一张小桌。他向小桌走去,忽然一股清香沁入心脾。香气是从桌上的一个篮子里发出的。近前一看,篮子里盛着几块切削成片的木头。再闻一闻,他断定那些木片应该是檀香木。视线离开篮子,他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小桌下的地面是一块圆形的木板地,和整个大厅的石质地面全然不同。那一圈护栏正好把这片圆形的木制地板围在当中。

    “可我还是想在这里许个愿?”耳畔忽然响起那个女子的声音,音量比刚才高了许多。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良久,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才予以回应:“这里只是个仓库,许愿的事就算了吧。”

    袁方不禁诧异,原来那两人谈论的竟然不是铁艺。“许愿”——又是什么意思?且那女子说话的腔调怎么怪怪的,像是一个外国人讲中文。

    “哈德利亚先生说过,就算是这地方今非昔比,但在此许愿也还是很灵验的。”女子说。

    “那是传说,还是不要如此执著了。”老人叹口气道。

    “没关系,我只想试一下。”女子仍充满兴致。

    “请不要说尝试,那不过是在功利心与游戏心之间摇摆罢了。”老人沉吟片刻,又说:“不要轻易许愿,贪奢或是懈怠,这些错误的愿望会把人折磨得痛苦不堪。人的身体会变胖,灵魂却会更加饥饿。”

    女子像是被老人不着边际的话吓住了,半晌没再说话。袁方只听到大厅内火焰燃烧的“呲呲”声。

    “看见那火焰了吗?”老人又开口了。抬手一指石台上的火焰。

    女子点头。

    “如今它的光芒已经黯淡很多了……”老人声音提高了些,似有怆然之意。

    袁方假意拿起一支铁烛台观赏着,耳朵却支棱着,想听清两人交谈的每一个字。他无法抑制心中的好奇。

    “唉,最可哀叹的是那神伤的胜利之神,他的火焰已经黯淡,而那永恒的火种却难觅行踪……”老人像是在吟诵什么诗句,又轻叹了一口气,“当火焰的光芒随着岁月衰减,我们的愿力也将随之衰弱,最终归向虚无。”

    袁方悄悄换个位置,在这里他能看到二人的侧面。

    火焰将两人面部的轮廓勾勒得很清晰。他发现,老人和女子的鼻梁都很高,老人长长的眉毛和女子上翘的睫毛分别凸显了各自面目的轮廓感,只是二人容貌依旧模糊不清。

    “陈先生,我的愿望很简单的,也很真诚。”女子又开口了,“我没有任何奢望。”

    过了片刻,老人忽然以振作的语气道:“我似乎不该低估这一切。无论伟大的火种能否找到,存于内心的火焰永远都是强盛的。”说完,低头沉默了一阵。然后转头望向那燃着火焰的石台,道:“好吧,就像那火焰说说你的愿望吧。——不过,请牢记,从此你将和判别善恶的神灵结下契约。”

    老人的话说得越来越玄乎,袁方只觉得荒唐可笑。

    听了老人的话,女子没再说话,转身朝向那团倏忽飘荡的火焰,双手握在一起,低垂下头颅。

    “记住,”老人再次以低沉的声音叮嘱道,“善愿的守护者不在别处,就存于内心之中。”

    大厅里异常安静,除了火焰燃烧声,袁方只听见自己腕上手表的滴答声。这样的寂静让他觉得很不自在。时间似乎变得黏稠得难以移动。

    终于,女子抬起了头,转身对老人说道:“谢谢,我已许下了心愿。”

    老人点首不语。

    “其实能在这火焰前许愿,本身就是我的一个强烈愿望。”女子说。

    袁方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老人手里忽然多出了一把长柄勺子。老人用勺子从石台着火的凹槽中舀出一些东西,示意女子把手摊开,将那些东西倒入女子的掌心。接着,又舀了一些,伸出手蘸了一蘸,涂抹在女子的额头之上。这个过程中,老人口中一直喃喃叨念。

    “保留这神圣的灰烬吧。”老人放下勺子,对女子说,“它将为善良者带来好运。”

    女子忽然发问:“刚才您说这火焰的光芒已经黯淡,人们的愿力也不再强大。”她的声音压低了一些,“那么,是不是只有找到胜利之火才能……”

    袁方使劲想听清女子的话,可女子却和老人低语起来。

    两人的声音越来越低,又回复到起初那种窃窃私语的状态。袁方实在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只见两人一边说,一边绕过石台后面的墙壁,消失在大厅深处漆黑的阴影里。

    石厅内,只剩袁方孤零零地站着。老半天,他才缓过闷来。看看真的没有旁人,他悄悄挪步到燃着火焰的石台前,想看个究竟。

    原来,那只石台就像一只伫立在地面上的巨大石头奖杯,上面有一个凹槽,火焰是从凹槽里升腾起来的。燃料是几块木柴,大部分已化成了灰烬。石台前方的墙壁颜色一片乌黑,显然是长年被火焰燎烤所致。这片石壁是从整个灰白色的墙体上向内凹陷形成的,他觉得,这块石壁很像一个供奉神像的龛位。

    又端详了一阵,他忽然想起差点忘了此行的目的。自己既不是来买铁艺的,也不是来闲逛的,任务是帮刘汉唐拍照片。那个驼背老人也许就是陈阿明呢。于是,急忙走到石台后墙的拐角处,想看看刚才那两人的去向。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小门洞通向外边。

    穿过这个低矮曲折的门洞,出了石屋。白亮的阳光立时将刺得眼睛生疼。院子依然那么寂静,刚才的两人一时都没了踪影。

    正踌躇间,忽听一阵“嘶嘶”的声音。循声望去,好像从不远处的那扇月亮门里传来的。

    袁方走过去,向月亮门里探头张望。

    月亮门内是个封闭的小院子,院子当中,一个人单腿跪在地上电焊。他头戴防护面具,一手拿焊枪,一手拿一只铁马,焊枪的火花四溅。在他旁边,横七竖八堆放着一些铁料和几件铁艺半成品。

