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55|回复: 0

AI资本开支飞轮如何开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5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海内外不同CSP们的Ai资本开支:

海外:23-25(25是预测全年数据,因为目前仍披露至25年2H,后续仍然可能上调),数据仅供参考。

亚马逊  :527,777,1200

甲骨文:69,108,161

微软:352,756,882

Meta:273,373,730

谷歌:323,524,852

苹果:96,100,110

ali,zj,TX,24-25

ali:725,1300(三年Capex会超越3800)

zj:800,1700

tx:768,1000

包括京d也在开始不断加码AI开支。

这些资本开支反应的是AI各家的优势,观察上面的数据不难发现,先进入AI场景的大型云计算公司,往往的资本开支会更加的激进,类似Meta和谷歌在广告业务持续获得正向收入闭环,他们敢于去更激进的加码,因为体验过AI带来的正收益。

类似的还有之前Open AI+英伟达+甲骨文的铁三角,当时大家在怀疑这里的1000万开支谁掏钱,其实我当时的认为就是是高科技AI迭代的知识溢价,之后Sora2就来了。

本身来说这三家都是超前建设的支持者,从实际场景来看,也是Open Ai带来的惊喜越多,超前建设AI基建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是对比回报来说,投资的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Meta就已经透露出一个信号,这场AI大战Meta未必需要赢,但是一定要保证持续的资本开支,保证超级人工智能出现的时候,Meta在场,就算吃不了肉,喝汤也足够回收这笔资本开支了,这就是AI的魅力。

如果是看AI很久的兄弟可能还记得,过年期间的DS时刻,确实是让AI的资本开支逻辑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低成本的模型训练PK超前加大Capex逻辑,当时的AI很动荡,无论是asic还是GPU之争,半年前的当时就是几个声音:超前建设AI数据中心是否有效?AI是否能够商业闭环创造收益?AI是否具有泡沫?

当时的超前建设核心的如英伟达这种,是经历了很大的波动的,然后先发优势不高的,例如苹果,通过并入ds,能够追赶先进的大模型,当时确实受到追捧,更低成本就能回到先进模型,很划算的买卖,可是如今的角度,看回半年前,就是笑话。持续领先的英伟达,open Ai,持续造出有生命力的应用,GP T5,Sora2,出现爆款应用只是时间问题,是探索者。而一味的追随,不去突破,只会落后,类似于苹果,智能AI眼镜已经被Meta追赶上来,这个终端AI端测,可能是未来AI消费的重要战略市场。

直到现在,这个环境比当时好太多了,可是还是很多质疑AI的声音,产业现状和市场判断是两码事,我能清清楚楚看到AI实际市场现状的火热,GPU都干冒烟了,工人师傅都是连轴转,但是市场却在担心是否是周期,未来增速是否可持续,AI是否是泡沫。当然1-100和100-10000的增速是同样100%的,但是带来的实际增量却是99和9900。

AI进步最重要的两个重要,一个是AI基础建设,另一个是AI算法,算法是拉高想象空间,可以把基础设施的潜能绽放,两者是互补的关系,而未来最具有想象力的,觉得是那些敢于超前,甚至是敢于负债去开发AI的大型CSP,因为认知不同,激进派和保守派没有对错,只有赢或输,认知决定的,就好比两年前告诉我open AI会年收入百亿,我一定会觉得这人异想天开。就好比现在觉得2028年会出现AGi,超级人工智能,现在觉得不可能,但是一年后呢,拭目以待,AI飞轮正在加快,一定要领悟到Meta的那句话,可能不是Meta最终先品尝到agi的鲜美,但是一定要保证,agi来的时候,Meta在场,AI的认知就是,agi才是那个终极巅峰,改变生活,现在都统统只是开胃菜而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2 05:44 , Processed in 0.08079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