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1277|回复: 15

音乐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2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第一部分:音乐知识   

    音乐常识:


什么是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译作“节奏怨曲”或“节奏布鲁斯”。 广义上, 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於黑人的 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基础, Billboard杂志曾介定 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 Jazz和 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见 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 近年黑人音乐圈大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并且同时保存着不少 R&B成分。

什么是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发展出来的跳舞音乐。 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乐, 他们将德国电子乐团Kraftwerk的一张唱片和电子鼓(Drum Machine)规律的节奏 及黑人蓝调歌声混音在一,House就产生啦~ 一般翻译为"浩室"舞曲,为电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节奏, 一拍一个鼓声,配上简单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声歌唱. DISCO流行后,一些DJ将它改变,有心将DISCO变得较为不商业化, BASS和鼓变得更深沈, 很多时变成了纯音乐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数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简短句子,往往没有明确歌词。 渐渐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岛)、 RAP(说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 至八十年代后期, HOUSE冲出地下范围,成为芝加哥、纽约及伦敦流行榜的宠儿。
为什么会叫"House"呢?就是说只要你有简单的录音设备,在家里都做得出这种音乐~House也是电子乐中 最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
Cher唱的Believe 就是个好例子.而M-People可说是House代表团体.House舞曲在1986年开始流行后,可说是取代了Disco音乐.

House可分为:

Acid House 也就是融合了TB-303的Acid声的House乐

Deep House 有着相当浓厚的灵魂唱腔,又叫作Garage,蛮流行化的. 像Real Mecoy, M-People, La Bouche都是Garage团体.

Hard House 简单来说,就是节奏较重,较猛的House.

Progressive House 这类House没啥灵魂唱腔,反而比较注重旋律和乐曲编排.有一 点像"演奏类"的House乐. 像SASH!的专辑It''s My Life便是很好的Progressive House专辑.

Epic House 就是"史诗"House. Epic House有着优美,流畅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 很少会有vocal在里面(几乎是没有!). BT的音乐就是很棒的Epic House,而他也被称作"Epic House天皇". 其实连Rock也有"Epic Rock"

Trible House 想像一下:带有非洲原始风貌或是印地安人的鼓奏的House是啥样? 这就是Trible House~ 这种House除了有一般House稳定的节奏外,在每拍之间,会加入一些带有原始风貌,零碎的鼓点. 蛮有趣的~ 不过,House的范围太广了,大家也不用硬要把一首曲子分类.这些只是告诉大家,House很多种"而已。

到了九十年代, HOUSE已减少了那前卫、潮流色彩,但仍是很受欢迎的音乐。


什么是Britpop?

Britpop虽有个“ Pop"字,但其实是 Rock的一种,源於九十年代英伦,中文可译为“英式摇滚”,这是英伦乐坛对美国 Grunge潮的一个回应,主要是以乐队形式出现。不过, Britpop风格其实十分广泛,如 Oasis是结他摇滚乐队, Blur则 Pop很多,而Pulp则接近 Glam Rook及跳舞风格,不过他们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国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什么是 Trip-Hop?

Trip-Hop是英伦/欧洲跳舞音乐的一种,它的名字来源是“ Trip+ Hip-Hop= Trip-Hop”,因为它发源自英国的Bristol,因此最早时称作“Bristol Hip-Hop”。由于把把Hip-Hop(其实很多音乐都是架构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人, 他们多半是用Hip-Hop音乐来跳的。)节奏变慢(有时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如很阴沉,肥厚的Bass,轻微但迷幻的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样,有时可能连唱片的杂音都会被“故意”取样进去。所谓“ Trip”,指迷幻,氤氲的药物【旅程】,所以, Trip-Hop是种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觉的、迷糊的、带点 Hip-Hop节奏的 Break beat音乐。它虽然隶属跳舞音乐类,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乐所有的明确节拍特色相去很远。
外国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认的铁三角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Mandalay Moloko 、Coldcut

什么是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种,以 Rap的内容多与都市罪案有关,充满暴力、色欲感受,这是反映现实的一种音乐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音乐Rap中的强悍尖锐派,在美国大受欢迎,唱片销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乐手本身真正“参与”现实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狱甚至死亡,可说是真正反映现实兼令人触目惊心的乐种。
Gangsta Rap化表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什么是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Synth”,即 Synthesizer,顾名思义,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制出来的流行乐”,当然除 Synthesizers外还会用上其他电子乐器如电脑及鼓机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开始沉寂,当年在香港也曾掀起过一阵热潮。Synth Pop的特点是科技感强,有时会颇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钟流行曲”(3-minutes Pop),很多时 Synth Pop乐手会作入时打扮。
Synth Pop代表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Duran Duran、 OMD、 Gary Numan

什么是 ORCHESTRA ?

ORCHESTRA就是管弦乐团,它分成四部分: 1弦乐,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铜管乐 3木管乐和 4敲击乐四组。弦乐组每种乐器有多人演奏(竖琴除外),四组演奏者由一人统筹兼领导,他就是乐团的指挥。ORCHESTRA於17世纪出现,到18世纪因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19世纪加入了些新乐器,乐团人数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典/正统音乐的正宗。西方流行/摇滚乐也经常运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团员协助演出。


什么是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贵、精致的一种流行乐,它有一定的古典音乐感觉。 CHAMBER MUSIC一词来自古典音乐,中文叫“室内乐”,是种小组弦乐演奏曲式,气氛高雅。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兴起,是对当时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种反应,强调优美的旋律、精致的配乐、乾净的录音,每每多用弦乐、管乐制造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感觉。
外国代表乐队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香港则有黄耀明、部分的彭羚、部分的 MULTIPLEX等等。


什么是民歌( FOLK)?

民歌( FOLK) 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原始/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结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美国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说是最早的民歌唱片录音,所以普遍被认定是现代民歌( FOLK)的祖师。之後 PETE SEEGER、 THE WEAVERS继续推动这类音乐,六十年代越战,反战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为时代的呼声。後民歌向 POP、ROCK及都市化发展, BOB DYLAN发明了 FOLKROCK、 SIMON & GARFUNKEL发展出中产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风行一时。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等走出一种更富现在都市感觉的 URBAN FOLK(城市)/ CONTEMPORARY(当代) FOLK路线。民歌 (FOLK)在英国、香港等乐坛也发展出不同的面貌。民歌(FOLK)近年较新的发展是与 NEW AGE结合(如 ENYA),及与 TRIP HOP结合)如 BETH ORTON)。

什么是 BOSSA NOVA ?BOSSA NOVA是种带 JAZZ味道的巴西音乐,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将巴西音乐节奏与美国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轻松、懒洋洋、浪漫乃特色。每两个 BAR的第1、4、7、11、14拍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纯厚歌声是 JOBIM音乐的出色拍档, 50年代中期传入美国後大受欢迎,其他着名 BOSSA NOVA乐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着名的歌曲为“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60年代最流行,其馀年代亦不断有捧场者。

什么是 CLASSICAL POP ?

CLASSICAL POP是指带古典响乐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乐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类,例如 THE BEATLES的“ELEANORRIGBY”就是。澳洲乐队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类。如果说 CLASSIC POP,则是指经典的流行曲。

什么是ACAPPELLA ?

ACAPPELLA是指没有乐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纯以人声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过今天我们说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种唱法,连乐器伴奏都由人声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INSTRUMENTAL,即纯音乐乐曲,任何类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乐队有姬声雅士等。

什么是 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观点的词汇,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流行曲的音乐,通常指发展中地区或落後地区的传统音乐,例如非洲及南亚洲地区的音乐,有些地区如拉丁美洲的音乐,则能普及到自成一种类型。今天大家说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与西方音乐混和了风格的、改良了的传统地区音乐。非洲的 KING SUNNY ADE,东欧的DON BYRON,中国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乐迷较熟悉的 WORLD MUSIC乐手。

什么是 DREAM-POP?

DREAM-POP是种“梦”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种迷离的气氛,多*SYNTHESIZERS(电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电结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声重,歌词也往往有梦般的诗意色彩。
代表乐队有 COCTEAU WINS、 LISA GERMANO、 ST. 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中文歌手以王菲为首,代表作有 “迷路”、“DI-DA”等。

什么是 NEW AGE?

NEW AGE是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较少。 NEW AGE可以是纯 ACOUSTIC(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电子化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 NEW AGE很多时与音乐治疗有关,不少NEW AGE音乐说可以治病,也有不少与打坐冥想有关,这与 NEW AGE思潮哲学有莫大关系。 NEW AGE音乐通常被目为颇为中产阶级的音乐,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乐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什么是Electrophonic Music?

何谓Electrophonic Music(电子音乐)?随着时代的演进,音乐家有了更多制作音乐的方法。所谓电子音乐,就是以电子合成器,音乐软体,电脑等所产生的电子声响来制作音乐。电子音乐范围广泛,生活周遭常常能听到,在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国语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过以电子舞曲为最。很多人认为电子乐是一种冷冰冰,没有感情的音乐。其实电子乐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种元素而充满情感的。

电子音乐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Psychedelic Trance、 Breakbeat、 Brit-Hop、 Big-Beat、 Trip-Hop、Drum''n''Bass、 Jungle、Electro、Dub、Chill Out、 Minimalism。


什么是Techno ?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啦!利用电脑,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这种音乐常常是许多音效组合起来的。 Techno的节拍也是4/4拍,但速度较House快,且听起来具重复性,较强硬,较机械化,所以某些人称Techno为“工业噪音”,但某些还是会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于美国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尝试将电子乐与黑人音乐结合,而产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较平缓, 不像一般的Techno那样强劲,可说是现代Techno的起源。

什么是Ambient ?

听起来起伏不大,但其实一直在做改变,像是长时间的音效, 或是渐进式的音乐编排等等,常会营造出有层次的空间感,所以被称为“情境音乐”, 且常对於生活周遭的声音做取样,如人声、汽车声,甚至是其他音乐的旋律……等等。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创,是一种很“高深”的电子音乐。后来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家从字面上就能了解,其实在很多种音乐中都会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乐中 也有Ambient的味道。

什么是Trance?

迷幻舞曲,由Techno演变而来,听了会让你有“出神”的感觉,但还是保有舞曲的律动,很注重Bass的表现,某些听了会有“催眠”的效果。拍子也是以4/4拍为主。不过我也有听过用Breakbeat的(下面会介绍), 如Sven Vath的专辑Fusion。

什么是Psychedelic Trance?

又名Goa Trance,发源于印度的一个小岛上。Goa即为这小岛的名字。旋律常带有印度风味。这类Trance的特徵,就是很重视旋律,音符之间的细微变化,且常有重叠的旋律,和高亢的TB-303声音出现。有点Ambient的味道。


什么是Break beat?

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么规律,而是以破碎的节拍呈现,像是切分拍。如在两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beat只是一个总称而已,有很多种音乐都属Breakbeat,如以下的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种。

什么是Brit-Hop?

把黑人Hip-Hop的节奏加快鼓声加重,配合些许电吉他、Bass,有摇滚乐的味道, 如The Chemical Brothers的曲风即是。

什么是Big-Beat?

“大节拍”,把Brit-Hop变得更快,节奏更重,更有摇滚的味道,可说是将Brit-Hop改良后, 更成熟的一种曲风,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点快的节拍是什么样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角”。

什么是Drum N'' Bass?

对某些人来说,Drum N'' Bass的音乐可能很烦,因为Drum N'' Bass很注重在节奏上玩花样,还有Bass的表现, 像是很快很快,复杂的碎拍,以及运用各种不同的电子鼓,或是取样而来的鼓声。因此Drum N'' 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种。4Hero为Drum N'' Bass的知名乐团。

什么是Jungle?

Jungle就是Drum N'' Bass的前身。Jungle的速度比Drum N'' Bass快很多,而且节拍更为复杂,比较强悍,有时会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 N'' Bass会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听起来比较柔(当然这是和Jungle比起来)。连“摇滚变色龙” David Bowie现在都搞起Jungle了。

什么是Electro?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还没有House、Techno……这类玩意儿,电子音乐也较不盛行,只有Electro这类电子音乐而已。 Electro可说是纯粹以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长得有点像Keyboard)来发声的音乐,通常蛮轻柔的,且常使用Roland公司的鼓机(Drum Machine)TR-808来发鼓声。德国的Kraftwerk乐团可算是代表。 现在的Electro音色比以前明亮,透明许多。后来一些DJ利用Electro变形成了一种Hip-Hop乐,被称作Old School。现在的Fatboy Slim(流线胖小子)也融合了一些Electro和Old School在音乐中。

什么是Dub?

Dub可说是将歌声抽离只剩下音乐的Reggae(瑞格,也有称之为雷鬼,一种很有节拍性,唱腔特别的南美黑人音乐)。而将Dub运用在电子乐上,则是将部份歌声抽离,将Bass和鼓声加重,并且加入大量的Echo(回音)等效果。这种技术常在现场表演时,将歌曲重新混音(Remix)呈现。像Massive Attack 的专辑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从Trip-Hop音乐混音成了Dub版本。

什么是Chill Out?

这只是一种统称而已。在舞池旁边,常会有一个区域,或是小房间,里头会放一些较缓和,较平静的音乐,让舞客跳完舞后缓和情绪,休息一下,以放Ambient音乐为主,所以会叫“Chill Out”(冷却)就是这个缘故。The Orb可说是Chill Out音乐大师。

什么是Minimalism?

这被翻译成“极小派乐风”,在Ambient和Techno的音乐中常听的到。带有Minimalism的曲子有着重复性的旋律,还有一种特别的律动,感觉上像一种特别的频率一样让你听了会有被催眠的感觉。Jeff Mills的作品就属于Minimal Detroit-Techno,带有相当的迷幻色彩

Black metal 黑色金属

以邪恶、异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为其主要诉求,通常在歌词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倾向即被归为黑金属,除了传统重金属固定乐器之外,经常会使用其他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或歌剧的女高音,在歌曲中营造出一股诡异又吓人的恐怖气氛。“黑金属”以来自北欧的重金属团体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Emperor、 Mayhem、 Enslaved、 Dark Funeral

Death 死亡金属

乐风以“鞭击金属”或“碾核”为其背景演化而成。电吉他快速的反复,几无旋律的和弦,速击狂踩的双大鼓,主唱咬牙不清的低吟狂吼,歌词以死亡仇恨为主题,充满了尸体、内脏、肢解、分尸、*尸、恋尸癖、食尸、虐待等变态字眼。“死亡金属”以来自佛罗里达州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Death、 Carcass、 Cannibal Corpse、 Suffocation

Doom 毁灭金属

节奏和速度都很慢,非常得慢。较不激烈也不大具有攻击性,但仍是相当拥有重量感的音乐。通常具有非常干净的音乐和歌声,但有时也有粗暴野蛮的声音出现。
代表性乐队:Solitude Aeturnus、 Cathedral、 Candlemass

Glam metal 华丽金属

通常指一个重金属乐队的舞台表演方式或外在形象以夸张的浓妆艳抹或俊俏的外型来吸引乐迷,这类的乐队大多是偶像团体。“华丽金属”的乐风不会太重,歌词也无太深入之含义,属于较流行的重金属音乐,是主流金属的分支。
代表性乐团:Kiss、 Poison、 Warrant、 Twisted Sister、 Motley Crue

Grindcore 碾核

类似“朋克”但极具重量的音乐,主唱低鸣深沉的狂吼咆哮、电吉他超麻辣的音色再加上极快速的反复节拍及密集鼓点,构成一种几无旋律的重金属乐风,乐曲的长度都很短,从两秒钟到三分钟不等。“碾核”为一种极为冷僻的重金属乐风,大多数“死亡金属”乐队都采用此一乐风。
代表性乐队:Napalm Death
Grunge 垃圾(颓废?)

另类摇滚的同义词。起源于西雅图的类金属(metal-like)另类摇滚,基本上Grunge属于另类摇滚而不应归类到重金属之下。
代表性乐队:Nirvana、 Pearl Jam、 Mudhoney、 Alice In Chains

Hardcore 硬核

源自于“朋克”,歌词直言不讳粗鄙不堪,音乐如同噪音一般。

Hard Rock 重摇滚

比重金属乐“轻”一点的音乐。
代表性乐队:Foreigner、 Blue Oyster Cult、 Heart、 Cinderella

Heavy metal 重金属

“重金属”必须具备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电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点和低沉有力的贝司填满整个听觉的背景空间,而构成一种含有高爆发力,快速度,重量感及破坏性等元素的改良式摇滚乐。通常泛指传统的主流派重金属或无法分类到其他重金属流派里的重金属乐。
代表性乐队:AC/DC、 Accept、 Judas Priest、 Iron Maiden、 W.A.S.P.

