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微信文章
在哈佛创新实验室7月4日发布的访谈中,Perplexity CEO Aravind Srinivas抛出了一个观点:我们所熟知的AI预训练(pre-training)时代即将终结,而推理(reasoning)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主旋律。
一、AI进化的新篇章:从"数据喂养"到"思考训练"
过去18个月,我们见证了ChatGPT系列带来的生成式AI革命。但在Srinivas看来,这场基于海量数据预训练的狂欢正在接近尾声。
"预训练部分确实即将结束,现在有一个叫做推理的新范式...模型需要完成真正困难的研究任务、工作流程,或者在网络上实际完成某些任务。"
这个转变意味AI不再满足于"鹦鹉学舌"式的文本生成,而是要像人类一样进行链式思考、逐步推理、最终得出可靠答案。这就像是从"背书"转向"解题"——前者依赖记忆,后者需要真正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Srinivas特别提到,中国开源模型DeepSeek的崛起正在加速这一转变。DeepSeek Zero通过强化学习实现了无监督的推理能力涌现,无需任何标注数据。这种技术突破迫使美国实验室也加快了创新步伐,全球AI竞赛进入了新的加速期。
二、挑战Google的三重机会:成本、风险与商业模式
作为AI搜索领域的挑战者,Perplexity如何敢于挑战搜索巨头Google?Srinivas指出了Google在AI搜索转型中面临的三大困境:
1. 成本压力:Google每天处理数十亿次搜索请求,如果每次都要调用大语言模型生成答案,其计算和存储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Perplexity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平台,可以逐步扩展,可以更精准地配置资源,专注于核心功能,承担这种成本压力要小得多。
2.声誉风险:对于Google这样的全球性平台来说,一旦AI答案出现错误,影响会在全球范围内被放大,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品牌危机。而Perplexity可以在相对较小的用户群体中快速迭代,及时修正错误。
3.商业模式冲突:这或许是最关键的障碍。Google的核心盈利模式建立在链接点击和广告收入之上,而生成式AI答案会直接回答用户问题,减少用户点击外部链接的需求,这与Google的核心收入模式产生了根本性冲突。
这三个因素为Perplexity这样的"对话式搜索"创造了难得的竞争窗口。Perplexity创造了一个"既是搜索又是问答"的融合界面,在提供便捷答案的同时保持信息的可验证性。这种体验比传统搜索更加流畅自然,也比纯粹的AI聊天更加可信。正如Srinivas所说,"很少有人能在任何事情上与Google竞争,但这是一个有趣的商业模式构建方式的产物"。
三、Perplexity的战略演进:从"套壳"到"原创者"
很多人将早期的Perplexity视为其他AI模型的"套壳"(wrapper),但Srinivas透露,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策略选择。
"我们在2023年做出的这个决定,是一个非常有意识的选择,目的是不烧光资金,建立用户基础,建立心智份额,创建数据飞轮,以便能够训练我们自己的模型。"
Perplexity押注了三个关键趋势:
1.开源模型将追平闭源模型:在推理和效率上,开源模型正在快速缩小与闭源模型的差距。
2.模型将变得更高效更小:这意味着部署成本将大幅降低。
3.用户数据将成为核心竞争力:通过用户查询日志、反馈数据、专家评估等,构建独特的数据飞轮。
现在,这些数据正在发挥关键作用。Perplexity通过分析"哪些信息源最有用",不断优化其爬虫和索引系统,同时使用"更大的LLM来评估较小的LLM",形成了高效的合成数据生成机制。
事实证明,这些"2023年看起来并不明显的押注"正在逐一兑现。
四、基础模型的"三国演义":谁能笑到最后?
在基础模型竞争格局中,Srinivas认为目前只有三家公司能够称为真正的独立基础模型公司:OpenAI、Anthropic、xAI。
1.OpenAI: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具有独特优势——即使底层模型发生变化,用户也不太容易察觉,这为模型迭代提供了巨大的缓冲空间。
2.xAI:与社交平台的深度融合让其在应用层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3.Anthropic:则专注于AI安全和对话能力,在特定领域建立了技术护城河。
而那些"主要专注于API的云端公司最容易被开源模型取代",因为开源模型在成本和定制化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五、创业者的生存法则:
技术深度与战略眼光并重
作为拥有OpenAI、Google、DeepMind等实验室工作履历、技术背景的成功AI创业者,Srinivas对后来者提出了宝贵建议。他强调创业者"确实需要了解技术细节,因为这有助于做出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决策"。
在策略选择上,他建议"押注开源...建立用户基础和数据飞轮"。当前的AI环境中,开源模型的快速发展正在降低技术壁垒。
但他也坦诚地提到,"你需要多次幸运"。提醒成功的创业不仅需要技术实力和战略眼光,还需要一定的时机和运气。
速度与准确性之间平衡
在产品发布策略上,Perplexity采用了"最小可接受质量"(MAQ)的方法。这种平衡既保证了产品的基本可用性,又允许快速迭代和改进。这种方法论对AI行业特别重要。在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完美往往是进步的敌人。关键是找到那个"刚好足够好"的平衡点,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不会因为过度完善而错失市场机会。
六、AI展望
AI的双面镜: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并存
谈到AI对社会的影响,Srinivas展现了平衡的视角。他认为AI将带来"知识民主化",让更多人能够访问和使用智能工具。但同时,他也坦承"我们不应该完全忽视反乌托邦的结果"。
最让他担心的是收入分化问题。"那些知道如何使用AI的人将获得巨大利润...但知道如何使用的人将是人口中很小的一部分"。这种"数字鸿沟"可能会加剧社会不平等。
有趣的是,他提到"程序员实际上是最受AI影响的群体",因为重复性编码工作最容易被AI工具取代。这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从纯粹的代码编写转向更高层次的系统设计和创新思维。
教育革命: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
对于教育的未来,Srinivas认为大学应该专注于培养"良好的品味、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同时,他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授应该是教练,而不仅仅是评估者"。这种转变反映了AI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不是看你知道多少,而是看你能否用现有工具解决新问题。
AGI还有多远?
对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前景,Srinivas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他认为AGI的实现取决于"模型在复杂系统中的真实部署与反馈",短期内很难实现完全自主的、可自我修复和自我部署的智能体。
但他也指出,随着推理能力的不断提升,AI在垂直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深入。我们可能不会一夜之间看到AGI的出现,但会逐步见证AI在各个专业领域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水平。
Srinivas这次访谈从技术路线的转变到商业模式的创新,从社会影响的思考到教育方式的革新,涵盖了AI发展的各个维度。预训练时代的结束或许意味着新一轮创新的开始:推理能力的提升、垂直领域的深化、产品与研究的协同...... Srinivas说,"这就是下一步的明确方向",会思考的AI将比会背书的AI更有价值,能够推理的系统将比能够记忆的系统更有前途。
---
本文基于Perplexity CEO Aravind Srinivas在哈佛创新实验室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视频链接:The Future of AI with Perplexity CEO aravind Sriniva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dsN6zyfuY。
#Perplexity #AI搜索 #Google #xAI #OpenAI #Anthropic
往期相关文章
谷歌反垄断余波:AI新贵如何改写AI搜索游戏规则?——Perplexity CEO谈AI搜索竞争格局
AI访谈 | Perplexity如何重新定义搜索?创始人谈AI时代开发者必备的核心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