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67|回复: 0

[关税] 关税休战期倒计时:会谈暗藏的产业机遇,握手背后的万亿市场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7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周末重磅     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将于 7 月 27 日至 30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是继 5 月日内瓦和 6 月伦敦会谈后的关键节点。当前 90天关税休战期将于8月12日到期!
核心议题:
    关税政策的短期与长期平衡:协商延长关税暂停期是核心任务。能源议题的政治化试探:美方试图将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的能源合作纳入谈判框架。数字经济与绿色合作的潜在突破:双方在数字贸易和绿色经济领域仍有合作空间。

w1.jpg
可能的会谈成果预测

关税暂停期延长:双方将把8月12日到期的关税暂停期延长3-6个月,避免已暂停的加征关税重新生效。

农产品采购协议:中方可能追加波音飞机、美国大豆采购以平衡贸易逆差,美方则可能放宽液化天然气(LNG)出口限制。

技术出口管制部分放宽:在半导体领域,美国可能进一步放宽对中低端芯片的出口限制,允许更多企业申请对华销售许可。

数字贸易与绿色合作突破:双方可能在数字贸易规则、跨境数据流动、绿色技术合作等领域取得进展

二、科技产业影响:技术管制松动下的合作机遇​

2.1 半导体与电子产业:供应链重构中的机遇​

短期影响 (3-6 个月):​若美国放宽对中低端芯片的出口限制,英伟达、高通等美国芯片制造商有望恢复部分对华销售,中国电子设备制造商的采购成本将降低​。

中长期影响 (1-3 年):​中美可能形成 "双轨并行" 的半导体产业格局:高端芯片设计制造仍以美国为主导,中低端芯片则逐步实现中国自主可控​。中国半导体自给率预计将从 2025 年的 24% 提升至 2028 年的 35% 以上,但成熟制程供应链仍将保持高度互通​。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可能部分解除,中国晶圆厂设备采购渠道将多元化,ASML、应用材料等国际设备商有望重返中国市场​

w2.jpg

2.2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存​

短期影响 (3-6 个月):​

美国可能放宽对中国 AI 芯片的限制,允许英伟达 H20 等中低端 AI 芯片对华出口,中国 AI 企业训练成本将有所下降​。中国可能要求美国开放云计算、生物技术等敏感领域市场准入,但中方强调开放需以 "保障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 为前提​。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可能部分放宽,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业务合规成本有望降低。​

中长期影响 (1-3 年):​

中美在 AI 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在应用层可能出现合作空间。美国主导 AI 底层框架 (TensorFlow、PyTorch 占全球开发者使用率 85%),中国在应用层 (人脸识别、智慧城市) 领先,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占据全球安防市场 60%​。中美可能在数字贸易规则上达成部分共识,形成区域性数字经济合作框架。​

2.3 新能源与绿色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短期影响 (3-6 个月):​

美国可能放宽对中国光伏组件、储能设备的进口限制,中国新能源企业出口压力将有所缓解​。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刚获批增产超大型电池 Megapack,可满足 30 万户家庭日用电量,这或成为绿色合作的突破口​。中美可能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领域达成合作协议,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电池企业有望扩大对美出口。​

中长期影响 (1-3 年):​

中美在绿色技术领域的合作将深化,可能共同开发低成本碳捕捉技术,但美国要求中国公开稀土加工专利​。中国占据全球多晶硅产能 80%,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补贴本土企业,计划 2030 年将产能占比从 5% 提至 25%,全球光伏产业链将呈现 "中国材料 + 美国制造" 的新格局​。欧盟可能在中美绿色技术竞争中扮演调解者角色,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绿色技术标准​

w3.jpg

三、农业大宗商品影响:供应链重构与贸易格局重塑​

3.1 大豆与农产品贸易:关税博弈下的供需平衡​

短期影响 (3-6 个月):​

若中美延长关税暂停期,中国可能在年底前加快美豆采购步伐。据业内测算,仅靠巴西和阿根廷无法完全满足中国全年需求,中国仍需从美国进口 1500 万至 2500 万吨大豆​。中国对美农产品加征的 10% 关税可能部分取消,美国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对华出口将增加​。国内豆粕市场价格可能受到进口增加的压力,但考虑到中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的推进,价格波动将相对有限​

中长期影响 (1-3 年):​

中国大豆进口结构将继续多元化,巴西仍将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但美国大豆占比可能回升至 20% 左右​。中国通过技术革新与政策引导持续降低大豆依赖。2022 年 9 月启动的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并加速替代资源开发,2023 年全国豆粕在养殖饲料中的占比降至 13%,较上年下降 1.5 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大豆饲用需求 900 多万吨​

3.2 能源贸易:地缘政治与商业利益的平衡​

短期影响 (3-6 个月):​

美方可能要求中方减少从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进口,转而增加从美国购买。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透露,谈判内容将涵盖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市场准入问题,以及整体关税水平等​。中国可能在液化天然气 (LNG) 领域增加美国进口,但不会在石油供应上完全依赖美国。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 年 1-6 月俄伊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 34%,新疆、辽宁等地炼厂设备已深度适配重质原油,若切断供应将直接冲击国内能源安全​。美国可能放宽 LNG 出口限制,中国则可能增加采购量作为谈判筹码。​

中长期影响 (1-3 年):​

中国能源进口结构将继续多元化,俄罗斯、沙特、伊拉克、安哥拉、巴西等皆在供应名单之列。即便某一方向出现波动,中国也有能力快速调配替代来源​。美国试图通过能源挂钩谈判,逼迫中国在地缘战略上选边站,不再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转而扩大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能源依赖。这不仅事关国家能源安全,更涉及对全球能源格局的重新洗牌​。中国将加速推进能源自主战略,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3.3 稀土与关键矿产:战略资源的双向博弈​

短期影响 (3-6 个月):​

中国可能放宽稀土出口管制,恢复对美稀土磁体出口,美国则可能放宽对中国半导体设备的限制​。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量可能在第三季度突破 500 吨,相当于美国本土企业半年产能,这将对美国国防部投资 4 亿美元扶持的稀土项目构成直接挑战​

中长期影响 (1-3 年):​

中美可能建立 "稀土 - 芯片" 联动机制:中国根据美国芯片解禁程度调整稀土出口配额,美方则根据中国稀土供应情况放宽技术限制​。中国将保持稀土资源的战略管控,同时加速稀土加工技术的自主创新,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美国将加速本土稀土产业链建设,但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中国供应,全球稀土市场将形成 "中国主导 + 美国补充" 的格局​

w4.jpg


w5.jpg
四、思路

短期(3-6个月)

    关注关税减免直接受益的行业: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轻工业品等出口企业将直接受益于关税减免。布局技术合作预期改善的领域:半导体、AI、新能源等领域可能受益于技术合作预期改善。把握农产品和大宗商品贸易机会:大豆、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贸易可能增加。关注金融市场开放带来的机会:金融市场开放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中长期


w6.jpg


中美经贸关系正处于关键转折点,斯德哥尔摩会谈将是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们预计双方将延长关税暂停期3-6个月,并在农产品采购、技术合作、绿色经济等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

全球供应链将加速重构,区域化和多元化趋势将加强。中国制造业将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能力将增强。中美经贸关系将呈现"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的格局。
特别注意:本文章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预测等,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本文章所述观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对特定投资产品的推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16:53 , Processed in 0.11819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