Industrial metal 工业金属

采用大量冰冷的电脑采样音效,穿插以机械或金属器具的撞击声代替传统打击乐器,加上电子式的节拍,是很象科技舞曲的重金属乐,但仍保留重金属的大量失真效果。
代表性乐队:Fear Factory、 Ministry、 Nine Inch Nails

Neo-Classical 新古典金属

受古典音乐极深,在重金属乐中加入大量古典音乐元素。
代表性乐队: Angra


Pop metal 流行金属

在重金属摇滚中加入流行音乐之元素,可说是重金属摇滚和流行音乐妥协结合的折中产品,是极易为主流市场之音乐消费者所接受的重金属摇滚乐。
代表性乐队:Def Leppard, Mr Big, White Lion

Power metal 强力金属

拥有类似“速度金属”的速度和“鞭击金属”的重量压迫感,但旋律性不及“速度金属”,爆发力也不及“鞭击金属”。
代表性乐队:Pantera, Armored Saint, Wild Dogs

Progressive metal 前卫金属

风格有别于传统重金属,在歌曲中采用大量复杂华丽的编曲,或在歌词中传达出某些前进思想供听者一个想象思考的空间。
代表性乐队:Queensryche, Fate Warning, Dream Theater

Punk 朋克

歌词中传达某些叛逆思想及对生活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等的不满情绪,而音乐缺乏协调性无特定风格,是一种相当嘈杂的音乐,通常一群能将乐器弄出声音来的人就可以组一个朋克乐队。
代表性乐队:Clash, Sex Pistols、
Speed metal 速度金属

速度为其标榜的主要特色。经常会和“鞭击金属”产生混淆,通常“速度金属”的音乐较具旋律性,主唱歌词咬字较清楚,吉他间奏富旋律性且快速而流畅;而“鞭击金属”则较缺乏旋律性,完全一速度、重量、压迫感和破坏力并重。通常“鞭击金属”乐队和“速度金属”乐队的乐手们都拥有纯熟高超的乐器演奏技巧。
代表性乐队:Helloween, Gamma Ray, Riot, Rage

