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5-2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viewghost 发表于 2013-5-22 23:50 
我还是小考据了一下,不知道对不对。
1934年11月份,组建的红十军团,第十九师是起下辖部队,红十军团军政 ...
过来上了看看那个就发现被群嘲了,果然还是那几个人,挺好的,还有,谢谢你的建议,不错,确实不在这问了,看国内的贴子,也有人帮他回答了
另计
接着,部队进行整编。根据中革军委11月4日命令,红七军团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红十军和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分编为第二十师和第二十一师,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任命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寻淮洲任十九师师长,刘英任师政治部主任。同时,闽浙赣军区的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兼军区司令员,曾洪易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我被调任军区参谋长。当时中央和中革军委已率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中央苏区成立了以项英同志为首的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所以军委在电令中还指出,红十军团和闽浙赣军区今后接受中央军区的指挥。
军团整编以后的任务是:第十九师仍出动到浙皖赣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第二十、二十一师仍留闽浙赣苏区,打击“围剿”之敌,保卫老苏区。
11月18日,第十九师在寻淮洲同志率领下,从怀玉山和德兴东北通过敌封锁线,向浙皖赣边进发。十九师的突然出动,出乎敌人意料。敌浙江保安纵队副指挥蒋志英率两个团尾追,受到我军坚决回击,蒋志英负伤败退常山,我缴获颇多。接着,十九师经上方镇,渡新安江,向分水县(今武盛)前进,并逼近昌化、于潜(今潜阳)和临安,震动了杭州。随后又转向皖南行动,经歙县、绩溪附近,一举攻克旌德县城,并由泾县、宣城之间北上,威胁芜湖。这一时期,寻淮洲同志率领十九师独立行动,摆脱了曾、乐的干扰,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在广大地区内机动作战,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就在十九师活动很有成效的时候,中央军区发来指示:根据敌人对闽浙赣苏区的“围剿”日趋严重的形势,命令十军团部立即率二十、二十一师转到外线,同十九师会合,在开化、遂安、衢县、常山之间集结兵力,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造浙皖赣边新苏区。为了统一领导十军团与创造新苏区的行动,中央军区决定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和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以方志敏为主席,随十军团行动。调我任军团参谋长、刘英任军团政治部主任。
在当时形势下,组成红十军团,并把长于打游击的红十军团地方武装集中起来,进行大兵团活动,企图打大仗,这是战略指导上的又一个重大失误,为后来红十军团的挫折和失败埋下了祸根。
谭家桥战斗
11月下旬,在方志敏、刘畴西同志率领下,红十军团部和第二十、二十一两师,经婺源、开化之间和休宁以南,北上皖南。12月10日与十九师会合于黄山东南之汤口地区。而网上说的John Cornelius Stam (January 18, 1907 to December 8, 1934) and Elisabeth Alden Scott Stam, aka, "Betty" (February 22, 1906 to December 8, 1934) were American Christian missionaries to China, with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The missionary couple was murdered by Communist Chinese soldiers in 1934.此时,敌人调集重兵分成多路对我实施尾追堵击,企图围歼我军,为粉碎敌人阴谋,我军必须选其一路给予打击。13日,我们沿屯溪至青阳公路向北转移,经乌泥关进到黄山东麓谭家桥地区。这时获悉,其他敌军距离尚远,唯尾随我军之敌补充第一旅已抵达汤口,正继续向我追击前进中,显得孤立突出。该敌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共三个团,装备比较好。我十军团三个师,兵力和敌人差不多,装备不如敌人,但地形对我十分有利,乌泥关是一个山隘口,东侧有一个制高点,向北一路小山坡。军团首长决心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段公路两侧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争取歼灭该敌大部。
军团的作战部署是:由乌泥关起,沿公路两侧自南而北,按十九、二十、二十一师的顺序设伏。十九师是军团战斗力较强的一个师,配置在上峰,除以一个连兵力控制乌泥关制高点外,该师主要兵力部署在乌泥关以北,与二十、二十一师阵地依次衔接,二十一师以一个营构筑工事坚守谭家桥正面。待敌补充第一旅通过乌泥关,进入我设伏地域以后,即行封锁乌泥关口,断敌退路,阻击敌可能之增援;二十、二十一师会同十九师部分兵力对敌拦腰出击,并排打下去,将其大部歼灭于乌泥关至谭家桥公路上。
12月14日上午九点多钟,敌补充第一旅进入设伏地区后,我突然发起攻击,敌顿时惊慌失措,陷入一片混乱,担任前卫之敌第二团,在我军猛力冲击下呈现动摇,敌团长被我打伤。开始时战场形势是很好的。但我十九师除以一个连控制乌泥关制高点外,未能将主力配置于乌泥关以北,而是摆到乌泥关以南去了。乌泥关以南是悬崖陡壁,兵力展不开。敌人调整部署后,集中力量进攻我战斗力较弱之二十、二十一师,两师指战员奋勇反击,但因不长于正规作战,而十九师又增援不及,以致阵地被敌人冲垮。接着,乌泥关制高点也被敌人夺去了。寻淮洲同志亲自带队夺取制高点,一个猛攻,制高点是夺回来了,可是,他却负了重伤,抢救下来,在转移途中牺牲了,时年仅二十二岁。寻淮洲同志不幸牺牲,是我们一个重大损失。此时,整个战斗我败局已定,于是决定撤出。在组织掩护的战斗中,刘英、乐少华同志又先后负伤。我们把队伍撤了下来,到黄昏时候向北转移。此时,敌军也打得精疲力竭,伤亡很大,无力对我们追击了。
谭家桥之战是十军团全部转向外线作战后的第一个战斗,初战失利,我军愈加陷入被动。
引自 粟裕: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粟裕/1981年7月26日《解放军报》
民国16年(1927)3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萧劲光部一个连,在连长谢一环率领下在县城驻留数日,帮助旌德县成立国民革命政府,委派中共党员谭梓生出任旌德县长。同年,国民革命军第九混成旅第一、二、三团路经旌德,在县城驻兵3天。
民国23~24年,浙江省保安司令俞济时部驻扎三溪,企图阻止方志敏部队北上抗日。同时第十一路军某团驻防旌阳镇。民国24年3~4月,国民党陆军第78师第463团第3营驻防县城。
(均无红军驻扎纪录)引自 旌德县驻军历史 http://www.xinjingde.com/article-308-1.html
土共领导没事儿在游斗的时候捞过界绑票外国人制造国际事件自己找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