    看来此人应该是这个作坊的工人,袁方打算向他问明情况。此时,焊工好像听见袁方的脚步声,放下手中加工的铁马,站起来,抬头望向院门处。袁方看到一个头戴面具,身穿黑色防护皮裙,身材高大挺拔的男子立在院子中央。

    就在这时候,一只如枯枝般消瘦的手掌拍在袁方肩头。

    “找哪个?”一个苍老的声音问。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章 门神木刻

    袁方被肩上的一拍吓了一跳,回头又是一惊。

   一个独眼老人正冷冷地盯视着自己。他灰白的头发稀疏下垂,掩盖了半边额头。右眼只余下一层干瘪的眼皮,左眼则藏在深深的眼窝之中,闪动着浑浊的暗蓝色眸子。就在这一霎,袁方只觉得老人那只独眼似有一股强大的穿透力,在这样的目光逼视下,一切的秘密都会被发现。除了眼睛,那张爬满皱纹的脸,高耸的鹰钩鼻子,以及浓重的扫帚眉同样都让袁方过目不忘。

    老人穿一件因漂洗过度而发白的衬衫,手里拿了一只喷壶,像是正要给草木浇水。从佝偻的身形判断,他正是刚才在白石屋中和女子交谈的驼背老人。

    袁方定定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其实也就是转述刘汉唐短信上那点内容。老人听罢,并没有再盘问他,说道:“我就是陈阿明。”然后,一挥手,示意袁方跟他走。

    袁方跟在老人后面,进了白石屋西南侧一间红砖小屋。

    小屋简陋狭小,虽然有张小床,却像个储物间。屋内摆着陈年的家具,地上码着几只空花盆,到处塞满各式的铁艺制品。袁方坐在一把雕花铁椅上,老人弓着背对着他,在一个柜子里窸窸窣窣地翻找着。

    过了一会儿,老人把找到的一个油布包裹放在袁方面前,慢腾腾地一层层展开。两只约有半尺长的木刻人像露了出来。袁方顾不得问老人和刘汉唐之间到底什么关系,瞪大眼睛看着即将拍摄的对象。两只镂空雕刻的人像是两个形象近似但不同的武士,那些纹理细密的铠甲、胡须和衣带,说明这是一对很不错的艺术品。

    “这就是门神木刻?”袁方抬头,不大放心地问。

    老人微微点了一下头。

    袁方这才感觉心里踏实了。既然这对木刻被称作“门神木刻”,那么两个武士肯定就是两个门神了。其实对门神的传说,他也略知一二。过年贴门神是中国古老的民俗,那一左一右两个武将,一个是秦琼,一个是尉迟恭。据说这两人把守大门,能驱灾避邪,祈福迎祥,保证一年过好日子。至于说这两个唐朝武将怎么成了门神,那他就不大清楚了。

    眼前的这对木刻可比他以前在人家大门上见到的年画都要精美。那个手握两根铁鞭的雕像一定是尉迟恭尉迟敬德了,胡须卷曲,眼睛瞪得跟一对铃铛似的。另一个拿方头双锏的自然是秦琼秦叔宝了。他跟尉迟恭比起来温和了不少,颔下几绺长髯,一双细长的丹凤眼。这两人都背着弓箭,腰间系兽头腰带,身后插护背旗,足踏厚底战靴,完全一派传统武将造型。

    袁方摸摸两只木刻,说不上用的是什么木料。细细观察,还发现除了木料本身呈现的红棕色之外,尉迟恭像有点发黑,而秦琼像则略微发黄。很可能两只木刻刚做好时涂有不同颜色,但经过很多年之后上面的色彩脱落了。他想起评书里的尉迟恭是个黑脸大汉,而秦琼是个黄脸,所以两只木刻的着色和两个人物的特征完全一致。

    事不宜迟。袁方选好光线和位置,抓紧时间给木刻拍照。闪光灯在昏暗的小屋中一通闪烁。驼背老人呆坐一旁,淡漠地瞅着正忙活的袁方。

    “这对儿门神木刻是您收藏的?”袁方被老人盯得有点发毛,随便搭讪道。

    “不,是霍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霍老师?哪个霍老师?”问题一出口,袁方就觉得不妥。他不该表现得对此事一无所知。

    “刘记者没说么?”袁方的话果然遭到老人质疑。

    “哦,我只是代他拍照,其他一概不知。”袁方脸色尴尬,只好实话实说。

    老人干瘪皱巴的脸上毫无表情,又回到沉默不语的状态,用独眼注视着袁方。

    袁方看看拍得差不多了,快速收好相机,准备走人。他可不想像只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被人观察。老人也不答话,起身把木刻包好,放回柜子,拎起喷壶就往屋外走。袁方一边道谢,一边跟在老人身后出了小屋。

    就这么离去,袁方又有点不甘心,他抬眼看了看白石屋,忍不住问道:“老伯,这座白石屋是教堂吗?”

    老人摇摇头。“不。那是我们的家。”

    “屋顶上那个塑像是谁?”袁方顾不得唐突,又追问道。

    老人没回答。

    袁方仍不肯罢休,又问:“为什么屋子里要点火?”

    老人停住脚步,转动着暗蓝色的独眼打量着袁方。半晌,才用嘶哑的声音缓缓说道:“看来你有很多问题想问。”

    “我只是好奇。”袁方自我解嘲道。

    “没什么,”老人声音和缓下来,“人人都是如此,都有很多的问题,只是不是谁都能找到答案的……”

    袁方发觉,这个老头似乎偏爱这种云里雾里的表达方式,闹得自己都不敢轻易说话了。

    老人叹口气,环顾庭院,又说:“你想寻找答案吗?”

    袁方茫然地点点头,纯粹是在应付。

    “正义与邪恶在哪里交锋,光明又在哪里战胜黑暗,哪里又是兑现誓言的地方。——这些问题,只有有勇气和智慧的人才有资格知道。”

    袁方愈发糊涂。这老头是一派胡言乱语,是他在故弄玄虚,还是脑子出了问题?