Thrash metal 鞭击金属

速度也极快,具有相当快速的反复节拍(riff),电吉他粗麻的音色刷出剽悍的和弦,极具破坏力及压迫感的速踩双大鼓,主唱粗暴狂吼式的唱腔配合电吉他快速的节奏急速地唱出几无旋律的曲调。“鞭击金属”以来自旧金山湾区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thrax, Death Angel, Testament, Exodus, Destruction, Kreator, Coroner, Overkill


~~~~~~~~~~~~
音乐常识:

常用音乐术语 套曲Cycle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
 
组曲Suite
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奏鸣曲Sonata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交响曲symphony
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
 
协奏曲concerto
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单乐章的标题****响音乐
 
音诗poeme
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
 
序曲overture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曲
 
前奏曲prelude
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
 
托卡塔toccata
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
 
随想曲capriccio
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练习曲study
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
 
无词歌songs wighout
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
 
浪漫曲Romance
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叙事曲ballade
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
 
夜曲nocturne
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
 
小夜曲serenade
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
 
谐谑曲scherzo
诙谐曲。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
 
间奏曲intermezzo
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小的器乐曲
 
赋格曲fugue
拉丁文音译意为遁走。以复调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
 
卡农canon
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
 
轮唱曲round
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声乐曲

创意曲invention
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类似前奏曲或小赋格曲。巴赫始用此名称
 
练声曲vocalization
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
 
回旋曲rondo
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进行曲march
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
 
特性曲character piece
指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器乐小曲,主要是钢琴小曲
 
晨歌alborada
起源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的田园风味乐曲
 
田园曲pastorable
原为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歌剧的前身之一。近代音乐中是模仿牧人所吹肖姆管曲调和圣诞吹奏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源于意大利。
 
船歌barcarolle
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悲歌elegy
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摇篮曲berceuse
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
 
嬉游曲divertimento
18世纪欢娱宾客的一种器乐重奏组曲
 
即兴曲impromptu
偶发创作的抒情特性曲,19世纪成为器乐短曲曲名,形式类似歌曲
 
无穷动perpetuum mobile
从头至尾贯穿着急速节奏的乐曲
 
小品bagatelle
轻快,幽默的特性曲,常为钢琴小曲
 
幽默曲humoreske
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情致的器乐曲
 
新事曲novellette
始创于R.舒曼的一种钢琴特性曲
 
演绎曲paraphrase
14--16世纪教会音乐中的演绎曲是自由加工的素歌旋律。F.李斯特借用此名称称其为著名声乐曲和器乐曲,特别是为歌剧选曲所作的钢琴改编曲为演绎曲
 
舞曲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
 
小步舞曲menuet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
 
加沃特gavotte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
 
塔兰泰拉tarantella
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
 
波尔卡polka
起源于捷克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华尔兹waltz
圆舞曲。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
 
马祖卡mazurka
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
 
波罗乃兹polonaise
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的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
 
哈巴涅拉habanera
阿伐奈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的中速二拍子舞曲

探戈tango
起源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曲
 
独唱solo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
 
齐唱unison
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重唱ensemble
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领唱lead a chorus
由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
 
合唱chorus
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
 
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
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
 
合奏ensemble
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的演奏形式
 
伴奏accompaniment
由一件或多件乐器奏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奏unison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
 
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
最值得收藏的CD目录:

作 者: 来 源:本站论坛 发布时间:2004-4-27 人气指数:2956
类 别:GOMOVIE畅谈 关键词:
简 介:

A.中国音乐
A001 林子祥精选 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02 梁醒波
A003 古筝传奇 《CD圣经》上榜天碟
A004 吕珊金曲集
A005 夜来香.印象 《CD圣经》上榜天碟
A006 中国管弦乐作品 中国爱乐乐团
A007 邓丽君——淡淡幽情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A008 邓丽君——势不两立 XRCD2
A009 邓丽君——十五周年精选 XRCD2
A010 夏韶声——谙 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11 夏韶声——谙2 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12 陈百强精选 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13 审死官 DSD 2C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14 蔡琴——金片子1 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15 阿淘的歌 《CD圣经》上榜天碟
A016 王菲——讨好自己
A017 王菲——菲靡靡之音
A018 天风乐韵 《CD圣经》上榜天碟
A019 江河水 DSD——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20 齐秦——无情的雨无情的你
A021 齐秦——痛并快乐着
A022 彭羚——窗外
A023 徐小凤——闪闪生辉20首 DSD
A024 叶德娴精选 DSD
A025 蔡琴老歌 《CD圣经》上榜天碟
A026 民歌蔡琴 《CD圣经》上榜天碟
A027 甄妮——至爱金曲18首 DSD
A028 蔡琴——遇见 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29 腾格尔——天堂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A030 区瑞强——民歌味道 XRCD2
A031 蔡琴——金片子2
A032 RCA——黄河梁祝 DSD
A033 金响宴 《CD圣经》上榜天碟
A034 丝竹管弦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A035 绛州大鼓2
A036 二胡传真 《CD圣经》上榜天碟
A037 金装杨小琳 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38 大黄河 雨果
A039 天幻萧音 雨果
A040 绣荷包 雨果
A041 香格里拉之声 雨果
A042 张清芳——出塞曲 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43 崔岩光——怀旧金曲 《CD圣经》上榜天碟
A044 叶倩文精选 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45 许美静——静听13首
A046 罗文——情系佛罗内斯 XRCD2
A047 崔岩光——怀旧金曲2 《CD圣经》上榜天碟
A048 紫钗记——电影版 2CD
A049 蔡琴精选 DSD
A050 凤凰于飞
A051 腾格尔——蓝天 HDCD
A052 蔡琴——一起走来演唱会 XRCD2——2CD
A053 中国名曲发烧天碟 《CD圣经》上榜天碟
A054 王菲——天空 XRCD2
A055 国歌 马可波罗
A056 聆极物语2 雨林
A057 闲情雅乐 雨林
A058 八只眼——青叶城之恋 雨林
A059 黑鸭子——岁月如歌3
A060 聆极物语 雨林
A061 竹吟 HDCD
A062 红色娘子军 2CD
A063 许冠杰精选 2CD
A064 黄河梁祝 马可波罗
A065 出水莲 雨果
A066 孟庭苇——纯真年代
A067 蔡琴——情歌
A068 云之南 XRC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69 张国荣——SALUTE
A070 阳春白雪 雨果 《CD圣经》上榜天碟
A071 央金吗
A072 出水筝 夸父
A073 天涯歌女 雨果
A074 黄红英——初次尝到寂寞 雨果——HDCD
A075 王菲——separate ways
A076 红旗颂
A077 变 雨果
A078 云水吟 夸父
A079 龙谣2
A080 十大电源线测试CD 雨果
A081 蔡琴——心太急
A082 阿炳百年纪念专集 《CD圣经》上榜天碟
A083 西双版纳的晚霞 雨果
A084 阿姐鼓
A085 彩云追月 雨果
A086 黑鸭子——岁月如歌2
A087 中国音乐试音碟皇 《CD圣经》上榜天碟
A088 西北雨
A089 客途秋恨 雨果
A090 八只眼——红蜻蜓 雨林
A091 帝女花 4CD 《CD圣经》上榜天碟
A092 雨果发烧碟1 雨果
A093 窦唯--黑梦
A094 窦唯--艳阳天
A095 摇滚中国乐势力
A096 迪克牛仔--流金十载
A097 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A098 谢采芸--古典情 现代心 《CD圣经》上榜天碟
A099 谢采芸--圆梦
A100 奚秀兰经典金曲18首
A101 陈悦--箫色
A102 张杏月--梦中人 雨果 《CD圣经》上榜天碟
A103 迎春接福 雨果 《CD圣经》上榜天碟
A104 雨果发烧碟9 雨果HDCD
A105 黑土歌 雨果
A106 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 2CD
A107 德德玛 雨林
A108 天弦 夸父
A109 张明敏--校圆年代SACD精选 DSD
A110 张明敏--中国人中国心SACD精选 DSD
A111 区端强--民歌味道2 24K金碟限量版
A112 区端强--民歌味道3 24K金碟限量版
A113 来生缘 雨林
A114 张学友--真情流露DSD版 DSD
A115 雨果发烧碟二 雨果
A116 雨果发烧碟三 雨果
A117 雨果发烧碟五 雨果
A118 雨果发烧碟六 雨果
A119 雨果发烧碟七 雨果 《CD圣经》上榜天碟
A120 雨果发烧碟八 雨果HDCD
A121 乐海留声 雨林
A122 聆极物语3 雨林
A123 发烧提琴金曲2 《CD圣经》上榜天碟
A124 DSD版谭咏麟极品之选 DSD
A125 DSD版陈慧娴极品之选 DSD
A126 穆桂英挂帅 雨果
A127 口琴的艺术 雨林
A128 胡美仪-粤调名曲
A129 林克昌小提琴演奏
A130 罗时丰-唱歌的人 XRCD2
A131 阿姐鼓 XRCD2
A132 黄红英——初次尝到寂寞 XRCD2 雨果
A133 蔡琴——老歌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A134 腾格尔——苍狼 DSD 风潮
A135 邓丽君极品之选 DSD 环球
A136 平湖秋月 DSD FIM
A137 韵 HDCD
A138 黄孩子 雨果
A139 炎黄第一鼓 马可波罗 HDCD《CD圣经》上榜天碟
A140 王晓南——香格里拉 DSD版
A141 吴倩莲-天下浪子不独你一人 SONY 超级金装珍藏版
A142 张学友-爱与交响曲
A143 皇帝也疯狂
A144 国乐精英 金弦天碟
A145 半新旧 将军令
A146 杨小琳-禧乐 雨果
A147 张清芳的好歌集 DSD版
A148 阿杜-天黑
A149 乘着歌声的翅膀
A150 野玫瑰
A151 山上的孩子
A152 月儿明 风儿静
A153 绎州大鼓 《CD圣经》上榜天碟
A154 流金岁月 马可波罗《CD圣经》上榜天碟
A155 醉笛 雨果 《CD圣经》上榜天碟
A156 一鼓会群英 马可波罗《CD圣经》上榜天碟
A157 张杏月-望春风 雨果 HDCD
A158 何训田-波罗蜜多
A159 何训有-说唱俑
A160 姚珏-飘雪 雨果
A161 钱舟-卡门幻想曲 雨果
A162 陈悦-情竹 雨果
A163 情弓 雨果
A164 西风的话 雨果
A165 广东小曲 雨果
A166 崔岩光发烧天碟 《CD圣经》上榜天碟
A167 马小倩-女人香
A168 DSD版吕珊老歌集 《CD圣经》上榜天碟
A169 Salute deux
A170 云之南2 《CD圣经》上榜天碟
A171 祥林嫂 雨果 HDCD
A172 古旋-旋曲蔓地1
A173 古旋-旋曲蔓地2
A174 张国荣-浪漫87
A175 张国荣-由零开始
A176 谭咏麟-浪漫经典
A177 谭咏麟-浪漫精选
A178 永远的怀念-邓丽君 金弦天碟 HDCD
A179 DSD版环球极品之选监听版1
A180 DSD版环球极品之选监听版2
A181 DSD版梁醒波-呆佬拜寿.呆佬添丁
A182 DSD版梁醒波-光棍姻缘.土佬闯世界
A183 阿杜-坚持到底
A184 北斗星 雨林
A185 阿陶和孩子一起下课啦
A186 DSD版林忆莲
A187 李烁--君在何方
A188 孟庭苇--月亮说话精选辑 XRCD2
A189 DSD版Beyond
A190 DSD版张国荣好精选
A191 忘不了 雨林
A192 李克勤88极品之选 2CD
A193 DSD版惊天 风潮
A194 红灯记 马可波罗《CD圣经》上榜天碟


B.古典音乐

B001 天方夜谭 RCA金喇叭系列
B002 2001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哈农库特指挥 2CD
B003 Oistrakh 小提琴 DECCA传奇糸列 2CD
B004 骷髅之舞 DECCA
B005 敲击乐世界 FIM--HDCD
B006 天龙HI-FI小提琴弦乐集
B007 1812 泰拉克 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B008 200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慕提指挥 2CD
B009 金小提琴示范天碟
B010 吕思清---四季 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B011 黄金四季 《CD圣经》上榜天碟
B012 阿卡多---四季
B013 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卡拉扬指挥
B014 红衫仔2 泰拉克
B015 红衫仔1 泰拉克
B016 慕特---卡门幻想曲 《CD圣经》上榜天碟
B017 麦克风万岁3 胆咪 《CD圣经》上榜天碟
B018 麦克风万岁2
B019 麦克风万岁
B020 监听天碟1 FIM——HDCD
B021 罗西尼弦乐集 XRCD2 2CD
B022 Matisse示范天碟 《CD圣经》上榜天碟
B023 莲蒂 甜甜儿 FIM——XRCD2
B024 莲蒂 技惊琴坛 FIM——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B025 卡拉杨慢板
B026 ARGENTA--西班牙 DECCA传奇糸列 《CD圣经》上榜天碟
B027 肖斯塔科维奇大提琴协奏曲No.1&2 飞利浦
B028 马连拿 圣马田乐团——四季
B029 日照琴皇
B030 画展 RCA金喇叭系列
B031 PHILIPS版 四季
B032 MIT动态琴王 《CD圣经》上榜天碟
B033 弥塞亚 FIM——XRCD2 2CD 《CD圣经》上榜天碟
B034 波切利——romanza XRCD2
B035 阿卡多——魔鬼的颤音 日本24K金版 《CD圣经》上榜天碟
B036 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大提琴曲
B037 阿卡多——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B038 罗蜜欧与朱莉叶交响乐 泰拉克 DSD
B039 白头翁——匈牙利狂想曲 RCA DSD版 《CD圣经》上榜天碟
B040 阿卡多——纪念海飞兹2
B041 A TIME FOR US FIM——DSD
B042 阿卡多——纪念海飞兹1
B043 仙乐悠扬 FIM——DSD
B044 海飞兹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 JVC——XRCD2
B045 阿卡多--Composer Violinists 《CD圣经》上榜天碟
B046 海飞兹——柴可夫斯基 JVC——XRCD2
B047 麦景图 示范天碟 《CD圣经》上榜天碟
B048 莫扎特管弦乐全集 3CD
B049 The Reiner Sound RCA金喇叭系列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B050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DECCA
B051 快乐巴黎人 RCA金喇叭系列
B052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B053 BORODIN 作品2号 DG
B054 布拉姆斯交响乐NO.3&4 DG
B055 Bream吉他曲 3CD
B056 布兰诗歌 泰拉克
B057 皇家芭蕾
B058 大头仔 DECCA
B059 情迷维也纳 RCA金喇叭系列
B060 白头翁——匈牙利狂想曲 RCA金喇叭系列《CD圣经》上榜天碟
B061 PAGANINI FOR TWO
B062 JASON VIEAUX吉他精选 NAXOS
B063 Starker演奏的大提琴协奏曲 水星
B064 布兰诗歌 大禾花版
B065 韩国尔等竖琴协奏曲 DECCA
B066 我的祖国交响诗集 NAXOS
B067 贝多芬交响曲集(5CD) 63版红卡
B068 柴利比达克的艺术
B069 柴利比达克的艺术
B070 柴利比达克的艺术
B071 妈咪教我的歌 《CD圣经》上榜天碟
B072 Horowitz favorite encores
B073 门德尔松与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
B074 Dinu Lipatti
B075 Horowitz Rachmaninoff
B076 女大不中留 DECCA 《CD圣经》上榜天碟
B077 ROUND-UP 泰拉克
B078 男中音Russian Romances 飞利浦
B079 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 飞利浦
B080 日本十三弦 四季 EMI
B081 天鹅湖 EMI
B082 古典黄页 DG 3CD
B083 THE PIANO
B084 德沃夏克八九 DG
B085 立体之声(火车头) DECCA 《CD圣经》上榜天碟
B086 BOLERO!火药库 RR 《CD圣经》上榜天碟
B087 RR之声 RR 《CD圣经》上榜天碟
B088 花都琴缘 NAXOS
B089 卡门芭蕾组曲 RCA DSD版
B090 9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RCA
B091 Bella--The Incomparable Artistry Delos
B092 匈牙利狂想曲 水星版
B093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DG
B094 古琴版四季
B095 贝多芬交响乐NO.3.5.7 DECCA 2CD
B096 布兰诗歌 DSD版 泰拉克
B097 大师与小提琴 DG 2CD
B098 四季 DSD版 NAXOS
B099 彼得和狼 《CD圣经》上榜天碟
B100 弗兰克德彪西小提琴奏鸣曲
B101 黄碟 《CD圣经》上榜天碟
B102 画展 RR 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B103 阿卡多——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
B104 穆特——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DG
B105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DG
B106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 DG
B107 帕尔曼——帕格尼尼24首随想练习曲 EMI
B108 马友友——MADE IN AMERICA SONY
B109 柴可夫斯基D大调、孟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DG
B110 阿卡多——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B111 阿卡多——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
B112 THE VERY BEST OF ERICH KUNZEL&THE CININNATI POPS 泰拉克
B113 理察.斯特劳斯的高传真音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RCA金喇叭系列
B114 穆特-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No.5&9 DSD版 DG
B115 英格尔小提琴协奏曲 DG
B116 贝多芬、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 DG
B117 DSD版快乐巴黎人 RCA
B118 夜茑小夜曲 飞利浦
B119 DSD版百老汇 泰拉克
B120 DSD版画展 泰拉克
B121 钢琴版画展 水星版
B122 舒曼、孟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水星版
B123 舒伯特二重奏 DG
B124 DSD版马勒第五交响曲 PentaTone
B125 伊比利亚 JVC——XRCD2
B126 Angeleri演奏小提琴协奏曲 North Star Design
B127 理察.施特劳斯与欣德米特圆号协奏曲 EMI
B128 门德尔松与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
B129 胆咪王
B130 贝多芬钢琴变奏曲
B131 专业参考之声 Top Music天乐唱片
B132 THUNDEROUS响雷 佳音唱片
B133 仲夏夜之梦 EMI XRCD2
B134 浩龙发烧示范天碟 Top Music天乐唱片
B135 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
B136 鲁吉耶罗.里奇的小提琴才艺
B137 胡桃夹子芭蕾全曲 飞利浦
B138 格里格抒情曲集 DG
B139 行星组曲 DG
B140 What about this,Mr.Paganini
B141 DSD版古琴四季 FIM DSD HDCD
B142 歌剧院之夜 确是奇
B143 弦乐四重奏


C.流行音乐

C001 管状玲 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C002 吉他皇 DSD
C003 超时空大提琴 FIM——DSD HDCD
C004 监听天碟2 FIM——HDCD
C005 珍尼花——猎人 《CD圣经》上榜天碟
C006 珍尼花——蓝雨褛 《CD圣经》上榜天碟
C007 恐怖海峡——情比金坚 《CD圣经》上榜天碟
C008 Aaron Nevile 大粒痣 《CD圣经》上榜天碟
C009 飞鹰乐队——冰峰地狱 《CD圣经》上榜天碟
C010 Kiki Dee——Almost naked 现场版 《CD圣经》上榜天碟
C011 KENNY G——LIVE 《CD圣经》上榜天碟
C012 拉丁吉他 《CD圣经》上榜天碟
C013 Kari——柏林恋人 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C014 红番吉它--常在我心 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C015 NAT''KING''COLE——当我感到爱 《CD圣经》上榜天碟
C016 动人心弦 FIM——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C017 恐怖海峡——这天晚上 现场版 《CD圣经》上榜天碟
C018 黑玛利精选 2CD
C019 秃鹰 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C020 珍尼花——THE WELL
C021 卡罗拉——臂弯甜梦
C022 夏日最后的玫瑰 FIM——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C023 披头士管弦乐 泰拉克
C024 恐怖海峡——亲如兄弟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C025 Kiki Dee——心灵之歌
C026 PINK FLOYD——月之阴暗面 《CD圣经》上榜天碟
C027 大眼妹——REBECCA PIDGEON 《CD圣经》上榜天碟
C028 Esther FIM——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C029 恐怖海峡——Alchemy 2CD
C030 长发妹—— 《CD圣经》上榜天碟
C031 Enya——晴天 《CD圣经》上榜天碟
C032 Babyface--The Day
C033 童话 《CD圣经》上榜天碟
C034 恐怖海峡——ON EVERY STREET
C035 恐怖海峡——SULTANS OF SWING
C036 恐怖海峡——同名专集
C037 恐怖海峡——MAKING MOVIES
C038 波切利——SOGNO
C039 Enya——Watermark 《CD圣经》上榜天碟
C040 席林蒂翁——Falling into You
C041 当.威廉斯--发烧精选 《CD圣经》上榜天碟
C042 silje的歌声
C043 Kari---高调 HDCD
C044 钢琴《December》
C045 午夜猎人
C046 松居庆子——精选
C047 牧羊女
C048 Best all my loving
C049 Nat King Cole-伟大的情歌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C050 劳拉.费琪——THE LATIN TOUCH 《CD圣经》上榜天碟
C051 当.威廉斯——borroued bales
C052 玉置浩二-酒红色的心 《CD圣经》上榜天碟
C053 KENNY G-屏息 HDCD
C054 KENNY G-瞬间
C055 月亮女神 《CD圣经》上榜天碟
C056 胡里奥-痴迷
C057 DSD版贝拉芳提在卡耐基大厅 RCA 《CD圣经》上榜天碟
C057 DSD版贝拉芳提在卡耐基大厅 RCA 《CD圣经》上榜天碟
C058 silje-蓝雪姬
C059 xrcd2版劳拉.费琪-拉丁情怀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C060 至烧阿曼达
C061 Kari--红玫瑰
C062 弗兰西斯--笑脸
C063 爱的影子 《CD圣经》上榜天碟
C064 差利兰保夫都柏林演唱会
C065 To make me who I am
C066 四兄弟 2CD
C067 真心情歌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C068 斗牛场
C069 DSD版月之阴暗面 EMI


D.爵士音乐

D001 青瓜 《CD圣经》上榜天碟
D002 蓝调咖啡室 FIM 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D003 细川绫子——摘星 FIM——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D004 至尊鼓王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D005 六玲珑 《CD圣经》上榜天碟
D006 彩虹深处 FIM——XRCD2《CD圣经》上榜天碟
D007 择仙花——花样年华 FIM——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D008 择仙花——秋叶 FIM——DSD 《CD圣经》上榜天碟
D009 伴侣 FIM——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D010 当铺爵士 FIM——XRCD2 2CD 《CD圣经》上榜天碟
D011 监听天碟3 FIM——XRCD2
D012 三轮车 DMP——DSD
D013 蓝调色士风 FIM——DSD
D014 西城秋色 FIM——XRCD2
D015 三盲鼠——BLACK ORPHEUS XRCD
D016 三盲鼠——示范之声 XRCD 《CD圣经》上榜天碟
D017 金KIDD LINN 《CD圣经》上榜天碟
D018 三盲鼠——A TOUCH OF LOVE XRCD
D019 XRCD示范碟 JVC——XRCD 《CD圣经》上榜天碟
D020 三盲鼠——细川绫子 Mr.Wonderful XRCD
D021 三盲鼠——Montreux CYCLONE XRCD
D022 SJAKO!
D023 三盲鼠——MIDNIGHT SUGAR XRCD
D024 三盲鼠——GIRL TALK XRCD
D025 三盲鼠——COCO''S BLUES XRCD
D026 WAY OUT WEST 《CD圣经》上榜天碟
D027 三盲鼠——BLOW UP XRCD
D028 三盲鼠——COOL XRCD
D029 有点蓝调 《CD圣经》上榜天碟
D030 williams吉他
D031 鼓掌.差利来了 《CD圣经》上榜天碟
D032 雪儿 《CD圣经》上榜天碟
D033 铃木重子——CLOSE YOUR EYES 日本BMG版
D034 铃木重子--just beside you HDCD
D035 Eric Clapton--Unplugged 《CD圣经》上榜天碟
D036 side by side 泰拉克
D037 天皇狂飙
D038 jazz masters 《CD圣经》上榜天碟
D039 再发现 LIM XRCD24
D040 爵士情歌1 enja
D041 爵士情歌2 enja
D042 爵士情歌3 enja
D043 水泥佬
D044 珍纳-全我所爱 音乐堡 HDCD
D045 DSD版择仙花--为你歌一曲 FIM
D046 成长在荷里活 LIM XRCD24
D047 Eric Bibb"SPIRIT & THE BLUES" DSD opus 3
D048 雪儿 XRCD2
D049 当辅爵士2 宝碟之声
D050 科隆音乐会 ECM
D051 蓝衣伞 喇叭花
D052 NEFERTITI
D053 地球天堂
D054 多手仔 XRCD24 LIM《CD圣经》上榜天碟


E.电影音乐

E001 南极物语 《CD圣经》上榜天碟
E002 悲情城市 《CD圣经》上榜天碟
E003 辛德勒名单 《CD圣经》上榜天碟


F.其他

F001 麦田之歌 XRCD 《CD圣经》上榜天碟
F002 诞生2 TIS
F003 监听天碟4 FIM——DSD
F004 法兰明高 JVC——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F005 烈火舞台 《CD圣经》上榜天碟
F006 喜多郎——古事记
F007 OPUS 3 十五年精选
F008 蝶舞春雷 《CD圣经》上榜天碟
F009 织梦 《CD圣经》上榜天碟
F010 法兰明高的魅力 FIM XRCD2 《CD圣经》上榜天碟
F011 Mdms System Conditioning Disc
F012 班得瑞精选
F013 THE Y2K ALBUM DECCA
F014 威信音箱超级试音天碟 《CD圣经》上榜天碟
F015 熊熊圣火
F016 鬼太鼓座 JVC日本版 《CD圣经》上榜天碟
F017 范登豪——声音指南
F018 神秘圆——once in a red moon HDCD
F019 柏林之声3 《CD圣经》上榜天碟
F020 mario! lanza at his best RCA金喇叭系列
F021 打断鼓棍 《CD圣经》上榜天碟
F022 rokette joyride
F023 JULE KVAD
F024 黑教堂 《CD圣经》上榜天碟
F025 大昌天碟
F026 SONY SACD示范碟
F027 TAS 1997精选
F028 TAS 2001精选
F029 梦
F030 小岛怡情 OPUS 3
F031 音乐传真CD
F032 拍案惊奇 《CD圣经》上榜天碟
F033 time to say goodbye 《CD圣经》上榜天碟
F034 电子贝多芬 泰拉克
F035 太初
F036 水星版 佛罗明高 《CD圣经》上榜天碟
F037 Tutti RR HDCD 《CD圣经》上榜天碟
F038 马可勃罗——跨世纪天碟 HDCD 2CD
F039 大峡谷 《CD圣经》上榜天碟
F040 巴塞罗那之夜
F041 排萧-孤独的牧羊人
F042 HI-FI牧童笛
F043 马修连恩-狼
F044 马修连恩-美丽新世界
F045 理察.克莱德曼--花心蝴蝶专辑
F046 理察.克莱德曼--世界旅行
F047 靓声王
F048 神秘园-新世纪
F049 神秘园-白石
F050 Distinto,diferente
F051 古巴教父2
F052 确是奇终极测试碟 CHESKY 确是奇
F053 Linn SACD示范碟 Linn
F054 MY DISC

[ Last edited by 豆儿 on 2005-2-26 at 20:12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22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音乐]

题目蛮大,其实就是自己听音乐以及有关的一些东西。谁没听过音乐呢?是啊!只是听的种类或者说喜欢的类型不一样而已。在克拉玛依,真正能够聆听现场演出特别是高水平的演出的机会真的很少,可是这并没有妨碍喜欢音乐的朋友对音乐的执著,而且听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是那句话,乐海茫茫,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能够愉悦自己的音乐,并乐在其中。

说说自己的经历吧。真正开始喜欢音乐,或者叫听歌,是到了初中,之前只是在学校音乐课里学过一些,而真正开始痴迷是从家里有了台立体声收录机开始,相信同时代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那个年代还把港台歌曲称之为靡靡之音呢,喜欢样板戏的父母,在听过邓丽君的歌曲后,就不再反对我听了,只是学习时间不让听,有时是一家人边包饺子边听她的歌曲,父亲还通过在福建工作的姑姑买了几盘台湾发行的邓丽君的磁带,有这样开明的父母是我的幸福。

