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56|回复: 0

AI消灭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0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早当AlphaGo在2019年轻松击败人类顶尖棋手,人们惊呼“机器智能超越人类”之时,这枚石子激起的涟漪早已超出棋盘,在经济社会诸多领域掀动起深刻浪潮。

AI大模型问世以来,人类不停追问“AI消灭了什么”,实则是在探寻这场智能革命如何悄然抹除那些我们曾习以为常的认知边界与生存方式,以及在个体之间划下了怎样不可见的鸿沟。

历史长河中,人类记忆与知识传承的方式一再被技术颠覆。远古的口耳相传,被文字书写所取代;印刷术的发明,让知识得以批量复制与远播;而如今,AI大模型的出现,则正在消解人类个体作为知识容器与传递者的核心地位。

人们无需再如古人般皓首穷经以背诵典籍,AI在毫秒间即可吞吐人类千年文明的全部结晶。搜索引擎早已成为我们记忆的外挂器官,而大模型更将这种“外脑”升级为能思辨、能创作的智能代理。

当“知道”本身变得廉价,人类认知的核心价值便悄然转向了“提问”的能力——能否提出精妙的问题,成为撬动AI知识宝库的关键。历史学家们曾耗费毕生精力在故纸堆中钩沉索引,如今AI能瞬间梳理千年档案,找出被时间掩埋的隐秘关联。

但与此同时,历史阐释的深邃与温度,依然需要人类对复杂情境的共情与批判性理解。AI消灭了“知识匮乏”的普遍焦虑,却也将人类抛入一个“意义阐释”更为稀缺的时代。

教育的根基亦在AI的冲击下动摇。传统教育体系的核心功能之一,是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当AI能在任何可编码的领域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完成这些任务时,教育所传递的确定性与权威性便轰然崩塌。那些以记忆标准答案、掌握固定解题套路为目标的训练,在ChatGPT们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AI消灭的,是教育作为单一知识权威的神圣光环。

然而,这种冲击并非均匀地作用于所有个体。代际鸿沟在此刻清晰可见。数字原生代的年轻人,成长于信息爆炸与智能工具环绕的环境,他们天然地将AI视为学习与探索的延伸。对他们而言,AI是答疑解惑的超级助教,是激发创意的伙伴,是探索未知的向导。他们学习如何与AI协作,如何下达精准指令(prompt engineering),如何批判性地审视AI的产出。

而很多年长者,尤其是教育程度较低或技术适应能力较弱的群体,面对AI时往往陷入更深的焦虑与疏离。他们习惯的知识获取路径被切断,熟悉的技能面临淘汰,在AI驱动的社会运转中感到无所适从。一位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老教师,可能对AI生成教案、自动批改作业感到威胁与迷茫;一位小镇上的手工艺人,面对AI设计的精美图案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效率,其赖以生存的技艺价值可能被急剧贬低。

社会结构的权力图谱也因AI而重绘。传统上,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凭借其长期积累的、难以复制的专业知识,构筑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和权威。AI大模型的出现,正猛烈冲击着这些知识壁垒。普通人通过AI工具也能获得接近专业水准的法律咨询建议、初步医疗诊断或复杂的技术方案解析。AI消灭的,是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的神秘性与排他性垄断。

但这并不意味着权威的平等化。社会学家早已警示过“数字鸿沟”的深化风险。教育程度高、掌握数字技能、拥有优质信息接入渠道的群体,能更有效地利用AI作为杠杆,放大自身能力,攀登社会阶梯。他们能利用AI进行高效数据分析、市场预测、创意设计,从而在职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而那些教育程度较低、数字素养匮乏、甚至缺乏稳定网络接入的弱势群体,则可能被进一步边缘化。他们不仅难以驾驭AI工具以改善自身处境,甚至可能成为AI自动化替代的首批牺牲品(如基础文员、简单客服、流水线工人),或更易受到AI生成虚假信息(Deepfake、虚假新闻)的欺骗和伤害。

比如,一位精通数据分析的城市白领,能用AI模型预测市场趋势并获利;而一位教育程度有限的农村老人,却可能因无法辨别AI生成的虚假健康信息而陷入骗局或延误治疗。

AI没有带来普遍的赋权,反而可能成为社会不平等加剧的催化剂。

经济领域的变革更是天翻地覆。工业革命用机器取代了人的体力,而AI革命则开始大规模替代人的脑力劳动。大量涉及模式识别、数据处理、信息检索、基础内容生成的重复性认知工作正被AI高效接管。AI消灭的,是那些可预测、可编程、规则明确的“确定性工作”的经济价值。

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剧烈震荡与重塑。一方面,AI催生了全新的职业需求:AI训练师、伦理审查师、人机协作专家、提示词工程师……这些角色要求高度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复杂沟通能力和伦理判断力。

另一方面,对仅具备单一、可被AI模拟技能的中等技能劳动者构成了严峻挑战。经济学中“就业两极化”的趋势在AI时代被急剧放大:顶层是高技能、高创造力的AI驾驭者;底层是难以被自动化替代的、依赖情境化身体互动和人际情感的服务工作(如高级护理、个性化手工艺);而中间层则面临被掏空的风险。

比如,一位拥有顶尖创意和战略思维的设计总监,其价值因AI工具的辅助而倍增;而一位仅能执行标准化设计任务的中层设计师,其岗位则岌岌可危。同时,零工经济中依靠算法派单的骑手、网约车司机们,其工作节奏与评价体系被AI算法深度控制,表面自由下是更深层的“数字泰勒制”束缚。

人类认识AI的视角,深刻映射着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位置与心境。有人视之为普罗米修斯盗取的新火种,赋予人类突破认知极限、解放创造力的无限可能,拥抱人机协同的新纪元。有人则如面对潘多拉魔盒,忧虑失控的超级智能、大规模失业、隐私崩塌与人类主体性的消解,弥漫着存在主义的焦虑。

乐观者关注其赋能潜力,悲观者警惕其异化风险。更有实用主义者,不纠缠于宏大叙事,专注于如何利用AI解决眼前问题、提升效率、获取竞争优势。小镇老人对智能手机里“无所不知”的语音助手既依赖又警惕;都市白领熟练运用AI工具处理邮件、生成报告,视其为效率伙伴;前沿科研人员则致力于突破AI能力的边界,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奥秘。

不同的生活境遇、教育背景、代际经验,塑造了千差万别的AI认知图景。

AI所消灭的,绝非仅仅是某些具体的工作岗位或工具。它更深刻地消解了我们对知识获取方式的固有认知,动摇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根基,重塑了社会权力的结构与流动路径,并彻底改写了经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规则。

更重要的是,它在人类群体内部划下了新的认知鸿沟与命运分野。技术本身并无善恶,它只是放大了人性中固有的潜能与困境。

当AI消灭了旧有的确定性,也同时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可能性空间。在这个智能喷涌的时代,最关键的命题不再是追问AI将消灭什么,而是作为拥有不同历史记忆、教育背景、社会位置与认知视角的人类个体与群体,如何以清醒的自觉、深刻的反思和富有韧性的智慧,去共同塑造一个AI为人类福祉服务、而非人类被AI重新定义的新未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7 10:00 , Processed in 0.0889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