    老人又发出一声长叹,缓步向前,暗蓝色的独眼凝望着花丛,说道:“寻找答案的路会很远,就像天上遥不可及的星辰。……或者像那团火,近在咫尺,但却无法靠近。……或者,在我们心里……”

    袁方惊异地发现,老人眼中竟有一点晶莹在闪动——那是泪光。

    接着,老人的脸上忽又泛起一丝难得的笑意,皱纹像众多的蚯蚓簇拥在一起。袁方不由得生出些畏惧感来,更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老人已不再说话,转身走入葱郁之中,佝偻着脊背,在阳光下浇灌起他的植物来。

    在白头老屋的大铁门之外,袁方又一次拨打了刘汉唐的手机,还是照样没人接。他无奈地收起手机,隔着大门栅栏,再次望了望石屋。这栋神秘的建筑似乎有股强大的魔力吸引着他,激起他心中生出一股追根寻源的冲动。

    他忽然想起这个位置还没拍照呢,忙拿出相机,四下挪动寻找最佳角度。

    弄堂深处的街角,一辆黑色别克轿车停在树阴下。

    车中三人不错眼珠地盯着前方,看着那个背旅行包在铁艺作坊门口转来转去拍照的小子。

    “在他以后还有人进去吗?”后座的一个中年男子问。

    “没有,我们一直盯着呢。”副驾驶位子上那个身材高大健硕的男子答道。

    “他娘的,这小子在那儿瞎转悠什么,别耽误了老子的事情!”瘦高的驾驶员不耐烦地骂道。

    “急什么。”后座男子对前面的二人训斥道,“你们俩给我听好,呆会把你们的臭脾气都收起来,多长点脑子。要是出了什么岔子,有你们好看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章 逃亡

   从早晨到现在时飞已经连续开了八小时的车,理智告诉他必须休整一下了。未来几天还有漫漫长路等着他,精力和体力决不能透支。

    他熄灭丰田越野车,下了车,走进路边一家门面破旧的小饭馆。一个满身油污的女服务员拿着菜单懒洋洋地迎过来。他要了一壶茶水和两份炒饭,要服务员将其中一份饭装起来带走。服务员收起菜单颠颠地走了,他坐下来转动僵硬的脖子,稍事放松了一下,抬头看看窗外。越野车就在他的视线之内,暗色的两侧舷窗遮挡住了车内的情景,此刻蓝奇教授正在里面沉睡。

    喝着漂浮着劣质茶叶的茶水,时飞觉得冰冷的肚子稍微暖和了一些。看着杯口冒起的一团热汽,心中忽然生出一丝得意之情。他觉得自己就像这团水汽,在警方眼皮底下蒸发了。现在没有人知道他和蓝奇教授去了哪里。博物馆的人一定都在团团转,媒体记者们也一定像苍蝇似的嗡嗡地乱飞,那场景定然好笑。这个偏僻的地方简直像与世隔绝一般,估计就是城里天塌下来,传到这儿也得需要一周的时间。

    饭菜上来了,时飞一副饕餮的吃相。从昨晚到现在还没吃上一口热饭,饼干和矿泉水早就坏了他的胃口。好在蓝教授还意识不到食物的问题,因为他依旧处在昏睡之中。想到睡眠,时飞算了算,这两天自己正好和教授成反比,睡觉的时间少得可怜,总共不超过四个小时。就是不开车,他也依然处在亢奋状态。莫非失眠了?这已经是他很少体验的一种滋味了。即便在那些极度消沉的日子里,他也往往会选择酩酊大醉,而不是彻夜不眠。而现在,他甚至想从给老师准备的安眠药里分几片给自己了。

    ——不过,他立即打消了这个荒唐的念头。睡眠会让他丧失警惕。或许是太紧张了,他安慰着自己,再过几天一切都将恢复正常。

    结完账,他拎着装炒饭的口袋来到车旁,一抬脚撵走了趴在车轮下打瞌睡的那只哈巴狗。启动引擎,他又望了一眼睡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老师。蓝教授安详地闭着眼睛,呼吸还算均匀,老人对两天来的变故浑然无觉。时飞萌生了一点愧疚,其实他也不想给老师服安眠药,可实在没有比这更妥当的办法了。他决定,再过个一两天就不让老师受这样的委屈了,那时候他还打算跟老师谈谈心,解释所发生的一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章 《谜境》杂志社

    透过《谜境》杂志社的那扇落地大窗可以俯瞰到宽广的长安街和三环路上不息的车流。向正前方望去,塔吊的长臂交相错叠,几栋色彩各异如积木般拼装的高楼拔地而起,它们成长的速度似乎超过了窗台上那盆疯长的植物。若是等到夜幕降临,这里的夜景也算富有特色,车灯汇成的光影之河以及商务区跳动的霓虹,有时会让人微生迷醉。

    这里是国贸大厦价格最昂贵的办公区,在这里上班,多少会令人心生羡慕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算是一个都市白领事业有成的标志。

    星期天的办公室冷冷清清。主编宋文一个人坐在装修雅致的隔间里,盯着桌上那只不时涌起气泡的鱼缸,盘算着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一向处乱不惊的他,眼下正在为一篇稿件的落实问题而烦心,为了这件事他不得不取消了每周日的网球训练课。

    就像天气一样,杂志社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繁忙火热的季节。记者们像走马灯一样频繁出差,每个人手头差不多都压着三四篇稿子。这样的时刻,整个杂志社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容不得丝毫差错。可偏偏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老记者刘汉唐却出了问题。这下把宋文弄得十分被动,让他遇到了上任半年以来第一次挑战。为了找个接手刘汉唐工作的人,他把所有记者挨个琢磨了一遍,最后发现,只有一个人还算闲在,不过直到现在,他还是没拿定主意该不该用这个人办这件大事。

    宋文的前一任主编轩语在他离职前的一段日子里,曾经招聘过一批记者,袁方就是那时进入《谜境》杂志社的。不久以后,轩语离任,宋文坐上主编的位子。说心里话,记者袁方属于宋文并不看好的几个人员之一,尽管宋文也觉得用人该不拘一格,但他仍然很怀疑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毛头小子能否胜任记者的工作,特别是能否胜任《谜境》这本高水准人文地理杂志的记者职位。有时他甚至想不通,轩语干吗要招这种半吊子的人进来添乱?