当时歌曲的主要来源就是同学们之间互相翻录,克拉玛依还没有卖磁带的呢,买空白磁带都是到乌鲁木齐,4、5年后克拉玛依才有。一到星期天经常是同学们相互翻录磁带的时间,一开始是两台录音机对录,效果很差,后来是用传输线,效果就好多了,但必须是插口相符,但那时机子种类很多很杂,经常会有插口不相符的情况,为了录到好听的歌曲,我记得我就有4种不同插口的传输线,这个问题直到有了双卡录音机才算真正解决。那时候谁家有一台日本原装的双卡四喇叭的录音机,那就是最幸福的人了,至少我这么认为。

在家里买CD机之前,应当说主要是听流行和摇滚音乐。从港台的邓丽君、张帝、刘文正、凤飞飞、蔡琴、欧阳菲菲、罗文等,到张国荣、谭泳麟、梅艳芳、童安格、齐秦、郑智化、林忆莲、潘美辰、张清芳、苏芮、罗大佑、张学友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国内歌手,不过大多都不记得了,个别的还有印象。摇滚主要是国外的,象平克、枪炮玫瑰、U2、警察和后来的斯汀,还有一些乐队记不太清了,国内的就是崔健、唐朝和黑豹,还有一盘叫《中国火壹》的集锦。

记得从1989年开始主要是买国内的原版磁带了,开始是10元/盘,后来和老板熟了,7、8元/盘,在乌鲁木齐的大十字的中山路和红旗路十字路口的剧院左右两侧有两家大的磁带店,我是那的常客。有一次花30元买了一盘宝丽金出的童安格的磁带,听了没多久,被一个朋友借去,怎么催都不还,后来还说丢了,从此和此人绝交,因为这种人根本不配做朋友。自此也养成了一个习惯,非信任而且知道爱护东西的人,本人的心爱之物概不外借。这期间,收藏的各类磁带最多时有700多盘,后来有了CD后,一部分送了人,一部分进了床底。

1994年家里买了CD机,听的东西就更多了,流行、摇滚、民乐、古典、New Age等等,再加上那段时间克拉玛依不象现在,还可以买到一些高质量的原版CD,而且和北京、上海、广州的价格相差无几,现在家里的大部分原版CD,都是那段时间买的,再后来就几乎成了D版的天下,连乌鲁木齐都很少可以见到好的原版CD了,于是也就扑灭了我的发烧之火,现在想想到是替我省了不少钱。最近在老马的带领下,发现了领略艺术那里可以代购自己喜欢原版CD,看来以后又会经常荷包瘪瘪了。

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可能有人会为这个问题烦恼,但我相信更多的人会说:“靠,听什么音乐,还用你说,自己喜欢就好了。”如果你这样回答,我想我是又找到了一个知音。其实就这个问题,曾经与很多人争辩过,在这里我不想和谁继续争辩,套用那句广告语来表明我的态度“我的地盘,我做主。”

“人是一种经历或者叫经验型的动物,在没有不愉快的经历前,想说服某人不去做某种事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有了不少经历,现在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越来越深刻了。记得心理学中对注意力或叫关注力,也可以认为是理解力、解析力,有过比较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开关”,开关一但打开,自然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怎么喜欢上了摇滚呢?就是崔健的《一无所有》。记得当时在电视上看见他穿了件长褂子,背把吉他,两裤脚还一高一低的,台下观众一片哗然,我当时还以为他是个搬道具什么的呢,但当音乐响起,崔健唱出了“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台下一下变得静悄悄地,我也被这发自内心的声音所震撼和感染,歌曲结束时,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太棒了!”,就这样喜欢上了崔健,喜欢上了摇滚。那年还有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也是红遍大江南北,我当时把这两首歌各录了满满两个磁带,越听越入迷,特别是《一无所有》。尽管后来也听了不少乐队的优秀作品,尽管有很多的作品比《一无所有》好许多,尽管现在已经很少听摇滚了,但崔健的《一无所有》始终也永远是我无法忘却的,因为他是我的摇滚“开关”,我想同时代的很多人,应该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吧。

为什么开始听民乐了呢?这个问题有点蠢,民乐应该象我们中国人血管里流淌得血液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只是我不知如何表述而已。其实同时代的我们经常可以聆听到民乐,但对我来说是从来没有关注过它,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使我喜欢上了民乐。那是一年春节前,父亲说买张喜庆一点的音乐CD吧,最好是民乐,于是我就去一家熟悉的音像店挑了一张雨果出品的《喜洋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队演奏,作曲、编曲及指挥都是刘明源,他本人也演奏了几曲。回家一听,立马被吸引了,尤其是《喜洋洋》、《幸福年》和《紫竹调》三曲,真是百听不厌。看来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还是挺顺耳的,应该就是与生俱来就应该有的感受和传统吧。

说起听民乐,就不得不说说易有伍这个人,因为他是我的民乐“开关”,此人出生于新加坡,从小就对音乐、摄影和无线电有浓厚的兴趣,少年时就曾参加多个乐团并出国演出,其中包括瑞士的国际青年管弦乐节。20世纪70年代,易有伍移居香港,加入香港中乐团,后专责指挥训练青年乐团及教授二胡课程,期间也指挥多个业余乐团。80年代初,易有伍调任音乐推广组从事音乐推广工作,11年间曾分别指挥香港中乐团、爱乐民乐团等乐团演出超过二百场次,包括美国,英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巡回演出。1989年后全力投入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专职为监制、录音师。正是听了易有伍制作的几张雨果出品的民乐后,开始认真喜欢上了民乐,同时为易有伍对民族音乐的推广和对唱片制作的精益求精的态度所折服,没有听过的朋友不妨去找一张雨果的唱片来听听,看看唱片中那制作精良的小册子,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

我认为易有伍的另一大贡献就是让我认识了刘星,虽然很遗憾没有买上《云南回忆》,但有幸收到了《无所事事》和《一意孤行》,在当时克拉玛依很少有人知道刘星。《一意孤行》这张碟也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才开始为大家所熟悉,不过我在克拉玛依和乌鲁木齐看到的全是D版。我有个同事拿了张D版给我吹任何任何,我说:“我听这个的时候,你还不知道什么是New Age呢!”我到不是要吹雨果多么好,它一分钱的好处也没有给过我,我只是想说国内的唱片业为什么没有人家的那种敬业精神,唉!还是不说了,提起来就觉得恶心。

说说听西洋古典包括歌剧的一些感受吧。开始认真听古典和歌剧的时间和听民乐差不多,都是在1992年前后。初中时候一位同学的父亲非常喜欢古典音乐,还给我们讲一些古典音乐的知识,只是我们那时候还沉浸在流行音乐里,根本就听不进去这些东西。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加,这才能够安心地欣赏大师们的巨作。我也是一个不迷信权威的人,没有从什么老柴等人的作品听起,首先打动我的古典作品就是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它让我领略了赋格的魅力,并且让我踏上了古典音乐之旅。歌剧先前最熟悉的要算《我的太阳》了,不过它从来没有打动过我,到是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里费加罗那段铿锵有力的唱段,让我开始对歌剧有了感觉,尽管我听不懂那绕口的意大利语。其实古典类的作品也有很多分类的,什么交响乐、室内乐、小品,什么进行曲、圆舞曲、序曲等等,虽然听了很多大师们的古典和歌剧曲目,我也只能说自己才入门,喜欢听,是个爱好者而已,所以也就不在此班门弄斧了,还是请各位高手评说吧。

不过在选择古典类的CD唱片上,我到是有一些经验,当然是正版的,D版的还是去问老马吧,他是D版专家。一般来说,Decca出品的古典CD唱片几乎都是大师级的珍品,找自己喜欢作品的就是了。DG和EMI也非常不错,前者偏重著名指挥和乐队,后者偏重好作品和最佳的演奏者。RCA、 Telarc、Philips、Sony也有不少好东西,但需要你慧眼识货。如果你只注重作品,不在乎指挥、乐队和演奏者等等这些的话,我觉得NAXOS这个品牌的唱片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我在乌鲁木齐见过有货。看到这你也许会说,为什么没有国内的品牌,在我的记忆里,中唱、上海音像、先科曾经在1996到1998年这段时间里,出过一些引进版的CD,质量也还可以,后来就再没见到过,想想连民乐这样自己的东西都做不好,连雨果的一半都不如,还敢卖高价,真是让人恶心,还是统统饿死算了,给国家减少点负担吧。


还是说说听New Age的一些感受。对New Age的接触要比古典早一些,1990年前后吧,而且听这类音乐对器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求不高,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类音乐,加上我对这类音乐的了解也比较多,所以给大家说的仔细一些,希望更多的同学把自己的听乐感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New Age”我喜欢的中文译名是“新纪元音乐”,当然还有很多译法,听名字感觉很玄,其实它很像轻音乐,没什么深奥的,可以说它有几分古典音乐的风骨和气派,是通俗的可又有着超脱的情调,它易于流行但却没有一般流行音乐的那种平庸或骚动,我觉得它是介于轻音乐和古典音乐之间的一种新的音乐表现样式。提起New Age就有必要说一下这三支乐队:保罗.莫利哀、曼陀瓦尼和詹姆斯.拉斯特,尽管他们被称之为轻音乐乐队,但我却是从听他们的音乐开始走进了New Age,最早喜欢上的New Age是一张名叫《阿拉斯加》的唱片,现在已经不记得是谁的作品了,估计不会是什么名家,后来买了一张D版做纪念。我听过New Age的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用自然乐器或叫常规乐器演奏的,如钢琴、小提琴、吉他、双簧管、英国管等,还有一些是民间类的乐器,如排箫、铃、锣、钟等,还有我喜欢的非洲战鼓。二是电声乐器,比较偏重神秘的、飘渺的色彩,许多新纪元音乐家本身就是电脑音乐高手。第三类就是前二者的混合。New Age的音乐中往往还会加上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水流、风声等等。

下面说说我喜欢的一些New Age的国家和乐队。第一位就是德国。没别的,就是因为这里是New Age音乐诞生和快速成长的地方,德意志这个民族确有足以自傲的天赋,几百年沉淀而成的理性和完美主义,内敛而且自省的民族精神,并且融合了现代西方的个性色彩和解放风气,这些都是能够孕育New Age音乐的独特灵魂,正是这种灵魂使New Age音乐具有了创新、独立而又使人享受愉悦的个性。60年代末期,一些德国音乐家将电子合成器的概念融入了原音演奏或即兴表演方式,由此启迪了更多的音乐人运用多元化的手法来开拓新的音乐领域,这就是世界上公认的New Age音乐的雏形。到了70年代,在众多音乐人的不懈努力下,此类音乐得以正名,他们把这种既非流行、又非古典、具有实验性质的音乐风格取名为New Age Instrument。到了90年代,此类音乐已经呈现出了更多样化的风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拥其妙。时至今日,New Age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界定乐风区别的名词,更是象征着时代演进、精神内涵改良的世纪新风貌的代表体现。

德国确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曾经诞生过无数载于史册的世界名人。如今也同样活跃着无数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或许你会说当今名扬四海的大师们似乎多不在此,这大概与这个民族个性深沉、不爱张扬有很大不无关系。现在德国享誉全球的音乐家大概只有Michael Cretu(Enigma的灵魂人物),但他同样也是一个不喜世俗烦扰的隐士,甚少抛头露面,尽管如此,也丝毫不影响这里成为我心目中的音乐乐土,只要你对这类音乐了解越多,你越能发现藏龙卧虎的德国音乐家的魅力所在,也许正因为他们不在乎名气多大,才能够潜心于琢磨音乐的美妙,也才创造出最鲜明动人的风采。

说到乐队,首先就是开一派之先河的Enigma(谜、英格玛),我个人他是New Age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摇滚、电子合成器、格林高利圣歌、地方民族音乐、哥特式的黑暗风格、浓厚的宗教与哲学味道,各种元素的创新结合堪称前无古人,对后来者的影响力和发展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尽管有人说Enigma已经江郎才尽,作品一张不如一张,尽管有无数向其模仿、学习、借鉴的后起之秀而且还不乏成为一派宗师的名家,但始终没人扬言超越了Enigma,更没有人能完全摆脱Enigma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我个人认为Enigma并没有固步自封,他每次都在新专辑中抛弃已有的成就,转而探索不同以往的新风格,功成名就的他们能够特立独行的在自己的音乐路越走越远,这份勇气和执著已值得我敬佩和尊重了,因为有改变的生活我喜欢。

以Eddy F. Mueller为灵魂人物的Ginkgo Garden(银杏花园),是另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作为我知晓何谓New Age的启蒙者之一,我的评价难免会有一些感情用事,有失客观,但是他那华丽恢宏但不流俗的电子音乐,对中国、日本和印度等东方音乐元素的融合运用,将音乐和诗歌绘画艺术的结合,使这支乐队在不同于Enigma的另一条路上达到顶峰,每三年才出一张专辑的完美主义,又一次体现了德国人特有的坚持和执著,更令他们专辑无一不是精品之作。

第三位就是Oliver Shanti(奥立佛.香提)。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位拥有吉普赛血统音乐人,就像他的先人一样,游历了大半个地球,将其所见、所闻、所思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一起化为动听的音乐,他就像一名巧手的裁缝,用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编织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织锦,他不是匠人,他是大师,真正的大师。他最著名的《太极》系列中,表现出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音乐的运用,可以说这些作品足以让现在中国那些有形无神的音乐人感到汗颜。

第四位是同样颇具传奇色彩的Karunesh。他曾经在一场车祸后徘徊在生死边缘数十天,可能也正是这点改变了他的一生,在经过一段游历学习之后,他毅然抛弃职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音乐之中,这也许就是他相当一部分音乐作品都是充满了空灵催眠的冥想音乐的缘由吧,代表作就是《Zen Breakfast 道禅》。另一方面,民族音乐和电子音乐结合的世界音乐风格也是他所擅长的,虽然这种风格在当今的New Age乐坛上并不少见,但就对电子和民族两种音乐元素的娴熟驾驭程度上来说,他有几张专辑都可称为经典。

最后一位与上面几位有所不同,他是出生在德国的Mars Lasar,但很小就随父母移居了澳大利亚,使得他在德国人的特质之上,又洋溢着澳洲式的自由、热情、阳光。他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一段基本旋律上反复变奏并衬托以丰富多彩的配器变化,有一种羽翼般层层叠叠的独特美感。他的早期作品电子味十足又富于幻想,中期的两张作品《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和《蔚蓝色的梦》,浪漫而温馨,最负盛名。最近他世界音乐(World Music)的代表作《Karma 因缘》,是我2000年以后听到的最出色的New Age专辑。

最后还要提的是BSC这家德国的专营New Age音乐的唱片公司,其影响力我认为在德国可与出品古典音乐为主的DG有的一比,而且与世界级的New World Music和Real Music两大唱片公司可以说是三足鼎立,但BSC Music的规模小得多。客观地说,New World以充满地方特色的世界音乐以及冥想音乐最为人知晓,Real Music则以休闲放松的轻音乐独步乐坛,而这三类音乐正是市场上最广为大家所接受的。BSC在其中能够活的有滋有味的,却有其过人之处,因为它也同样具有德国人的执著与坚持,门下的音乐风格多而全,简直可以说是研究New Age音乐的最佳素材,在这里主流与非主流的音乐都有其发展空间。

BSC从不哗众取宠,所出唱片却最能体现音乐及其作者的特点和个性。旗下乐手大红大紫的屈指可数,但每一位的音乐都闪动着灵性的光辉,他们的音乐未必是最好的,但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就连尚未出过任何专辑的新人Rudy K的几首处女作,也能收录在BSC的公司精选集中,这样鼓励新人的,并不多见。我觉得在某些方面BSC更像是一所音乐学院,而不是一个商业机构。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并没有白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这家公司唱片,他们发行的《Tender Moments(Streicheleinheiten)》精选系列广受好评,其第1、2两集就是著名的“天堂鸟”和“月光仙子”两张天碟,曾有幸在一位朋友出聆听过,我从这些音乐中可以清晰地听出他们所追求的那种音乐理想,而且并在乎销量与名气。这也是我近期一直在寻觅的两张唱片,有知其下落的,速与本人联系,当面重谢(一起听了,呵呵)。

第二个国家就是日本。我知道有很多人讨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但就事论事,日本在New Age音乐上的成就是无可否认的,喜多郎、神思者、久石让、管野洋子就是是我心目中日本New Age界最璀璨的四颗明星,他们的一致之处:都是配乐高手,而且最广为流传的也都是他们的配乐作品。不过日本人好象没有New Age这个概念,喜多郎和神思者曾经说过自己创作的是一种“灵性音乐”,而久石让和管野洋子更是提都没提自己属于什么,但这二人的作品始终游走于New Age、流行、古典等风格之间,仔细听之,就能感受到New Age音乐的特征,而且我个人认为后二者博采广纳的风格是前二者所不具备的。

喜多郎喜欢用电子配器的音乐来弥漫着古朴沧桑、恢弘壮观的氛围,但其中不乏东方文化的冥思与哲理。其作品《古事记》、《天与地》、《曼陀罗》、《宋家王朝》(据说此曲在96版的《天龙八部》中大量使用,因为没有看过,所以不清楚是否属实,有看过的同学不妨验证一下),都具有气势磅礴和旋律动人的特点。神思者的两位主创,一位擅长古典音乐,一位擅长现代音乐,将这两种音乐元素的进行无缝交融,是神思者作品的鲜明特征。喜多郎和神思者的作曲天赋无可质疑,绝美旋律亦数不胜数,可惜的是他们编曲功力不足完美,结构雷同之处过多,缺乏创新。个人认为,主旋律过多重复,正是这两位的音乐无法登峰造极重要原因。

久石让作为号称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御用配乐人,功力自然不弱,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能够绵延20余年至今,与久石让的配乐水平也有很大关系,每部作品都有新的创意,才能经久不衰。久石让有良好的古典音乐根基,又吸收了流行、民谣等众多元素精华,加上经验的积累,使其创作、编曲等方面能够挥洒自如并愈发成熟。个人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幽灵公主》的电影原声,可惜只听过交响乐版和灵感创作版,日本版和美国版无缘相识。交响乐版让久石让的古典功底发挥得淋漓尽致,灵感创作版则加入了大量的中、日民族乐器,让人耳目一新,其中贾鹏芳演奏的二胡可圈可点,可能是因为我喜欢二胡的原因吧。贾鹏芳还与久石让合作了98年日本长野残奥会的主题歌《起程之时》,也相当不错。久石让的作品有不少极具亚洲风情,据说是港台电视剧引用的宠儿,因为现在已经很少看港台的电视剧了,所以这点我还需要注意验证。最近还买了张D版的DVD-5,名字叫《月光星愿—2003年巡回演奏会》,有不少是宫崎骏和北野武电影的配乐作品。

相比之下,我对管野洋子的认识实在不多,不过我的一个朋友对她推崇有加,听过他的介绍,我才发现其实我听过不少她的作品,不过大多是电脑游戏中的配乐,如《大航海时代2》、《信长的野望》、《超时空要塞》、《罗德岛战记》等,总体上感觉配乐风格比较西化,跳跃性强,很有些异域神秘的色彩。



第三个国家是希腊。这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但它又是西方现代文明的摇篮,如今西方社会的科学、道德、社会、教育等都可以追根溯源到这个地中海北岸的半岛小国,它曾经辉煌繁盛的文化,赋予了国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质,这里曾诞生过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伟人三师徒:苏格拉底、拍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如今在New Age乐坛上也同样闪耀着三颗虽年代不同、风格不同,但都璀璨夺目的明星,范吉利斯(Vangelis)、雅尼( Yanni)和 Chris Spheeris。

范吉利斯这位年逾六十,留着长发和胡子,样子很酷,象个沉默型武林盟主的大师,是一位堪称伟大的音乐家,他集创作、演奏和音乐制作于一身,是一个真正的音乐全才,被人们誉为现代的瓦格纳,也是我New Age的启蒙者之一。他的许多史诗般的电子音乐和电影配乐皆深得乐迷们的钟爱,其中最知名的作品如《烈火战车》,《南极物语》(此片1983年在日本上映后,一直是影坛最卖座作品之一,当年曾创下的五十九亿日圆的票房纪录,直到1997年才被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片《幽灵公主》所打破,我曾经洒泪看过本片,确实是值得收藏的佳作,包括电影原声唱片),《1492》也有翻译成《哥伦布》、《肖像》(一张优秀的范吉利斯精选唱片)等等,都是享誉全球的巨作,其中《烈火战车》和《1492》还为范吉利斯赢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他的作品很多我见到过的就有十张以上,《南极物语》、《1492》和《肖像》是最常见的,他的作品宝丽金发行的最多。可能是因为他喜欢过近似隐居生活的原因,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我相信,他的作品从不未耳闻的人应该不多。事实上他的许多音乐,除去上述之外,如脉冲星、喜马拉雅山等等,都曾被很多影视作品甚至广告所引用,相信大家在听过他的专辑后,应该会发出恍然大悟的“哦!原来是他啊!”

雅尼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应该不会是大家陌生的名字。这位曾经先后在英国皇家艾伯音乐厅、雅典帕拉农神殿、埃及狮身人面像、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等世界名胜古迹举办音乐会的希腊绅士,这些的创举恐怕是New Age界绝无仅有的,而且他的30多张专辑唱片,水平都还可以,销量也是非常好,而且有几张本人认为是相当了得的。他能将New Age音乐用如此平易近人的形式带到我们面前,对于New Age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说明了他在New Age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不过我对他的感觉一般,因为他的音乐表演性和商业气息太浓,尤其是在一些音乐会上的表演有点夸张的过头了,不过相对于他对New Age的推广和普及而言,也就无可厚非了,大家自己选择吧。

Chris Spheeris是位浪漫而潇洒的绅士,有一张极其英俊的面容。他的机遇其实并不好,直到1985年他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并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后,才开始了他辉煌的生涯。我是非常喜欢他音乐的那种质感,旋律上有宗教、古典和民谣的影子,浪漫的节奏和没有拖沓、迷废的空间感,听他的音乐可以说是一种休闲和回忆的享受,给了我全新的安逸氛围。他的唱片也不多,10多张专辑吧,虽然数量难比前两位,但张张都有甚高的评价,我喜欢。

这三位的音乐风格、取材各不相同。范吉利斯是个录音高手,又擅长演绎气势磅礴的电影配乐,比较适合我这样刁钻的人,他的音乐可以用来测试你的音响。雅尼嘛,入门者听后可以立马俘虏你的心,听多了就感觉缺乏新意,不过他的音乐旋律、演奏技巧、编曲配器,还是不错的。喜欢的同学可以找现场音乐会的专辑来听,效果绝对爆棚。Chris Spheeris的音乐风格很丰富,尤其喜欢他音乐中的吉他弹奏,确实精妙无比,键盘乐也非常不错。不过这些都是个人见解,听什么还是大家自己选择吧。

第四个国家就是英国。英格兰无疑是英伦三岛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里有两位世界级的New Age大明星,那就是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和格林高利合唱团(Gregorian Chants)。

莎拉.布莱曼在受到美国现代歌剧大师Andrew Lloyd Webber的青睐并成为其妻子后,迅速成为歌剧界的当红明星,可是她不甘心自己被丈夫的名声所掩盖,在与Webber离婚后,她怀着创造自己的音乐天地的梦想,离开自己的诞生地,一个人来到美国,凭着自己天赋好嗓和超人努力,她成为了古典和流行的跨界天后。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她应该就是在5月30日在北京开演唱会,北京人民真TNND是有福啊!她的专辑如《Time To Say Goodbye》、《Eden》、《La Luna》等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全球热卖唱片,其中《Time To Say Goodbye》、《Question Of Honor》、《Eden》等曲子都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经典曲目。她翻唱的《Scarborough Fair》更被评价为有史以来最精彩的翻唱版本,希望她一路走好。

格林高利合唱团是由12位拥有深厚的古典基础,在英国有一定地位的演唱家所组成,浓郁的教堂音乐和优美动听的合声是他们的风格。其制作人Frank Peterson曾是Enigma的一员,知名作品有很多,如Enigma的《Sadeness》、莎拉•布莱曼的《Time to Say Goodbye》等等,所以常常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听到与Enigma相似的配器和编曲,莎拉•布莱曼也数次在其作品中献声,为他们的专辑添彩不少。

但要说到音乐的话,英格兰就不是什么中心了,因为环顾英国疆土,苏格兰和爱尔兰才是当之无愧的音乐的天堂。不过这里虽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圣地,可当我想下笔时,却发觉很难描述。一是New Age爱好者中爱尔兰中毒者实在不少,我就是其中之一,要是写不好,估计随时都会挨砖!二是乐海茫茫,这里的知名乐手或是优秀音乐也确实太多了,一时间不知从何入手。

不过还是硬着头皮写下去了,不满之处敬请发泄,也好让我学习学习。虽然英国现在是世界大国,但事实上它的文明史很短,当古罗马帝国作为文明使者登上英伦三岛时,原居民们也不过刚脱离茹毛饮血不久而已,尤其是苏格兰和爱尔兰地处偏僻,自然条件又恶劣,文明发展更是缓慢,当时爱尔兰的原居民凯尔特人的英文“Celts”,原意就为石斧,所以不难猜出他们当时的境况如何。不过就是在这种山峦横亘、风雪封天的艰苦环境中,孕育了时而高亢热情,时而婉转悲切的音乐风格,风笛、小提琴、鼓这三者是他们民间音乐最主要的音色。说一下风笛吧,因为我非常痴迷这种乐器,风笛属于木管乐器,但它不像长笛、双簧管之类的,需要人吹气奏响,而是利用一个气囊,向打气筒那样向管内鼓风而发声,人只需控制音高和通风量即可,所以风笛演奏最大的特色就是完全不需要换气歇息,可以奏出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绝妙音色,恰如当地辽阔无边的群山叠峦一般,不愧是最具地域特色的乐器之一。

令我最早惊叹于风笛独特魅力的音乐作品是1995年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为《勇敢的心》创作的电影配乐,在听到这张电影原声唱片时,真的感到心被重重的敲击了一下。其实詹姆斯.霍纳出生在美国,10岁左右移居伦敦,詹姆斯在伦敦度过了青年时代,并师从著名作曲家Gyngy Ligeti学习作曲,70年代全又迁回洛杉矶,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对苏格兰音乐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执著热爱,他和许多大导演合作过,创作过大量的电影原声音乐,我看过并听过的有《异形》、《天茧》、《光荣》、《爱国者游戏》、《塘鹅谋杀令》、《燃眉追击》、《燃情岁月》、《勇敢的心》、《阿波罗13号》、《泰坦尼克号》、《完美风暴》、《侏罗纪公园3》等,从这些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洋溢的才华,永远无法忘却的是《勇敢的心》中在交响乐的衬托下,悠缓绵长的风笛声高低萦绕。

我所知道的还有一位擅用风笛的大师就是海维亚(Hevia),他也不是英国人,是西班牙人,此人的风笛作品极具备New Age的特质,我听的不多,不过他那标志性的演奏方式,急促跃动分音连绵不绝,可以让人瞬间淹没在绝妙音符之中,仿佛风笛已不再是一件乐器,而是一件的魔法道具,由此变化出令人赞叹、惊讶、耳眩神迷的神奇魅力。

爱尔兰New Age音乐中最为有代表性就是神秘园(Secret Garden) 和恩雅(Enya),可以说他们是爱尔兰音乐的普及和推广的先锋人物,要是没有他们,我想现在我可能还不知道爱尔兰音乐是怎么回事呢?

神秘园的音乐主要是以钢琴和小提琴为主,有时回辅以人声或其他乐器,音乐特色是感伤的绝美,最近收了一张DVD,看了几个片段,相当不错。乐队主要是由挪威作曲家兼键盘手罗尔夫.劳弗兰和爱尔兰女小提琴手菲奥诺拉.莎莉组成。1995年,他们的探路之作《夜曲》一举夺得欧洲歌唱大赛冠军,1996年4月推出首张专辑《来自神秘园的歌》大获成功,影响遍及世界各地。有人也把这支乐队看作是挪威乐队,我个人认为,他们的风格应当是更偏重爱尔兰音乐。

恩雅,也是我New Age的启蒙者之一。她的风格基本就是以电子合成音色营造梦幻美丽的背景,从而衬托自己的天籁歌喉,空灵飘逸、温馨细腻。收过她的两张原版唱片《Watermark》和《Shepherd Moons》。不过以后就没有再收原版了,找张D版听就足矣,可能还是爱尔兰音乐“中毒”不深的缘故吧,我觉得听多了就会反省它的缺点,感觉创新,一致于在这些却也美妙动人的仙乐中,总有一种雷同感,不是熟悉作品随便给你一首,你根本分辨不出谁的东西。不过既便如此,他们在New Age音乐界的地位我想仍然不会改变,依然是值得我尊重的艺术家。

说到这就多说两句,常听人说爱尔兰是个“诗成地平线”的音乐之乡,我也感觉这里盛产音乐人,不说那些热爱爱尔兰音乐文化而投身此处的外国音乐家,本土的大师级人物就数不胜数。下面简单说一些:

马修.连恩(Matthew Lien),代表作《狼》,大家应该很熟悉吧,我就不多说了。

雷恩.寇伯(Ron Korb),笛类乐器高手,从长笛、低音长笛、爱尔兰横笛乃至中国竹笛均无所不通,因此被誉为“当代第一魔笛”,据说迄今为止发行过9张专辑,《心灵秘境Celtic Heartland》是其代表作,副标题称之为“探索凯尔特音乐最核心”,这张音乐特缉邀请请到了罗林娜•麦肯尼特乐团原班人马和《大河之舞》大提琴手卡罗琳•拉薇尔等十三位超重量级音乐大师助阵,加上诸多笛类的表现,再配上神奇的古老传说和历史故事,组成了一幅幅天籁魔笛之声,称得上是神奇的人间音画。还见过他的三张专辑《龙笛》、《东方恋》和《重返秘世界》。

此外还有罗兰.哈德曼(Ronan Hardiman),就是近几年风靡全球的爱尔兰舞剧《大河之舞River Dance》、《火焰之舞Feet of Flames》和《舞王Lord Of The Dance》的音乐制作人。

如果不局限在New Age领域里,还有摇滚乐队U2和卡百利Cranberries(也叫小红莓),HIP-HOP风格的艾玛.肯妮(Emer Kenny),流行乐队男孩地带Boyzone和The Corrs等等,都是各领域的精英。



最后来说说国内的吧,说句实话我对国内New Age了解不多,只知道下面的几位,欢迎补充。

第一位就是刘星,他也可以算是我New Age的启蒙者之一。此人曾师从月琴演奏家冯少先学习月琴,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0年因创作月琴独奏曲《沙漠之夜》获得成功,便转读民族理论作曲系,然而仅一年,因和声、复调、曲式的考试都不及格,被退回民乐系,1982年以月琴专业毕业,比起现在的“中阮大师”的名头,那时候的刘星确实在是有点灰溜溜的。毕业后的刘星,被分配到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工作,但这个地方显然无法将他留下,他1985年开始随东方歌舞团小分队到处走穴,担任演奏键盘,走上了音乐自由职业者的生涯。因为刘星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气质,在作品时有体现,沧桑中蕴含着跳跃欲飞旋律,不经意中又流露出些许迷惘和悲情。

刘星的专辑最为大家熟悉的应当是《一意孤行》,他的作品还有《无所事事》、《云南回忆》、《闲云孤鹤》、《在彩虹上》、《远去的村庄》、《孤芳自赏》和《荷塘月色》,反正他的作品我都喜欢,尤其是《无所事事》和《闲云孤鹤》,非常对我的胃口。

第二位自然是朱哲琴。记得何训田曾这样评价朱哲琴:“她的思维和想法不是普通流行歌手的,她的声音里有我要找的东西,她使东方音乐有了质的变化,她是风格型的歌手,能够更深层地理解我的作品,充满了创造力和智慧,她属于这个时代。”当然,关于她以及她的演唱等等有许多议论,我也不想去多做评价,在我眼里她也是一位隐士,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真正歌者,一个让自己的心自由飞翔的精灵。

朱哲琴作为第一位真正走向世界并获得成功的中国女歌手,一贯的严谨作风,使国内外乐坛和众多媒体都给予了高度评价。1995年,她演唱的《阿姐鼓》,在全球56个国家同步发行,是国际唱片史上第一张在全球发行的中文唱片,也为她赢得了无数的国际奖项及声誉。1996年,应邀赴法国坎城参加第三十届“世界音乐大展”庆祝活动音乐会的演出,是唯一受邀演唱的亚洲歌手。1997年,她演唱的《央金玛》,也在全球56个国家出版发行,美国 MTV频道在81个国家作世界同步首播,使朱哲琴成为全球五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中唯一的亚裔女歌手,可以说是她用中国音乐又一次震撼了全世界。

与许多中国艺术界的成功者们一样,朱哲琴的成功之路也是走了一条“墙内开花墙外香”,然后再“出口转内销”的迂回路线,这真的让人值得思考。1990年她以一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而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第二名,但却是歌红人不红,朱哲琴依旧名不见经传。直到1995年和1997年,其以Dadawa署名的专集《阿姐鼓》和《央金玛》分别在全球出版发行,并赢得一片叫好之声和无数的奖项后,朱哲琴的名字才真正被许多中国人所熟知。

2001年朱哲琴在北京举办了“天唱人间”的音乐会,可是并不成功。后来看到了演出的制作人员情况,无论是舞美、灯光、服装、音响、音乐等等都是国内有些甚至是国际一流水平的,再后来看了录象带,尽管录象的效果不好,朱哲琴赤脚演出的歌声还是一样让我震撼,这样的演出都没有成功,我们国人的水平真叫“高”。在此之前,1999年香港举办的三场“朱哲琴香港演唱会”, 演出票房却十分火爆,连所有站票均销售一空。这是香港政府首次主办的流行音乐领域的华语歌手演唱会,也许香港人都是傻子吧,有钱烧的。

不说了,还是谈谈朱哲琴的三张唱片吧。1992年雨果出版的《黄孩子》,使得朱哲琴开始在音乐发烧友中小有名气,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朱哲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黄孩子》是一张极富个性、创意和高水准的专辑,最动人之处,便是朱哲琴寂寞、沙哑但却极具张力的声线,尤其是那首《远去的孩子》,唱出刻骨的思念之情,对于身材娇小的朱哲琴来说,能够有如此震撼的表现力,确实让我感到了惊讶。

自《黄孩子》以来,朱哲琴一直保持着神秘的色彩。1992年冬,何训田邀请朱哲琴参与《阿姐鼓》的演唱工作,整张专辑取材我国西藏风土民情,阿姐鼓是一个遥远的传说故事。在700多个日子里,他们的足迹遍及川藏等地。据说朱哲琴在录制这张专辑时,每首歌都是从头至尾原声演唱,没有经过任何剪辑混音,完全摒除一般演唱技巧的顾忌和束缚,绝对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何训田在此作品中大量地采用了电子合成器,但作品却充满了浓烈的东方民族风味,是一张极其出色的发烧碟。

《央金玛》是朱哲琴与何训田1997年推出的又一力作,将藏族奇特的音乐符号与流行音乐巧妙地融为一体,东方器乐和民谣、质朴吟唱和极华彩的高音,呈现出自然、和谐、温馨的氛围。我始终认为,朱哲琴自《阿姐鼓》以来展现的声音,已被一种“非人”的灵性光环笼罩着。当然,这里的“非人”指的是绝非凡人所有的那一种,但你又可以非常强烈地共鸣到她歌中的原始人性,朱哲琴那自由而真实、爆发与震撼的歌声,象孩子对着母亲,大地对着天空,亿万生灵对着无边宇宙的所发出的共鸣,这真是一种离天最近的歌声!

说到朱哲琴就必须提到何训田,对他我了解的真的很少,只知道他出生于四川,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天籁》、《平仄》、《梦四则》、《感应》、《两个时表》和朱哲琴演唱专辑《黄孩子》、《阿姐鼓》和《央金玛》。朱哲琴与何训田于1990年起开始合作,应当说如果没有何训田,朱哲琴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是何训田发现了朱哲琴这块璞玉,加以雕琢后,使其璀璨夺目。2002年,何训田在沉寂了六年之后,再度携手朱哲琴,以传诵千古的佛教《云钟》心经为主题,随缘挥洒出了这一张最新力作《云钟》,国外发行的版本叫《波罗密多》,一直没有买上,不过我相信象何训田和朱哲琴这样懂得厚积薄发理念的人物,其作品一定是值得期待的。

事实胜于雄辩,音乐永远是实际听过后才知道实力到底如何,当然也和一个人的经历、思维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英雄莫问出处”,我还是那句话,乐海茫茫,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能够愉悦自己的音乐,并乐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欣赏音乐,不必计较出处如何。

