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88|回复: 9

[社会新闻] 从上海百姓看现在上海生活(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5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2010-03-16 20:49:43

2009年12月路过上海,扫街几天。这是其中的的人物篇,多少反映了市井老百姓的一些生活现状。


(1) 兰州拉面馆的小伙计和他可爱的袖套。我吃了一碗他做的面。


(2) 南京路卖玩具的小贩。他似乎很警觉,除了兜售还四处张望,好像随时准备逃跑的样子。


(3) 我们多久没有用过这种保暖瓶了?有中国特色的保暖瓶为啥就不能在西方普及呢?


(4) 南京东路的摩登女士


(5) 街头上的自愿者大学生。上海街头自愿工还不少。


(6) 停自行车也需要自愿者监督。为什么有些单车座位被朔料袋盖住?


(7) 婚纱照摆Pose。在浦东的一栋老房子前。


(8) 满足的知识分子逛田子坊


(9) 埋头工作的路边电焊工


(10) 老伯老妈,修理啥呢?


(11) 夕阳下的修鞋工


(12) 地铁已经是很多人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坐地铁的大多是衣着挺时髦的年轻人。听说,年纪大一点的大都仍用公交车。


(13) 人民广场上的一位等候者。也许她的Date迟到了。这是在上海政府大楼前,背景是有名的上海博物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上海:买药记2010-01-01 21:13:59


作者:麦克西

2009
12月19日回湖南探亲。30日在上海返回美国之前两天发现自己带的心脏病药Carvedilol不够,一定是出发之前计算错误。幸好还有一天时间,我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试试在上海买这种药。由此引发出这曲“上海买药记。”


前一夜,我先给美国的心脏医生去了一封电子邮件,问他知不知道在中国可以买到这种药。我还打了个电话给住在浦东的“海归”朋友,打听在当地买药的规矩。据朋友介绍,大部分药在国内都不需要处方。浦东有很多小药店。但若要找不常见的药,应该去大药店。凌晨我的医生给我回了电邮。他说,中国现在没有这种原厂药生产的Coreg牌子的药,但有generic的,他也不知道generic 的药名是什么。我立即上百度上查了一下Carvedilol的中文翻译:卡维地洛。


一大早,我在宾馆吃完丰盛的早餐,背着我的佳能5DII相机和两个镜头,坐上了一辆的士车。我对司机说,请带我去浦东最大的药店。二十分钟后,他带我到了一家叫“爱心”的药店。这家药店果然不小,像家超市。可是好像服务人员比客人还多。问过几个柜台小姐后,他们说“西药上二楼。”到了二楼,我拿出药的中文翻译,一位男士服务员立即表示,他们没有这种药。我细问他哪里可能有这种药,他建议我试试在南京路的第一药店。那里可能是上海最大的药店了。谢过他以后,我开始了从浦东到浦西的“渡江”过程。


从药店出来,我问店外的志愿执勤人员,如果我去南京路,最好如何走?他说,坐的士可能塞车,地铁比较好。地铁站就在前面不久。我走了约十分钟,果然找到。


上海一经有九条以上的地铁线,几乎覆盖了整个城市。十年前给我的印象是,穷人坐班车(5毛),打工族坐地铁(2-4块),主管们打的(20-40块),有钱人自己开车(???)。现在仍然如此。在世纪大道上换了一趟车以后,地铁到了南京东路。一出地铁站,南京东路步行街的景色就让我吃惊。这与我记忆里的南京路相差太远,心理很喜欢这样的步行街。操出相机,边走边照。走了几个街段,终于找到了上海一药。


上海一药的第一层也都是卖的中成药和皮肤保健品。也许这些东西的利润高,放在了最明显的位置。我坐电梯(escalator)到了二楼。这里也是服务员比客人多。我走到西药柜台问有没有卡维地洛。女服务员回答,有。她拿出一盒给我看。我一看就如获至宝。看价钱标签,也很便宜,才38元人民币(共28粒),甚是高兴。但服务员说,这种药需要处方才能卖。我花费了一些口舌解释我的情况,希望她能“高抬贵手。”她就是不答应。她说,隔一条街不远处就有一家医院。她建议我去那挂号,请医生开个处方。我只好把眼看着“就要到手”
的药还给了她。


从一药出来,往右一拐,再往前走不到50米就是一家社区医院。但隔着街,我看到那里的铁闸门紧关着,让我的心往下一沉。我走到门前,看到门上贴着个条子。原来医院的电脑坏了,大家趁机在元旦前休息几天,请病人去外滩和另外一家医院就诊。早知如此,我说不定还可以帮他们修好电脑呢。有位老太太也在读这个告示。我搭讪地问,外滩医院离这远不远?她的回答让我很高兴。她说,外滩医院离这很近,在宁波路,走路15分钟就够了。