    在杂志的内容改革和市场拓展方面,宋文取得了被投资人承认的好成绩。他就像一个曾经开过染料铺和调料店的老板,一上任就给《谜境》注入了炫目的色彩和浓烈的味道,让这本原先很闷的杂志骤然充满了冲击力。市场的回报给他带来了自信,他要求社里所有稿件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审美取向。正因如此,他觉得袁方的文字和照片跟自己的要求有很大距离,似乎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在这个问题上,社里资格最老的记者刘汉唐看出了他的心思,曾在私下跟他提起,袁方还是个很有潜质的人,学识也不错,胜任杂志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他听出刘汉唐这是在为袁方说好话,虽然没当面否定老刘的说法,但心里依然不看好袁方这个人。袁方和另外两个记者已是杂志社的鸡肋,让这三个人卷铺盖走人只是迟早的事。他之所以还没这么做,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招聘工作进展得不顺利。近来应聘的那些人实在不争气,不是文笔不行就是脑子慢,还有就是幼稚的学生和装模作样的小混混。他难以相信,杂志社这么优厚的条件居然引不来金凤凰。在他的理想中,总是有那样一类极为出色的人才能跟他心存默契,就好像一把做工考究又称手的网球拍。

    五颜六色的鱼儿来回游动着,在灯光的映照下绚丽异常。一只肉粉色的海葵静静贴伏在水底假山上,柔软的触须随着水波轻摆。每当宋文遇到麻烦,总会不自觉地凝视这个精致的、色彩斑斓的水底世界,似乎他总是能够从那个世界中找到答案。

    他将已发福的身体靠在座椅上,眯缝起眼睛,若有所思。有时候他觉得世界很小,小得就像这样一只鱼缸,杂志社里成天奔波在外的记者们就像鱼缸里的那些鱼儿,东游西荡忙忙碌碌,可无论他们身处哪个角落,都逃不出他的视野。他的任务是在适当的时候给鱼缸换水,给鱼儿喂食,清理那些不适合生存的鱼再换上几条有活力又好看的新鱼。

    又过了一阵工夫,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就先用袁方来解除眼前的危机好了。

    楼道里电梯“叮”的响了一声,随即办公室的玻璃门被推开,袁方走了进来。他显得有些憔悴。下了火车,他就直接赶奔单位。

    从上海回京的路上,他接到杂志社秘书小雅打来的电话,让他今晨务必赶到社里,说是宋文有急事找他。袁方发现,这两天社里的人都有点反常,刘汉唐的事还没弄清楚,宋文又来了个突然袭击。要知道宋文是个计划性极强的人,这样冷不丁把人叫过去的时候并不多见。更何况他还记得,今天应该是主编大人打网球健身的日子。

    宋文像往常一样气定神闲地坐在皮制转椅中,和蔼地问望着面前这个留短发,略略有些削瘦的青年。

    “在上海的工作顺利么?”

    “还可以。”

    “呆会儿回了家,要好好休息一下。”

    袁方点头一笑表示感谢,拽把椅子坐下,等着听领导在客套话之后的正题。

    别看宋文已到任半年有余,袁方却总是对他有种陌生感。说到个中原因,袁方认为一是自己向来缺少与领导亲密接触的天分;二是因为宋文好像也刻意要和下属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位主编大人从不激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认可或否定别人。在倾听属下意见时,他总是一副很有礼貌,很有耐心的姿态,可袁方慢慢发现,他似乎早就从容地规划好了一切。这是有主见呢还是固执己见,袁方说不清楚,但相比较而言,他还是更喜欢跟前任主编轩语打交道。轩语虽已年近60,却是个热情四溢的人,有时甚至像一个老小孩。轩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在每次选题讨论会上的表现,他总会因为某个问题跟年轻的下属们争个面红耳赤。要是从私人感情论,袁方对轩语的亲近感就更不用说了。一年前,袁方稀里糊涂地离开了原先供职的那家软件公司,告别干了三年之久的软件销售员。当他正为渺茫的前途迷惘时,《谜境》杂志社录用了他。招他进来的轩语凭的只是一份简历和一次简单的面试。那时,他是一个毫无媒体经验的人,自己都对自己怎么会当上记者都感到奇怪,可轩语给他的评价却很高,说他既有理工科人才特有的逻辑思维,又有不错的人文学科基础,更难得的是,还有一个媒体人特有的敏锐。袁方拿不准这是不是他的新领导的鼓励之辞,反正从那时起,他对这份全新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他希望用最好的作品来证实轩语的评价是准确的。

    “好吧,上海老建筑的选题我们过几天再谈,”宋文终于发话,“先看看这个。”他把一沓报纸扔到袁方面前。

    袁方拿起报纸。一个标题被蓝色炭水笔圈起来:《门神石像奇怪失踪!》。又翻翻下面几张报纸,每张都有一个标题被圈起来:《考古教授和石像不知去向》、《国宝石像下落成谜》……

    门神!?——袁方一眼便盯住了这个词。他不会忘了昨天寻找“门神木刻”的蹊跷事。他抬头看着宋文,想知道他的用意。

    “知道刘汉唐最近操作的选题吗?”宋文问。

    “好像和一只石像有关。”回答的同时,袁方好像明白了一点。

    “不是一只,”宋文纠正道,“是一对儿。这对石像中一只收藏在京城博物馆,另一只在多年前被犯罪分子盗卖到了海外。据专家的考证,两只石像是唐代文物。不但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而且保存得非常完好,堪称国宝级文物。”

    袁方暗暗一笑。瞅瞅那几家知名报刊争相报道的架势,石像的价值就已用不着宋文再废口舌。

    “两只石像在什么地方把门?”袁方问。

    “把门?”宋文不解地瞅着袁方。不知为什么,他还是不大喜欢这个有点散漫的下属。

    “不是叫它们‘门神石像’么。”袁方道。

    “哦,”宋文醒悟过来,“那只是个约定俗成的称呼罢了。大概因为民间大门上贴的门神是一对武士,石像也是一对武士,有人觉得两者类似,就给石像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袁方哗啦啦地翻动报纸,把几条报道迅速浏览了一遍。然后说:“看报上的意思,流失海外的那只石像回国了?”