~~~~~~~~~~~~~~~~~~~~~~~~~~~~~~~~~~~~~~~~~~~~~~~~~~~~~~~~~~~~~~~~~~~~~~~~~~~~~
留声机》杂志1999年推荐古典音乐入门曲目

Albeniz(阿尔贝尼斯):
Iberia (伊比利亚)

Allegri(阿莱格里):
Miserere(主啊,怜悯我)

Bach(巴赫):
Brandenburg Concertos(勃兰登堡协奏曲)
Cantatas Nos. 78, 82, 140, 147(康塔塔第78、82、140、147号)
Goldberg Variations(戈德堡变奏曲)
Mass in B minor(B小调弥撒)
St Matthew Passion(圣马太受难曲)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organ)(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管风琴)
Violin Concertos(小提琴协奏曲)

Barber(巴伯):
Adagio for Strings(弦乐柔板)

Bartok(巴托克):
Concerto for Orchestra(乐队协奏曲)
Piano Concertos Nos. 1-3(钢琴协奏曲1—3号)
Violin Concertos Nos. 1 and 2(小提琴协奏曲1、2号)

Beethoven(贝多芬):
Fidelio(费德里奥)
Missa solemnis(庄严弥撒)
Piano Concertos Nos. 1-5(钢琴协奏曲1—5号)
Piano Sonatas Nos. 8, "Pathetique", 14, "Moonlight", 21, "Waldstein" and 23, "Appassionata" (钢琴奏鸣曲第8号“悲怆”,第14号“月光”,第21号“华尔斯坦”,第23号“热情”)
Piano Trio No. 7, "Archduke" (钢琴三重奏第7号“大公”)
Symphonies Nos. 1-9(交响曲1—9号)
33 Variations on a Waltz by Diabelli(迪里贝阿主题变奏曲)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Sonatas Nos. 5 and 9(小提琴奏鸣曲第5、9号)

Berg(贝尔格):
Three Orchestral Pieces(三首管弦乐小品)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Berlioz(柏辽兹):
Grand messe des morts(纪念亡灵大弥撒曲)
Symphonie fantastique(幻想交响曲)
Les nuits d'ete(夏夜)

Bernstein(伯恩斯坦):
West Side Story(西区故事)

Bizet(比才):
L'Arlesienne - Concert Suites Nos. 1 and 2(阿莱城姑娘组曲)
Carmen(卡门)
Symphony in C major(C大调交响曲)

Borodin(鲍罗丁):
Prince Igor - Polovtsian Dances(伊戈尔王子——波罗维茨人的舞蹈)

Brahms(勃拉姆斯):
Clarinet Quintet(单簧管五重奏)
Ein deutsches Requiem(德意志安魂)
Hungarian Dances(匈牙利舞曲)
Piano Concertos Nos. 1 and 2(钢琴协奏曲第1、2号)
Piano Quintet(钢琴五重奏)
Symphonies Nos. 1-4(交响曲1—4号)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St Antoni Chorale"(海顿主题变奏曲,“圣·安东尼圣咏”)
28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28首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Britten(布里顿):
Les illuminations(启示)
Peter Grimes - Four Sea Interludes(彼得·格林姆斯——四首大海间奏曲)
Serenade for Tenor, Horn and Strings(小夜曲)
War Requiem(战争安魂曲)
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青年管弦乐指南)

Bruch(布鲁赫):
Violin Concerto No. 1(第1小提琴协奏曲)

Bruckner(布鲁克纳):
Symphonies Nos. 3, 4, 5, 8 and 9(交响曲第3、4、5、8、9号)

Byrd(伯德):
Mass for four voices(4声部弥撒)
Mass for five voices(5声部弥撒)

Canteloube (康特卢布):
Chants d'Auvergne(奥佛涅山区歌曲)

Chabrier(夏布里埃):
Espana(西班牙)

Chopin(肖邦):
Piano Concertos Nos. 1 and 2(钢琴协奏曲第1、2号)
Piano Sonatas Nos. 2 and 3(钢琴奏鸣曲第2、3号)
Various Solo Piano Works(钢琴独奏曲)

Copland(科普兰):
Appalachian Spring(阿帕拉契亚之春)
Rodeo - Four Dance Episodes(牧区竞技)

Debussy(德彪西):
Images(意象)
La mer(大海)
Nocturnes(夜曲)
Piano Preludes(钢琴前奏曲)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牧神午后)
String Quartet(弦乐四重奏)

Delibes(德利布):
Coppelia(葛蓓莉亚)

Delius(戴留斯):
Brigg Fair(布里格集市)
In a summer garden(夏日庭院)
On hearing the first cuckoo in Spring(孟春初闻杜鹃啼)
Sea Drift(海之漂流)
A Village Romeo and Juliet - Walk to the Paradise Garden(乡村罗米欧与朱丽叶)

Dohnanyi(多纳尼):
Variations on a Nursery Theme(儿歌变奏曲)

Donizetti(多尼采蒂):
L'elisir d'amore(爱之干醇)
Lucia di Lammermoor(拉美莫尔的露契亚)

Dowland(道兰德):
Various Solo Lute Works(琉特琴独奏曲)

Dukas(迪卡斯):
Sorcerer's Apprentice(魔法师的弟子)

Dvorak(德沃夏克):
Cello Concerto(大提琴协奏曲)
Piano Quintet(钢琴五重奏)
Piano Trio No. 4, "Dumky"(钢琴三重奏第4号“杜姆卡”)
Serenade for Strings(弦乐小夜曲) Slavonic Dances(斯拉夫舞曲)
String Quartet No. 12, "American"(弦乐四重奏第12号“美国”)
Symphonies Nos. 7, 8 and 9, "From the New World"(交响曲第7、8号,第9号“自新大陆”)

Elgar(埃尔加):
Cello Concerto(大提琴协奏曲)
The Dream of Gerontius(杰罗修斯之梦)
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for Strings(引子与快板)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威仪堂堂进行曲)
Symphonies Nos. 1 and 2(交响曲第1、2号)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Enigma"(谜语变奏曲)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Falla(法雅):
Noches en los jardines de Espana(西班牙庭园之夜)
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三角帽)

Faure(福雷):
Requiem(安魂曲

Franck(弗朗克):
Symphonic Variations(交响变奏曲)
Symphony in D minor(D小调交响曲)

Gershwin(格什温):
An American in Paris(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Piano Concerto(钢琴协奏曲)
Porgy and Bess(波吉与贝丝)
Rhapsody in Blue(兰色狂想曲)

Glazunov(格拉祖诺夫):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Glinka(格林卡):
Ruslan and Lyudmila – Overture(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Gorecki(戈莱茨基):
Symphony No. 3(第3交响曲)

Gounod (古诺):
Faust(浮士德)

Grieg(格里格):
Holberg Suite(霍尔堡组曲)
Peer Gynt(培尔·金特)
Piano Concerto(钢琴协奏曲)

Handel(亨德尔):
Concerti grossi, Opp. 3 and 6(大协奏曲,作品3、6号)
Messiah(弥塞亚)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皇家焰火音乐)
Organ Concertos, Opp. 4 and 7(管风琴协奏曲,作品4、7号)
Water Music(水上音乐)

Haydn(海顿):
Cello Concerto in C major(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Die Schopfung(创世纪)
String Quartets, Opp. 20, 33 and 76(弦乐四重奏,作品第20、33、76号)
Symphonies Nos. 94, "Surprise", 100, "Military", 101, "Clock", 103, "Drumroll" and 104, "London"(交响曲第94号“惊愕”,100号“军队”,101号“时钟”,103“鼓声”与第104号“伦敦”)

Holst(霍斯特):
The Planets(行星)

Janacek(雅纳切克):
The Cunning Little Vixen(狡猾的小狐狸)
Glagolitic Mass(格里高利弥撒)
Sinfonietta(小交响曲)

Kodaly(柯达伊):
Hary Janos – suite(哈利·亚诺什——组曲)

Lalo(拉罗):
Symphonie espagnole(西班牙交响曲)

Lehar(哈莱尔):
Die Lustige Witwe(风流寡妇)

Leoncavallo(莱翁卡瓦洛):
Pagliacci(丑角)

Liszt(李斯特):
Piano Concertos Nos. 1 and 2(钢琴协奏曲第1、2号)
Piano Sonata in B minor(B小调钢琴奏鸣曲)
Les Preludes(前奏曲)
Various Solo Piano Works(钢琴独奏作品)

Mahler(马勒):
Kindertotenlieder(悼念亡儿之歌)
Das Lied von der Erde(大地之歌)
Symphonies Nos. 1, 4, 5, 8, "Symphonyof a Thousand" and 9(交响曲第1、4、5、8“千人”、9号)

Mascagni(马斯卡尼):
Cavalleria Rusticana(乡村骑士)

Massenet(马斯内):
Werther(维特)

Mendelssohn(门德尔松):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 incidental music(仲夏夜之梦)
Octet(八重奏)
Symphonies Nos. 3, "Scottish", 4, "Italian" and 5, "Reformation"(交响曲第3号“苏格兰”,第4号“意大利”,第5号“宗教改革”)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Monteverdi (蒙特威尔第):
Vespers of 1610(黄昏祷歌)

Mozart(莫扎特):
Clarinet Concerto(单簧管协奏曲)
Clarinet Quintet(单簧管五重奏)
Cosi fan tutte(女人心)
Don Giovanni(唐璜)
Eine kleine Nachtmusik(小夜曲)
Horn Concertos Nos. 1-4(圆号协奏曲,第1—4号)
Le nozze di Figaro(费加罗婚礼)
Piano Concertos, Nos. 14, 20, 21,(钢琴协奏曲第14、20、21号)
"Elvira Madigan", 22, 24, 25 and 27 Requiem(安魂曲)
Serenade No. 10, "Gran Partita"(小夜曲第10号“为十三件管乐器而作”)
Sinfonia concertante for violin and viola(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
Symphonies Nos. 29, 35, "Haffner", 36, "Linz", 38, "Prague", 39, 40 and 41, "Jupiter" (交响曲第29、35“哈夫纳“、36“林茨”、38“布拉格”、39、40、41“朱庇特”)
Violin Concertos Nos. 1-5(小提琴协奏曲第1—5号)
Die Zauberflote(魔笛)

Mussorgsky(穆索尔斯基):
A Night on the Bare Mountain(荒山之夜)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展览会上的图画)

Orff(奥尔夫):
Carmina burana(博伊伦之歌)

Pachelbel(帕赫贝尔):
Canon and Gigue(卡农与吉格)

Paganini (帕格尼尼):
Violin Concerto No. 1(第1小提琴协奏曲)

Prokofiev(普罗柯菲耶夫):
Lieutenant Kije – suite(基日中尉——组曲)
Peter and the Wolf(彼得与狼)
Piano Concerto No. 3(第3钢琴协奏曲)
Romeo and Juliet(罗米欧与朱丽叶)
Symphonies Nos. 1, "Classical" and 5(交响曲第1“古典”、第5号)
Violin Concertos Nos. 1 and 2(小提琴协奏曲第1、2号)

Puccini(普契尼):
La boheme(艺术家生涯)
Madama Butterfly(蝴蝶夫人)
Tosca(托斯卡)
Turandot(图兰多)

Purcell(珀塞尔):
Dido and Aeneas(狄朵与埃涅阿斯)

Rachmaninov (拉赫玛尼诺夫):
Piano Concertos Nos. 2 and 3(钢琴协奏曲第2、3号)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Symphony No. 2(第2交响曲)

Ravel(拉威尔):
Bolero(波莱罗)
Daphnis et Chloe(达芙尼斯与克洛埃)
Gaspard de la nuit(夜之幽灵)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G小调钢琴协奏曲)
Sheherazade(舍赫拉查德)
La valse(圆舞曲)

Respighi(雷斯皮基):
Fountains of Rome(罗马的喷泉)
Pines of Rome(罗马的松树)
Roman Festivals(罗马节日)

Rimsky-Korsakov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Scheherezade(舍赫拉查德)

Rodrigo(罗德里格):
Concierto de Aranjuez(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Rossini(罗西尼):
Il barbiere di Siviglia(塞维利亚理发师)
La Cenerentola(灰姑娘)
Overtures(序曲)
Stabat Mater(圣母悼歌)

Saint-Saens(圣-桑):
Carnaval des animaux(动物狂欢节)
Piano Concerto No. 2(第2钢琴协奏曲)
Symphony No. 3, "Organ"(第3交响曲,“管风琴”)

Satie(萨蒂):
Gymnopedies(裸体歌曲)

Schoenberg (勋伯格):
Chamber Symphonies Nos. 1 and 2(室内交响曲第1、2号)
Verklarte Nacht(升华之夜)

Schubert(舒伯特):
Impromptus(即兴曲)
Octet(八重奏)
Piano Quintet, "Trout"(钢琴五重奏“鳟鱼”)
Piano Sonata No. 21(钢琴奏鸣曲第21号)
Die schone Mullerin(磨坊女之歌)
String Quartet No. 14, "Death and the Maiden"(弦乐四重奏第14号“死神与少女”)
String Quintet(弦乐五重奏) Symphonies Nos. 3, 5, 8, "Unfinished" and 9, "Great"(第3、5、8“未完成”和第9“伟大”交响曲) Wanderer Fantasy(流浪者幻想曲)
Winterreise(冬之旅)