我不知道为啥这么近会有两家社区医院,只知朝老太太指点的方向走去。这里离上海最繁忙的街道,南京东路,只有几段路,却完全是另一个天地,显然仍是老上海,和我83年第一次到上海的印象差不多。其实我很喜欢到这种老区去拍照。我连钻了好几个胡同(上海话叫“弄堂”),看到了也拍到了很多被时光锁住的老上海。


问过一两次路后,就到了外滩医院。看上去,外滩医院比南京路那家大多了、新多了。在一楼,我先挂了号。挂号费才7.5元人民币,我暗喜,怎么这么便宜?挂号人问我挂那一科。我说内科。问过去内科的方向后,我走到二楼。二楼里的办公室都挂着牌子,什么全科、中医科、外科等等,就是没有内科。我犹豫了一下,把“全科”理解成内科,结果没有猜错。全科的三间办公室,只有一间开的。我走到里面,正好有位女医生在她的桌上吃饭。后来我才知道,我来的正是午饭时间,只有一位医生在值班。我走到她的前面,刚开始解释我的来历,她说等她吃了饭再说。我就在旁边的凳子上坐了下来。虽然找到了解决我的问题的人,心理却有点为在她吃饭的时候打扰她而不安。后来陆续又来了几个病人,让我安心一些。我们都坐在一排,看着、听着这位医生吃午餐。


那位女医生吃完饭,用暖壶的热水洗完饭盒。重新坐下来,对我说,好吧,过来。我坐在了她的桌旁。待我刚把我的故事讲完,她看着我写的药名,说,“这个药我没有开过,我们的药房也没有,不知道是什么药,我不能给你开。你要到大医院去。”我苦苦求饶,告诉她我对上海不熟,药店就在附近,能找到这个药不容易。她没有改变的意思,还把她的决定告诉这时也返回办公室里的另一位女医生,似乎从第二位医生那得到了共识。她强调,我可以把挂号费退回来。但我要的是处方,而不是这点挂号费。


没有办法,我只好拖着已经有些累意的双腿从她们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不愿意耽误其他病人的看病时间。我好不情愿地走到一楼,在医院的药房前停下来,和药房的一位工作人员聊了起来。他听了我的故事,鼓励我去三楼试一试。我又抱着希望走到三楼,但那里都是理疗科什么的,遇到几位来来往往的穿白大褂的,都说现在是午休时间,等到下午一点半以后再说。这时刚过12点。


我从外滩社区医院走出来,心想,我才不去退我的挂号呢,大不了也留个纪念。我在街上毫无方向地走着,不知去哪找家“大”医院。走到较繁忙的一条大路上,我搭到一辆出租车。出租司机说,他也不知道浦西的医院在哪里,他只知道浦东的医院,可以带我去浦东。我从浦东来,而且药房在浦西,我实在不想这样到来到去,只好下车。这时,我突然心生一计。何必不在附近吃完中饭,再回到外滩医院试一试另一位医生?那里的“全科”有三个办公室,也许另一位医生可以帮我开这个处方。实在不行,我下午还有时间再去找大医院。


主意已定,我就找到一家餐馆坐了下来。这个离南京东路只几个段路的地区几乎全是做五金、建材生意的门面,餐馆不多。我订了一份5元的西红柿炒饭,外加一碗6元的猪排面。吃完以后才发现,为了找药,我已经很饿了。


吃完中饭,又逛回外滩医院正好是下午一点二十五。我走到已经熟悉的二楼,发现这时另外两个办公室也开着,里面已经排着一些病人。我这次有意找到一位男医生排队坐了下来。这是位很年轻、长的很帅的男医生。他听完我的故事,毫不犹豫地拿出处方本,给我开处方。他问我是什么病,用药的剂量如何。最后,他还关心地说,我这种病很少见。我拿到那难得的处方,既高兴又感激,连连谢谢他。走下楼,我的双腿一下就轻松起来。在楼梯口,我又遇到那位药房工作员。看到他关心的眼光,我高兴地对他说,我已经从另一位医生那里拿到处方。他也很高兴,解释说,前一位医生可能是中午一人值班,太忙,没有太多时间。


走回到南京东路的上海第一药店二楼,这里已经换了一位服务员。我拿出处方,她二话不说,给我开了买单。我付了钱以后,把这盒药拿到了手上。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我还是为能够在国内买到这种药感到幸运。