    “不错,这正是我们打算做这个选题的原因。——这么重要的事,我们的杂志当然不能错过。”宋文挪动一下深陷在皮椅中的身躯,又解释道:“报上对这件事的背景交代得并不详细,据我所知,去年的某个时候,美国索斯比拍卖行的拍卖品名录中突然出现了其中一只石像的照片,这个消息立即引起国内文物界的高度重视。一个阵容强大的专家团在短时间内迅速成立了,主要成员是京城博物馆馆长鲍天羽、考古学家蓝奇教授、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古远今教授等人,听说考古学界的泰斗极人物黄德昭老先生也被邀请担任专家团的名誉顾问。专家团的目的就是要促成那只石像回国。经过多次接触,专家团与拍卖方达成交易,要以一笔不菲的价格将石像买回来。整个事情在一周前才尘埃落定,蓝奇教授作为代表亲自前往美国迎接石像回国。前天下午,他带着石像从纽约乘飞机飞回北京。”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里,宋文显得有点遗憾。“警方拒绝记者到机场采访,所以大小媒体只好都到京城博物馆集合,等着观看石像团圆的好戏。可是谁也没料到会闹出失踪案来……”

    “还真是一件惊天大案。”袁方继续翻动报纸,结合宋文的介绍,他大致清楚了基本情况。他看到有张报上配发了一张归国石像的照片,可惜照片质量不高,模模糊糊的。

    “哦,对了,仔细看看报道,去机场接蓝奇教授的那个人也跟教授一块失踪了。”宋文道,“据说那人是教授的学生。”

    袁方饶有兴味地听着,国宝丢失自然令人痛心,但冷静地说,这消息对《谜境》杂志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令人神往的古物再加上出人意料的失踪案——呵呵,多么难得的题材啊,媒体对这样的消息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想到此,他又有些奇怪,宋文怎么连点笑模样都没有?

    “报上怎么连失踪案的原因都没分析?”袁方放下报纸问。那些大同小异,蜻蜓点水似的报道已经没什么看头了。

    “这不奇怪,媒体掌握的信息太少。失踪案发生之后,警方一直保持沉默。”宋文停顿了一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出了自己的观点:“依我看,石像和蓝奇教授,哦,还有教授的学生肯定被人劫持了。”

    “劫持?”

    “对,应该是‘朗月’干的。”

    “‘朗月’?”袁方越听越糊涂了。

    “你大概不知道,”宋文神色严肃地说,“‘朗月’是一个专门从事走私盗卖文物的跨国犯罪集团,已经猖獗地活动了很多年。国际上不少文物盗掘、失窃、贩卖案都有他们的影子,据说最近国内发生的几起重大艺术品失窃案也和他们有关。国际刑警组织一直把‘朗月’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可收效不大,这个犯罪集团依然很嚣张。”

    袁方暗叹,看来还挺热闹。

    宋文继续说道:“回到石像失踪案上,其实,当初那只石像之所以会流失海外就跟‘朗月’有着直接关系。我估计这一次,‘朗月’又卷土重来了。”

    真不错!袁方怎么想怎么觉得这是一个好题材,报道应该很有的写。

    “您不会是因为警方抓不到‘朗月’而不开心吧?”他旁敲侧击地问宋文。

    宋文见袁方发出疑问,也就不再隐瞒自己的意思,说道:“门神石像归国是今年杂志的重点选题,所以我让刘汉唐来做这篇报道。”

    袁方点头,主编大人的安排没错,搁自己也会这么做,老刘是个可靠人选。

    “可是现在需要调整一下,”宋文直视袁方的双眼,“社里决定由你来接替老刘完成这个选题。”他等着看袁方的第一反应。

    袁方一愣。他明白,宋文跟自己说了一大堆决不是想跟自己拉家常,一定有什么用意。但他依然有些吃惊。“我替老刘?”

    “是的。老刘生病了。”宋文平静地说。

    袁方猛然明白了,怪不得刘汉唐总不接电话。可转念一想,不对,生病了打个电话总该可以吧。“病得很重么?”他一下子担心起来。

    “好像很重,昨天一早就去医院了,被留在急诊室观察。”

    “什么病?”

    “发烧,体温很高,头脑有些糊涂。我是昨天下午才知道的,这消息是他妻子告诉我们的,具体是什么病她也没说。”

    “他住哪家医院?我想去看看他。”袁方的心沉重起来。

    “你是该去看看他。现在最了解石像的人不是我而是他,选题确定下来之后,他肯定又调查到不少新东西,跟他交流一下会有好处。”宋文用手扫了扫桌上的尘土,说道,“好了,从现在起,你手头现有的选题可以先放一放,要全力以赴完成门神石像的选题……”

    “为什么让我来替他?”袁方对宋文的决定还有些疑惑。

    “我一向认为你很有潜质,我觉得你完成这个选题应该不成问题。这正是一个展示你才华的机会嘛。——哦,老刘住的医院是……”宋文皱眉,似乎对自己的健忘不满。他按动内线电话免提按钮,问道:“小雅,老刘住的那家医院叫什么来着?”