Schumann(舒曼): Cello Concerto(大提琴协奏曲)
Dichterliebe(诗人之恋)
Frauenliebe und Leben(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Kinderszenen(童年情景)
Piano Concerto(钢琴协奏曲)
Piano Fantasie in C major(C大调钢琴幻想曲)
Symphonies Nos. 1-4(第1至4号交响曲)

Shostakovich (肖斯塔科维奇):
Piano Concerto No. 2(第2钢琴协奏曲)
Symphonies Nos. 5 and 10(第5、10交响曲)

Sibelius(西贝柳斯):
Finlandia(芬兰颂)
Karelia Suite(卡累利亚组曲)
Swan of Tuonela(图内拉的天鹅)
Symphonies Nos. 1, 2 and 5(第1、2、5交响曲)
Valse triste(悲伤圆舞曲)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Smetana (斯美塔那):
Ma vlast(伏尔塔瓦河)

J. Strauss II (小约翰·施特劳斯):
Die Fledermaus(蝙蝠)
Various Waltzes, Polkas and Overtures(各种华尔兹、波尔卡和序曲)

R. Strauss(理查·施特劳斯):
Also sprach Zarathustr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Don Juan(唐璜)
Four Last Songs(最后四首歌)
Ein Heldenleben(英雄生涯)
Metamorphosen(变形)
Der Rosenkavalier(玫瑰骑士)
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蒂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

Stravinsky(斯特拉文斯基):
The Firebird(火鸟)
Petrushka(彼得鲁什卡)
The Rite of Spring(春之祭)
Symphony of Psalms(诗篇交响曲)

Tchaikovsky(柴科夫斯基):
1812 Overture(1812年序曲)
Capriccio italien(意大利随想曲)
The Nutcracker(胡桃夹子)
Piano Concerto No. 1(第1钢琴协奏曲)
Romeo and Juliet - fantasy overture(罗蜜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Serenade in C major(C大调夜曲)
Sleeping Beauty - ballet suite(睡美人芭蕾组曲)
Swan Lake(天鹅湖)
Symphonies Nos. 4, 5 and 6, "Pathétique"(第4、5、6“悲怆”交响曲)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Tippett(蒂皮特):
A Child of our Time(我们时代的孩子)
Piano Concerto(钢琴协奏曲)
Symphony No. 2(第2交响曲)

Vaughan Williams(沃恩·威廉斯):
The Lark Ascending(云雀飞翔)
Serenade to Music(音乐小夜曲)
Symphonies Nos. 2, "A London Symphony", 4 and 6(第2交响曲,即“伦敦交响曲”,第4、6交响曲)
The Wasps – Overture(黄蜂序曲)

Verdi(威尔第):
Aida(阿依达)
Falstaff(法尔斯塔夫)
Otello(奥赛罗)
Requiem(安魂曲)
Rigoletto(弄臣)
La traviata(茶花女)
Il trovatore(游吟诗人)

Vivaldi(维瓦尔第):
Concerti grossi, "L'estro armonico"(大协奏曲“和谐的灵感”)
Gloria(荣耀经)
Violin Concertos, "The Four Seasons"(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Wagner (瓦格纳):
Parsifal(帕西法尔)
The Ring - Die Walkure(指环)
Siegfried Idyll(西格弗里德牧歌)
Tristan und Isolde(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Walton(沃尔顿):
Belshazzar's Feast(伯萨沙王的宴会)
Facade – Suites(门面组曲)
Viola Concerto(中提琴协奏曲)



我喜欢的入门曲目
1) Beethoven(贝多芬):Piano Concertos Nos. 1-5(钢琴协奏曲1—5号)
Piano Sonatas Nos. 8, "Pathetique", 14, "Moonlight", 21, "Waldstein" and 23, "Appassionata" (钢琴奏鸣曲第8号“悲怆”,第14号“月光”,第21号“华尔斯坦”,第23号“热情”);交响曲1—9号)
(迪里贝阿主题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2) Bizet(比才):
L'Arlesienne - Concert Suites Nos. 1 and 2(阿莱城姑娘组曲)
Carmen(卡门)
3) Bruch(布鲁赫):
Violin Concerto No. 1(第1小提琴协奏曲)
4) Debussy(德彪西):
Images(意象)
La mer(大海)
Nocturnes(夜曲)
Piano Preludes(钢琴前奏曲)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牧神午后)
5) Dvorak(德沃夏克):
Cello Concerto(大提琴协奏曲)
Piano Quintet(钢琴五重奏)
Piano Trio No. 4, "Dumky"(钢琴三重奏第4号“杜姆卡”)
Serenade for Strings(弦乐小夜曲) Slavonic Dances(斯拉夫舞曲)
String Quartet No. 12, "American"(弦乐四重奏第12号“美国”)
Symphonies Nos. 7, 8 and 9, "From the New World"(交响曲第7、8号,第9号“自新大陆”)
6) Mozart(莫扎特):
Clarinet Concerto(单簧管协奏曲)
Clarinet Quintet(单簧管五重奏)
Cosi fan tutte(女人心)
Don Giovanni(唐璜)
Eine kleine Nachtmusik(小夜曲)
Horn Concertos Nos. 1-4(圆号协奏曲,第1—4号)
Le nozze di Figaro(费加罗婚礼)
Piano Concertos, Nos. 14, 20, 21,(钢琴协奏曲第14、20、21号)
"Elvira Madigan", 22, 24, 25 and 27 Requiem(安魂曲)
Serenade No. 10, "Gran Partita"(小夜曲第10号“为十三件管乐器而作”)
Sinfonia concertante for violin and viola(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
Symphonies Nos. 29, 35, "Haffner", 36, "Linz", 38, "Prague", 39, 40 and 41, "Jupiter" (交响曲第29、35“哈夫纳“、36“林茨”、38“布拉格”、39、40、41“朱庇特”)
Die Zauberflote(魔笛)

7) Schubert(舒伯特):
Impromptus(即兴曲)
Octet(八重奏)
Piano Quintet, "Trout"(钢琴五重奏“鳟鱼”)
Piano Sonata No. 21(钢琴奏鸣曲第21号)
Die schone Mullerin(磨坊女之歌)
String Quartet No. 14, "Death and the Maiden"(弦乐四重奏第14号“死神与少女”)
String Quintet(弦乐五重奏) Symphonies Nos. 3, 5, 8, "Unfinished" and 9, "Great"(第3、5、8“未完成”和第9“伟大”交响曲) Wanderer Fantasy(流浪者幻想曲)
Winterreise(冬之旅)
8) Shostakovich (肖斯塔科维奇):
Piano Concerto No. 2(第2钢琴协奏曲)
Symphonies Nos. 5 and 10(第5、10交响曲)
9) Vivaldi(维瓦尔第):
Violin Concertos, "The Four Seasons"(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10)施特劳斯圆舞曲
~~~~~~~~~~~~~~~~~~~~~~~~~~~~~~~~~~~~~~~~~~~~~~~~~~~~~~~~~~~~~~~~~~~~~

--------------------------------------------------------------------------------

《留声机》杂志1999年推荐古典音乐入门曲目

Albeniz(阿尔贝尼斯):
Iberia (伊比利亚)

Allegri(阿莱格里):
Miserere(主啊,怜悯我)

Bach(巴赫):
Brandenburg Concertos(勃兰登堡协奏曲)
Cantatas Nos. 78, 82, 140, 147(康塔塔第78、82、140、147号)
Goldberg Variations(戈德堡变奏曲)
Mass in B minor(B小调弥撒)
St Matthew Passion(圣马太受难曲)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organ)(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管风琴)
Violin Concertos(小提琴协奏曲)

Barber(巴伯):
Adagio for Strings(弦乐柔板)

Bartok(巴托克):
Concerto for Orchestra(乐队协奏曲)
Piano Concertos Nos. 1-3(钢琴协奏曲1—3号)
Violin Concertos Nos. 1 and 2(小提琴协奏曲1、2号)

Beethoven(贝多芬):
Fidelio(费德里奥)
Missa solemnis(庄严弥撒)
Piano Concertos Nos. 1-5(钢琴协奏曲1—5号)
Piano Sonatas Nos. 8, "Pathetique", 14, "Moonlight", 21, "Waldstein" and 23, "Appassionata" (钢琴奏鸣曲第8号“悲怆”,第14号“月光”,第21号“华尔斯坦”,第23号“热情”)
Piano Trio No. 7, "Archduke" (钢琴三重奏第7号“大公”)
Symphonies Nos. 1-9(交响曲1—9号)
33 Variations on a Waltz by Diabelli(迪里贝阿主题变奏曲)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Sonatas Nos. 5 and 9(小提琴奏鸣曲第5、9号)

Berg(贝尔格):
Three Orchestral Pieces(三首管弦乐小品)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Berlioz(柏辽兹):
Grand messe des morts(纪念亡灵大弥撒曲)
Symphonie fantastique(幻想交响曲)
Les nuits d'ete(夏夜)

Bernstein(伯恩斯坦):
West Side Story(西区故事)

Bizet(比才):
L'Arlesienne - Concert Suites Nos. 1 and 2(阿莱城姑娘组曲)
Carmen(卡门)
Symphony in C major(C大调交响曲)

Borodin(鲍罗丁):
Prince Igor - Polovtsian Dances(伊戈尔王子——波罗维茨人的舞蹈)

Brahms(勃拉姆斯):
Clarinet Quintet(单簧管五重奏)
Ein deutsches Requiem(德意志安魂)
Hungarian Dances(匈牙利舞曲)
Piano Concertos Nos. 1 and 2(钢琴协奏曲第1、2号)
Piano Quintet(钢琴五重奏)
Symphonies Nos. 1-4(交响曲1—4号)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St Antoni Chorale"(海顿主题变奏曲,“圣·安东尼圣咏”)
28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28首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Britten(布里顿):
Les illuminations(启示)
Peter Grimes - Four Sea Interludes(彼得·格林姆斯——四首大海间奏曲)
Serenade for Tenor, Horn and Strings(小夜曲)
War Requiem(战争安魂曲)
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青年管弦乐指南)

Bruch(布鲁赫):
Violin Concerto No. 1(第1小提琴协奏曲)

Bruckner(布鲁克纳):
Symphonies Nos. 3, 4, 5, 8 and 9(交响曲第3、4、5、8、9号)

Byrd(伯德):
Mass for four voices(4声部弥撒)
Mass for five voices(5声部弥撒)

Canteloube (康特卢布):
Chants d'Auvergne(奥佛涅山区歌曲)

Chabrier(夏布里埃):
Espana(西班牙)

Chopin(肖邦):
Piano Concertos Nos. 1 and 2(钢琴协奏曲第1、2号)
Piano Sonatas Nos. 2 and 3(钢琴奏鸣曲第2、3号)
Various Solo Piano Works(钢琴独奏曲)

Copland(科普兰):
Appalachian Spring(阿帕拉契亚之春)
Rodeo - Four Dance Episodes(牧区竞技)

Debussy(德彪西):
Images(意象)
La mer(大海)
Nocturnes(夜曲)
Piano Preludes(钢琴前奏曲)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牧神午后)
String Quartet(弦乐四重奏)

Delibes(德利布):
Coppelia(葛蓓莉亚)

Delius(戴留斯):
Brigg Fair(布里格集市)
In a summer garden(夏日庭院)
On hearing the first cuckoo in Spring(孟春初闻杜鹃啼)
Sea Drift(海之漂流)
A Village Romeo and Juliet - Walk to the Paradise Garden(乡村罗米欧与朱丽叶)

Dohnanyi(多纳尼):
Variations on a Nursery Theme(儿歌变奏曲)

Donizetti(多尼采蒂):
L'elisir d'amore(爱之干醇)
Lucia di Lammermoor(拉美莫尔的露契亚)

Dowland(道兰德):
Various Solo Lute Works(琉特琴独奏曲)

Dukas(迪卡斯):
Sorcerer's Apprentice(魔法师的弟子)

Dvorak(德沃夏克):
Cello Concerto(大提琴协奏曲)
Piano Quintet(钢琴五重奏)
Piano Trio No. 4, "Dumky"(钢琴三重奏第4号“杜姆卡”)
Serenade for Strings(弦乐小夜曲) Slavonic Dances(斯拉夫舞曲)
String Quartet No. 12, "American"(弦乐四重奏第12号“美国”)
Symphonies Nos. 7, 8 and 9, "From the New World"(交响曲第7、8号,第9号“自新大陆”)

Elgar(埃尔加):
Cello Concerto(大提琴协奏曲)
The Dream of Gerontius(杰罗修斯之梦)
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for Strings(引子与快板)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威仪堂堂进行曲)
Symphonies Nos. 1 and 2(交响曲第1、2号)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Enigma"(谜语变奏曲)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Falla(法雅):
Noches en los jardines de Espana(西班牙庭园之夜)
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三角帽)

Faure(福雷):
Requiem(安魂曲

Franck(弗朗克):
Symphonic Variations(交响变奏曲)
Symphony in D minor(D小调交响曲)

Gershwin(格什温):
An American in Paris(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Piano Concerto(钢琴协奏曲)
Porgy and Bess(波吉与贝丝)
Rhapsody in Blue(兰色狂想曲)

Glazunov(格拉祖诺夫):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Glinka(格林卡):
Ruslan and Lyudmila – Overture(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Gorecki(戈莱茨基):
Symphony No. 3(第3交响曲)

Gounod (古诺):
Faust(浮士德)

Grieg(格里格):
Holberg Suite(霍尔堡组曲)
Peer Gynt(培尔·金特)
Piano Concerto(钢琴协奏曲)

Handel(亨德尔):
Concerti grossi, Opp. 3 and 6(大协奏曲,作品3、6号)
Messiah(弥塞亚)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皇家焰火音乐)
Organ Concertos, Opp. 4 and 7(管风琴协奏曲,作品4、7号)
Water Music(水上音乐)

Haydn(海顿):
Cello Concerto in C major(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Die Schopfung(创世纪)
String Quartets, Opp. 20, 33 and 76(弦乐四重奏,作品第20、33、76号)
Symphonies Nos. 94, "Surprise", 100, "Military", 101, "Clock", 103, "Drumroll" and 104, "London"(交响曲第94号“惊愕”,100号“军队”,101号“时钟”,103“鼓声”与第104号“伦敦”)

Holst(霍斯特):
The Planets(行星)

Janacek(雅纳切克):
The Cunning Little Vixen(狡猾的小狐狸)
Glagolitic Mass(格里高利弥撒)
Sinfonietta(小交响曲)

Kodaly(柯达伊):
Hary Janos – suite(哈利·亚诺什——组曲)

Lalo(拉罗):
Symphonie espagnole(西班牙交响曲)

Lehar(哈莱尔):
Die Lustige Witwe(风流寡妇)

Leoncavallo(莱翁卡瓦洛):
Pagliacci(丑角)

Liszt(李斯特):
Piano Concertos Nos. 1 and 2(钢琴协奏曲第1、2号)
Piano Sonata in B minor(B小调钢琴奏鸣曲)
Les Preludes(前奏曲)
Various Solo Piano Works(钢琴独奏作品)

Mahler(马勒):
Kindertotenlieder(悼念亡儿之歌)
Das Lied von der Erde(大地之歌)
Symphonies Nos. 1, 4, 5, 8, "Symphonyof a Thousand" and 9(交响曲第1、4、5、8“千人”、9号)

Mascagni(马斯卡尼):
Cavalleria Rusticana(乡村骑士)

Massenet(马斯内):
Werther(维特)

Mendelssohn(门德尔松):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 incidental music(仲夏夜之梦)
Octet(八重奏)
Symphonies Nos. 3, "Scottish", 4, "Italian" and 5, "Reformation"(交响曲第3号“苏格兰”,第4号“意大利”,第5号“宗教改革”)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Monteverdi (蒙特威尔第):
Vespers of 1610(黄昏祷歌)

Mozart(莫扎特):
Clarinet Concerto(单簧管协奏曲)
Clarinet Quintet(单簧管五重奏)
Cosi fan tutte(女人心)
Don Giovanni(唐璜)
Eine kleine Nachtmusik(小夜曲)
Horn Concertos Nos. 1-4(圆号协奏曲,第1—4号)
Le nozze di Figaro(费加罗婚礼)
Piano Concertos, Nos. 14, 20, 21,(钢琴协奏曲第14、20、21号)
"Elvira Madigan", 22, 24, 25 and 27 Requiem(安魂曲)
Serenade No. 10, "Gran Partita"(小夜曲第10号“为十三件管乐器而作”)
Sinfonia concertante for violin and viola(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
Symphonies Nos. 29, 35, "Haffner", 36, "Linz", 38, "Prague", 39, 40 and 41, "Jupiter" (交响曲第29、35“哈夫纳“、36“林茨”、38“布拉格”、39、40、41“朱庇特”)
Violin Concertos Nos. 1-5(小提琴协奏曲第1—5号)
Die Zauberflote(魔笛)

Mussorgsky(穆索尔斯基):
A Night on the Bare Mountain(荒山之夜)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展览会上的图画)

Orff(奥尔夫):
Carmina burana(博伊伦之歌)

Pachelbel(帕赫贝尔):
Canon and Gigue(卡农与吉格)

Paganini (帕格尼尼):
Violin Concerto No. 1(第1小提琴协奏曲)

Prokofiev(普罗柯菲耶夫):
Lieutenant Kije – suite(基日中尉——组曲)
Peter and the Wolf(彼得与狼)
Piano Concerto No. 3(第3钢琴协奏曲)
Romeo and Juliet(罗米欧与朱丽叶)
Symphonies Nos. 1, "Classical" and 5(交响曲第1“古典”、第5号)
Violin Concertos Nos. 1 and 2(小提琴协奏曲第1、2号)

Puccini(普契尼):
La boheme(艺术家生涯)
Madama Butterfly(蝴蝶夫人)
Tosca(托斯卡)
Turandot(图兰多)

Purcell(珀塞尔):
Dido and Aeneas(狄朵与埃涅阿斯)

Rachmaninov (拉赫玛尼诺夫):
Piano Concertos Nos. 2 and 3(钢琴协奏曲第2、3号)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Symphony No. 2(第2交响曲)

Ravel(拉威尔):
Bolero(波莱罗)
Daphnis et Chloe(达芙尼斯与克洛埃)
Gaspard de la nuit(夜之幽灵)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G小调钢琴协奏曲)
Sheherazade(舍赫拉查德)
La valse(圆舞曲)

Respighi(雷斯皮基):
Fountains of Rome(罗马的喷泉)
Pines of Rome(罗马的松树)
Roman Festivals(罗马节日)

Rimsky-Korsakov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Scheherezade(舍赫拉查德)

Rodrigo(罗德里格):
Concierto de Aranjuez(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Rossini(罗西尼):
Il barbiere di Siviglia(塞维利亚理发师)
La Cenerentola(灰姑娘)
Overtures(序曲)
Stabat Mater(圣母悼歌)

Saint-Saens(圣-桑):
Carnaval des animaux(动物狂欢节)
Piano Concerto No. 2(第2钢琴协奏曲)
Symphony No. 3, "Organ"(第3交响曲,“管风琴”)

Satie(萨蒂):
Gymnopedies(裸体歌曲)

Schoenberg (勋伯格):
Chamber Symphonies Nos. 1 and 2(室内交响曲第1、2号)
Verklarte Nacht(升华之夜)

Schubert(舒伯特):
Impromptus(即兴曲)
Octet(八重奏)
Piano Quintet, "Trout"(钢琴五重奏“鳟鱼”)
Piano Sonata No. 21(钢琴奏鸣曲第21号)
Die schone Mullerin(磨坊女之歌)
String Quartet No. 14, "Death and the Maiden"(弦乐四重奏第14号“死神与少女”)
String Quintet(弦乐五重奏) Symphonies Nos. 3, 5, 8, "Unfinished" and 9, "Great"(第3、5、8“未完成”和第9“伟大”交响曲) Wanderer Fantasy(流浪者幻想曲)
Winterreise(冬之旅)

Schumann(舒曼): Cello Concerto(大提琴协奏曲)
Dichterliebe(诗人之恋)
Frauenliebe und Leben(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Kinderszenen(童年情景)
Piano Concerto(钢琴协奏曲)
Piano Fantasie in C major(C大调钢琴幻想曲)
Symphonies Nos. 1-4(第1至4号交响曲)

Shostakovich (肖斯塔科维奇):
Piano Concerto No. 2(第2钢琴协奏曲)
Symphonies Nos. 5 and 10(第5、10交响曲)

Sibelius(西贝柳斯):
Finlandia(芬兰颂)
Karelia Suite(卡累利亚组曲)
Swan of Tuonela(图内拉的天鹅)
Symphonies Nos. 1, 2 and 5(第1、2、5交响曲)
Valse triste(悲伤圆舞曲)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Smetana (斯美塔那):
Ma vlast(伏尔塔瓦河)

J. Strauss II (小约翰·施特劳斯):
Die Fledermaus(蝙蝠)
Various Waltzes, Polkas and Overtures(各种华尔兹、波尔卡和序曲)

R. Strauss(理查·施特劳斯):
Also sprach Zarathustr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Don Juan(唐璜)
Four Last Songs(最后四首歌)
Ein Heldenleben(英雄生涯)
Metamorphosen(变形)
Der Rosenkavalier(玫瑰骑士)
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蒂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

Stravinsky(斯特拉文斯基):
The Firebird(火鸟)
Petrushka(彼得鲁什卡)
The Rite of Spring(春之祭)
Symphony of Psalms(诗篇交响曲)

Tchaikovsky(柴科夫斯基):
1812 Overture(1812年序曲)
Capriccio italien(意大利随想曲)
The Nutcracker(胡桃夹子)
Piano Concerto No. 1(第1钢琴协奏曲)
Romeo and Juliet - fantasy overture(罗蜜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Serenade in C major(C大调夜曲)
Sleeping Beauty - ballet suite(睡美人芭蕾组曲)
Swan Lake(天鹅湖)
Symphonies Nos. 4, 5 and 6, "Pathétique"(第4、5、6“悲怆”交响曲)
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协奏曲)

Tippett(蒂皮特):
A Child of our Time(我们时代的孩子)
Piano Concerto(钢琴协奏曲)
Symphony No. 2(第2交响曲)

Vaughan Williams(沃恩·威廉斯):
The Lark Ascending(云雀飞翔)
Serenade to Music(音乐小夜曲)
Symphonies Nos. 2, "A London Symphony", 4 and 6(第2交响曲,即“伦敦交响曲”,第4、6交响曲)
The Wasps – Overture(黄蜂序曲)

Verdi(威尔第):
Aida(阿依达)
Falstaff(法尔斯塔夫)
Otello(奥赛罗)
Requiem(安魂曲)
Rigoletto(弄臣)
La traviata(茶花女)
Il trovatore(游吟诗人)

Vivaldi(维瓦尔第):
Concerti grossi, "L'estro armonico"(大协奏曲“和谐的灵感”)
Gloria(荣耀经)
Violin Concertos, "The Four Seasons"(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Wagner (瓦格纳):
Parsifal(帕西法尔)
The Ring - Die Walkure(指环)
Siegfried Idyll(西格弗里德牧歌)
Tristan und Isolde(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Walton(沃尔顿):
Belshazzar's Feast(伯萨沙王的宴会)
Facade – Suites(门面组曲)
Viola Concerto(中提琴协奏曲)



我喜欢的入门曲目
1) Beethoven(贝多芬):Piano Concertos Nos. 1-5(钢琴协奏曲1—5号)
Piano Sonatas Nos. 8, "Pathetique", 14, "Moonlight", 21, "Waldstein" and 23, "Appassionata" (钢琴奏鸣曲第8号“悲怆”,第14号“月光”,第21号“华尔斯坦”,第23号“热情”);交响曲1—9号)
(迪里贝阿主题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2) Bizet(比才):
L'Arlesienne - Concert Suites Nos. 1 and 2(阿莱城姑娘组曲)
Carmen(卡门)
3) Bruch(布鲁赫):
Violin Concerto No. 1(第1小提琴协奏曲)
4) Debussy(德彪西):
Images(意象)
La mer(大海)
Nocturnes(夜曲)
Piano Preludes(钢琴前奏曲)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牧神午后)
5) Dvorak(德沃夏克):
Cello Concerto(大提琴协奏曲)
Piano Quintet(钢琴五重奏)
Piano Trio No. 4, "Dumky"(钢琴三重奏第4号“杜姆卡”)
Serenade for Strings(弦乐小夜曲) Slavonic Dances(斯拉夫舞曲)
String Quartet No. 12, "American"(弦乐四重奏第12号“美国”)
Symphonies Nos. 7, 8 and 9, "From the New World"(交响曲第7、8号,第9号“自新大陆”)
6) Mozart(莫扎特):
Clarinet Concerto(单簧管协奏曲)
Clarinet Quintet(单簧管五重奏)
Cosi fan tutte(女人心)
Don Giovanni(唐璜)
Eine kleine Nachtmusik(小夜曲)
Horn Concertos Nos. 1-4(圆号协奏曲,第1—4号)
Le nozze di Figaro(费加罗婚礼)
Piano Concertos, Nos. 14, 20, 21,(钢琴协奏曲第14、20、21号)
"Elvira Madigan", 22, 24, 25 and 27 Requiem(安魂曲)
Serenade No. 10, "Gran Partita"(小夜曲第10号“为十三件管乐器而作”)
Sinfonia concertante for violin and viola(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
Symphonies Nos. 29, 35, "Haffner", 36, "Linz", 38, "Prague", 39, 40 and 41, "Jupiter" (交响曲第29、35“哈夫纳“、36“林茨”、38“布拉格”、39、40、41“朱庇特”)
Die Zauberflote(魔笛)

7) Schubert(舒伯特):
Impromptus(即兴曲)
Octet(八重奏)
Piano Quintet, "Trout"(钢琴五重奏“鳟鱼”)
Piano Sonata No. 21(钢琴奏鸣曲第21号)
Die schone Mullerin(磨坊女之歌)
String Quartet No. 14, "Death and the Maiden"(弦乐四重奏第14号“死神与少女”)
String Quintet(弦乐五重奏) Symphonies Nos. 3, 5, 8, "Unfinished" and 9, "Great"(第3、5、8“未完成”和第9“伟大”交响曲) Wanderer Fantasy(流浪者幻想曲)
Winterreise(冬之旅)
8) Shostakovich (肖斯塔科维奇):
Piano Concerto No. 2(第2钢琴协奏曲)
Symphonies Nos. 5 and 10(第5、10交响曲)
9) Vivaldi(维瓦尔第):
Violin Concertos, "The Four Seasons"(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10)施特劳斯圆舞曲

