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48|回复: 0

[科技新闻]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财经国家周刊



文 |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怡青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经历了艰辛探索,取得了辉煌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从北斗组网、墨子“传信”、“天问”探火等大国重器,到疫苗研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民生福祉,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幅跃升,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
那么,科技创新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关键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又将如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小康路上,科技创新作用凸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凸显。
王志刚表示,我国科技事业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每到国家发展的关键历史时刻,党中央都对科技创新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的春天”,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实践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有力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建设,有力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战略利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G123次列车从北京南站首发(2017年6月26日摄)。图/新华社发
在科技发展方面,王志刚介绍,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把提升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增添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创新活动全链条布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体系化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各类重大创新基地平台协同布局。科技创新中心、自创区、高新区、创新型省市等区域创新高地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把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口。科技扶贫、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取得重要成果,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东中西部科技合作和结对创新带动欠发达地区加快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在河北省赤城县京赤科技示范园,工作人员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了解农作物生长信息(7月21日摄)。图/新华社发
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把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就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确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技创新生态明显改善,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政策法律环境更加优化,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不断迸发,全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塔湾村村民在田间利用北斗导航播种蔬菜(2018年4月17日摄)。图/新华社发
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王志刚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支撑,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全方位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攻坚克难,科技创新成果不断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加速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涌现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有力支撑引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图/新华社发
王志刚表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体现在五大方面:
第一,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了6%。基础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第二,科技的战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跃升。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天鲲号”首航成功。



2020年11月28日,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胜利返航。(中国船舶集团供图)
第三,科技的体系化建设能力大幅提升。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散裂中子源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到712.93万人,是2015年的1.3倍。
第四,研发主体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已占全国总额的76.4%,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合同及成交额占全国总额的91.5%,是技术输出的主体。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20万家。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3450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同近42万项,合同金额达到940亿元。
第五,科技的开放合作能力大幅提升。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围绕可持续发展设立联合研发计划和创新基金,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基金项目向港澳开放。
以上科技创新五大能力,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创新文化,打赢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疫情防控攻坚战等重大任务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这些能力的提升,难以想象我们很快就明确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很快就研制出了检测试剂,很快就拿出了我们国产的高水平疫苗。这都是多年的科技积累在紧急时刻的成果体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关键支撑,这是科技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成功实践。”王志刚说,立足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丰沛的物质条件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将为下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科兴中维工作人员展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样品(2020年3月16日摄)。图/新华社发
科技创新,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展不平衡首先体现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科技创新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对此,王志刚指出,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带有基础性的问题。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对于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统筹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对于发展不充分问题,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需要找到自身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实现更加充分的高质量发展。所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补上我们发展中的一些短板。在这方面,科技创新具有独特优势,能发挥长期的、底层的和关键的作用。
具体来看,在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方面,科技部通过部省会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协调部门、优势地方及科研单位加强与西部地区的科技合作;积极引导东部地区与甘肃、新疆、宁夏、贵州、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高新区结对共建,如上海张江与甘肃兰白合作,为甘肃引进上海科技企业,吸引高层次人才1800多人。
“贵州大数据实际上是科技部在中间做引导支持,把贵州和北京中关村联系起来。”王志刚说,这实际上起到了“无中生有”的作用,也是科技能解决“变不可能为可能、变不确定性为确定性、变未知为已知”的问题。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也是关键核心作用所在。
王志刚指出,在引导有优势的地区创新发展方面,积极推动区域创新高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
比如,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积极发挥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9家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区内,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总投入的50%,创造的GDP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2%,人均劳动生产率是全社会的3倍,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全社会平均水平的2/3。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2021年4月21日摄)。图/新华社发



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展示的室温自动探针台(2021年4月21日摄)。图/新华社发
积极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和孵化器载体对创新创业的集聚放大作用。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3784万个就业岗位,在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创业就业的科技人员达到480万人,当年带动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51.6万人,吸引更多优秀人员投身科技事业。
另外,科技部去年启动了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提供科研助理岗位16.7万人,挖掘创业孵化机构、创业企业1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参与大学生超过了230万。
针对下一步工作,王志刚表示,科技部将按照中央部署,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二是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区域创新的增长极。三是健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机制,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更加体系化、制度化的政策举措,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的科技贡献。
科技攻坚,国之重器先行

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粗加工产品。如今,我国创建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在重要领域形成了一批产能产量居世界前列的工业产品。



2019年8月28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检修期间拍摄)。图/新华社发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制造业水平上;大国重器,是制造业综合实力的有力证明。未来科技部在大国重器方面有怎样的规划?具体将会出台哪些重大工程和项目?
王志刚表示,科技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立足自主创新,同时坚持开放合作,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科技工作永恒的主题。科研,当然要不断地在科学上发现、探索;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创新,各国科学家也是这么做的,中国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有目标导向,有问题导向,有需求牵引,有技术推动,各种方式来使得我们如何产生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技术如何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第二,我国在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态等方面发展中需要的一些技术,还是有短板的。这些短板就是当务之急,要把它攻下来。在这一点上,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和场景驱动,也要加强基础研究,在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和自然规律方面掌握得更加全面系统。
第三,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全球化是大趋势。在这个大趋势下,我们需要国际合作,当然要以我为主。同时,我们这些技术也可以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以及科技成果。
第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要“补短板”,也要“筑长板”。“补短板”就是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提出科学方法、科学答案。“筑长板”就是向前看,需要有预见性,甚至在“无人区”,要及早部署研究,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最关键的支撑。
针对下一步工作规划,王志刚透露,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规划布局方面,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面向2035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组织各方力量协同攻关。
在任务部署方面,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强化任务部署,对重点领域关键产业,补上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以及空天技术等前沿领域重点发力,建立技术长板,争取自主优势。
王志刚说,要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及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有目标导向也有不断探索。探索性的科技,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只有不断攻关,不断调整,逐步迭代循环,最终逼近正确目标。
在政策环境方面,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等机制,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积极调动创新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扩大开放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21 13:45 , Processed in 0.056467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