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20|回复: 9

[科技新闻] 2010 ,中国气候突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0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到2020年,欧洲的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暴乱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国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这些“预言”来自美国五角大楼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

  太耸人听闻了吧?然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罗勇不这么想,针对这些预测中国科学家已经进行了三次研讨,最近的一次研讨刚刚结束。与会专家认为,虽然该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极端情景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其中对中国部分的预测还是很有启发意义和预警价值的,它提醒中国科学家将气候变化研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我们把报告的原文、要点及有关分析和建议,报告给了中央和国务院。我听说———我还没看到原件,我们提交的报告很快得到了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我们现在对全球气候突变进行评估,就像1995年有人研究过世界贸易中心是否会遭受飞机撞击

  2004年2月23日深夜,还在加班的罗勇,突然接到一位同事的电话,说2月22日的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美国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报告。

  2月24日一大早,罗勇立即赶到单位,打开电脑,他很快在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GlobalBusinessNetwork,简写为GBN)的网站上找到了这份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

  “一口气读完这份报告,我被震惊了。因为报告的描述如此详细和具体,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发生。”罗勇对记者说。

  报告中关于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有: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4华氏度(2.2摄氏度)。

  ———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

  ———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

  报告中特别提到了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这份报告是美国国防部出资10万美元,委托GBN公司完成的。研究的出发点是设想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最坏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对之策。

  据罗勇研究员介绍,GBN公司在美国很有名,该商业网络公司受雇于政府或企业,从事各种咨询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报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及环保组织中引起强烈反响。报告的作者之一施瓦兹解释道:“尽管报告中所提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景象似乎超乎人们想像,但却非常值得提前采取措施,正如美国人曾对历史上其他一些重大事件事前就作出评估一样———比如,在1983年美国就开始为前苏联的解体提前进行筹划,1995年我们就曾对世界贸易中心是否会遭受飞机撞击进行研究。”

  五角大楼的发言人则出来澄清说,这份由科学家和军事顾问完成的报告,不代表国防部的官方立场。而且施瓦兹也不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只是使用了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对于这份报告的另外一种政治分析指出:布什政府一直否认气候变化的存在,武断地退出了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京都议定书》,而五角大楼的“秘密”报告在对布什政府关于气候变化立场的一片批评声中被“泄密”———由于这份报告所描述的可怕情景非常生动,乃至耸人听闻,很可能会对美国的大选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突变事关国家安全,这一点中国科学家没有认真研究过

  看完报告,罗勇说,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

  “以前我们很少考虑到,气候会在慢慢地渐进发展的过程中发生意料之外的突然变化,比如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的趋势中,是不是会出现突然降低的可能?这一点中国科学家没有认真研究过,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也没有预计。”

  另一方面,目前气候学家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更多地只是涉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等等,“这份报告提醒我们,气候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因为气候突然变冷,会导致农业产量降低,引起食物短缺;洪水和干旱这些气候极端事件将导致淡水供应和水质降低;冰和风暴将导致战略性化石能源的供应中断。“这些都会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不管这个报告产生的影响如何,也不管将来气候的实际变化如何,作为一个科学家,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至少在这方面应该给国家提供一个科学决策的依据。”

  毫无疑问,GBN的报告,引起了中国科学家们求证的强烈兴趣。

  很快,在一批气候学家的努力下,3月4日,以GBN的报告为出发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联合组织召开了“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研讨会”。

  在这次会议上,专家们肯定地指出,GBN报告里所引用的科学依据,均是得到绝大多数同行科学家公认的研究成果,但是正像作者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的,该报告的目的不是预测气候将如何变化,而是描绘出如果我们对气候变化没有做好准备的话,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必须指出的是,GBN报告描述的情景仅是极端的情况,也许发生在某些地区,但不会是全球所有地区,而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5月10日~12日,香山科学会议第232次学术讨论会,主题为“气候变化的应对战略”。专家建议应当把气候变化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对待,加强对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对策的研究,建立国家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制,并纳入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系统中。

  6月29日~30日,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科技会堂举行,主题为“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战略”。GBN的报告再次成为会上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0年前后中国有可能变成“南旱北涝”

  “2010年前后中国南方持续干旱10年,则有发生的潜在可能。”

  罗勇说,GBN报告中关于中国的预测内容,大部分措辞比较模糊,只有一条明确指出了时间和地点,那就是在2010年前后,中国南部地区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同时还说,中国现在的“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罗勇说,他从两个方面尝试着求证。

  一方面,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对中国夏季降水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分析,罗勇绘制了从1951年到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图。

  从分布图中,罗勇发现了下面的规律:1951年~1960年,我国夏季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1961年~197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开始减少;1971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地区继续向南移动,北方开始减少;1981年~199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在江淮流域;而1991年~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现在的“南涝北旱”型分布。

  “可以看得出来,我国降水集中的地区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存在着20年左右的周期。未来10年多雨区可能会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2010年左右形成了‘南旱北涝’的局面。”罗勇说。

  另一方面的求证更具有戏剧性。

  罗勇说,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很大,尤其是气候突变的不确定性更大,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给各国的对未来气候预测的模式,以及各国自己做出的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模式,都考虑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以温室气体作为主要的考察内容,主要是因为对于东亚地区来说,东亚季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夏季降水的多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东亚大陆气温升高,气温的升高将决定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气温差额,这个差额决定了东亚季风的强弱。东亚季风的强弱,又决定了海洋的湿润水汽可以到达陆地上的北部还是南部。“一般说来,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大陆气温就上升得快,夏季时,海洋上和大陆的温度差额就相对小,气压差额小,决定了季风会比较弱,这样季风只能到达大陆的南部,反之,则相反。”

  “我们把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数值,拿到这几个模式中综合计算,得到了一个戏剧性的结论。”罗勇笑着说,如果按照现在全球温室气体的高排放量,而不加以控制的话,那么,经过计算得到的情况是,到2010年前后,我国夏季降水的分布类型还是现在的“南涝北旱”,没有发生变化。那么,GBN报告中所说的“10年干旱”,也就不存在了。

  “但是,如果各国政府加大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监管,通过种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发现,我国降水分布的类型刚好和GBN报告中预测的一样,即变成了‘南旱北涝’,南方可能将真的面临干旱。”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0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0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很自由,想怎么说都可以,一会变暖,一会变冷。。。。。。。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0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0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0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0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0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完全是危言耸听
我家乡的沙尘暴从1993年以来,一年比一年恐怖,国家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没啥效果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0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世界末日

昨晚刚看过,是一部制作非常非常粗糙的影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3 11:35 , Processed in 0.061724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