~~~~~~~~~~~~~~~~~~~~~~~~


世界音乐的缘起




“面对你血液的完全消失,灵魂只能悬空无依”——帕斯《人之根》

“寻根”大概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让心踏实下来的办法。所谓天地四时,落叶归根。

如今极大丰富的“世界音乐”,本是一次关于耳朵的寻根运动。它由一些心里最不踏实的西方人发起,不曾想合了天时地利,居然导演了20年来最轰轰烈烈的一次听觉世界扩张——从无到无穷大。

早年,当毛姆要去汲一点恒河之水,高更迷上塔希提岛的黄皮肤时,西方的耳朵们也竖了起来寻找“别处”。这批人包括采风音乐家、文化人类学音乐研究者(ethnomusicologist),特别是那些正在Woodstock的大泥潭里打滚的摇滚英雄们——他们成了第一批“世界音乐”的造势者。

其间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包括:“披头士”的George Harrison让印度西塔琴大师Ravi Shankar在“蒙特利流行音乐节”上惊艳亮相,Paul Simon借非洲合唱团Ladysmith Black Mambazo之力以《Graceland》获得了1986年的格兰美奖,“感恩而死”的Mickey Hart下乡采风把迷香带进作品,Peter Garberiel建立了“真世界”Real World厂牌并发起WOMAD音乐节,David Byrne建立了Luaka Bop厂牌并发表声明“我痛恨世界音乐”……

就好象一阵汹涌的潮汐,让“世界在边缘阐明它自己”。边缘的音乐,声势浩大地进入了商业世界中心,一浪高过一浪。

看这两年的时尚“新宠”——瑜珈、冥想、Budda Bar、lounge之类,原来本就是都市社会的“旧爱”。印度香混着大麻和泥土的芬芳,早就穿梭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其诱惑力,一直不亚于精工调制的名贵香水。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人们走进HMV全球唱片连锁店,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货架,它挨着“流行”、“摇滚”、“爵士”、“乡村”、“古典”……名为——“世界”!?

多么尴尬的一个卷标啊。哪种音乐不是从“世界”上来的,又有哪种音乐不是“世界的音乐”?

好吧,“世界音乐”就是唱片店里的一个大盒子。

如今,这个大盒子带着将错就错的神气、席卷八荒的气势,不仅仅悉数囊括了“最古老的音乐”,还企图把最前卫时髦的音乐揽入怀中。

从殖民时期到全球化时代,流动的资本、流动的人力和信息,一直拽着音乐满世界跑。“世界音乐”便是明证。它真正是“流动的音景”——密密麻麻的河道难以辨认,每一个交叉点都记载着一个联姻与混血的故事。“盗祖坟”、“破坏地方生态”之类的争论由此引发,更有从Paul Simon、Enigma到Moby,没完没了的关于“爱与偷盗”的版权案……

所有的流行音乐,其实都是以某种方式融合的结果,包括作为“世界音乐大户”的雷鬼乐、探戈、萨萨(Salsa)、Bossa Nova等等。这些本就“见一个爱一个”的多情种子,在“科技引领时尚”的口号下,遍地开花,一次又一次地刺激了我们的听觉想象力:

非洲部落音乐(tribal)+迷幻trance
西班牙探戈+chill out
北印度民乐+摇滚(+电音+管弦乐)
图瓦喉歌+朋克
前卫实验+田野录音+土著采样+爵士+新古典
……