    “芳泽医院。”电话那头传来小雅清脆的回应,“就在地坛公园旁边。”

    按照杂志社的惯例,一个选题一旦确定下来,主编总会召集操作此选题的记者和策划部人员开一次策划会,有时还不只一次。会上将讨论和确定文章的报道方向和重点,同时会对配发的图片做出具体要求。而这一次程序全都省略了,宋文在两人交谈结束时给了袁方一份文件,那是上次开“门神石像策划会”的会议记录稿,还包括得到宋文认可的选题操作方案。

    袁方大致看了看会议记录,又仔细看了一遍策划案,觉得内容比较笼统。上面只是提出要全方位报道石像的发现过程和各种学术观点,介绍和石像有关的背景知识,总的宗旨是吸引读者感兴趣,其他也就没什么了。袁方看到在策划案的结尾,有一行字应该是宋文不久前加上去的:“报道石像和教授失踪的新闻事件。”

    宋文最后要求袁方,他从刘汉唐那儿交接完具体工作后,照着这份方案的要求执行即可。

    当袁方桌上的电脑发出启动音乐时,宋文和小雅已打算离开,宋文忽又转身来到袁方办公桌前,说道:“记住,一周以后,你的稿子要放我桌上。”说完,和小雅走了。

    杂志社安静下来,袁方坐在电脑前忙碌起来。他想赶快看看网上和石像有关的消息,然后回家洗个澡。

    点击鼠标,登录。在网上转悠了一圈儿,他有点失望。对石像的报道几乎千篇一律,大部分内容是来回转载,连原始出处都弄不清楚。

    正打算下线,一篇题为《石像归国即失踪,宝藏传说成悬念》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吸引自己的大概是标题中的“宝藏”二字。——这类哗众取宠的字眼虽然有点俗气,却往往有效。

    快速浏览了一遍那篇短小的文章,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集中在其中一个段落里。上面说:文物圈内私下流传着一个说法,据传,两只石像和一笔神秘的古代宝藏有关。这对石像原本是藏宝之地的守护神,只要找到最初安放石像的地方,也就找到了那笔价值连城的宝藏。

    又是一个诱人的故事!

    袁方暗笑,他很怀疑这样的故事是某些记者胡编出来的。在网上查了一下,果然没有看到类似报道。这加重了他的疑心。不管怎么说,先把那篇文章保存下来再说。之后,袁方决定收工。就在这时,一条不起眼的新闻标题跳进视野:

    《上海福州路一铁艺作坊发生爆炸,两人死亡》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章 谁是踏索者?

    “啪!”

    ——随着一声脆响,麦镇雄的脸上出现了清晰的指印。可他对打自己的人依然毕恭毕敬。

    屋子的一角,一个穿粉色旗袍,身材高挑的年轻女子环抱双臂,面带讥笑地看着麦镇雄和打他的矮个男子。她的真容被腻腻的脂粉,浓重的睫毛膏和厚重的蓝色眼影所遮蔽,让人无从判断“美丽”或者“漂亮”之类的好话是否适用于她。要不是纤细的手指间一支燃着的香烟,口中偶尔会冒出一缕烟雾,她就更像是竖在屋角的一只塑料模特了。

    女子的对面,一个留八字胡须,穿白绸衫的五十开外的男子,坐在紫檀扶手椅中微闭双目,对身边闹哄哄的一切充耳不闻。在门口的题字屏风边上,站着一个穿青布褂的老仆,手握扫把,望着地上被摔碎的紫砂茶壶,犹豫着不敢上前打扫。

    挨打的麦镇雄身材魁梧,短袖沙滩衫被健硕的肌肉撑得满满的,左边肱二头肌刺着一个青色纹身:一只缠绕云纹状飘带的月牙。面对那个刚到自己胸口的男子,现出一脸的无辜。刚才那一巴掌与其说是矮个男子蹦起来打他的,倒不如说是他俯身领受的。

    矮个男子身材滚圆,穿一件紫色丝绸唐装,肥嘟嘟的肚子考验着衣服纽扣的韧性。他的脸色因愤怒而紫胀,唇边的暗绿色玳瑁烟斗在微微抖动。作为风雅四季影业公司的老板,月西峰在九龙湾一带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可他年轻时就有的暴躁脾气一点都没变,一旦有谁招惹到他,他还是习惯用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武力,来表达感情。今天月西峰之所以大动肝火,是因为麦镇雄把上海的事情搞砸了。

    虽说月西峰的举止和公司名字中“风雅”二字相去甚远,但这里的办公环境可谓名符其实。屋外,一泓清水蜿蜒穿过小木桥,几点青萍和荷叶浮在水面,水边是几十本木芙蓉,再远的地方是别致的假山和凉亭。大厅门旁栽了一丛修竹,从室内的题字屏风边上望过去,还可看到那片悦目的翠绿。敞亮的房间内,摆放的是清一色的紫檀家具,那是清代家具中的极品。正中条案置了一架不大的穿衣镜,镜前冰盘中放着佛手、香橙和各色水果,两边各有一只宋代官窑青釉八角瓶。屋西侧另有一只雕花香案,案上的大明宣德炉内燃着一炉好香。四周多宝阁的博古没一件不是货真价实的古董。两壁工笔彩绘的十几幅国画人像,画上的佳人才子虽是古意盎然可却并非古人,那全是风雅四季影业公司旗下的当红明星在古装片中的扮相。

    中堂高悬一幅写意山水:一只小舟在汹涌的大江上破浪远行,一个老艄夫在船尾吃力地摇橹。江边小楼上,一位白衣书生手捧酒杯,眺望天水相交之际的一弯新月,似在慨叹又似在吟诗。两边书一副笔法秀丽的对联:水流云在,有花堪斟美酒;月朗星明,无诗不登高楼。横批:风雅四季。