让我吃惊的是这盒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卡维地洛”上印着Carvedilol Tablet的字样。也许,Carvedilol并不是个注册商标,而是药名,所以齐鲁可以这么做。我当然管不了那么多。放心的是,我有了足够的药,可以“安全”回美国了。不放心的是,不知道这个卡维地洛是不是Coreg的“盗版。”其药效是否和原版的一样?我也只有冒这个险了,好在估计风险并不高。


因为这次经历,我重新发现了上海。这几年我每次来上海都住在浦东,很少去浦西。原来浦西还藏着很多宝。我继续在那个老上海拍了一个下午。


这次经历说明:旅行之前一定要带足够的药。此外,功夫不负有心人,Sometimes, don't take no as an answer。另外,国内老百姓的医疗系统还是算健全、便宜、有效的。在回浦东的的士车上,我和司机聊了起来。他说,国内大医院的普通医生都能拿到一万元左右一个月。而社区小医院,可能就只有两到三千了。我真希望那位帅哥医生这个月可以拿到很多的奖金。


(1) 南京东路的跳舞人群


(2) 第一药店(和上海的“第一百货”齐名)


(3) 这家社区医院休息了


(4) 钻了好几个这样的弄堂(胡同)


(5) 这种老弄堂在这个地区还不少


(6) 整个地区都是这样的五金、建材门市


(7) 很快找到了外滩社区医院


(8) 医院的全科门诊部


(9) 一药的西药部MM


(10) 可爱的“卡维地洛”,追得我好苦


后注:读到这篇小文,有朋友说,“在中国办事很难,但没有办不到的事。”的确如此。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上海:晒衣服的科学与艺术2010-01-10 10:28:06

作者:麦克西

在室外晒衣服曾被认为是不雅观的行为,和中国的落后联系到了一起,改革开放初期曾有人写文章呼吁禁止。哪知道几十年以后晒衣服成了一种世界性的新时尚。能源涨价,晒衣服是节约能量、利用太阳可再生能源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地球变暖,晒衣服是降低个人碳排放量的良策。这既省钱又有益社会的行为,何乐而不为?所以,据说国内大城市不仅不禁止,还有些鼓励。至于雅不雅观,就要看你怎么去欣赏了。

2009年12月底在上海逛街,看到国人的很多晒衣服大作,连忙拍了下来,包括好几张都是在上海有名的“文化风景区”田子坊拍的。田子坊都如此,可想这是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希望这些照片能够体现出晒衣服的艺术性,以此来证明中国已经走在世界节约能源、积极降碳的最前列了。相比之下,咱们美国仍热衷干衣机,相形见绌呀。

有朋友看了这些相片说:“竹竿上晒衣服,有点都市中那种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的情趣!紫外线还消毒呢。”不无道理。

(注:这是我第一次学习使用“彩棒”做图片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上海:生活细节2010-02-15 17:01:22

这一组相片都是在上海田子坊里面拍的。它们反映的是一个有名的旅游区里的居民的很多具体生活细节。也是现代和过去,进步和保守和谐在一起的真实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上海:田子坊2010-02-05 19:34:06

作者:麦克西

2010年的第一天是我们从上海返回美国的日子,我还有半天时间可以继续在上海逛一逛。

一大早,我就坐到了的士车上。我问司机什么地方还有很多老房子我可以去拍照?那位司机居然不知道我在问什么,走了一小段,只好请我下车,搭上后面另一辆车。第二个司机听了我的想法以后,马上说,田子坊。他还特意赶到前面那辆车的旁边,把窗户摇下来,对第一辆车的司机喊过去,你不知道田子坊呀?那里有很多老房子,老外最喜欢去那里了。那位司机惘然之中,也流露出一丝谢意。

就这样我偶然地去田子坊逛了半天。

那里果然是个非常不错的地方,有很多特别的餐馆,有很多文化气味很浓的商店,加上很多现在仍是居民房的老房子。也许这就是被改造最成功的老上海了。

(1)


(2)


(3)


(4)


(5)


(6)


(7)


(8)


(9) 这里有很多摄影Studios,有很多很好的作品。我看过的包括尔冬强和金选民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在这里卖的不便宜,中等大小的要卖几千块人民币。很高兴有这么多摄影家能成功地变成老板。


(10)   “多见不怪”就在前几天逛过这里,他也有一张在这里拍的相片。


(11)


(12)这里还有很多居民


(13)


(14)


(15) 也有不少画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片子拍的不错!
汗,是不是我在德国呆久了,看到第一张照片上的小拉面师傅那头乌黑打绺的长发,我登时没了食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10-3-25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12 09:47 , Processed in 0.09892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