世界音乐大潮里,最不可小觑的,是“舞吧舞吧舞吧”的号召力。在美国、德国等地,“世界节拍”(World Beat),几乎成了“世界音乐”的代名词。

“世界音乐”就这样,从货色丰富各个独立的“色拉碗”,变成了一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再也分不清楚的超级“肉酱罐”。

~~~~~~~~~~~~~~~~~


世界音乐唱片厂牌


“世界音乐”的老法师厂牌,最擅长为音乐画地图,一张唱片+一本旅游指南是Rough Guide经典组合。(www.roughguides.com/music

Nonesuch

Nonesuch Explorer无双探险家,是“真实的非西方音乐的米其林指南”。从1967年出品第一张巴厘岛唱片开始,一系列92张专辑,以极奢侈的品质标准,保证那些“从树下懒汉口中录来的采风”,获得让“发烧友也永不抱怨”的录音品质。(www.nonesuch.com

Wicklow

“高地族长”幕后操纵的BMG分支厂牌,新近起家,但并不为凯尔特音乐所独享,旗下还可以找到一流的芬兰民族歌手,甚至电音红人Bill Laswell与图瓦朋克乐队Yat-Kha的奇异组合。(www.wicklowrecords.com

Topic

始于1939年的伦敦,号称世界上最老的独立唱片厂牌,由一些相信“音乐可以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创始。Topic是“图书馆”级别的厂牌,专收“档案录音”,曾经为不列颠音乐传统出版过20张一套的《人民之声》,如今正在分批整理大英图书馆三楼浩瀚的世界“声音档案”。(www.topicrecords.co.uk

Putumayo

倡导“快乐生活”的美国厂牌,每每挑各种好听入耳的音乐做成《咖啡地之音》和《世界的女人》之类的合辑。英国艺术家Nicola Heindl为每一张唱片设计了带有浓郁蛮荒风味的封面。不必特去唱片店,在全美2500个Putumayo咖啡店、礼品店和服装店里都可以找到。(www.putumayo.com

Buda

世界音乐在法国叫作Music du Monde,和Ocora厂牌相比,Buda的严肃精神和野心常常被自己那些“业余”的封面遮盖了。Buda搜集整理过来自亚洲、非洲、西伯利亚等地的“硬核”田野录音和传统音乐,亦有销量较好的融合世界音乐。(www.budamusique.com

Palm Pictures

定位横跨新音乐、爵士,以及牙买加、非洲等地的传统音乐;是Howie B等大牌DJ经常光顾的世界音乐厂牌,亦是Baaba Maal自己的Yoff Production厂牌的母公司。(www.palmpictures.com

Real World

不得不提的世界音乐第一大厂牌。自摇滚明星Peter Gabriel创建以来,推出了Nusrat Fateh Ali Khan等第一批世界音乐明星,而背后担当制作的也往往是制作过Pink Floyd, Radiohead的大牌。每年夏天的WOMAD音乐节以及“真世界录音周”亦成了世界音乐的聚师大会。(www.realworld.co.uk

ARC

ARC是少数几个讲究大而全的独立厂牌。出版目录覆盖全球各个地区,可以在www.arckmusic.co.uk上试听300来张唱片的片段。

Grappa

挪威的“世界音乐”代表,不断呈现着世界上最一尘不染的一支传统北欧音乐;Grappa和前卫大厂ECM挪威分部共享一间办公室,也一直紧跟着欧洲的新音乐时尚。(www.grappa.no

Magda

和Traditional Crossroad、Kalan等厂牌一起,推动着中东音乐走向世界,出品犹太、阿拉伯、土耳其等地的音乐。(www.magda.co.il

Network

有20多年历史的德国世界音乐厂牌,旗下有多张关于苏菲神秘教、撒哈拉、吉普塞音乐的畅销专辑,内页有大幅精致的图片,很得收藏者青睐。(www.wanrecords.net

Ellipsis Arts

因出品既畅销又经典的唱片出名,如《全球手风琴》、《全球冥想》、《在图瓦的内心深处》等等,更因其擅长制作内页说明而出名,比如图瓦一辑的小册子甚至包括“血肠”的制作方法、《电子音乐的早期大师》的说明书长达96页。(www.ellipsisarts.com

Late Junction

英国世界音乐大本营BBC广播3台自创的厂牌,产品特点是适合深夜聆听,各种音乐类型没有边界、相互交叉,是谓“深夜交叉点”。(www.bbc.co.uk/radio3/world/ljrecordlabel.shtml

JVC

日本人如果迷上什么事,即便是边边角角的料都会被挖出来。即便是JVC这样的大唱片公司也有专营世界音乐的分支,更是以一网打尽环宇音乐为己任,除了浩若星海的CD唱片,甚至出过30盒一套的世界音乐大全VHS录象带,配有9本娓娓道来的白皮书。

Six Degrees

一家专营world beat的唱片公司,除了大卖的Bebel Gilberto是他们的看家货外,Travel系列也成绩不俗。他们以轻飘飘的旅行心情,来制作世界音乐,有一搭没一搭地放在卧房听最适宜。(www.sixdegreesrecords.com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世界》十周年特刊之十年音响示范唱片大盘点


音响、Hi-Fi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人们对它们的认识普遍还不是很全面。那时候很多老百姓心目中的音响,就是组合套装机,所谓的高级音响,大概都会认为是日产组合套装机吧。国外知名音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音响工业的起步发展,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音响演示会这种独特的商业推广方式,也就在10年前逐渐在中国大陆流行起来。

相信每一个发烧友都曾亲历过音响演示会的场合吧,音响演示会种类各异,规模大小不一。比较大的音响演示,通常可称为“视听欣赏会”、“音乐、音响Hi-Fi演示会”等,观众人数在1000~2000之间 (极少数特例观众人数可达5000人以上),活动地点大多设在剧院、电影院、体育馆;中等规模的音响演示,观众人数在数百人左右,活动地点大多设在学校礼堂、大会议室、酒店的多功能厅、会议厅等地;再小一些的音响演示,观众人数在 100人以下,场地安排较为灵活,多在一些音响展会期间由展商组织。虽然几乎所有的音响演示会都以商业目的挂帅,但是在不少音响、音乐环境相对较落后的中国大陆省市地区,音响演示会起到了普及音乐和音响理念的作用,间接地促进了中国音响、音乐市场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对音响演示会的热情之高,不亚于对待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

在音响演示会上播放的唱片和影碟,都是针对器材组合特点选择的,当然它们几乎都是录音及影像水平较高的软件,不仅能调动场内观众的情绪,同时还展现了器材品质的优势。示范唱片涉及的音乐类型很全面,包括古典、爵士、流行、民乐、电子配乐、音效类等,通常被选用的示范唱片是圈内广受好评的经典天碟或是近期较热门的发烧新作,音响演示会不仅推广了硬件品牌,无意中还进一步扩大了一些发烧唱片在圈内的知名度。而AV示范的潮流约在1996年之后兴起,刚开始AV示范是和音乐唱片示范配搭进行,后来随着家庭影院潮流逐渐影响扩大,AV示范在音响演示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步提高,到今天,纯AV示范的音响演示会已随处可见。AV示范除了播放经典的音乐影碟或画质示范影碟外,电影类影碟也大受观众欢迎,选择电影类影碟的标准即是“斗新斗快”,因此通常我们在音响演示会上看到的电影类影碟都是最新面世出版发行的影片,这对保证观众的参与积极性无疑至关重要。


一、知名度最高的10张示范唱片

01、 黑教堂
02、 小夜曲
03、 奶妈碟 ★[224MB] 美国TAS发烧名片+企鹅三星带花!
04、 长发妹 ★[181MB] 经典女声天碟
05、 阿姐鼓
06、 作品3号公司4.1测试碟
07、 无敌天碟
08、 冰封地狱
09、 当铺爵士
10、 蔡琴老歌


二、最爱欢迎的10张古典音乐示范唱片

01、 罗西尼弦乐奏鸣曲集
02、 狂想曲
03、 维瓦尔第《四季》
04、 布兰诗歌 ★[193MB] 美国TAS发烧名片,Tdlarc罗伯特·萧版
05、 妈妈教我的歌 ★[256MB] JMR出品绝对好的小提琴
06、 西班牙 ★353MB CD圣经上榜天碟
07、 慕特小提琴作品
08、 莫扎特小夜曲
09、 萧邦夜曲
10、 古典黄页·歌剧黄页


三、最受欢迎的10大古典音乐示范曲目、曲段

01、 小提琴协奏曲"粱山伯与祝英台"
02、 维瓦尔第《四季》之"春"首乐章 ★[168MB](全曲)马连纳版企鹅三星带花
03、 比才《卡门》组曲
04、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首乐章
05、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1号 ★[361MB] 著名的白头翁,RCA金喇叭TAS发烧名片!
06、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07、 里查·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日出"
08、 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
09、 威尔第《阿依达》"凯旋归来"
10、 圣桑《动物狂欢节》"天鹅"


四、受欢迎的10张爵士音乐示范唱片

01、 多手仔
02、 卡萝·琦金选集
03、 夏韶声:谙
04、 清凉 ★[376MB] 俗称“两条青瓜”CD圣经年年上榜!!
05、 向"本"先生致敬
06、 超时空大提琴
07、 蓝调萨克斯风 ★[250MB] Proprius出品的发烧天碟
08、 超级三盲鼠之声
09、 午夜徘徊
10、 杨小琳


五、最受欢迎的10张西洋流行音乐示范唱片

01、 蓝雨衣
02、 比拉芳提在卡耐基大厅 ★美国TAS唱片发烧榜
03、 温暖你的心 ★[269MB] 爱伦奈维尔演绎,相当HIFI发烧碟
04、 织梦
05、 情比金坚 ★[233MB] 美国TAS唱片发烧榜。
06、 酒红色的心
07、 肯尼基的现场音乐会
08、 浮水印
09、 痴迷
10、 月之暗面


六、最受欢迎的10张中国流行音乐示范唱片

01、 民歌蔡琴 ★[238MB] 经典人声试音天碟
02、 天堂
03、 阿陶的歌
04、 真情流露
05、 淡淡柔情
06、 天空
07、 黄
08、 留声(三)
09、 今天 昨天
10、 吕珊老歌集


七、最受欢迎的10张中国民乐、新音乐示范唱片

01、 响韵
02、 江河水
03、 炎黄第一鼓 ★[285MB] 全球第一张HDCD中乐发烧天碟!
04、 丝竹管弦
05、 音乐会组曲
06、 雨果发烧碟(1-9)辑
07、 绛州大鼓3
08、 中国最佳女声-崔岩光发烧天碟 ★[157MB] 中国女声的极品测试碟!
09、 凤凰于飞
10、 夜来香-印象


八、最受欢迎的10张电影配乐示范唱片

01、 泰坦尼克号
02、 辛德勒名单
03、 屁隆夫人
04、 鬼医
05、 悲情城市 ★[121MB] 因其强劲刺激的超低频而被誉为发烧天碟。
06、 闪亮的风采
07、 豹妹 ★[186MB] 美国TAS唱片发烧榜,它的音效保证迷死所有的音响迷。
08、 翡翠森林 ★[111MB] 美国TAS唱片发烧榜,音乐动听,效果及佳!
09、 职业特工队
10、 末代皇帝


九、最爱欢迎的10张音效类唱片

01、 打碎玻璃樽 ★[291MB] 经典的试音天碟
02、 大昌发烧碟
03、 电子贝多芬
04、 火车头
05、 滴水
06、 HDCD示范碟2
07、 谢菲尔德实验室的器乐演奏录音和爵士鼓录音
08、 奇幻历险记
09、 弗拉门戈
10、 至尊鼓王


■HIFI试音碟

《2003广州高级音响展》发烧HIFI精典珍藏版(APE)★
《柏林之声Ⅱ》试音碟★
《发烧专门店2002》★
《惠威试音碟》(APE)★
《天碟落地》世界各国优秀女声录音为主的发烧片★
《响宴》--CD圣经上榜★
《中国音乐试音碟皇》★-高浪初郎用真空管录制的发烧天碟
《The Mass》★
《The Hunter》★猎人-经典发烧流行天碟


■NEW AGE

马修连恩(Matthew Lien)七张大碟★
《Bleeding Wolves 狼》
《Caribou Commons 驯鹿宣言》
《Confluence 汇流》
《In So Many Words 旅程》
《Music To See By》
《Touching The Earth 美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2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Dub?

  Dub可说是将歌声抽离只剩下音乐的Reggae(瑞格,也有称之为雷鬼,一种很有节拍性,唱腔特别的南美黑人音乐)。而将Dub运用在电子乐上,则是将部份歌声抽离,将Bass和鼓声加重,并且加入大量的Echo(回音)等效果。这种技术常在现场表演时,将歌曲重新混音(Remix)呈现。像Massive Attack 的专辑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从Trip-Hop音乐混音成了Dub版本。

什么是Chill Out?

  这只是一种统称而已。在舞池旁边,常会有一个区域,或是小房间,里头会放一些较缓和,较平静的音乐,让舞客跳完舞后缓和情绪,休息一下,以放Ambient音乐为主,所以会叫“Chill Out”(冷却)就是这个缘故。The Orb可说是Chill Out音乐大师。

什么是Minimalism?

  这被翻译成“极小派乐风”,在Ambient和Techno的音乐中常听的到。带有Minimalism的曲子有着重复性的旋律,还有一种特别的律动,感觉上像一种特别的频率一样让你听了会有被催眠的感觉。Jeff Mills的作品就属于Minimal Detroit-Techno,带有相当的迷幻色彩

Black Metal 黑色金属

  以邪恶、异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为其主要诉求,通常在歌词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倾向即被归为黑金属,除了传统重金属固定乐器之外,经常会使用其他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或歌剧的女高音,在歌曲中营造出一股诡异又吓人的恐怖气氛。“黑金属”以来自北欧的重金属团体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Emperor、 Mayhem、 Enslaved、 Dark Funeral

Death 死亡金属

  乐风以“鞭击金属”或“碾核”为其背景演化而成。电吉他快速的反复,几无旋律的和弦,速击狂踩的双大鼓,主唱咬牙不清的低吟狂吼,歌词以死亡仇恨为主题,充满了尸体、内脏、肢解、分尸、*尸、恋尸癖、食尸、虐待等变态字眼。“死亡金属”以来自佛罗里达州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Death、 Carcass、 Cannibal Corpse、 Suffocation

Doom 毁灭金属

  节奏和速度都很慢,非常得慢。较不激烈也不大具有攻击性,但仍是相当拥有重量感的音乐。通常具有非常干净的音乐和歌声,但有时也有粗暴野蛮的声音出现。
  代表性乐队:Solitude Aeturnus、 Cathedral、 Candlemass

Glam Metal 华丽金属

  通常指一个重金属乐队的舞台表演方式或外在形象以夸张的浓妆艳抹或俊俏的外型来吸引乐迷,这类的乐队大多是偶像团体。“华丽金属”的乐风不会太重,歌词也无太深入之含义,属于较流行的重金属音乐,是主流金属的分支。
  代表性乐团:Kiss、 Poison、 Warrant、 Twisted Sister、 Motley Crue

Grindcore 碾核

  类似“朋克”但极具重量的音乐,主唱低鸣深沉的狂吼咆哮、电吉他超麻辣的音色再加上极快速的反复节拍及密集鼓点,构成一种几无旋律的重金属乐风,乐曲的长度都很短,从两秒钟到三分钟不等。“碾核”为一种极为冷僻的重金属乐风,大多数“死亡金属”乐队都采用此一乐风。
  代表性乐队:Napalm Death

Grunge 垃圾(颓废?)

  另类摇滚的同义词。起源于西雅图的类金属(metal-like)另类摇滚,基本上Grunge属于另类摇滚而不应归类到重金属之下。
  代表性乐队:Nirvana、 Pearl Jam、 Mudhoney、 Alice In Chains

Hardcore 硬核

  源自于“朋克”,歌词直言不讳粗鄙不堪,音乐如同噪音一般。

Hard Rock 重摇滚

  比重金属乐“轻”一点的音乐。
代表性乐队:Foreigner、 Blue Oyster Cult、 Heart、 Cinderella

Heavy Metal 重金属

  “重金属”必须具备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电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点和低沉有力的贝司填满整个听觉的背景空间,而构成一种含有高爆发力,快速度,重量感及破坏性等元素的改良式摇滚乐。通常泛指传统的主流派重金属或无法分类到其他重金属流派里的重金属乐。
  代表性乐队:AC/DC、 Accept、 Judas Priest、 Iron Maiden、 W.A.S.P.

Industrial Metal 工业金属

  采用大量冰冷的电脑采样音效,穿插以机械或金属器具的撞击声代替传统打击乐器,加上电子式的节拍,是很象科技舞曲的重金属乐,但仍保留重金属的大量失真效果。
  代表性乐队:Fear Factory、 Ministry、 Nine Inch Nails

Neo-Classical 新古典金属

  受古典音乐极深,在重金属乐中加入大量古典音乐元素。
  代表性乐队: Angra


Pop Metal 流行金属

  在重金属摇滚中加入流行音乐之元素,可说是重金属摇滚和流行音乐妥协结合的折中产品,是极易为主流市场之音乐消费者所接受的重金属摇滚乐。
  代表性乐队:Def Leppard, Mr Big, White Lion

Power Metal 强力金属

  拥有类似“速度金属”的速度和“鞭击金属”的重量压迫感,但旋律性不及“速度金属”,爆发力也不及“鞭击金属”。
  代表性乐队:Pantera, Armored Saint, Wild Dogs

Progressive Metal 前卫金属

  风格有别于传统重金属,在歌曲中采用大量复杂华丽的编曲,或在歌词中传达出某些前进思想供听者一个想象思考的空间。
  代表性乐队:Queensryche, Fate Warning, Dream Theater

Punk 朋克

  歌词中传达某些叛逆思想及对生活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等的不满情绪,而音乐缺乏协调性无特定风格,是一种相当嘈杂的音乐,通常一群能将乐器弄出声音来的人就可以组一个朋克乐队。
  代表性乐队:Clash, Sex Pistols

Speed Metal 速度金属

  速度为其标榜的主要特色。经常会和“鞭击金属”产生混淆,通常“速度金属”的音乐较具旋律性,主唱歌词咬字较清楚,吉他间奏富旋律性且快速而流畅;而“鞭击金属”则较缺乏旋律性,完全一速度、重量、压迫感和破坏力并重。通常“鞭击金属”乐队和“速度金属”乐队的乐手们都拥有纯熟高超的乐器演奏技巧。
  代表性乐队:Helloween, Gamma Ray, Riot, Rage

Thrash Metal 鞭击金属

  速度也极快,具有相当快速的反复节拍(riff),电吉他粗麻的音色刷出剽悍的和弦,极具破坏力及压迫感的速踩双大鼓,主唱粗暴狂吼式的唱腔配合电吉他快速的节奏急速地唱出几无旋律的曲调。“鞭击金属”以来自旧金山湾区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thrax, Death Angel, Testament, Exodus, Destruction, Kreator, Coroner, Overkill



音乐格式一览:



经典的WAVE
  WAVE文件作为最经典的Windows多媒体音频格式,应用非常广泛,它使用三个参数来表示声音:采样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数。
  声道有单声道和立体声之分,采样频率一般有11025Hz(11kHz)、22050Hz(22kHz)和44100Hz(44kHz)三种。WAVE文件所占容量=(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声道)×时间/8(1字节=8bit)。

传统的MOD
  MOD是一种类似波表的音乐格式,但它的结构却类似 MIDI,使用真实采样,体积很小,在以前的DOS年代,MOD经常被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现在的MOD可以包含很多音轨,而且格式众多,如S3M、NST、669、MTM、XM、IT、XT和RT等。

电脑音乐MIDI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ata Interface的简称,它采用数字方式对乐器所奏出来的声音进行记录(每个音符记录为一个数字),然后,播放时再对这些记录通过FM或波表合成:FM合成是通过多个频率的声音混合来模拟乐器的声音;波表合成是将乐器的声音样本存储在声卡波形表中,播放时从波形表中取出产生声音。

龙头老大MP3
  MP3可谓是大名鼎鼎,它采用MPEG Audio Layer 3 技术,将声音用 1∶10 甚至 1∶12 的压缩率压缩,采样率为44kHz、比特率为112kbit/s。
MP3音乐是以数字方式储存的音乐,如果要播放,就必须有相应的数字解码播放系统,一般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MP3数字音乐的解码,再还原成波形声音信号播放输出,这种软件就称为MP3播放器,如Winamp等。

网上霸主RA系列
  RA、RAM和RM都是Real公司成熟的网络音频格式,采用了“音频流”技术,所以非常适合网络广播。在制作时可以加入版权、演唱者、制作者、Mail 和歌曲的Title等信息。
RA可以称为互联网上多媒体传播的霸主,适合于网络上进行实时播放,是目前在线收听网络音乐最好的一种格式。

高压缩比的VQF
  VQF即TwinVQ是由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同YAMAHA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压缩技术。
  VQF的音频压缩率比标准的MPEG音频压缩率高出近一倍,可以达到1∶18左右甚至更高。而像MP3、RA这些广为流行的压缩格式一般只有1∶12左右。但仍然不会影响音质,当VQF以44kHz-80kbit/s的音频采样率压缩音乐时,它的音质会优于44kHz-128kbit/s的MP3,以44kHz-96kbit/s压缩时,音乐接近44kHz-256kbit/s的MP3。

迷你光盘MD
  MD(即MiniDisc)是SONY公司于1992年推出的一种完整的便携音乐格式,它所采用的压缩算法就是ATRAC技术(压缩比是1∶5)。MD又分为可录型MD(Recordable,有磁头和激光头两个头)和单放型MD(Pre-recorded,只有激光头)。
  强大的编辑功能是MD的强项,可以快速选曲、曲目移动、合并、分割、删除和曲名编辑等多项功能,比CD更具个性化,随时可以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MD专辑。MD的产品包括MD随身听、MD床头音响、MD汽车音响、MD录音卡座、MD摄像枪和MD驱动器等。

音乐CD
  即CD唱片,一张CD可以播放74分钟左右的声音文件,Windows系统中自带了一个CD播放机,另外多数声卡所附带的软件都提供了CD播放功能,甚至有一些光驱脱离电脑,只要接通电源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CD播放机使用。

潜力无限的WMA
  微软在开发自己的网络多媒体服务平台上主推ASF(Audio Steaming format),这是一个开放支持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和协议上的数据传输的标准。它支持音频、视频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多媒体类型。而WMA是Windows Media Audio的缩写,相当于只包含音频的ASF文件。
WMA文件在80kbps、44kHz的模式下压缩比可达1∶18,基本上和VQF相同。而且压缩速度比MP3提高一倍。所以它应该比VQF更具有竞争力。

免费音乐格式Vorbis
  为了防止MP3音乐公司收取的专利费用上升,GMGI的iCast公司的程序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免费音乐格式Vorbis,其音质可以与MP3相媲美,甚至优于MP3。并且将通过网络发布,可以免费自由下载,不必担心会涉及侵权问题。但MP3在网上已经非常流行,微软的Windows Media技术也开始普及,Vorbis的前景还是不容乐观。

其它音频格式
  AIF/AIFF:苹果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支持MAC平台,支持16位44.1kHz立体声。
  AU:SUN的AU压缩声音文件格式,只支持8位的声音,,是互连网上常用到的声音文件格式,多由SUN工作站创建。
  CDA:CD音轨文件。
  CMF:CREATIVE 公司开发的一种类似MIDI的声音文件。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的简称。通过提高信号处理方法,音质会极大地改善,歌曲会更悦耳动听。
  S3U:MP3播放文件列表
  RMI:MIDI乐器序列

有损压缩:
  AAC:在高比特率下音质仅次于MPC,在高比特率和低比特率下表象都很不错。就是编码速度太慢!
  MPC:低比特率下表现一般,不及Mp3Pro编码的MP3和OGG,高比特率下音质最好,编码速度快!
  OGG:低比特率下音质最好,高比特率同样也不错。编码速度稍慢。
  MP3(MP3Pro):在低比特率下音质次于OGG,其他方面同MP3
  WMA:高低比特率下都一般,不支持VBR,最高192Kbit/s

无损压缩:
  FLAC:压缩率在四个中最差,编码速度不错,平台支持很好。
  PAC:稍慢的编码速度,压缩率排第三,平台支持良好。
  APE:编码速度最快、最好的压缩率,平台支持一般。
  WV:编码速度非常快,压缩率在四个种排第二,仅支持Windows平台.



常用音乐术语



套曲Cycle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
 
组曲Suite
  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奏鸣曲Sonata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交响曲symphony
  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
 
协奏曲concerto
  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单乐章的标题****响音乐
 
音诗poeme
  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
 
序曲overture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曲
 
前奏曲prelude
  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
 
托卡塔toccata
  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
 
随想曲capriccio
  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练习曲study
  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
 
无词歌songs wighout
  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
 
浪漫曲Romance
  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叙事曲ballade
  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
 
夜曲nocturne
  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
 
小夜曲serenade
  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
 
谐谑曲scherzo
  诙谐曲。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
 
间奏曲intermezzo
  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小的器乐曲
 
赋格曲fugue
  拉丁文音译意为遁走。以复调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
 
卡农canon
  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
 
轮唱曲round
  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声乐曲
 
创意曲invention
  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类似前奏曲或小赋格曲。巴赫始用此名称
 
练声曲vocalization
  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
 
回旋曲rondo
  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进行曲march
  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
 
特性曲character piece
  指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器乐小曲,主要是钢琴小曲
 
晨歌alborada
  起源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的田园风味乐曲
 
田园曲pastorable
  原为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歌剧的前身之一。近代音乐中是模仿牧人所吹肖姆管曲调和圣诞吹奏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源于意大利。
 
船歌barcarolle
  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悲歌elegy
  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摇篮曲berceuse
  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
 
嬉游曲divertimento
  18世纪欢娱宾客的一种器乐重奏组曲
 
即兴曲impromptu
  偶发创作的抒情特性曲,19世纪成为器乐短曲曲名,形式类似歌曲
 
无穷动perpetuum mobile
  从头至尾贯穿着急速节奏的乐曲
 
小品bagatelle
  轻快,幽默的特性曲,常为钢琴小曲
 
幽默曲humoreske
  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情致的器乐曲
 
新事曲novellette
  始创于R.舒曼的一种钢琴特性曲
 
演绎曲paraphrase
  14--16世纪教会音乐中的演绎曲是自由加工的素歌旋律。F.李斯特借用此名称称其为著名声乐曲和器乐曲,特别是为歌剧选曲所作的钢琴改编曲为演绎曲
 
舞曲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
 
小步舞曲menuet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
 
加沃特gavotte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
 
塔兰泰拉tarantella
  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
 
波尔卡polka
  起源于捷克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华尔兹waltz
  圆舞曲。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
 
马祖卡mazurka
  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
 
波罗乃兹polonaise
  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的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
 
哈巴涅拉habanera
  阿伐奈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的中速二拍子舞曲
 
探戈tango
  起源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曲
 
独唱solo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
 
齐唱unison
  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重唱ensemble
  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领唱lead a chorus
  由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
 
合唱chorus
  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
 
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
  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
 
合奏ensemble
  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的演奏形式
 
伴奏accompaniment
  由一件或多件乐器奏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奏unison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
 
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3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哪! $支持$$辛苦$

如此之全!详细!内容好!

我个人比较喜欢古典音乐,还记得有好几次一趟到床上听到大师级的交响乐团的演奏 这个激动呀! 晚上甭睡了。:)


$学习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5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偶是学音乐的,虽然学的还很浅~

楼上MM和我有同感呀,偶特别喜欢卡拉扬,简直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7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豆儿 at 2005-3-5 07:36 PM:
呵呵,偶是学音乐的,虽然学的还很浅~

楼上MM和我有同感呀,偶特别喜欢卡拉扬,简直了~~~~~


$支持$$支持$  理解万岁!

偶也还比较喜欢 恩雅 的  或 神秘园 ! 简直了$浪漫$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9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05-3-2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27 14:45 , Processed in 0.13875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