    早年间,月西峰曾请一位多年隐居深山的高人帮他排算过一次生辰八字,高人惊呼月西峰是贵人临凡,乃大富大贵之命。说他前生本是一位纵情诗酒不问功名的文人,终日与文章字画、古玩奇珍为伴,最喜浪迹山水之间,又说他今生如飞黄腾达仍然不离这个“文”字。月西峰正自心花绽放,高人又暗暗告诫给他一些禁忌,特别嘱咐他要谨防小人。最后,看在月西峰厚赠重金的美意之下,高人送给月西峰四个字以为福佑:风雅四季。

    这么多年下来,月西峰越发相信,那位高人确非凡夫俗子,他的话丝毫不差。自己发家始终就没离开这个“文”字。就拿风雅四季影业公司来说,虽然投资不多,可这两年却是好运连连,一连拍了几部卖座的片子,捧红数个明星,公司的股票一路飘红。——可这些全算不了什么。如果拿风雅四季和他的朗月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对他来说,风雅四季再怎么出色也就像是一个干儿子,朗月才是亲生子,他的真正心思其实还是在朗月身上。如今,朗月已是一只迅速膨大的章鱼,触手越伸越长,可以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把那里的奇珍异宝纷纷揽入怀中。而一旦有些风吹草动,这只大章鱼又会迅速释放出墨汁,在一片浑沌之中逃之夭夭。在国际艺术品交易黑市上,朗月总是能吸引到那些腰缠万贯的国际买家,赚得大笔的钞票。月西峰自信,他的朗月已是一个庞大的,不会被任何力量摧毁的影子王国了。

    眼看入夏,他不禁盘算起近半年来朗月的得失。

    这几个月可谓喜忧参半,半年之前,一个消息曾令他一度狂喜:那个他苦寻了多年的宝贝居然在美国现身了!就在索斯比拍卖行的名录之中。那是一件他曾经亲手触碰过的宝物,他的指尖至今仍留有当初触碰它时的感觉,还能感觉到那粗糙的、富于颗粒质感的石面。那种感觉要比抚摸一个女人的肉体更令他销魂陶醉。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不断的懊悔中度过了多年。他痛恨自己当初的愚蠢,愚蠢到只为了区区一万美元就将那件无价之宝脱了手。都20年了,每当一回想起当初所犯的致命错误,心中就会骤然升起一团怒火,若是哪个不长眼的手下碰巧在这个时候招惹了他,那个人就会有机会获得月西峰赠送的拳脚、脏话外加口水的套餐。为了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月西峰曾想过各种办法,动用了无数手下。无奈,国际刑警组织在这宝贝身上还真是下本,保护得风雨不透,他的几次计划都没得手。当他听说大陆的一帮老头准备把石像迎接回国的时候,心里更是打起鼓来。他无法判断,究竟是机会终于来了呢,还是机会正在远去。

    就在月西峰最心神不宁的时候,一个电话令局面峰回路转了。

    电话是打给月西峰的谋士艾复之的,打电话的人是个匿名者,自称作“踏索者”——一个颇为古怪的名号。那人说,他可以帮助朗月得到两只门神石像。从他提及的很多内幕信息来看,此人似乎很有些来头。在多次秘密接触之后,双方渐渐熟识起来,艾复之甚至查到了“踏索者”的一些底细。可以确信,这个“踏索者”绝不是警方的一个圈套。最后,双方达成了一笔交易:“踏索者”凭借自己的能力为朗月弄到两只石像,朗月则允许“踏索者”参与他们的寻宝行动。

    本来,月西峰对这笔奇怪的交易还有些犹疑不决,可是用智多星艾复之先生的话讲,这笔交易根本不存在亏本的可能,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朗月手里。而“踏索者”呢,他不过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心灵扭曲者,是那种希望通过参与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证明自己价值的怪人。于是,月西峰决定把这笔交易继续下去。按照“踏索者”提供的线索,月西峰把麦镇雄派到上海,让他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一户人家,并从那家人手中弄到一件物品。麦镇雄拿上钱,马上找人去行动了。可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传来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先是美国的那只石像刚一回国即告失踪;接着,“踏索者”在前天早晨打过一次电话之后,便杳无音信了。而最令月西峰恼火的,是麦镇雄把上海的事情完全搞砸了。

    虽然又是打人又是摔东西,但月西峰依然难消心头的怒火。翻来覆去想了一阵子,那个疑问不禁又一次冒了出来。

    “艾先生,”他问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的那个人,“你说那个什么‘踏索者’的话真靠得住么?”

    艾复之似乎被从睡梦中唤醒。抬起眼皮,环顾了一下四周,才慢条斯理地说:“‘踏索者’这样的人搞到石像不成问题,但他要完成整个行动离开我们也不行。”

    月西峰脸色稍稍转好,他似乎只是想从艾先生那里再听一次肯定性的回答。有艾复之这样一位博古通今、腹有良策的谋士在身边,总能让他踏实不少。他又瞪了旁边的麦镇雄一眼,向艾复之问道:“依你的意思,下一步?”

    艾先生没答话,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支钢笔,漫不经心地在掌心里画起来。

    “这还用问吗?”高挑女子忽然不耐烦地插话道,“让你的人接着去找那东西呀!”

    垂手站立的麦镇雄听了眉头微微一蹙,旋即,表情又恢复温顺。

    “你懂什么。石像、指引物、踏索者全都没个着落,找什么?”月西峰不屑地回了莎莎一句。也许是大脑还处在发热状态,他居然没有像平时那样对自己的新婚妻子甜言蜜语。

    莎莎小姐那张粉腻的明星脸蓦地变了颜色,一撇嘴嘲讽道:“哼,我哪里有你们懂。瞧瞧你这帮人,多了不起呀。”说着,弹掉长长的烟灰。

    月西峰的面皮又开始紫胀起来,没再说话。

    “依我看,也不用心急。”艾复之又慢悠悠地开了腔,“既然事已至此,倒不如静观其变为好。月老板,只要把咱们的眼线全都调动起来,有什么事办不成呢。”他冷笑一声,摊开左掌心,悠闲地盯着自己在上面画的图案,“我倒要看看孙猴子能不能跳出如来佛的手心。”

    麦镇雄乜斜着眼睛,偷瞧艾先生抬起的那只手掌。

    只见是一个小人儿双脚踩着一条横线上,横线的两头又各有一根竖线。——很明显画的是一个人在两根长杆之间走钢丝。

    “踏索者!”麦镇雄心中暗自咒骂。这个混蛋不知道是打哪来的,可把自己害惨了。就是他告诉月老板,“指引物”在上海的白头老屋陈阿明手里。鬼才知道,是不是真有那么回事。

    抬眼再看时,只见艾先生拿起笔,在小人身边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章 奇怪的DGERD1301

    最后一张照片输入硬盘,屏幕弹出“确认完成”的对话框,袁方愣了一会儿神,才用鼠标在上面点了一下。

    为什么不能集中注意力?

    袁方质问自己。他怀疑是昨晚在火车上没睡好的缘故,可又觉得似乎不是。因为只要一闭上眼睛,一些支离破碎的画面就会在眼前浮现:忽明忽暗的火焰、午后阳光下那个手提喷壶的佝偻背影、还有狼藉的焦土和瓦砾、断裂的骸骨……与此同时,嗅觉的记忆力也陡然强大起来,那是散发着潮气和香味的植物,没有燃尽的檀香灰和裹挟着尘土的铁锈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在看过那条令他触目惊心的新闻之后,昨日的点点滴滴仿佛全部虚化成了一场梦。

    现在只要再次轻点鼠标就可以浏览他在白头老屋拍的那些照片了,可鼠标指针却又一次移动到了工具栏的网页新闻上面。他还是想再看一遍那条新闻。
   
    《上海福州路一铁艺作坊发生爆炸,两人死亡》

    昨日,上海福州路一私营铁艺作坊发生爆炸,两人丧生。

    5月27日下午三点左右,位于福州路的一家铁艺作坊突然发生剧烈爆炸,同时燃起大火。记者赶到时,消防人员已将火势控制。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铁艺作坊的一座石砌小楼和后院的几间平房均已坍塌,现场到处是焚毁的物体和灰烬。警方和消防人员经过近三小时的搜救和现场勘察,在废墟中找到两具人体骨骸。

    据警方推测,火灾原因是该作坊工人对电焊用乙炔瓶存放和使用不当造成的。据悉,该铁艺作坊的私营业主和他的儿子均在这次事故中丧生。
   
    袁方不由想起在白头老屋大厅里看到的那些涂着蓝漆的钢瓶。难道钢瓶里装的就是乙炔气体?——不,决不可能。仅是凭着快忘干净的那点中学化学知识,他也知道,乙炔是易燃危险气体,必须远离明火放置。可是在白石屋中明明还有火焰在燃烧,石屋主人就是再愚蠢也不会蠢到连这样一点安全常识都没有。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那些钢瓶是空的。

    如此说来,难道是后院那个工人电焊操作失误引起的吗?那爆炸的威力未免大了些,怎么连前院的白石屋都炸掉了呢?

    收拢思绪,袁方在电脑里新建了一个文件夹,把白头老屋的照片一股脑全放了进去,然后开始逐一浏览。

    白头老屋的形象再次出现在眼前,仿佛又回到了昨天。这种分析照片的活对多数人来说有些乏味无聊,但袁方却很喜欢,这是每次工作回来之后必做的功课。分析照片往往可以提醒他工作时忽略掉的一些细节,也能让他体验又一次发现新线索的乐趣。

    他一边看一边摇头,大部分照片都不让他满意。由于拍摄时间正值午时,好些照片的光线层次感都不强。比如,白石墙壁那种特有的质感就没有充分展现出来。更大的遗憾是,一大堆照片里居然没有白头老屋的内景照。这又一次印证了他的一个观点——每次拍摄都会不可避免地留下缺憾。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他很感兴趣的照片,是石屋顶部那个半鹰半人雕像的特写。无头雕像展开巨大的翅膀,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犹如一个巨大的问号高悬在天空,令人迷惑不已。点击“放大”按钮,雕像的细节变得清晰起来。袁方还在不停地按鼠标,最后,画面成了一大堆粗糙的颗粒。

    这个雕像是什么意思?袁方想不明白。

    照片一张一张播放下去。不久,又有一张引起了他的注意:石屋入口的近景照。这是他给石屋门楼拍摄的诸多照片中的一张。

    他忽然发现,石屋门口右侧墙壁上有一小块区域和石墙的整体色泽有点不匹配。把照片放大一些,看出来那块区域呈规则的长方形。不匹配的原因是因为这部分被涂抹了水泥,无法跟其他位置的白石一样富有光泽。接着,他把那一小块墙壁的图像单独放大,再用修图软件加工了一番,使它更为清晰起来。

    这次有了新发现。

    长方形区域上的水泥涂抹得并不均匀,水泥的边缘处露出了几个石刻字痕。

    他瞪大眼睛,仔细分辨那几个字——

    “DGERD1301”

    “DGERD”应该是一个英文单词吧?袁方调出电子词典,输入、查询。结果却很意外——根本没这个词!分别又输入“DGER”、“GERD”、“DGE”、“ERD”等不同的组合,依然没有对应的词汇。

    他这才想到,“DGERD”的意义也许有三种可能:其一,是一个不被一般词典收录的特殊词汇。比如是一组单词的字母缩写;或是某些专用词汇。其二,非英语词汇。其三,在它的前面还有字迹,但是被水泥覆盖住了。——他更倾向于接受最后一种可能。

    那么“DGERD”后面的数字“1301”又是什么意思呢?袁方的头脑中灵光一闪,说不定这个字母和数字组合起来,表示的是白头老屋旧时的门牌号码呢。可转念一想,福州路以前叫四马路,完全和这几个英文字母风马牛不相及,于是又否定了这个猜测。

    袁方有种直觉,一旦弄懂这几个字母和数字的含义,白头老屋的身份之谜也将随之揭晓。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14 03:10 , Processed in 2.390742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